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后记翠鸟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1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翠鸟》课后反思
  《翠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贴”、“一眨眼”、“注视”、“蹬”、“叼”、“刹那间”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渗透爱护自然的思想也是本文的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动物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利用课件设计了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给翠鸟上色和模仿课文介绍插图中翠鸟的外形的教学环节。这样做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外形描写这部分,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翠鸟的机灵、敏捷读出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鱼儿跑走了”等语句鼓励学生再练读。同学们通过练读,体会到“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蹬”、“叼”、“刹那间”应该如何变化读。再进行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爱心是人天生应该具备的,学生心中更是充满了爱。本组的主题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课文结束时,我故意问学生:“这么可爱的翠鸟你想不想拥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想”“怎么不喜欢?”“不是,是因为太爱,不能让它失去自由。”还有的同学提到了倡议大家关爱小鸟,为无处觅食的小鸟送一把米的活动。多好的孩子,关爱小动物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14:21 | 只看该作者
翠鸟教学反思
《翠鸟》这节课,我是在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迁移运用。重点例说《翠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举一反三。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然后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经过如此的准备之后,我走上了讲台。但是课后的感觉是除了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之外,没有别的,只觉得课是那么的平淡、无味。经过学部领导和同年组的老师的评课之后,我的这份感觉逐渐清晰起来。找到了这节课平淡无味的原因:

一、教师重点讲解第一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自学后面的部分。实际上是制约了学生的独特学习方式,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他们可以采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用画图来理解课文,可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又何必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一二一,齐步走”呢?

二、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我的这节课上重视了抓住重点词,品味语言,学生谈感受,体会得也很到位。但是顾此失彼,读得又不深入。没有明确品味语言的目的。通过这次讲课,我明白了,品味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读也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理解到位了,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的设计太求全求完整,这一节课,既读又写,时间上显得紧一些,所以读的不充分,读的不到位。读写结合在时间的划分上是不定的,不一定一说读写结合,当堂就得写,但是阅读一定是为写服务的。在这一课学完之后,也可以是抛砖引玉拿出另一篇文章放给学生,这一篇文章可能是与刚才学的文章是表达相似的,也可能是选材相似的,也可能理解的方法是相同的……让学生把学到的运用于另一篇文章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15:2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翠鸟》的教学反思
一、结合文本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翠鸟的课文有着其特殊性,结构很清楚,每个段落的层次也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就抓住了对于翠鸟外形描写和行动敏捷这两部分。围绕着这两部分来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将课文进行深入的研读,首先自己要确定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应该如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落实。同时结合语文工具性学科的特点,将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同时落实到其中,这样使学习和培养能力双管齐下,努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适当的教法学法。

课文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对翠鸟的外形特点的理解,通过对颜色的描写来感受翠鸟颜色鲜艳,并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体现对翠鸟小巧玲珑的描写,学会抓住个别词语来体会感悟,发现表达时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清楚事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这些特点,并结合板书将其进行整理和概括,渗透对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概括的方法的指导。对于难点的第二自然段翠鸟行动敏捷的理解,采取了学生围绕“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翠鸟的行动很快?”这个问题,让学生自我展开学习,从而找到自己体会最深的词汇和语句来结合生活实际谈各自的体会,这样让学生独立的发现和感悟,教师再给予及时的知道和点拨,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比较到位。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读书,自然就能声情并茂的读出语气了。学生也在模仿中学习着怎样抓住关键词句来深入理解感悟,能很好的在想象和换词中积累词汇、运用语言。

    三、体现整体把握和建立联系的特点渗透写法。

    课文的学习最后要回归到整体上,毕竟这是一篇完整的课文,不能割裂开来独立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是断节的。所以,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个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围绕“写翠鸟的外形和它的行动敏捷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学生将课文这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想,使得课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渗透的课文在构段上的特点,也在有意识地使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最后的说话训练也是在对课文整体把握和高度的概括,学生用“喜欢…喜欢…还喜欢…”的句式进而来再次对课文表达的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概括。

    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理解翠鸟颜色鲜艳的特点时,没有结合插图来具体的感受,因此,学生在对于“橄榄色”和“赤褐色”理解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发挥课件的作用。课文结尾处应该再对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间上把握还需要在紧凑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15:58 | 只看该作者
《翠鸟》教学反思

xqy

一、在品中感悟,积蓄情感,表达情感。

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读得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读读、议议、品品,让学生在品中感悟,在品中积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比较等方法,让学生明辨字词的准确性,体会情感的真实性,以求语语悟其情。比如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翠鸟的颜色鲜艳、漂亮,但不容易感受到作者在这句话中饱含的情感。于是课上就设计了这样的比较练习,把描写翠鸟羽毛句子中的人文词去掉就成了这样的句子:它羽毛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部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果把这句话这么说,感觉还一样吗?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在作者的笔下,翠鸟就像一位小姑娘,精心地打扮自己,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的,太漂亮了,太令人喜爱了。自然就能读出作者蕴含于字里行间的那份情了。

二、适时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翠鸟捕鱼动作敏捷。

以读为主,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而朗读,又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它可以使学生感悟课文的主旨,品味文章的情感,领悟表情达意的方法,练就自能读书的本领,最终达到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的功效。本课教学突出的优点,就是充分体现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巧用朗读朗读的形式, 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感悟意境的想象读;有体验情感的角色读;也有揣摩语言的品味读;也有理解内涵的评价读;还有积累语言的欣赏读。如《翠鸟》一课,学生读完“它轻轻地落到苇杆上了”这句话时,让学生评读,学生说:“他读得不够轻,我来读读。”我顺势一导:“你为什么停得这么轻啊?” 通过交流,最后使学生理解翠鸟之所以停得这么轻,原来是怕惊跑小鱼呀!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也就能有滋有味地读这句话了。再比如《翠鸟》的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翠鸟捉走小鱼以后有这样一句话:“那苇杆还在晃动,水波还在荡漾”,学生在读时读得很快,一带而过。这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翠鸟叼起小鱼飞走了,可那苇杆还在晃动,水波还在荡漾,想象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想象以后你再读这句话。学生通过想象就真的读进去了,他们把这句话读得特别慢,也真的把同学和老师带到那份独有的意境中:苇杆慢慢地摇晃,水波一圈一圈地往外扩散。学生之所以能把文字语言背后的意境读出来,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想象做基础,是不可能有这种读书效果的。

三、适时适度地运用课外资料,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将收集的翠鸟的课外资料随时融入课上的阅读教学之中,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翠鸟外形的小巧玲珑时,适时地引入翠鸟身体的长度——只有15厘米左右,体重22——25克。学生有了这样的直观认识,进一步理解了翠鸟的小巧玲珑。当然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翠鸟捉鱼时为什么那么轻快了。

在课文的结尾时,引出翠鸟在全世界有90多种的种类,并播放一些翠鸟图,就很巧妙地将课内延伸到课外,给人一种“课虽完,意未尽”的效果,审美和思想教育也无痕迹地融入其中。

四、适时利用课件,再次激发学生热爱鸟类的情感,使情感升华。

在第三自然段充分的讨论“硬不应该捉翠鸟?”后,我紧接着让同学们思考“你们有哪些保护鸟类的好方法?”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鸟类的意识.最后,放翠鸟的课件,使学生随着课件中有声有色地朗读从整体上欣赏翠鸟外形的美,捕鱼动作的敏捷,实现了对文本知识的拓展和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05: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