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师随笔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2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后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导入课文之后,因为没有多媒体,我让学生观察书本上小村庄的图片,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言:“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看到了村前有条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形成浓浓的绿荫。”“我看到了村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接着我让孩子们把刚刚小朋友讲到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并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让这段话变得优美生动。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村庄的美丽。   
二、检查预习  
以“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然后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教学“犁”时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犁”,并 通过小 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这样的安排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这一环节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然后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品读第一自然段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山谷中曾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用了十分优美的语句来描写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自然段,问道:“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读出喜爱的感情。 
四、感悟结尾。  
第五自然段(结尾段)讲到美丽的小村庄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先让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接着问:“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锋利的斧头不见了,美丽的小村庄不见了,人们的家园不见了……我再引导他们感受实际生活中小村庄的消失多么令人痛心。这样,在朗读时,学生惋惜的感情自然流露,人人情真意切,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美丽的村庄怎么会不见了呢?引出二至四自然段的学习。  
五、不足之处  
一篇课文教下来,用了两个课时的时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已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感悟、朗读,最后写写想对小村庄居民说的话,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但在引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很单调,这也是我今后教学须加强的方面。
   上前城小学 妥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21:5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欣赏小村庄先前的美丽。我这样问道:“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读出喜爱的感情。借助插图和朗读,孩子已经理解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语。很多词语的解释不可下定义,她只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对于这种词语的理解,用优美富有诗意的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美上加美,有助于学生对整段的理解,对全文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理解小村庄的变化,带领学生质疑问难。

展示课文前后部分对比鲜明的图画,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在他们谈完感受后,使学生在图片对比中体会小村庄的变化。:“同学们,看了前后不同的两幅画后,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会问:“老师,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这样学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领,师生在质疑问难中共同确定了学习目标。接着我又问“想想哪些地方写了小村庄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写小村庄为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弄清小村庄的变化。

在课中我问学生:“这么美的小村庄怎么会消失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疑问,学生读文的兴趣就浓了,读书的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我让学生自由读二、三、四自然段,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紧紧捉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情感朗读。如“谁家……谁家……”、“拎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节制和约束,上山砍柴很随便,强烈体现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学完本文后设计填空,“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学生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

五、最后一个环节我联系实际用图片展示周围环境遭受破坏现象,说说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你想对全社会说什么?

通过小练笔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里旨在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基本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时,我虽然抓到了重点的词语,但是挖得不够深,还是无法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刻感受到村民们砍树的随意性,以及村庄的美好环境日渐受村民们摧残的残酷。单纯靠图片激发孩子的情感还远远不够,更多的还是得通过老师的表情、动作、适时恰当的语言引导,这也是在备课时我反复思考的问题,可在实际操作中总感觉有所欠缺。

2、课上还缺乏朗读指导。因为这篇文章的某些重点语句,不需要老师过多地讲解,而是要引导孩子反复朗读,让孩子们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文中的句子我更多的是要求学生齐读,感觉还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学生只是一遍遍地读,对这个惨痛的教训仍感觉有点事不关己,我想通过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效果可能会更好。
   3、调动课堂气氛方面还做得不够。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言简意赅”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所以,在上课时,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学生,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首先自己还没完全进入情境之中,语调方面还不够有感染力。
   4、在最后的拓展环节上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说一些,并结合当前世界的环境情况给学生宣传低碳的生活方式。最后的结尾也显得太仓促。
    当前的语文课堂不是老师是主角,而应转变观念,让学生从后台走向前台,让他们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才行。我的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22:3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我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让他们用上“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这几个词语来描述一下。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子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深入理解。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学生找到的是“一年年、一代代”“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 ,这些都表示出小村庄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为下文的“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随意砍树”做了一个铺垫。

然后我出示文中的关键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让学生找一找“就这样”是指什么。

学生先后找到了“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我让他们通过填空的形式,概括地讲一讲人们干了什么,带来怎样的后果。“ 人们只要想(      )、(      )、(      )、(     ),就去(      ),所以(           )。” 学生都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这时我顺势让他们观察后面的插图及课件图片,了解村民的过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

三、突破课文难点,感悟其中道理。

课文的结尾是发人深省的,但要真正理解并不容易。“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个环节是一个难点,学生虽然能找到一些内容,但不完整,也没有先后顺序。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只达到这样的认知水平。我把学生讲的都写下来,当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的,并告诉学生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我的一番讲解使他们的思路清晰了,也明白了村民们正是由于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关注到自己的行为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09: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