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月亮湾教学反思及评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9:4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月亮湾》教学反思
  《月亮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了月亮湾的美丽。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了“美丽”这一文眼展开教学。
      一、质疑,初读
      是学生质疑,学生的问题集中在:月亮湾在哪里,月亮湾会是什么样子呢 ?为什么叫月亮湾?   
       1学生通过预习,初步回答。
      2带着疑问再读,让孩子们自由说感受,不用拘泥课文。激起孩子对那里的向往,鼓励他们自己读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想一想课文写了月亮湾哪两个地方的景色?”去读书,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课文写了村前、村后的景色”村前、村后)
   
      二、图文结合,边读边悟
      1、解疑“月亮湾”在哪 孩子们可以轻易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朗读时抓住“美丽”这不光是第一自然段的重点词语,更是全文的总领。
      2、问学生想去看吗?观察月亮湾的插图,让学生初步直观地感受到了月亮湾的美丽。紧接着就请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观察图片,找一找,图上画了什么。(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使其形成清晰明朗的思路,了解月亮湾的景物方位,从而也能更好地识记课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要去更好地研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简要谈谈感受,就告诉他们这么美的地方就藏在课本里,鼓励孩子读2、3自然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朗读几遍,并进行交流。
     在这一段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让学生紧紧围绕“美丽”二字,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村里什么景色最美,并说说你觉得美丽的原因。在读、说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月亮湾的美丽,并将自己的感受体现在朗读上。
    3、梳理一下顺序,对二年级的写话有帮助。由于本课的一个难点是理清村前景色的顺序,所以在学生将景物以凌乱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选择了用课件一个个出示景物方位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之后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刚才已经被打乱的顺序排好。这样一来,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他们了解按顺序写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紧抓字、词、句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月亮湾的小村民,带领着游客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环节一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月亮湾的美景出示“小河——,河上——,河里——,河岸——。月亮湾真美呀!”环节二教学“小河”一句时,我抛砖引玉,让学生知道“因为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所以我们的村子叫做月亮湾”。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一句话。环节三教学“倒映”这一句时,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边看图,边读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好在哪里?有意识的渗透月亮湾青山碧水的美景和依山傍水的优越位置。教学“农田”一句时放手让学生质疑先出示“过了桥,是一片农田”,学生质疑少了“绿油油”,同样让学生练习说话,从“绿油油”一词中,仿佛看到了些什么?环节四引导学生争做合格小导游,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最后向客人介绍月亮湾,播放音乐进行美读。
      
    四、抓住关键词,尝试背诵      我在小结课文时加以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根据这些表示方位的词将课文背诵出来了。在这个指导背诵的过程中我是渗透了一个抓住关键词来背诵的方法。所以背课文也不是死记硬背,是有方法的,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这些方法。正所谓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五、拓展延伸,口头说话
     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赞美自己的家乡,告诉学生可以使用课文中的好词,美句。这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也使他们更能感受家乡的美好,从而更爱自己的家乡,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学着介绍美丽家乡。
     六、随文识字,加深记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9:43:31 | 只看该作者
《月亮湾》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生字的教学,在进行生字教学的时候充分挖掘了汉字的特点,利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教“映”时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偏旁,为什么是这个偏旁;如教“绕着”的时候让学生到前面来做做绕着这个动作,同时提问“为什么不绕一圈呢?”这个时候班里有孩子举手说“如果围绕一圈那就不是月牙的形状了”,学生的理解特别的到位。将生字词教学融入到课文理解中,充分挖掘汉字特点,利用多种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9:43:57 | 只看该作者
《月亮湾》教学反思
    《月亮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写作范例,所以深刻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就必须先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情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图文对照,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配有贴切的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同时出示挂图和写有第二小节内容的小黑板,先让孩子们标出第二小节中有几句话,然后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从图中找有关景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留意观察图中相对应的景点,他们看到了一家挨着一家的村子,看到了缓缓流淌的小河,一座小石桥,一群群鱼儿,小桥、绿树、青山的倒影,还看到了桃树、桃花、农田、茶园。他们从图与文字中感受到了村前村后的美丽景色,于是这些美景和美丽的文字都很系统地被记在了脑海中。未进行分析,也基本了解了七八分,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板书辅助,巩固知识加快背诵
开始学习课文了,我让孩子们找出第一小节中的中心词,相机板书:美丽。再让孩子们纵观2、3小节,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月亮湾的哪两处景色?相机板书:村前 村后。接着重点学习村前,给孩子们充分的自学空间,让他们找出主要景物,相机板书:小河——河上——河里——河岸。接着挨句品读,相机板书重点词语,如月牙一样、缓缓地、小鱼……
总的板书是这样的:
小河:月牙一样 缓缓地
村前
河上:石桥
美丽
河里:鱼儿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河岸:桃树 桃花 农田

