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1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燕子专列》课后反思
                                     江门市蓬江区实验小学 王林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增强孩子们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在课堂设计中,我以爱作为主线来贯穿课文打动学生。
     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针对三年级教材特点,着重借助对“气温骤降”、“纷纷”、“冒着”、“顶着”“踏着”等重点词语的理解组织教学。通过多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渗透,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实现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二、创设一个个情境使学生融入文中,把孩子们带进文中。《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学生理解政府号召居民拯救燕子时,让学生当电台主持人、记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呼吁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贝蒂一心救燕子时,让学生看图说说贝蒂的动作、神情她好象在说些什么?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一只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对送行的人说些什么?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这些情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文中,感受到人和动物间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课文。这些动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入了课文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激动着,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这样就少了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语文味。
    三、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摒弃了繁琐的分析,将静态的文字链接成动人的情境,在反复品读中丰富着语言的内涵,丰富着人物的精神,丰富着学生的人生体验。引导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化性,于文字品味中弘扬人文精神。
    四、整个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如做批注、画重点句子、圈重点词。
    五、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每一次读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读都有收获,每一次读都能使自己与文章的情感更贴近。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六、整节课围绕“爱”之主题构建课堂,理解层层推进,情感步步升华。课堂教学结构疏密有致、粗细结合。对整个教材的处理新颖、简洁、深刻。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教学密度比较大,课堂前半部分上得比较快,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不够落实,我觉得上课是应关注是学生学习的状况,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动教学的进程。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对学生各方面了解得越充分,教学的主动性就越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18:49 | 只看该作者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杨睿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带有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课前设计时,我想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因此这节课我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设计时,我以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作为主线,将这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和适当的想象理解瑞士人民对燕子的在乎,对动物的爱,再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使学生的感情升华。

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触及到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很自主地进入情感场。学习课文前,通过唱儿歌《小燕子》,和老师感情背诵第一课《燕子》中的第二段内容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读中、从唱中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为学生理解后面的内容作了情感铺垫。

课文新授,首先应该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畅。所谓“书不读通不开讲”“读通是第一课时的重点。读课文的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孩子们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要任务,此环节教师必须舍得花时间,抓细抓实。但这并不代表要面面俱到。本课我就选择“气温骤降、濒临死亡、呼吁”等几个有针对性的词语进行巧妙指导:不但读准字音还理解了字义。孩子们对字义的理解不见得都得用语言描述词的意思,如:呼吁的理解,我让学生说学校呼吁我们干什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词义。还有我设计的从文中找与“气温骤降”一样表示环境恶劣的词;与“濒临死亡”一样描写燕子处境的词。学生能找对说明他们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对课文又有了初步了解,一举两得,省时省力。

《课标》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精读文本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的理解不可能靠老师讲出来。只有通过长期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语感,才能使学生根据不同的的情境、不同的语段产生不同的感受。

我没有提太多问题让学生找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就是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带着个人感情去读,读出作者的感情。我根据本文情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去感受作者的感情,最终读出感情。如(放小燕子处境图,师配乐描述。感染孩子们)但感情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孩子们只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我就给与肯定,班里孩子的朗读积极性比较高。朗读训练我非常注重教给孩子读书方法:如本课让孩子们懂得,读出词语的温度,就能读好句子,尽而读好全文。而且通过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每一次读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读都有收获,每一次读都能使自己与文章的情感更贴近。我的训练呈:读通(初读课文,梳理词语)—读懂(理解词语后再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好(引导学生说感受,带着感受再读)—越读越好(创设情境,读出感情)这样一个阶梯提升。让学生用心地去体会,用情去感悟,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并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最终体会到语文的美。(让学生当小贝蒂,把文中的“她”改成“我”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让孩子们读出感受。我感觉班里孩子最后对贝蒂说的话内容比较丰富,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说明孩子们体会到瑞士居民对动物的关爱,同时自己也受到感染。)

教学始终是一门比较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也有诸多的遗憾之处。例如:在这堂课中,我自己的感情充沛进入角色较快,而学生进入情境较慢,与教师的情感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多关注一下学生,真正达到学生、教师、文本情感融为一体。而我在上课时有时候考虑的只是自己的预设教案,没有关注到课堂生成的精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如果学生素质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有效地穿插在课前、课中、课后一些拓展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一点,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教学时做到重整合,重自学,重指导,重运用

