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后记花瓣飘香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0:3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
—新教师的一节语文课
今年暑假我们参加了县教科局组织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新教师课堂技能展示环节中,我讲的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六课《花瓣飘香》,讲课时没有学生只有老师,教学过程有一段是这样的: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6课花瓣飘香。
2、检查生字:挑写。
3、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那么,小女孩究竟是怎么摘花瓣的?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摘花瓣做什么?
出示问题:(1)小女孩怎么摘花瓣的?
(2)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3)摘花瓣做什么?
2、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小女孩是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
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3、交流摘花的动作。
4、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大家把3-5段连起来读读
(1)指名答:舍不得
  为什么舍不得?
  交流: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下来
  师,他连两片都没有摘,只摘了一片,你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花,懂事)
(2)当小女孩被发现后,她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生交流:她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出示词语:不知所措:她的神态,不知道怎么办
  惶恐:心里很害怕。惶:竖心旁,担心的意思。恐:心字底,害怕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
  此时此刻,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心里很惶恐呢?
  (这是别人家的花,她知道自己是不对的)
  由此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呀?
  (懂事的孩子)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3)作者理解她吗?理解
  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
  (她知道自己错了,所以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
(1)送给生病的妈妈。
(2)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妈妈)
指名读6-9段。
读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读?
评价: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很高兴)妈妈看到了,一定也会高兴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小女孩的话。
2、再读读还有哪里看出?
(1)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2)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写信叫小女孩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女孩惹爸爸生气了吗?
没有。
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关心生病的妈妈,让妈妈高兴;
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嘱咐,让爸爸放心。)
(3)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很担心没人照顾的妈妈,恨着急)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敬爱父母,懂事)
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老师读、学生读,个别读,齐读。
3、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
讲到这儿评委老师没有再让我讲下去,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的语文课过于追求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即泛化了“人文性”,冷落了“工具性”,这是所有新教师的通病。经过老师们的评课,我做了如下反思: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用崔峦老师的话说就是:它们犹如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神”离开“工具性”谈“人文性”,有舟天水,寸步难行;同样,只有工具性,没有人文性,有水无舟,亦无法欣赏到“小小竹筏江中游,悠悠青山两岸”的绝妙景致。
一、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衡的原因
(1)、由于本人学的是非语文专业,语文素养还有欠缺,语文知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语文的语言做不到“身形并茂”。
(2)对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学习不到位。
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对策
1.加强自己的业务素养,多向名师、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学习理论知识。
应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学识水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师生平等对话创设理想的情境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建构意义。
2.从领悟人文内涵入手,有机进行语文形式的学习
语文课堂上,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不同的,因此课堂教学应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学生必须能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来增强感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同时,研究文本的语文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相机进行言语训练。
3.以学习语文形式入手研读文本,相机渗透人文教育。
深圳的赵志祥老师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他这样引导:
我拿到课文的时候,读了一遍就深受感动了,读了第二遍就注意到叹号特别多。我数了一下,一共有15个。现在,请各小组做两件事:一是看看这些叹号大都集中在哪儿?二是这些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然后,你想法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好吗?
孩子们就这样在研读文本的言语形式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了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领悟到了这对父子间的深情。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实践操作上要解决很多问题。从教师的角度看,如何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来促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何谓两者统一的最佳状态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从学生的角度看,应具备什么态度、情感对待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怎样处理教学的统一要求和个人的独特感悟、体验、理解的关系,如何通过探究活动,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去体会语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人文特征,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统一,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0:35:27 | 只看该作者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在教学设计中,我觉得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

一、     感悟“懂事”