村后
茶树 茶园
笑声
    最后再依据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为什么说它美丽”在脑中有很清晰的印象。在很熟悉的基础上,再引导背诵,也变得水到渠成。
三、练习拓展,效果反馈查漏补缺
    第三课时,我主要安排了检查背诵和巩固练习、拓展练习,巩固练习有组词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见教参73页),拓展练习是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家附近最美的一处,然后仿照《月亮湾》,写一篇《最美的家园》。先让孩子们在回忆的基础上,用草图画上屋前屋后的景色,再进行小组交流。孩子们说得都是自己最熟悉的景物,所以说起来不难,也能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说话。我想这样比较集中又有意义的练习,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

遗憾:

    教学中也存在着令我感到遗憾的地方,比如,比较两组句子,一组是“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另一组是“过了桥,是一片农田。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一部分孩子理解的不透彻,尽管对前面一组进行了引导,但是还是有点糊涂。班里确实有一些孩子的理解速度有点慢,总需要我不厌其烦地多讲几遍。还有“倒映”与“倒影”有点混淆,尽管在识字2中就已经反复举例区分过,但是还是有个别的孩子难以理解。我想,以后得把多点的时间放在这些不容易理解的题型上,把多点的时间放在理解速度慢的孩子身上。有问题尽力解决,我想,总能雨后见彩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9:45:00 | 只看该作者
《月亮湾》评课


今天非常有幸听到芮小菊老师和王丽丽老师的两节精彩的语文课。芮老师的《窗前的气球》行云流水,听她的课就如在冬日的暖阳下,泡一杯热茶、捧一本书籍一样舒适与惬意。如果说芮小菊老师的课是一首清新的小诗的话,那么王丽丽老师的课也许就是一曲欢快的童谣,有这么几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有生机
即: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具体表现在如下三点:
1、书,让学生自己读。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中。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笔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可见,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月亮湾》一课中,王老师成为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真正把语文课上成了朗朗的读书课。
2、话,让学生自己说。课堂上,王老师能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源泉,提供说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例如:出示月牙、朝霞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怎么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更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讲到桃花的香味时,老师让学生想象说香味还飘到了谁的鼻子里,不仅加深对桃花的喜爱,也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结合自己采茶的经历来了解采茶姑娘的生活,丰富而有趣……在说中,不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3、情,让学生自己抒。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看来,无论是读还是写,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只有触摸情感,才能感悟文章生命《月亮湾》一课中,王老师能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努力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并用自己投入的情感去影响、感染学生。如:王老师用“小鱼小鱼你在干什么?”“小螃蟹小螃蟹你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小鱼生活在小河中的快乐;通过播放《采茶曲》来体会采茶姑娘的开心;在课堂临结束时引导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课堂中,学生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进行碰撞、交融,学生入情入境、活跃而投入,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智慧,阅读课也就上出味来了。
二、有发展
我们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每天,当我们跨进教室时,我们要想想:这节课,我该教给孩子些什么?一点知识,一些方法,一些启迪,还是一些积累?我们在提倡人文、感悟情感的同时,不能否定工具、忽视语文文字,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在《月亮湾》一课中,王老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如:课堂教学一开始,把生字“湾”与“弯”进行比较、选词填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当学习了课文中一个比喻句“河岸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王老师立即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练说比喻句:“走近桃花,又像”,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练习了比喻句;当学到文中“绿油油”这个词时,王老师先告诉学生“油”要变调,接着让学生看图,问:麦苗后面还有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金灿灿的油菜花”,又问:到了秋天,田野里有什么?学生说有“白花花的棉花”“红通通的高粱”“黄澄澄的稻谷”等,从而让学生巩固了ABB型的词语。而且,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都是立足于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
三、有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则是现代社会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可见,想象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况且孩子天生就具有想象力。《《月亮湾》一课中,王老师能利用课文中语言的凝练处和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想象月牙和桃花像什么,想象桃花的香味,想象小鱼和它的朋友怎样快乐地生活在小河中,想象从采茶的歌曲中听到了什么等等。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是孩子的天赋、是个性的体现,孩子在课堂上除了被动听讲、被动回答问题外,还有主动提问、主动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的权利。在阅读刚刚起步的低年级,我们更加不能扼杀孩子这种可贵的天性..《月亮湾》一课中,当老师问:小螃蟹小螃蟹,你在干什么?一个孩子突然回答:螃蟹在交配。老师小结引导:是啊,他们在交朋友呢。这个孩子立马反驳:交配不是交朋友,而是结婚。听课老师哄堂大笑,可孩子们没有一个人笑,他们是真诚而纯洁的,我们的孩子多么可爱,我们应该用双手好好地呵护他们的童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9:45:33 | 只看该作者
融入课堂——《月亮湾》评课
一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是文字与图像的融合;是意境与情感的融合;更是教师与学生的融合。融合的课堂应是洒脱的!自然的!智慧的……最终是有魅力的!