  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过:“对于我,作曲是一种灵魂的表白。”音乐,是一门心灵的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它们共同打动人心灵的东西便是“情”。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拨动孩子的心灵时,我们的课堂中就会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这是我要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美、美的语文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19:27 | 只看该作者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我很高兴学生不仅兴趣十足,更重要的是本人认为学生确实学有所获。哪个孩子的脸上不是喜气洋洋的,他们感到轻松乐学。我回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上来说,本人是严重违反了年段目标。因为三年级学生,本人提前学写信了,而且是特的认真对待了。理由就是我在课前认真研究了本课的特点。这篇文章是用倒叙的办法去组织的文本结构的,在加上本组课文都是围绕“环保专题”来安排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人文生存的教育引导,要达到如情如义的境地那是不容易的。如果说按照常规教学程序,难以达到学生能真正理解文本内容。

本人在设想上,要是能以记者的身份或是书信的方式脱颖突破难点,或许效果真不错的。于是,课前我破例教了学生学写书信。但在讲述的过程中,本人并没有过多的去阐述什么书信属于应用文之类的文学常识,只是以一种固定的格调或是格式把人物记事活跃于纸上的一种形式,这样学生并不产生陌生感,反而有兴趣。不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非常地认真,也是严格要求的,实实在在地动笔练习了,效果非常好。我用最熟悉的人或事把学生引进自己的教学区域。比如,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妈妈说话,无论是好事,坏事等。都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写出来,学生可有劲儿了,近十分钟的沉默,教室里一幅幅小深沉的小脸蛋,有女孩子几个孩子两手托着下巴,凝视着窗外,最突出的是一个叫卢洋的小男孩儿,只见他脸蛋上还挂着泪珠了,学生都在笑他呢!我特别关注了这一幕,走近孩子,他告诉我,因为妈妈错打了他,还告诉我那件事的经过,完全是妈妈无礼,“屈打成招”。说着说着还真的哭起来了。我借机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的委屈倾注于纸上,给妈妈写封信。

此时,教室里沉浸于一片写作的场景,一支支小笔头不停地动荡着,下课的铃声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回到家,我认真批改着学生的作文,没有一个学生的格式不正确,内容真诚,语言朴实,写作面也较广。有的告诉妈妈学校里所发生的喜怒哀乐,有的把自己第一次受表扬的感觉告诉妈妈,有的是对妈妈的为人方面作了建议,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比如,夏年杰是个女孩儿,她写到:“妈妈,昨天您冤枉我了。因为我有难题,老师讲课时我记不下笔记。放学了,老师陪着我,耐心地教我,直到我听懂为止,做完为止。其实老师还是最后走呢,可妈妈,您在楼下骂我,说我们班还在干什么?妈妈,您知道吗?我生怕老师听到您的话,就故意和老师大声说话,其实老师什么都听见了。妈妈,您骂我没关系,您伤了老师的心……”

今天在上本课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了书信的格式,然后设立了激趣的交流,板书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问题。学生的问题提得真好,步步拉近文本。比如:燕子有翅膀为什么时候还用专列送呢?“专列”是什么意思?燕子要到哪里去呢?……这些问题已经把学生的兴趣激起了。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自始至终本人就只设了一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燕子,你安全地到达了南方,你会对帮助过你的人们说些什么时候,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很快举手的不少。有的说给人类朋友们写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平安到达了目的地,以此表示感谢……

本人借机满足了学生兴趣,掏出本儿替燕子给瑞士政府的居们们或者是给人类的朋友写封感谢信。学生表现非常好,我巡视了,不会写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且在身份与人物语言上合理,字数也不少,哪个孩子都是非颠倒300字以上,信的内容能将文中故事情节用人物的行动表述得很清楚。其中还有一个较为能干的学生,是以“燕子记者”的身份写的,感情真诚,符合人物身份,记叙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明晰,我也安排了习作练习“写一件事,自拟题目,用倒叙的办法学着写写。”可以说学生能有这种程度,还用得着去剖析文章中的枝枝叶叶吗?且看下面学生的习作,一篇是课前的伏笔“给妈妈的一封信”一篇是初步掌握课文内容时用感谢信的方式突破难点“燕子给人类的一封信”。

给妈妈的信

敬爱的妈妈:

   您好!妈妈,今天老师教我们学写信了,我想,我学会了写信,第一封信就是给您写。妈妈,我想对您说说我们学校里的趣事,现在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很少和您说说话。今天虽然不是当面跟您好说话,但在我心里多已经在向您好讲述学校里的故事,尤其是我们和老师的故事,虽然看起来只是大人和孩子们之间的小事,但我们却是那样的感动。

