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9 20:56:50
|
只看该作者
【9】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也。”
【注释】①愤:冥思苦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②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③隅:音Yú,角落。 ④反:类推。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就不再教他了。”
【评析】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三、理解性默写
1、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说明人必须要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富贵安逸的生活:
2、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这样才可以取信于人:
3、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荣华富贵:
4、说明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高深,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
5、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孔子倡导的“仁”和“礼”的治国原则:
6、孔子倡导人要多像别人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7、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8、体现了孔子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的:
9、体现孔子希望君子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
答案:
1、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说明人必须要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富贵安逸的生活: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①得之,不处②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③也。”
2、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这样才可以取信于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3、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荣华富贵:“富而可求②也;虽执鞭之士③,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说明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高深,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子在齐闻《韶》①,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②为乐③之至于斯也。”
5、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孔子倡导的“仁”和“礼”的治国原则:
“莫春者,春服③既成,冠者④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⑤,风乎舞雩⑥,咏⑦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⑧点也!”
6、孔子倡导人要多像别人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③下问,是以④谓之文也。”
7、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③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④?”
8、体现了孔子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的:“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也。”
9、体现孔子希望君子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重点字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治经: )(邪: )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耳( )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 及: )(过: )
8、卿今者才略( )9、即更刮目相待(更: )(刮目: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一词多义】
1、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权谓吕蒙曰 太守自谓也 B. 孰若孤 徐公不若君之美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D. 自以为大有所益 曾益其所不能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 B. 即更刮目相待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 孰若孤 门庭若市 D. 肃遂拜蒙母而别 遂能克绍
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涂掌事 势不可当 B. 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 孰若孤 吾与徐公孰美 D. 及鲁肃过浔阳 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