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0 11:48:29
|
只看该作者
《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性的文章,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无穷乐趣,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赶浪花”、“捉大虾”、“抓螃蟹”、“摸海星”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一、 激情入境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我就特意在课的一开始,就播放大海的画面,同时伴有优美的《大海啊故乡》歌声和海浪海风的声音,伴随着教师的深情的朗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 以读悟趣
当然这篇文章还是有难点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去过大海,没有看过大海,为此,我设计了七张幻灯片,有二首与课文相关有歌曲,分别是《赶海的小姑娘》、《大海啊故乡》,还有的就是课文中重点内容的摘要,背景是大海的图片,通过这样的教学辅助手段,使教学更生动,效果也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海的概念,建立起一种美好的愿望,激起赶海的向往。
第三自然段写得很具体,这个场景我通过引导学生看书中插图和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到赶海中最值得记忆,最值得写的事情。所以,这一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同时上学生虚构式地享受一次大海的美和赶海的趣,引领他们进入这个情境中。在教学中,我始终紧紧抓住文中的“趣”,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再深入地感悟。
赶海,对于生活在海边的孩子来说是很熟悉的,但班上的学生没有一位见过海,更别说赶海了,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赶海的乐趣,我抓住一些主要的动作词和语气词去引导学生,如:“摸呀摸呀”、“嘿、咦、哦”等,从动作上感悟用词的准确性,从语气词中理解意思,体会“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为了增加趣味性,我在指导过程中试着让学生边通过动作演示边朗读体会,其中我还让学生表演了“捉螃蟹”这件趣事,当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最有表演天分的一个学生,他的一声“哎哟”以及不停地甩手,为课堂增添了好的气氛,在“捏大虾”我让他们伸手头顶扮大虾,并说说大虾的想法,好多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语句给课堂带来了欢乐的气氛。这里我重点抓住了“趣”这个词,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这种兴奋,立刻成了孩子们自己的快乐了。
反思这节课,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三)、尴尬型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1、若要达到排除目的,可采用“顺承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授课者在尴尬的环境中,顺着尴尬事件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自圆其说。一次笔者上一篇课文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当时,笔者希望学生能作肯定回答,但出乎意料,同学们的回答是不喜欢,于是笔者灵机一动:“是呀,我也不喜欢,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样便排除了尴尬局面,扭回了我的课前导入。
2、若要达到“利导”目的,可采用“引用法”。
在某些尴尬的情景中,恰当地引用一些与尴尬事件相似或相关的名言警句,不但使自己不感到尴尬,反而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使之对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有一次,是下雨天,教室的地板被踩湿了,很滑。笔者上课时,摔了一跤,险些摔在地上。此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站起身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同学们一听,顿时安静下来,在后来的中考试题里,就遇到这句名句填空,同学们告诉我说:“我们都做起了,就因你摔的那一跤……”
总之,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授课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许多课堂“突发事件”不但会迎刃而解,而且还会转化为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
如,这都说明我在备课时的不足,没有关注到各个环节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不过这节课还是有所收获,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也是进步吗?
三、延伸趣事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自己的开心事,模仿《赶海》这篇课文,把有趣的事写下来,实际上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