那是星期一,老师早早地来到学校,她进教室时是那么的高兴,我心里想:“老师是什么事情让她那么高兴呢?是不是我们写作文写的又很好,还是老师的病全好了呢?”教室里格外的安静。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老师,老师也望着我们,一句话也说。这时上课铃响了,只见老师像平常一样用右手推了推眼镜,把我们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望了一眼,神情有些严肃了,尽管这样,我们并不感到害怕。因为我从老师的脸上,感到了一种和蔼可亲。我们和老师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等待相互的倾诉。终于,老师开始说话了,只见老师慢慢地来到我们中间,深情地说:“孩子们,对不起!上周星期五,全班大扫除,因为你们扫除时间久了些,所以我批评了你们,回到家里,我心里总是不踏实,孩子们是那么的积极参与,我却批评了你们,真是有些不应该呀!委屈你们了,孩子们!”说着,老师还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个躬!此时,教室里安静得让人不敢出粗气,我心里是酸是甜,都不是。同学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教室里响起了热烈地掌声,那掌声是我们情不自禁的掌声,是那么的热烈而持久…妈妈,天色不早了,什么好事,下次再告诉您,再见!

祝:妈妈身体健康!

女儿:田青苗

2011-3-4

以下是一位叫胡佳的女孩儿写的,中等作文。虽然习作在语言上不是很通顺,本人也没有修改多少,尽量保证学生的原本。但本人认为本习作充满童趣,符合孩子的语言,三年级学生能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本人认为还是不错的。

给人类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瑞士政府的居民们:

你们好!我是专列上的那只冻僵的小燕子,给你们写信是我想告诉你们,是你们的用专列把我们送到了温暖的南方——中国!是你们把我们这些小生命从死神的手中抢回来的。告诉你们吧!我们已经到达了一个温暖的地方,这里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市,是每个生灵都期待的城市——重庆。我们生活得很幸福,这里的人们对我们也很好,农民伯伯种庄稼都不撒农药。有时候我们还去乡村做做客,这里的小朋友更是把我们当朋友,还和我们嘻戏玩耍呢!他们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安全,更美好,还在树林里,学校里设计标语牌,上面写着:“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这里的风景也很优美,冰雪消融,泉水丁冬,百花盛开,柳树吐出了新芽,千万条柳枝随风儿轻轻地摆动着,像姑娘的长辫子,真的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在此,我代表所有的小燕子表示对你们人类的朋友衷心地感谢!感谢你们人类的好朋友一路上对我们的关心与照顾!特别是小贝蒂姑娘,她为了寻找我们,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贝蒂小姑娘你知道吗?我就是你从那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找出来的那只小燕子,在我心里,你们人类都是善良的朋友。难怪有那么多的动物都在你们国家生活,难怪你们国家是那样的美丽和谐,是那么的富有多姿。是因为有你,有我,有爱,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我们在这样的国家生活是很幸福的,快乐的!

好了,还有那小河边的水还在睡觉,我们得去催它们跑步……

祝:你们人类的朋友们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你们的朋友:燕子

2011-3-4

学完本课,我反思了自己的所谓教学思想,其实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无意中渗透了如下方面的知识环节:

一、引导学生无意中认识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记叙顺序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本课的感人之处,是学生通过读,通过练习整体感知到的。也就是从阅读与写作中去感悟写法。使用倒叙的写法能增添文章的新颖性,这样的文章一般要做到首尾呼应。倒叙是记叙中的一种是指把后发生的事情或结果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或原因写在后面。

本文就使用了倒叙的写法,开头先写人们为燕子送行,然后记叙事情发生的原因用经过,最后回到开头送行的一幕,首尾呼应。使用倒叙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在使用时要把时间关系交代清楚,开头与结尾要相呼应。例如“难忘的回忆”开头写自己的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把事情的结果先写出来,给读者留下悬念,接着具体工作写”那一天是“那一天发生的什么事,使文章中的设疑到豁然开朗,在结尾处仍然写到“那一天是……”使其首尾呼应,突出对人物的感情升华。比如:本课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并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的事件;最后再回到开头送行的一幕,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并且首尾呼应,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入情入境好好读文体会爱心。本课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朗读基调是深情舒展的,语气是亲切感人的,语调舒缓。比如,第一自然段读时要在关键词处加重语气。(站满、特殊、专列—)。第二自然段严峻的天气形式,语气要凝重急迫。最后一自然段语气是欣慰深情的。

三、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比如,人们救助燕子的情景。“听到消息后……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该句从字面上看是指救助燕子的人多,如果透过字面意义进行情感升华,反映的是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等。从表达效果看“冒着、顶着、踏着”等词能较好地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

四、落实同步习作。学完本课,一定有话想对文中贝蒂姑娘说,可以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写。比如:“读后感”“美丽的姑娘”“给贝蒂的一封信”等。不写错别字,可以结合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是如何对动物的,加以对比,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总之,本人认为语文学科不像别的学科知识结构那样清晰,每篇课文的教学要求也没有别的学科那样明确单一,教学天地比别的学科广阔,教学方法比别的学科要灵活,这些都决定了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驾驭,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才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民主,更新颖性的创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09: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