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5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九年级寒假作业答案、九年级寒假上册学习与生活答案、2012九年级语文寒假乐园(轻松快乐过寒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20:5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九年级寒假作业答案、九年级寒假上册学习与生活答案、2012九年级语文寒假乐园(轻松快乐过寒假)
初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寒假园地答案

初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八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寒假园地答案

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寒假园地答案

初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寒假园地答案

初三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初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八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寒假园地答案

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寒假园地答案

初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初二英语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八年级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九年级英语寒假作业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寒假园地答案

初三英语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初一英语寒假作业答案七年级寒假园地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2012初三化学寒假作业答案九年级化学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2012年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初三物理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寒假园地答案

初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九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初三历史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初二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寒假园地答案八年级历史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2012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寒假作业答案历史寒假园地答案

初二科学寒假作业答案八年级科学寒假园地答案

2012七年级科学寒假作业答案初一科学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人教版2012年七年级上册寒假乐园答案初一上册寒假作业答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2012初二文科寒假作业答案八年级理科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2012九年级上册寒假乐园答案初三上册寒假作业答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2012年九年级寒假生活指导物理答案(数学、语文)寒假作业本

山东版初二八年级寒假作业答案生物物理地理历史品德数学

南方出版2012年初二八年级寒假作业文科理科答案

2012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福建省、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

2012年浙江省初二八年级寒假作业答案(英语语文数学科学等)

2012年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初三九年级轻松快乐过寒假作业答案(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

2012年初三九年级上册寒假生活指导答案(青岛出版社)

2012年上册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初三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寒假作业参考答案(河南省、四川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版)

1新增《论语》九则   
一、整体把握:
1、《论语》的“论”字读_lún__,它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共有_20___篇。
2、孔子,名丘_,字仲尼__,是儒__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_家、_教育_家。
二、原文译文及评析
【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①得之,不处②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③也。”
【注释】①道:方法。②处:据有,取。③去:背离,抛弃。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就不要据有。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2】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②。小人反是。”
【注释】①美:好的。②恶:坏的,不好的。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评析】孔子认为,要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譬如为政和从教,孔子认为这都是君子“成人之美”或“立人”、“达人”的理想途径之一。对于别人的坏事,君子要爱人以德,不要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总之,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4】 子曰:“富而①可求②也;虽执鞭之士③,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① 而:如果,表假设。②求:求得,追求。③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
【译文】 孔子说:“富贵如果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愿意去做。(富贵)如果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做事。”
【评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做官和发财,但必须合乎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荣华富贵。
【5】 子在齐闻《韶》①,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②为乐③之至于斯也。”
【注释】 ①《韶》:舜时古乐曲名。②图:料想。③为乐:欣赏音乐。为,作,这里指欣赏。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评析】 《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高深。
【6】 (点①)曰:“莫②春者,春服③既成,冠者④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⑤,风乎舞雩⑥,咏⑦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⑧点也!”
【注释】①点:孔子的学生,姓曾名点。②莫:同“暮”。③春服:春天穿的单夹衣服。④冠者:成年人。古人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⑤浴乎沂:在沂河里洗澡。⑥风乎舞雩: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音Yú),鲁国当时的祭坛。⑦咏:歌唱。⑧与:赞赏。
【译文】(曾点)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赏曾点的想法的。”
【评析】 孔子赞赏曾点的主张,是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
【7】 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③下问,是以④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②敏:聪明。③耻:认为可耻。④是以:因此。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给他谥号叫‘文’。”
【评析】 “敏而好学”,就是聪明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
【8】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③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④?”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诲:教导。④何有于我哉:对于我有哪一样呢?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他人却不知道疲倦,这对于我有哪一样④呢?”
【评析】此章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孔子谦虚的精神。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20:56:50 | 只看该作者

【9】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也。”
【注释】①愤:冥思苦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②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③隅:音Yú,角落。 ④反:类推。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就不再教他了。”
【评析】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三、理解性默写
1、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说明人必须要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富贵安逸的生活:      
                                                                                   
2、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这样才可以取信于人:                     
3、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荣华富贵:                                       
                                                                                    
