|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0 21:24:4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尊严》一课,觉得这篇课文上得还可以,自己认为还是比较满意的,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反思或者是总结或者是回顾,以自勉。在今天上午的备课过程中,我认真地研读了教参,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流程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觉得自己有了十足的把握,才拿着教本上的课堂。首先我总结一下自己对本课的思路理顺:通过研读教参,我写出了这一课的板书设计或者说是教学提纲:共分三条线进行,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思路的:
逃难→热情款待→狼吞虎咽(极度饥饿)
例外→拒绝(不能)不劳而获→捶背→狼吞虎咽(极度饥饿)→留在庄园(一把好手)→巨大成功(石油大王)
可怜(同情)→尊重→敬重
说明一下,这就是我在今天上午备课时确立的两条线(第三条线是我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沃尔逊对哈默的情感变化线条)下面我就针对我三条线进行一个小结。在第一段的学习中,我首先让学生对第一句话进行了解读,让他们了解这句话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让学生理解了这群逃难的人由于缺衣少食、旅途劳顿而造成的“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又由“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句话中,让学生体会沃尔逊人的热情,而且学生能比较顺利地理解这一点。最后由“狼吞虎咽”这一吃相上,学生没有预设地生成了这些人不注意礼节的印象。结束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第一条线也就完成了。学生理解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我又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并乘机给学生讲了过渡句的作用,此时,我写下了“例外”,并且让学生把“脸色苍白”和上文的“面呈菜色”联系起来,很自然地理解了“面呈菜色”的意思。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是本课学生掌握的一个重点。这个时候我让学生画出年轻人的神态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学生兴致盎然地画了出来,并且朗读得也十分有感情。这时候,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认识到了沃尔逊大叔对这个年轻人的感情是同情或者可怜他。因此有了板书中的这个词。这时候,启发学生理解年轻人先干活后吃饭的宗旨,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个年轻人不“白吃饭”的思想,为下面引出年轻人拒绝“不劳而获”打下了伏笔。
下一段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理解了“灰暗”一词,让学生明白了,这是因为自己的意愿被人误解或者沃尔逊出于纯粹的同情面而屈解了年轻人的做人原则,而令年轻人失望或者是沃尔逊大叔的话无意当中伤害了年轻人的自尊。在让学生反复读了“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后,与学生共同完成了“不劳而获”这一成语的意思的理解。学生读了“‘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这句话后,对沃尔逊大叔对他的由同情(可怜)到尊重的情感转变也就很好理解了。虽然在上课时,我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是沃尔逊这样做、这样说是一个权宜之计,可这层窗户纸我没有给学生捅破,我认为这样可能会破坏学生对两个人的态度。“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读这句话的时候,我让学生体会年轻人态度的决断,意志的坚定--自己必须靠自己的劳动赚取自己所应得的东西,这便是一个人的尊严。学生在读这句的时候,很动情,我相信他们找到了一种感觉,也就是说被这位年轻人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问学生,既然沃尔逊大叔知道这个年轻人不做点什么是绝对不会吃这轻易到手的饭的,那么沃尔逊大叔是否也有自己的尊严呢?他又是怎么做的?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了“捶背”这一链条上的一颗珠子。在一下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文字中寻找一个合适的词来解释“惬意”,学生找到了“舒服”,我觉得,这个环节可能有失误,但我在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方面可能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在总结两种人(逃难人和哈默)开始和结尾的相同点时,我总结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逃难人,在吃饭时(吃相)都是‘狼吞虎咽’,可他们有什么不同呢?”学生答道:“这个年轻人有尊严”,好,学生知道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他们对本课的题旨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也就顺利地实现了。接下来,通过朗读,也就完成了提纲的最后环节“留在庄园”“巨大成功”,以及沃尔逊大叔对年轻人感情变化的最后也是更深的一个层次--敬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