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20:5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20 20:55 编辑

一、《独坐敬亭山》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 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二、《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我写下了这首诗的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这是目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忆江南》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 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 要求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20:52:54 | 只看该作者
古诗词教学反思
四下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词三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和白居易的《忆江南》。

    这三首诗学生以前都背过,所以我刚开课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谈谈读诗的体会,从总体上对这三首古诗词进行把握。我是这样导入的:“祖国的千山万水是多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此多娇,风景美丽如画。古时的文人墨客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优美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我请学生打开书诵读这三首古诗词,然后我让他们把书合上,说一说诗人描写了哪些地方的风光?这三首诗词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通过回忆把握住诗人所游览的自然景点,明确了这三首诗词都是唐代诗人描写的江南风光。

    随后我又启发学生体会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杜甫在《春望》里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动时看到鲜花都会落泪,离别时听到鸟鸣都会伤心的意思。花是美丽的代名词,鸟鸣又是悦耳的,原本两件美好的事物,但因作者心情的伤感却使其看到听到后落泪和惊心。所以作者心情不同,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所产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再背一背这三首诗词,看看能否体会诗人不同的心境?”学生又诵读完诗词后,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依依说:“我从《独坐敬亭山》这首诗里体会到诗人写这首诗时很孤独,因为鸟儿飞走了,连云彩也飘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我表扬她体会的好。但是第二首诗《望洞庭》不好体会,因为作者的感情表露不明显,他们能体会的出来吗?这时小班长站起来说:“我觉得《望洞庭》这首诗写得很美。作者能把景物写得这样美,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很高兴,很轻松。”她的发言好像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的思路,举起的小手多了起来。反应有些慢的超超说:“我觉地《忆江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江南的思想感情。”我说:“同学们体会的真好,让我们带着诗人不同的感情再把这三首诗词背一遍吧!”

    接下来,我请学生回忆学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明确了学诗词的方法后,我开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学习每首古诗。

    在学《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时,我说:“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的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既然鸟儿和云儿都飞走了,那我也走吧。”还有的学生说:“我会到处逛逛,欣赏一下美丽的风景。”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呀,我马上补充了李白写这首诗是的写作背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是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借以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寂寞感情,但是诗人并没有颓废而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望。从哪句诗里我们能体会到这种感情?”随后,我们开始学习后两句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进一步体会是人的内心。

    在《望洞庭》一诗中,我重点带着学生找到了两个比喻句“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进行理解。学生不理解“镜未磨”是什么意思,他们解释成“潭面无风像一面镜子。”我告诉他们,古时用的镜子是铜镜,必须通过打磨才能用。我接着问:“为什么作者说湖水像‘一面没有打磨的镜子’,而不是刚才同学们说的‘像一面镜子’呢?这两面镜子给我们的感觉一样吗?”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没打磨过的镜子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表现出湖水宁静柔和的美。

    在学习《忆江南》时,我先引导着学生区别开“诗”和“词”的不同之处,通过想象画面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话的意思。“能不忆江南?”是个反问句式,我请学生把它变为陈述句。

    学完这三首诗后,学生通过诵读又从整体上进一步体会诗人描写的风光和表达的感情。

    学这三首古诗词,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整体把握,突破重点,又回归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感觉效果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23: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