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746|回复: 18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浙江省萧山区高桥小学 沈美娟





教学背景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文教学的设计理念便是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文本、教师间多向、互动地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特点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时内容预设:



第1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8个生字,学习课文第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书写“有、在”。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书写“什、么、变、条”。



第3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一)教法:



1.采用变序教法,可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想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学习哪一部分。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多元智能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朗读表演、唱一唱、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二) 学法:

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预设的学法是:



1.探究法:学生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



2.合作讨论法:在解决问题时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青蛙和小蝌蚪的贴图。2.学生准备鲤鱼、乌龟、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



(四)板书设计:



采用贴图式板书,直观、形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课外学习资源搜集与处理:



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小蝌蚪与小青蛙方面的常识与图片。



2.提供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一组,让学生按顺序贴图并进行说话训练。



3.自制拇指玩具一套,准备自己分角色朗读。



4.课后提供课外相关学习资料三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六、教学流程:



第1教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说说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迎、顶”是后鼻音。“追”是翘舌音。)



2.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灰:横和撇就像两根草,被火一烧就变成了“灰”;阿姨是女的,所以“姨”是女字旁等等)



3.有、在”跟“灰”一样都有横和撇,怎么记呢?交流记字好办法。



⑴先书空再描红,记住笔画位置。



⑵老师范写时请学生边看书边提示笔画位置。(注意两个字中第一笔横的长短不同。)



⑶学生书写“有、在”。



⑷书写展评、小结。



    yǒu       zài



⑸填空过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8个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迎”和“追”两个字相同在哪些地方?(偏旁相同,笔顺规则相同,都有走过去的意思。)走过去的方向一样吗?(迎:面对着走过去。追:从后面赶上去。)



3.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4.学习生字“什、么;变、条”:读字组词,交流记字好方法。先描红再看老师范写,体会书写要领,最后独立书写。读句子: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那条长尾巴变短了。



(四)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教时



(一)复习引入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



(三)总结导行: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延伸:



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



3.建议阅读《中国儿童散文文库》中的《岩石上的小蝌蚪》、小学语文第5册《不合群的小蝌蚪》。



附板书



34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青蛙)



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五、第二教时教学片段评析



复习引入片段



师问:同学们,上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



生:我会读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请大家跟我读。(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发现有错,即时纠错。)



生:学了课文第一节,我知道了小蝌蚪长什么样了。



生:我会读第一段课文了,让我读给大家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我根据课文意思画出了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样子。(展示自己的画,大家评议。)



生:我会唱老师教的歌曲《小蝌蚪真可爱》,请大家和我一起唱:小蝌蚪真可爱,灰黑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全班同学都尽情地唱了起来。)



点评: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体验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教师应打破以往单一枯燥的齐读生字词和课文的模式,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这样才能全面的、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学习探究片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学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



生:我想知道小蝌蚪有没有找到妈妈?



生:他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



生: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研究。大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呢?



(学生自选学习内容,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



师:刚才大家提出来想先了解“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这个问题,那么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3.4小节,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



(生读课文画有关词句。师巡视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划全。)



师: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



生:四人小组交流评议。



师: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让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并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过程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师:请大家读读文中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觉得写青蛙妈妈身体颜色的词很美:碧绿、雪白



生2:我认为“蹲、披、露、鼓”这些动词写得很准确。



师:为什么说这些词写得准确呢?



生3:青蛙是两条后腿弯曲着站在荷叶上的,就不能叫站了,只能叫“蹲”。(该生边说还边做了个蹲的动作。)



生4:“鼓”字说明青蛙的眼睛很大。



生5:鼓字还说明青蛙的眼睛是往外凸出的。



生6:我知道青蛙的眼睛是长在头顶上的。(生边说边把手握成拳头放在头顶上)



生7:我知道为什么说青蛙是披着碧绿的衣服而不是穿着碧绿的衣服了。因为如果说是穿着,那么就不会露出雪白的肚皮了。



生8:我知道青蛙那碧绿的衣裳和植物的颜色差不多,不会被害虫发现,它的眼睛很明亮,四条腿会跳,舌头还会突然伸出去,所以捉害虫的本领很高。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从书上、网上和附近的农民那里了解到青蛙与庄稼的关系。大家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9:我从《跟我学语文》这本书中了解到青蛙捕食害虫,不分昼夜,一只青蛙一天要捕食600只以上的害虫。



生10:我爷爷告诉我,利用青蛙灭害虫很环保,因为用药水消灭害虫,虽然害虫死了,但还有一些农药会留在庄稼里,人吃了就会对身体有害。



生11:我从书上看到过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能说说意思吗?



