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0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后记及听课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7:5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而且诗歌蕴涵丰富,语言浅显明快,亲切生动,学生的读诗兴趣很高。因此,在这课上,我努力体现激情导读的教学思想,以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情诵读为主线,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努力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充分的朗读、体验、思考、说话等丰富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感染为教学目标,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特色: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诗句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2、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感情诵读的能力;

3、赏析关键词句,积累优美的语言,体现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4、适时随文说话写话,用学生的智慧去充实、丰富教材资源,致力实现教材的例子功能,让主题更鲜活,让课堂更丰满,让学生享受 “活的语文”。

但由于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经验不足,个别环节还没有达到诗意的境界:

1、读书时间还不太充分,齐读较多,缺少学生精彩的个别读。这是由于教学环节的过于“丰满”造成教学时间紧张直至学生个别读环节无法展示的结果。“外围的东西不要太多,立足于文本是关键。” 适度的扩展和延伸是可取的,但“旅行包”式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取的。

3、“夏天来了,我想变成……”说话环节,不能用准确的教学语言及时纠正学生的发言,引领大家打开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先后想变成铅笔、课桌、粉笔,说明他们的思路仍局限于课堂的事物,并没有走进美好的大自然,这是我导语设计定位不明确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说得也不确切,“铅笔、课桌、粉笔”并不是夏天的景物,我应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界定。这是我上这节课最为自责的遗憾。鼓励学生发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在明辨是非面前决不是对错误的姑息敷衍,教师的疏忽误导就是失职不负责任。
当时,这一环节我应该这样导入:“小诗人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为了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夏天就要来了,你想变成大自然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也给大家带来快乐呢?”然后播放大自然夏季美丽的景物,让学生边看边说,边想边说。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不妥之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7:58:26 | 只看该作者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诗歌以“我想变”的句式,充分体现了孩子眼中,心中的夏天。

这一课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字词的教学   

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字词教学,所以整堂课字词教学始终贯彻其中。刚导入课题,我就让学生朗读黑板上的词语,课前孩子们都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因此词语的朗读很正确,最后再教学两个生字“游”、“伞”。

在阅读中进行字词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例如:在教学“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段时,我先出示小鱼在水中游玩图,接着让学生想象成自己就是小鱼,看到这条小河想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小河里的水真清呀!”有的说:“小河里的水真清呀,清的能看见河底的水草和鹅卵石。”还有的说:“小河的水真绿,真美,我想在这儿安家。”然后让学生再去找文中也形容这河水的词语,这样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清凌凌”。又例如在理解“穿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蝴蝶,你最想做什么?有学生说:“在花丛中采花粉。”有的说:“在花丛中自由地飞来飞去,翩翩起舞。”……等学生说完这一些,我又让孩子以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出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情景,学生一目了然地找到了相应的词语“穿梭”,无须老师作更多的解释。

二、 积极创设情境

   课堂上我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情境的创设能充分地再现诗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在感悟“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雨滴图,想象自己就是小雨滴,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去移情体验,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有的说:“我真是太舒服了。”有的说:“我很快乐。”然后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反复地朗读,真正地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了语言。

三、 难点的设计

课文的最后一节是理解的难点,也是全文的题眼所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引导学生观察荷叶图,让学生说说荷叶的样子,通过说,理解荷叶的美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原因之一。而在此基础上,想象小鱼、雨点的快乐。末尾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我恰到好处地设计了:——来了,在荷叶——。这一句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帮助他们积累了语言,生动了教学,更进一步地点到了诗歌的题眼。这么多的小动物喜欢荷叶是因为荷叶给它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所以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主要原因。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能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主旨,让他们获得了高尚情操的熏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7:59:31 | 只看该作者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评课稿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节,由第一节领启,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落脚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诗歌蕴含丰富,重在写“变”,于“变”中展示了大自然之美——雨滴是透明的,小河是清凌凌的;蝴蝶翩翩起舞,蝈蝈高声歌唱;星星眨眼,新月生辉;荷叶的亭亭翠盖,上承雨点,下护小鱼,处处一派清新可爱的景象……于“变”中展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课文结尾的省略号更是启开了想象的闸门。语言浅近明快,亲切生动,富有儿童情趣。课文精美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有利于理解诗意。

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诗歌中优美的词句时,吴老师紧紧抓住了诗歌中多处出现的“(       )的(    )”,这是本首诗歌的一个语言特色。复习词语时,吴老师就出示了:“透明的雨滴   清凌凌的小河   眨眼的星星  弯弯的新月  大大的荷叶  小小的荷塘”这样一些词组,让学生准确地读一读,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教学环节中老师抓住这些让学生感悟、想像、朗读。有这样几个亮点:例如,对“透明的雨滴”的理解,老师让孩子们观察画面,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阵风吹来,小雨滴在绿叶上滚来滚去,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舒服”,然后指导朗读,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对“清凌凌的小河”的理解,吴老师没有直接用语言表述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描绘河水给自己的感觉,从而顺其自然理解了词意,并读出了感受。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同样是教学“透明的雨滴”,很富有童趣,学生也能更深地领悟,和大家分享。

1.透明的雨滴

(1)理解“透明”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透明的呢?举例说说它们给你的感受。亮亮的,很漂亮……

(2)出示多媒体画面和句式:我真的变成了雨滴,我看见               ,听到了                         , (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看见小雨点在树叶上滚来滚去。

生:我听见小雨滴的笑声。

师:它在说些什么?

生:这儿的景色真美呀!

师:绿叶像摇篮,她摇呀摇呀,睡在绿叶上的雨滴心里会想什么?想着想着,小雨滴睡着了,你们看它睡得多香呢,说不定它还在做梦呢,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轻轻的别吵醒了它)名读,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

课上完后,吴老师出示一组夏天的景物,让学生用这是(        )的(     )来说一说,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夏天来了,我想变(        )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是学生学习了诗歌中规范语言后进行仿照练习,同时也是对课文的补充延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7:59:52 | 只看该作者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听课点评

锦丰中心小学黄海亚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散文诗,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气息,优美的语言带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邢老师在教学中抓准了课文的重难点,注重词句的品析;运用媒体创设和谐氛围,善于运用语言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而整个课堂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1.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究性。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产生疑问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

  本段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懂的地方正是与理解文章内容密不可分的。老师没有急着释疑,而是通过指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去探究和感悟。

  2.课堂教学体现了情感体验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课堂教学就是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学生感悟。

  为此,本环节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通过学生的自读、再读、教师配乐范读、齐读,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陶冶。而这个读,正是体现了老师的“重感悟”,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老师烦琐的分析,而是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

  3.课堂教学体现了综合实践性。

本课课文后面有一题作业是要学生说说夏天来了,你还想变点什么?。课堂中老师创设了许多学生言语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说开去,在实践中学习了语言。其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课后布置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再想一想你还想变点儿什么?回到家动笔把夏天小池塘的美景画下来。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也有地方是值得思考的。如邢老师在初读课文之后,问道“此时你最想变成什么?”邢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我最想变成的大大的荷叶。”不知是学生没有领会,还是没有在思考,众说纷纭,有的说想变眨眼的星星、弯弯的新月……就是没有学生说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最后她只得自己说,再把荷叶再画大一点。我想:如果一开始邢老师根据回答进行板画时,把荷叶画得醒目一些,其它的相对小一些,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6: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