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8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9:5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门豹教后记
西门豹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西门豹这个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惩治贪官巫婆、造福百姓的故事。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有趣,结局也是大快人心,是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学习运用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受到教育。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的言行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我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西门豹》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长文短教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研究重点,引导学生读一读来深入理解,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从而感悟到西门豹在破除迷信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机智。其次本文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

    首先,我已调查报告的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确定研究主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通过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后,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梳理点拔。这样便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整堂课气氛热烈。而且,学生在充分的自读自悟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动脑筋思考,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产生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汇报时,先说说自己读懂的,读懂的内容通过朗读、评读再深入理解;又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来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都是围绕学生展示自己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的。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时间安排的不够恰当,在确定研究主题中占用的时间较长,以至于后面的时间较紧,缺少了对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学生的预习不理想,对课文的阅读不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9:55:13 | 只看该作者
30课《西门豹》教学反思
《西门豹》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文的主线: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在教学时,我就针对三部分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训练形式。在惩办巫婆时,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要求学生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将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符号画下来以此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进行“问题提出”,不正确的观念严重影响着学生自觉地进行“问题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就是要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观念,树立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冷嘲热讽、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耍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促使他们勇于进行“问题提出”。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并记下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善于进行“问题提出”。 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创新精神,更要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以掌握全面的、系统的、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和前提。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即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善于并恰当地进行“问题提出”,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西门豹的话外之意,我采用了评读的方法,学生在“读—评—赏”的过程中理解了内容,提高了朗读水平。惩办官绅的内容与前边的内容相似,这部分就以读带讲。教训其他官绅这部分内容中有若干处难点问题,我就采用了质疑解疑的办法,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不断地读书过程中,了解西门豹不动声色地惩办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最终破除了迷信,治理好了邺这个地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始终由学生自己来学。学生在充分的默读自学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动脑筋思考,在自悟自得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产生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汇报时,先说说自己读懂的,读懂的内容通过朗读、评读再深入理解;又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来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都是围绕学生展示自己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的,学生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9:55:22 | 只看该作者
《西门豹》的教学反思
北海纸方学校   代华丽

过两个月,忙于培训和其他, 课堂上自己和学生一样,总是匆匆忙忙,草草收兵。今天早上第一节课,我和乙班的学生一起学习《西门豹》一课,这一课故事性较强,孩子们学习的兴致很高。在初读课文中,我仔细地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了其中部分字的读音,练习读了几遍课文后,孩子们一起扫清了词语理解方面的障碍。接下来,便进入到了每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这是近一年来我和学生每节课快结束时必须进行的程序,由我和个别同学提出问题,让全班其他同学共同来解决)我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西门豹和老大爷进行了几次“谈话”?我原本想孩子们会很容易解决的,可我放眼一看教室里的情况,禁不住心里一颤: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担心个别同学没注意听讲,于是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两分钟后事实还是不尽人意,只有三个孩子胆怯地竖直了胳膊,从他们疑惑的眼晴里,我读懂了其实他们个个心里虚得很。我的思维在激烈地活跃着,猛然间,我醒悟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我,因为我说错了一个概念,所提的这个问题中不能说“谈话”,应该是“对话”。于是我又向孩子们解释道:一问一答算是一次对话,现在你再认真地看一看课文,到底西门豹与老大爷进行了几次对话?这样一来,孩子们便纷纷地举起了手。顿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时,下课铃响了。

走出教室,我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歇,因为下一节是甲班的课,我不能让这样的尴尬再次出现。镇定思绪后,我胸有成竹地走进了甲班的教室,在不同的学生面前,我汲取了上节课的教训,同样的环节中我问学生:西门豹与老大爷进行了几次对话?话音刚落,不到10秒钟的时间里,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随之洋溢在我心头的是无尽的喜悦。接下来我又问学生:你们说这个问题还能怎样问?孩子们灵活地总结了:(1)西门豹向老大爷请教了几个问题?(2)西门豹向老大爷请教了几次?等。

再次走出教室,我既惭愧又自豪。惭愧的是由于我的疏忽,给全班的孩子造成了误会;自豪的是变换发问后,孩子们的思维灵活了,课堂上也体现了新课改。由此,我想到了雕刻家在创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一丝不苟,那种精雕细琢的心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上我们的语言必须是准确,否则影响的将是一群孩子。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一节公开课或观摩课上精心准备的斟字酌句,更重要的是要锤炼每节课上乃至与学生点滴交流中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9:55:34 | 只看该作者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

           —《西门豹》教学反思

实习老师来了。今天进教室,听我上课。我今天上的内容是《西门豹》。《西门豹》是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呢?教学时我分这样三步进行的:

第一次想象:“给河伯娶媳妇”这个主意是巫婆想出来的,故而惩治巫婆是西门豹治理邺要走的第一步妙棋:

教学时,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经过讨论后,有的学生说:“巫婆嘴张得大大的,乱喊乱叫,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手伸得长长的,乱抓乱舞,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有的学生说:“巫婆听说西门豹要将自己投入漳河,吓得屁滚尿流,平时作威作福,得意忘形的神气劲儿早已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并产生怀疑: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不是年年给河伯办喜事吗?

第二次想象:在教学惩治官绅头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抓住“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注意带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回来只是为了找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接着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表现怎样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质问官绅们,漳河里真有河神吗?”有的学生说:“老百姓在交头接耳,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三次想象: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教师应趁热打铁,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知道他们罪恶大,西门豹不会饶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他们。”教师这时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稍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并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04: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