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开教学。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朵月季花,让学生用“ 红艳艳  露水   绒布  清香 ”这些词语中的任何几个词把这朵月季花描述一下,让学生感受月季花的美,再让学生学习第一段,感知我家门前可不只是一朵,而是一丛,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月季花的美。在此基础上,我问学生,这么美,这么鲜艳的月季花,你舍得摘吗?文中的小姑娘舍得摘吗?从小姑娘说的话中去体会她的“爱花”,然后再让学生从小姑娘的摘花的动作中去感受小姑娘的“爱花”,这么一个爱花的孩子,难怪作者要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已经明确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而不应以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抓住小姑娘摘花瓣的原因,创设了小姑娘双手捧着带露水的花瓣来到妈妈病床前,会对妈妈说些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体会小姑娘的“孝顺”难怪作者要夸她是人懂事的好孩子。妈妈生病,孩子的爸爸怎么不在她身边?引出小姑娘的爸爸,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姑娘,你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快乐的事情呢?从而认识到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可现在爸爸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沙,你会和爸爸说些什么,让爸爸放心呢?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小姑娘的“听话”,怪不得作者要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使所有的学生认为就是这么一个爱花的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爸爸放心舍不得摘整朵花,却忍不住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     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将小女孩美好的品质牢牢记在脑海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染了于是第二天早晨——引读最后一段。我想在这两盆花下压上一张贺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张写一写。假如你手中也有这么一朵带露水的月季花,你准备送给谁,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也学一学小姑娘对周围关心过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0:35:42 | 只看该作者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


     最近在工作室活动中,我执教了三年级语文第六课《花瓣飘香》,聆听了工作室多位老师的指导,感觉受益很多。老师们的意见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深的审视和反思,教学不能浮于文字表面流于形式,只有踏踏实实的在字里行间挖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起情感共鸣。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为了让病中的妈妈高兴,摘片花瓣送给她,她送的不仅仅是花瓣,还有一份孝心、一片真情。整篇课文体现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飘香沁人心脾。《花瓣飘香》的香味如何才能飘出来呢?我觉得动情是关键。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某种境界。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

  要让学生真正“动情”,还需要老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我首先采用了月季花实物导入,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篇课文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通过初读,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所以在精读课文环节我抓住一个问题:文中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立足于三组对话,展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读小女孩的每一句话,分别体会到她的爱花、孝顺和听话。在交流过程中珍视每一个同学的阅读感受,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鸣。在读的方面我采用了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在以下两个片段做得还是比较成功。

片段一:

  师: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

  出示句子:“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自由读句子。

  师:她为什么要摘花瓣呢?

  生:妈妈生病了,她想让妈妈高兴。

  师:你们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呀?

  生:这花瓣真美呀,闻起来真香呀!我的病都好多了。

    生: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妈妈太幸福了……

  师: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说话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想象妈妈得到花瓣之后的样子,他们会读得更加情真意切。』

片段二:出示句子:“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齐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能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吗?师板书:听话

  师:为什么说她听话呢?

  生:因为她按爸爸的要求做到了,她不惹妈妈生气。

  生:她不但做到了,还非常孝顺的照顾生病的妈妈。

  师:小女孩说话时,眼眶里闪动着泪花。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的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这是怎样的泪花?自由读体会一下。

   生:这是思念的泪花。因为我的爸爸不能陪我,我很想念他。

  师:你能带着思念的感情读好这段话吗。

   生:我感到很自豪。因为爸爸的嘱托我做到了,爸爸可以放心的在南沙当解放军保卫祖国了。

   师:这的确是自豪的泪花。让爸爸安心的保卫祖国边疆,你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孩子。你能带着自豪的感情读好这段话吗?

  生:我觉得这是高兴的泪花。爸爸来信叫我听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我做到了,我还照顾生病的妈妈呢,妈妈身体很快就会好的,我很高兴。

  师:你流的是高兴的泪。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生:这是有点难过的泪花,因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妈妈生病了,我心里为妈妈担心难过。

    师:你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相信妈妈很快会好的,不要难过了。

           ……

   『课堂里同学们的发言情真意切。同一句话孩子们读出了不同的感受,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走进了小女孩的内心,读懂了小女孩的心思,并且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我又设计了分角色朗读环节。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朗读“我”和小女孩的对话,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在充分解读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心灵而感动,但对于课题花瓣飘香还只停留在“绒布一样的花瓣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突破呢?我引导学生回归课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让学生们再次审视课题,体会到“她送的是她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加深了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最后我又设计了拓展练习环节。1、表演: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呢?通过表演,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2、说话练习: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热爱母亲的教育。

  最后教师深情的总结对文章内容进行升华,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同学们,其实人人都有一颗珍贵的爱心,你们每一个人都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像花瓣一样飘出幽幽的清香,让你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芬芳你周围的每一个人”。

我感觉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不可能没有缺憾,在不断地反思摸索过程中会有更多的灵感迸发出来,也会有很多不足被一一排查解决,相信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就一定会有不断前进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7: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