4、说明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高深,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                          
                                                                                    
5、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孔子倡导的“仁”和“礼”的治国原则:
                                                                                 
                                                                                 
6、孔子倡导人要多像别人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7、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8、体现了孔子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的:                  
                                                                                   
9、体现孔子希望君子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                                

答案:
1、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说明人必须要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富贵安逸的生活: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①得之,不处②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③也。”
2、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这样才可以取信于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3、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荣华富贵:“富而可求②也;虽执鞭之士③,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说明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高深,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子在齐闻《韶》①,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②为乐③之至于斯也。”
5、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孔子倡导的“仁”和“礼”的治国原则:
“莫春者,春服③既成,冠者④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⑤,风乎舞雩⑥,咏⑦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⑧点也!”
6、孔子倡导人要多像别人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③下问,是以④谓之文也。”
7、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③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④?”
8、体现了孔子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的:“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也。”
9、体现孔子希望君子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重点字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治经:           )(邪:             )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耳(            )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 及:          )(过:         )
8、卿今者才略(               )9、即更刮目相待(更:          )(刮目: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一词多义】
1、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权谓吕蒙曰     太守自谓也                 B. 孰若孤    徐公不若君之美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D. 自以为大有所益    曾益其所不能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                B. 即更刮目相待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 孰若孤     门庭若市                    D. 肃遂拜蒙母而别     遂能克绍
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涂掌事    势不可当                   B. 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 孰若孤   吾与徐公孰美                  D. 及鲁肃过浔阳   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答案:
【重点字词】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权、当道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邪:通“耶”,语气词)             4、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历史)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7、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
8、卿今者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
9、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 擦擦眼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事物)
【一词多义】
1、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B)
A. 权谓吕蒙曰(对……说) 太守自谓也(命名,称谓)         
B. 孰若孤(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比得上)
C.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D.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
A. 及鲁肃过寻阳(到)     人恒过(犯错)               
B.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C. 孰若孤(比得上)     门庭若市(像)                    
D. 肃遂拜蒙母而别(于是就)     遂能克绍(最终)
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 当涂掌事(掌管)    势不可当(抵挡)                  
B.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精益求精(更加)
C. 孰若孤(谁)   吾与徐公孰美  (谁)               
D. 及鲁肃过浔阳(到了……时候)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4、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3《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一、重点词语的解释
1. 未尝识书具(        )         2.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 不能称前时之闻(        )     4.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
5. 贤于材人远矣(             )  6.或以钱币乞之(          )
7. 世隶耕:(        )           8. 指物作诗立就:(         )
二、一词多义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并自为其名 / 不能名其一处也        B.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
C.贤于材人远矣 / 如此其贤也          D.固众人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作青云白鹤观     B.即书诗四句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稍稍宾客其父 /会宾客大宴           D.邑人奇之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三、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我众人;
                                                                              
5.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20:57:03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词语的解释
1.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2.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3.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4.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受:承受)
5. 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6.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7. 世隶耕:(隶:属于)8. 指物作诗立就:(就:完成)
二、一词多义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 / 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B.余闻之也久(听说)       /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C.贤于材人远矣(超过)   / 如此其贤也 (才能、才智)
D.固众人(固:本来)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本来)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动词,观看,欣赏)/作青云白鹤观(名词,景观)
B.即书诗四句(动词,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动词,书写)
C.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会宾客大宴(名词,客人)
D.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三、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之。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而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4.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我众人;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5.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很平常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4《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词语解释:
会宾客大宴(     )      施八尺屏障(          )   满坐寂然(                )
宾客意少舒(     )(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虽人有百手(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        几欲先走(      )(       )
二、一词多义:
1.下列选项多义词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乳: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B.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C.会:会宾客大宴   会天大雨     D. 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E.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奉命于危难之间
2.下列选项多义词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B.施:施八尺屏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股:两股战战    悬梁刺股                D.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有仙则名
E.但: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愿人长久
三、翻译句子。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20:57:07 | 只看该作者