生12:大概是青蛙多,稻子就能丰收。



生13插嘴:这跟“瑞雪兆丰年”差不多。



师:对,这句话写出了青蛙与庄稼丰收的关系,由此看来青蛙不仅长得可爱,还很有用呢!它是捉害虫的(生:能手),庄稼的(生:好朋友)农民伯伯的(好帮手)。你们喜欢青蛙吗?(生:喜欢!)



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的句子。



点评: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通过品读词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读书汇报、信息调查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这为感情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做了感情的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并对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课后延伸教学片段:



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小蝌蚪找妈妈》。



建议阅读《中国儿童散文文库》中的《岩石上的小蝌蚪》、小学语文第5册《不合群的小蝌蚪》。



点评: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丰富和延伸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延伸,认识得以升华,我设计课外延伸实践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实施综合性学习。



教学反思:



设计教学时能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始质疑和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能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人人参与阅读、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的参与率达到80%。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要点,一部分学生更能运用想像力,提出独创性见解。拓展延伸的文学欣赏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欣赏到了艺术的美,效果很好。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其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关注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由于教师想全面体现新课标新理念,一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方式多,而学生积极性高,都想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时间很紧张。教师在以后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应学会取舍,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要尊重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控,促使他们有效地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案例



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胡 敏



教材分析:



1.《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34课,本课以童话的形式,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小蝌蚪变成小青蛙过程中,身体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变化。通过课文当中小蝌蚪和其他动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帮助。



2.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有效地识记生字、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阅读及说话训练。



学生分析:



依据教师平日的教学及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总结出学生具有如下的学习特征:



1. 在6─7岁的年龄段中,孩子能较好的接受直观、形象以及贴近于他们生活实际的知识。



2. 在学习中,学生对创新识字、自主阅读、表演、想象,说话拓展等语文学习活动较感兴趣。



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设计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在“找中说”,“说中创”,“演中悟”,“悟中编”。



以学生喜欢的童话形式为主线,以小蝌蚪的“寻人启事”为载体,以“帮助小蝌蚪找妈”的爱心活动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5.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神秘地):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寻人启事”, 你们想看看吗?



2. 师(出示课件:寻人启事,小蝌蚪摆着尾巴,配音)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小蝌蚪



                                             2008年3月16日



(1)(拟人化的寻人启事,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唤醒孩子们的责任心。这种导入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这是第一次出示寻人启事。(2)课件以丰富的画面,文字,声音,让学生入情入境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师:(着急地):找不到妈妈,小蝌蚪多着急呀!妈妈长得什么样呢?听完下面的介绍,你能告诉小蝌蚪吗?



(学生看动画,听课文配乐录音。)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



(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课件出示小蝌蚪图片)



生:小蝌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正在做什么呢?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三、设计活动,学习新课



师:我们要帮小蝌蚪找妈妈,可是它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呢?“寻人启事”里没告诉我们,怎么办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轻声读文)



师:请找出描写妈妈样子的句子,划上横线。



(出示: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师:是谁告诉小蝌蚪的呢?



生:是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的。



师:鲤鱼妈妈在做什么?(和学生表演,指导读对话,理解“迎上去”)  



师:小朋友,别忘了小蝌蚪还在耐心地等着我们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它发出的“寻人启事”。出示课件):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鲤鱼阿姨告诉我:我的妈妈长着(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



                                  2008年3月16日



(始终以寻人启事为主线开展活动,这是第二次出示“寻人启事”。落款“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引起学生注意。)



师:你们注意看看,现在是谁在找妈妈?



