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4:0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同创 沈晶

5月12日,我进行了《槐乡五月》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这次的教学过程让我难忘。因为这次我参加了新教师的全封闭式汇报课。这次的汇报课让我感受颇深,既有独立备课时的种种困扰,更有教学之后的种种遗憾。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全文通过写槐乡开满槐花,沉浸在香海中,更写出了槐乡的孩子们热情好客,活泼可爱,与槐花的身后情谊。我这次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在设计教案时我把主要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学会本课的10个会读会写的生字和9个只识不写的生字,并且能够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同时使学生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但是等到教学结束之后,我感觉我的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显得衔接不够,有些脱节,如果在第一课时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槐乡的美,槐乡孩子的美那就能够在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更加水到渠成。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融入情境,在开始的时候,我特别设计了带孩子们游玩五月的槐乡的情境,让孩子们有兴趣去读课文,并在学习中把自己放入文中,去亲身体会这槐乡的美。考虑到这一课的课文阅读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孩子们可能接触文章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采用了先范读的形式,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降低难度,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在充分初读了课文之后,我集中出示了本课的生字词语,让孩子们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在之后的朗读课文中,边读课文,边理解文章中的生字词语的意思,或者是注意生字的字形,我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进行结合。但是教学完之后,我始终感觉对生字词语的理解太过生硬,并没有完全为理解课文服务,有些为了理解词语而理解的感觉。虽然我尽量做到将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以读促思。

在之后反思的时候,我感觉如果我把生字的字形教学可以放在集中识字这一部分,而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生字词语都要理解,需要理解的是一些有助于理解槐乡之美的词语。

同时在梳理文章的条理时,我缺少了总结,使孩子们在了解了文章的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之后,却没有对整个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总的来说,我对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的看法都太孤立的,将两者的功能分离开来,却没有很好地考虑到两者之间的承接关系,没有考虑到第一课时是为第二课时服务的这一层关系。所以在初步感受文章的整体基调上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4:05:06 | 只看该作者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南京市考棚小学   崔玲玲

     上周五,在进修学校听了张登华校长的讲座后,深有感触,写了这篇教后反思,与大家分享。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的设计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
    一、抓一句而动全篇。
   由于本文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每学完一个自然段,顺势出示文章的中心句,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让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便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二、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特别是处在三年级这个语文学习的转折期的学生来说,老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引导学生扣词扣句的感悟、推敲,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推敲。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但城市学生对从未见过槐花,要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槐花象玉雕的圆球,学生认真读句子,很快就体会到了“抱在一起的槐花象玉雕的圆球。”然后,出示像“玉雕的圆球”状的槐花,老师适时地引导:“你看,一个‘抱’字用得多好呀,不光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显得更美了!”这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图片的直观的形象,“玉雕的圆球”般的槐花便开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再通过图片,将学生存留在头脑中的文字符号激活,感受加深,体验丰富了。由图到文,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填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符合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追问学生,此时怎么不用“走”,而用“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小姑娘走路时非常轻快,由此可见,她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4:06:04 | 只看该作者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本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槐乡五月》。《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统领全文,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灵魂和基调。这样,整个教学我就围绕这句话来铺展。整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朗读感悟为主,感受槐乡槐花的美;第二部分,以师生、生生间的口语交际为主,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总而言之,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一些成功: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本文文质兼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时,本人设计了多次读书,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书声朗朗。以读代讲,感受槐乡美。个别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等形式不同的朗读就不下二十次。老师设计各种方式让学生能多读、乐读。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朗读不光只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技巧,从技巧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舍本逐末的指导得到的效果并不好,老师要着力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促读。因此,巧用媒体,给学生提供图片创设槐乡五月的意境。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的朗读情趣盎然。

2.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特别是处在三年级这个语文学习的转折期的学生来说,老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引导学生扣词扣句的感悟、推敲,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及推敲:

(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如果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此外我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训练:“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呢?(观察槐花)让我们也来说一说。(练习句式:有的槐花,像。)”

(2)“‘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以外,我又抓住“嗡嗡嗡”重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小蜜蜂在说些什么?“啪啪啪”又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槐花的美、槐花的香,体会槐乡孩子喜悦的心情。让学生从课文生发开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听弦外之音,会言外之意。

(3)对于语言文字的推敲我更是不放松,如“清香、醇香、浓香”“香海”“浸”这个词的理解。我努力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并通过朗读,使学生意识到这些词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香味,整个槐乡芳香四溢。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我追问学生,人会“飘”吗?为什么用“飘”?说明了什么?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3.多媒体成功辅助教学。

本课教学时,我制作了简单的PPT文稿。虽然简单,但却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每一张文稿都成功地给予学生直观的图片、优美的文字、鲜明的感受,丰富了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眼界,让学生更贴切地感受槐乡的美景,槐乡孩子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些遗憾: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遗憾:如在指导学生想象自己“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时,指导还不到位,如果能再细点就更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就会更大。又如“嗡嗡嗡……”“啪啪啪……”这两个词除了推敲其语言文字的美以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类似的句式训练。而在时间安排上,虽然我能合理的安排,但在上课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显得仓促了一些。

这样那样的遗憾,其实还有很多,但是我想,本来就没有哪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正视由于有了这些遗憾,才有了不断追求完美的进步。

最后还要感谢我们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真诚帮助,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高。真心谢谢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9: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