【答案】:
一、词语解释:
会宾客大宴(适逢)  施八尺屏障(安放,设置)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宾客意少舒(心情)(稍微)(伸展、松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
虽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奋袖出臂(扬起、举起)
两股战战(大腿)(打哆嗦)   几欲先走(几乎)(逃跑)
二、一词多义:
1.下列选项多义词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C )(  D  )
A.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B.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
C.会:会宾客大宴   会天大雨(恰逢)
D. 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全、都)
E.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2.下列选项多义词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C  )(  E  )
A.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B.施:施八尺屏障(安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
C.股:两股战战    悬梁刺股( 大腿  )
D.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有仙则名(出名)
E.但: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愿人长久( 只 )
三、翻译句子。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妙处都具备。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妙极了!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哆嗦,几乎都想抢先逃跑。                                                                     

5《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重点词语解释:
略无阙处:           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
二、一词多义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     ) (     )
A.沿溯阻绝/络绎不绝        B.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C.虽乘奔御风/故余虽愚      D.不以疾也/疾风劲草     E.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    ) (    )
A.良多趣味/除暴安良    B.略无阙处/略无慕艳意    C.哀转久绝/虽杀臣,不能绝也
D.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E.故渔者歌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三、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20:57:13 | 只看该作者
                                                                  

【答案】:
一、重点词语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           略无阙处: 通“缺”中断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         
夏水襄陵:上             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飞漱其间:急流冲荡       良多趣味:实在               属引凄异:连续不断
二、一词多义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 A ) ( D )
A.沿溯阻绝(断绝)/络绎不绝(断绝)B.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C.虽乘奔御风(即使)/故余虽愚(虽然)      D.不以疾也(快)/疾风劲草(急速)
E.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 B ) ( E )
A.良多趣味(实在,很)/除暴安良(善良的人)
B.略无阙处(丝毫)/略无慕艳意(丝毫)
C.哀转久绝(消失、停止)/虽杀臣,不能绝也(穷尽、完)
D.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E.故渔者歌曰(因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因此)
三、翻译句子:
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有猿猴在高处放声长鸣,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20:57:23 | 只看该作者

缘溪行 (       )     芳草鲜美  (     )  渔人甚异之(     )   欲穷其林  (    )  才通人  (       )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       )      便要还家  (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诣太守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悉如外人(       )    咸来问讯(       )
二、一词多义
1.下面的词语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便舍船  屋舍俨然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问所从来。具答之
C、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D、寻向所志 / 未果,寻病终
2、下面的词语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芳草鲜美 / 陶后鲜有闻              B、渔人甚异之 / 日新月异
C、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不复得路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类)
3、下面的词语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寻向所志/眈眈相向(以前/对着)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咸来问讯(都)
C、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乐者(值得)
4、下面的词语中意思明显不同的一组是(      )
A、停数日,辞去/去国怀乡            B、既出,得其船/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陷入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指点迷津
三、翻译以下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答案】:
一、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缘溪行 (   沿着    )     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  渔人甚异之( 感到奇怪    )   欲穷其林  ( 走尽   )  才通人  ( 刚刚      )  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   阡陌交通  ( 交错相通)      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邀请      )   诣太守 ( 拜访  )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  )悉如外人( 全、都  )  咸来问讯( 都  )
二、一词多义
1.下面的词语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
A、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离开、舍弃 /  房舍)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问所从来。具答之(详尽)
C、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做标记 /  记号)   
D、寻向所志  / 未果,寻病终(寻找 /  不久)
2.下面的词语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 )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鲜艳/少) B、渔人甚异之/日新月异(对……感到诧异/不相同)
C、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不复得路(于是/终于)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类)
3.下面的词语中意思明显不同的一组是(  A    )
A、寻向所志 / 眈眈相向(以前/对着)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咸来问讯(都)
C、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乐者(值得)
4.下面的词语中意思明显不同的一组是(  C    )
A、停数日,辞去/去国怀乡(离开)    B、既出,得其船/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已经,……之后)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陷入绝境(与人世隔绝/没有出路的)  D、后遂无问津者/指点迷津(渡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22: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