生: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



师:原来小蝌蚪在慢慢长大,身体也在发生变化呢。



师: 小蝌蚪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宽嘴巴。那我们快去找吧!



师:(电脑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说“又”长出两条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读。



生:(自学) 。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你们表演,边读边演,行吗? (生演)



(借助动作强化记忆,形式活泼,边“演”边记,学生喜欢,“演”中有悟。)



师:为什么课文用了“追上去”这样一个词?



生:从图上看,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师:让我们带着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师:我们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我们找到了也长着四条腿,宽嘴巴的----乌龟。



师:看来“寻人启事”写得不太明白,那怎么办?



生:我们来改改“寻人启事”吧!



师:那我们还是先读一读书,看看书中有没有把小蝌蚪的妈妈的样子告诉我们,好吗?(生自由读文)



(用改“寻人启事”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也锻炼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



学生找到第四段: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来看这两句话(出示)



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鼓着一对眼睛。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句话?



生:第二句。



师:老师就喜欢第一句,你们能说服我吗?



生:……



(语感训练十分重要。比较、鉴赏是有效的途径。老师问:你们能说服我吗?学生兴趣盎然。)



师:为了让小蝌蚪马上找到妈妈,你们能再帮它把“寻人启事”补充完整吗?



生:能!



(出示课件)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通过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帮助,我知道:我的妈妈(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长出(          )的小蝌蚪



                                    2008年3月16日



(这是第三次出示“寻人启事”,与前面设计相贯通,将寻找“小蝌蚪的妈妈”爱心活动推向高潮,学生在交流中,明白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多么重要。另外课件句子的出示,给学生补充“寻人启事”以“拐杖”。)



四、总结课文,深入引导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小蝌蚪像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师:小蝌蚪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来说一说?



生: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



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妈妈,原来你就是捉害虫的大王啊!)



师:(扮青蛙妈妈,笑着说)是啊,孩子,我们一起去捉害虫吧!



师: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



师:青蛙的样子,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那课文上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找出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不能抛开课本学语文。)



师:(师贴出青蛙的图片)你们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生: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



师:青蛙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此处的拓展,能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的兴趣。)



师:这节课,我看出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小蝌蚪,想不想当一回小蝌蚪呢?



生:想!



师:我是《动物报》的小记者,想采访你们,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你们,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1.你们是谁的孩子?



2.你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找妈妈时遇到困难了吗?



3.你们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4.你们变成青蛙后,能给人类带来帮助吗?



师:谢谢你们接受我的采访。



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的同学才会做。



师:(出示课件)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这段设计活动性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生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全文,并进行保护青蛙和蝌蚪的教育。)



五、识字、写字教学



1.借助图画读课文,自学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互助学习,交流自己认识了什么字,读懂了什么。



4.指导初读课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5.指导写字。



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寻人启事”为载体 ,组织教学
  1. 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课件出示《寻人启事》。



   2.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寻人启事”,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每次”寻人启事”的出现,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在生活中,表达中非常重要。



   3.蝌蚪的身体变化过程也巧妙地通过”寻人启事”的落款人的变化,体现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留下深刻印象。



二、读、说、贴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师生小记者活动的巧妙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复习巩固了课文的内容。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会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达县九岭乡中心学校 瞿代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



1.认识小蝌蚪,学习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



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⑴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习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



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引导理解“迎上去”。重点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



⑴看动画理解“迎上去”,并用一只手代表小蝌蚪,另一只手代表鲤鱼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动作。



⑵指导读准“迎”字。



⑶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注意听,听完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⑷请大家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的朗读和表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评比过程,体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⑸对比以下两种说法:



A: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B: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问话应该有礼貌。



⑹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鲤鱼妈妈,集体表演读。



3.观看三、五自然段的动画,理解“追上去”和“游过去”。



4.两人一组,先自由练习读,后表演读。



5.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观看全文动画。播放带录音的全文动画,学生边看边跟读,进一步感悟全文。



四、感情升华,懂得保护青蛙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他们干什么去?(去捉害虫)



2.大家可知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3.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可是……(课件展示捕杀青蛙的图片)



4.亲爱的小朋友,面对这些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是啊,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不要捕杀青蛙!



