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李广射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0:4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课文由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飞将军”李广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
    拿到了课本,我仔细地研读起来。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我们常说的“语文之本”就是要抓住人文之本(即人本)和教材之本(即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人本和文本的统一。因此,在备课时,我就注重紧扣课文,强调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注意抓住教学的重点(即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注意突破教学的难点(即古诗与课文的联系)。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虎”。(板书“虎”)学生谈谈对老虎的认识,了解老虎的凶猛。从而导入——认识一位古代的英雄人物“李广”(板书“李广”),课文就是写李广射老虎的一个传奇故事(课题板书完整)。
二、揭示课题,了解李广
   出示课题后,学生简介李广,老师又补充讲解并出示了一份资料,从而对李广其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出问题
    通过问题“课文的哪一自然段也向我们介绍了李广”,引导学生自由学习第二自然段,揭示“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从“西汉、将领”等词引出“神勇无比”,理解“神勇无比”的大概含义(没有人比他更神勇了,他是最神勇的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引出问题“为什么说李广神勇无比呢?”
四、学生自学,精读课文
    学生围绕问题自学,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体会李广射虎时的机警镇定、动作熟练,他力大无穷,箭术百发百中,再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李广的神勇无比。
五、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学完故事,出示古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完课文,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有一些不足,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教学,在整体上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
1.教学的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问题“为什么说李广神勇无比呢?”展开教学,教学环节比较顺利,教学效果比较好。
2.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如在学习、理解李广射虎的动作“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时,我采用了学生动作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表演一下子就体会了李广动作的熟练,从而掌握了重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0:44:13 | 只看该作者
紧扣文本,体现人本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
                                    
第六册课文《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课文由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飞将军”李广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
拿到了课本,我仔细地研读起来。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我们常说的“语文之本”就是要抓住人文之本(即人本)和教材之本(即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人本和文本的统一。因此,在备课时,我就注重紧扣课文,强调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注意抓住教学的重点(即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注意突破教学的难点(即古诗与课文的联系)。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虎”。(板书“虎”)学生谈谈对老虎的认识,了解老虎的凶猛。从而导入——认识一位古代的英雄人物“李广”(板书“李广”),课文就是写李广射老虎的一个传奇故事(课题板书完整)。
二、揭示课题,了解李广
出示课题后,学生简介李广,老师又补充讲解并出示了一份资料,从而对李广其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出问题
通过问题“课文的哪一自然段也向我们介绍了李广”,引导学生自由学习第二自然段,揭示“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从“西汉、将领”等词引出“神勇无比”,理解“神勇无比”的大概含义(没有人比他更神勇了,他是最神勇的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引出问题“为什么说李广神勇无比呢?”
四、学生自学,精读课文
学生围绕问题自学,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体会李广射虎时的机警镇定、动作熟练,他力大无穷,箭术百发百中,再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李广的神勇无比。
五、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学完故事,出示古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完课文,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有一些不足,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教学,在整体上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
1.教学的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问题“为什么说李广神勇无比呢?”展开教学,教学环节比较顺利,教学效果比较好。
2.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如在学习、理解李广射虎的动作“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时,我采用了学生动作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表演一下子就体会了李广动作的熟练,从而掌握了重点。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安排学生情境演示。在学生动作演示前,我要求同桌两人一个读课文,读出当时的意境,另一个根据朗读做出相应的动作和神情。同学们兴致很高,气氛活跃,有的甚至还站了起来练习。控制好练习时间后我安排学生上讲台演示,这时我发现平时上课很不认真的查同学兴致特别高昂,为了提起他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我特别安排了他和朗读特别好的同学组成一组进行表演。在他们一读一演的基础上,我相机做指导,比如李广将军的威武气质有没有表现出来,他大将式的走路姿势有没有注意,他锐利警觉的眼神是否体现了。这样来提示朗读和表演的同学抓住人物的特征。但在表演过程中我发现查同学老是笑场,无法抓住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的特质,怎么办?我又不忍心打消他的积极心,但再这样下去就会误导其他同学领悟李广的特点。正在这时,同学们也纷纷表示,查同学不适合演李广将军,大家推荐了平时就很擅长表演的杨同学,查同学也觉得自己比较适合表演李广的随从,于是我立刻叫上杨同学,再安排查同学表演随从这一角色。在场的同学们都很期待,我请台下的同学做导演,仔细观察将军、随从以及旁白有没有不恰当的需改进的地方,还让他们担任了“沙沙”声的旁白。这样一来,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在一遍遍的表演及改进中,不管是朗读还是表演都比较到位,很能体现李广将军的机警神勇武艺高超。而随从这个角色也很配合,随机应变,根据查同学自己的理解,他拼命地拔那支箭,可怎么也拔不出来。他的表演让大家都体会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他表演完后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的赞赏。接下来,我就安排同学们一起读课文,请他们两个再表演,这回的集体朗读显然有很大的进步。而经过这样反复的演示,同学们的积极心调动起来了,而且对朗读很感兴趣,读得多,几乎能背诵了。大家争先恐后,都想来表演,可惜时间有限,下课铃响了。
让我高兴的有两点,一个是平时坐不住两分钟的查同学这节课非常投入,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很开心,很喜欢这节课。二是,当铃声响时,同学们脸上的表情从平时的雀跃变成现在的遗憾和意犹未尽。
这一个片段结束,我总结课文中李广将军的形象时,同学们也能够很积极地一起总结。更令人高兴的是,下课后很多同学都找我表示还想再读读再演演。查同学也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以后他一定也要像大家一样认真上课,再也不钻到桌子底下“挖宝藏”了。今天他觉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并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虽然这堂课临时换到了下午上,但效果却一点都不受影响,这主要要归功于课前的各项准备,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时所花费的工夫:一是我能紧紧抓住文本,以文本为载体,仔细钻研,对教材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二是我能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想:这就是我对“语文之本”的一些学习体会和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应当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力求文本与人本的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0:44:57 | 只看该作者
我对《李广射虎》教学的思考
《李广射虎》是我在本学期为本校的语文老师开的一节语文教学研讨课。首先说说我对文本的研究情况。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用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为三年级的孩子演绎出卢纶的《塞下曲》,诗歌通俗易懂,故事精彩纷呈。我把教学目标设立为:

1,  了解诗歌的作者朝代以及诗歌的内容,能准确地诵读这首古诗。

2,  利用故事理解诗歌的意思,掌握李广“神勇无比”的特点。

在备课时,我参考了网络上的相关教案,我认为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环境的渲染上,让学生用亲身体会理解夜深人静时分,寂静的山林中发出“沙沙”声响时的紧张与恐怖的感受;难点可以放在李广的娴熟高超的射箭技艺的演绎上,“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以及战士的惊讶上。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采用的是让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去发现的方式,找出精彩语句,说一说,再读一读,然后再来读诗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诵读,学会在学习中有所发现。

应该说,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现在就评课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  这节课本来是打算用录音来引导学生读古诗的,我们知道,名家大腕的朗读孩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优质资源库里没有,光盘里的教师的朗读也不尽人意,于是舍弃,打算用最后的《塞下曲》的其他几首作为延伸,但由于中间停电,加之已经到了下课时间,也咬牙舍弃。

2,  为什么只让学生演示李广拉弓射箭的姿势,来理解情况紧急,来不及多想多准备,防止猛虎伤人,而不强化“足”“硬”的理解呢?我认为,语文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享受,对三年纪=级的孩子来讲,有点过深,甚至有点教师过分卖弄的嫌疑。所以教学时没有考虑。也许就是教学的疏忽。

最后还是要说几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0: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