结束语,使课堂无限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带着一颗爱护青蛙的美好心灵,走出课堂,去劝告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去保护青蛙吧!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识字8》教学游戏



金晓芳



  识字游戏



游戏一:对口令。



目的:一边有节奏地拍手,一边认记字形,增强识字的兴趣。



准备:“射、填、娥、嫦、宇、宙、箭、载”等9个生字卡片。



方法:由教师出示字卡,学生一边看着字卡,一边用手拍着节奏认记生字。此游戏可以在师生、同桌、男女生、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例如:








游戏二:摘词造句。



目的:在游戏中巩固词语的认记,锻炼词语运用能力。



准备:教师板画一棵大树,并将词语(运载火箭、宇宙飞船、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卡片贴到树上,使之成为一棵“词语树”。



方法:请学生摘下一个词语认读,然后用上这个词语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如果有必要增加难度,可以请学生摘两个词语造句)。然后大家评一评、说一说谁的句子既具体、又贴切。



阅读游戏



游戏一:读读画画。



目的: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准备:每人分发一张画纸。



方法:请学生从课文中自选一个词语,根据这个词语画一张想象画,通过画来展示词语的意思,并在画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然后大家一起把作品贴在“语文园地”的“成语栏”里,由教师组织评议。



游戏二:成语故事会。



目的:积累成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成语故事。



方法:



1.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的成语故事讲给组员听,然后大家推荐一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大家听完故事以后,可以就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请教或提出个人看法。



2.由老师把大家讲到的成语抄写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一记这些成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游戏



金晓芳



  识字游戏



游戏一:和水娃娃交朋友。



目的:巩固课本生字的认记,激发学习兴趣。



准备:准备小水珠形状的生字卡片11张。



方法:老师点名请同学扮演小水珠,再由小水珠通过交朋友的形式引导同学认字。比如,一个小水珠说:“大家好!我是‘小水珠’,请你读出我身上的生字,我们来做好朋友。”然后请同学们认读生字。



游戏二:词语串串烧。



目的:巩固生字认记,积累词语。



准备:生字卡片。



方法:本游戏以小组形式开展。先请小组派代表抽取1张卡片,组员一起认读,然后组词,并以第一个词为基础,小组内词语接龙。比如,小组抽到“浮”字,可以为其组词“漂浮、浮力、浮动、沉浮……”,再从“漂浮”这个词开始接龙,并由组长记录下这些词语(不会写的生字用拼音代替),之后大家一起认读。最后,所有小组一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词语串做得最长。



阅读游戏



游戏:争当水娃娃。



目的: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准备:准备课文中三幅插图的挂图。



方法:让学生自选一幅插图,扮演水娃娃作自我介绍,最后大家根据介绍情况,评比“最佳水娃娃”。



综合性游戏



游戏:水娃娃旅行记。



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准备:学生人手一份白纸。



方法:



1.先请学生在纸上画一画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然后找伙伴对照着图片说一说水娃娃的变化(水──汽──云──雨──雪──水)。



2.由老师选择部分优秀作品在“学习园地”中展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游戏



金晓芳



  识字游戏



游戏一:小青蛙找朋友。



目的:认识并巩固6个生字的认记。



准备:6张荷叶形状的字卡;6张青蛙形状的卡片,上写6个生字的拼音。



方法:先请学生把12张卡片分别送给12位小朋友,然后请青蛙找自己的拼音朋友。比如,手拿青蛙卡片的学生可以一边找朋友一边说:“我要跳到哪张荷叶上?”手拿该生字拼音字卡的同学就可以说:“青蛙青蛙到这里。”青蛙找到朋友后,请全班同学跟他一起拼读,并点名为生字组个词语。



游戏二:打电话。



目的:在游戏中熟悉并认记生字的字音、字形,积累词语。



准备:本课生字的卡片。



方法:两位学生(或师生)之间“打电话”,一生说:“请问‘呱呱’的‘呱’在吗?”“电话”另一头的同学则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呱”字,举起来答话:“‘呱’来了,它是一个口字旁加一个‘瓜’。”游戏依此反复进行。



游戏三:火车运货。



目的:巩固本课生字的认记,结合语言实际组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准备:“岸、洞、倒、圆、纹、影、游、围”等字的火车头形状的字卡。



方法:



1.老师引导:“这是八列火车,每个小朋友都是搬运工,大家比一比哪个搬运工运的货多。”



2.分组开展游戏。由组长抽取一张卡片,然后请组员合作进行扩词,组长作记录。比如,“岸→岸边→河岸→上岸→靠岸……”



3.展示交流。组长把自己小组火车运的“货”粘贴在黑板上,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评议,并评出扩词数目最多的前四个小组为“最佳词语列车”。



游戏四:你知我知,他不一定知。



目的:巩固生字的认记并练习运用,锻炼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准备:初读生字。



方法:教师用口形“说”一个生字或词语(不要出声),请学生根据口形猜字(或词语),并用这个字(或词语)说一句话,比如,“碰──碰到──在上学的路上,我常常碰到刘阿姨”。本游戏可在学习小组内或同桌之间进行。



阅读游戏



游戏:青蛙博士招助手。



目的: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准备:几个博士帽。



方法:请一名学生戴好博士帽,扮演“青蛙博士”,向应聘助手职位的同学提问,比如,可以问“回声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回声的哪些特点”、“你知道哪里有回声吗”,请应聘助手的同学回答。回答最精彩、最准确的学生就成为青蛙博士的助手,并为其戴上博士帽。



综合性游戏



游戏:爬山的故事。



目的:扩展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准备:老师准备有关爬山的故事,请同学课外搜集与回声有关的资料。



方法:



1.老师引导:“小青蛙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可兴奋了!这不,第二天,它就约上好朋友蛤蟆去爬山野餐。它们爬呀爬,终于爬到了山顶。想想历尽千辛万苦才爬到山顶,蛤蟆就对着高山喊了起来:‘我来啦!’这时,山那边也传来了一声‘我来啦!’蛤蟆摸摸脑袋,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会出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声音。青蛙笑着说:‘’。”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小青蛙笑着说什么呢?这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请大家当小青蛙,把青蛙的话写下来。



3.老师引导:“平时生活中,回声现象很普遍。请小朋友们将收集到的回声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吧!”比如:有的学生拿出海螺,有的学生拿出管子,还有的拿出易拉罐等物品,放到耳边感受回声;有的学生在和别人讨论,“回声就是声音发出去,被别的物体反弹回来后听见的声音”,“当你面对空旷的山谷大喊一声,过一会儿,你会听到一句一模一样的回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游戏



金晓芳



  识字游戏



游戏一:跳伞运动员。



目的:认记生字。



准备:制作伞状音节卡片、人形状的生字卡片,把音节卡片布置在黑板上。



方法:指名请学生把生字卡片和音节卡片对应着贴好,算是跳伞运动员安全着地。如果学生贴错了,则要换“跳伞运动员”重新“跳伞”。最后大家一起认读生字。



游戏二:有趣的“数学题”。



目的: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记生字。



准备:小黑板,上面列出“数学题”,“木+不=( )、口+亥=( )、亻+牛=( )、钅+勾=( )、熊-灬=( )、氵+谷=( )、注-氵+亻=( )、漂-氵+风=( )”。



方法:教师出示“数学题”,请学生“算”出生字并用生字组词说话。



阅读游戏



游戏:小小解说员。



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准备:收集宇航员太空生活(比如,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的图片。



方法: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宇航员生活图片,请学生选择一幅解说。



3.最后全班评比“最佳解说员”。



综合性游戏



游戏:太空生活知多少。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太空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准备:请学生在课外了解更多的太空生活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方法:



1.请学生组内交流有关太空生活的知识。



2.分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有关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4 08: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