这就是我听了王丽丽老师执教的《月亮湾》一课最深刻的一种感受,也是我想追求的一种教学理念。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四册中第三篇课文。课文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作者以总分的形式来描述了月亮湾的美,文中配有相应的彩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教材。走进王老师的“月亮湾”,以一个“融”字贯穿,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得文字与图像、意境与情感、教师与学生完美的融合,让所有一起的孩子与老师感受到文美、境美、情更美。

一、  图文并融

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是苏教版课本的一大特色。之所以如此安排一定有其目的与作用。文字与图像是一种互补,图像为文字提供感性的材料,便于理解与体会。而文字又可以弥补图像的局限性,拓展了图像的空间。《月亮湾》是一幅秀丽的图画,也是一篇的文章。王老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就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图画与文字之间微妙的作用与关系,所以设计了精美的图文并融的多媒体课件。如:月牙般的小河,水中游动的小鱼,灿烂的朝霞与桃花等等。其中我觉得把图文并融作用发挥得最为突出的有两处,第一处是在理解“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这一比喻句中为什么把“朝霞”比作“桃花”。通过“朝霞”与“桃花”的图片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面积比较大,是“一片一片的”,另外都是那样美丽与“灿烂”。从而运用图片的视角体验解决了文字的理解难点。第二处,也是我本人觉得最绝妙的地方,就是在出示“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这一句文字时,不仅有醉人的美景倒映在水中,令人惊叹的是连文字也同样倒映在了清清的小河里。图画与文字做到如此的并融我还真是第一次欣赏到,我想孩子们也是深深地被吸引了,感染了,于是孩子们认为小河是镜子,更像魔术师。真真切切地陶醉在了迷人的画卷中了,而此时教师一句“并融”的点评更是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弦:“读是真好,我相信你的影子也会倒映在河水里的”。

二、  情境交融

如果说“图文并融”只是给孩子提供了理解的平台,那么王老师课堂里的“情境交融”就是给孩子的情感体悟架起了桥梁。情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这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才会浓,学生才会在兴趣盎然中得到情感的体悟。

1、角色入境,情不自禁:

“小鱼,小鱼,你们在哪里?”“小鱼,小鱼,你们在小里干什么呀?”“小鱼,小鱼,我看见你们在水里玩得好开心呀!老师想来河边走走,你们欢迎吗?”王老师心中的小鱼就是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的召唤也唤起了孩子们心中的“小鱼”,此时此刻,孩子们认为自己就是“小鱼”,一群快乐的“小鱼”。没有一丝做作,却让“小鱼们”乐此不疲。于是围绕“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的说话训练,“小鱼们”是滔滔不绝,读起书来“小鱼们”更是真情流露。正是这种角色的创设,孩子们的情绪一次又一次达到高潮,朗读也越来越有味道。

2、感观入境,情由心生:

如果说文字与图像是对视觉的一种冲击,给人带来美的亨受,那么来自于听觉与嗅觉的刺激又会带来什么样情感的变化呢?在今天王老师的“月亮湾”里我们看到了。还是在“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这一句的想像理解过程中,王老师抓住了“桃花香味“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想像练习:“站在桃树下,让我们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怎么样?”孩子们要教师的引导下仿佛真得闻到了花香。紧接着王老师抓住了孩子们的感受,又引导道“这香气扑面而来,又随风飘去,飘到了小鸟的鼻子里,小鸟唱起了歌,香气还飘到了哪里呢?”于是孩子们带着自己感观的刺激想到了“蜜蜂、蝴蝶、小朋友、农民伯伯”。香味的感受,让孩子们对于“月亮湾”的桃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感观入境”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除了嗅觉上的感受,在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中还运用了听觉的亨受。一曲动听的《采茶曲》,让孩子们听出了采茶姑娘开心的笑声,更读出了采茶姑娘心中的快乐!但在一块教学设计的处理上我也有自己的一点点想法:孩子们坐在座位上只是欣赏歌曲,好像看上去有些呆板,我觉得如果再能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动起来,一起和采茶姑娘采采茶的话,孩子们的感受还要深刻。对后面老师的提问:“采茶姑娘为什么开心?”孩子也许就会体会到自己通过劳动后采到满满一篮茶叶后的喜悦了。朗读起来也就自于内心了。

三、  师生融融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有三个要素:教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而以往最多研讨也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大家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当然,要在王老师的课堂里,学生依然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十分得投入,教师也起着引导的作用,而且不留痕迹。所以我想说在王老师的课堂里“师生融融”。一开始,王老师就是十分亲切加入了孩子们中间,和孩子们一起观景赏景。亲昵地召唤小鱼,小鱼们向她挥手示意;一同站在桃树下陶醉花香。从村前走到村后,在采茶歌中,和孩子们绽开了笑脸。如果说这些还算不了什么,那么最后的拍照留影的教学环节是最好例证。“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舍得吗?那老师给你们拍个照留念吧!你们先选个景!”此时多媒体出示流动的“月亮湾”美景。俨然,一处精心的设计,此时此地的老师和学生就像是一家人。于是孩子们很自然地回忆起了自己走过的景点,梳理了文章中所介绍的内容。在看似平淡的交流中巩固了孩子们对文字的印象。师生间如此的“其乐融融”不仅仅是精心设计带来的效果,如果你细心聆听王老师的语言,你会发现这份师生之间的融洽,也是王老师用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换来的。首先是她的过渡语:自然而亲切“都注意到了月亮湾有一条小河,再去村前村后走一走,瞧一瞧?”“看着水中快乐的小鱼,老师还想去河边走走,欢迎吗?”“小桥流水,桃红柳绿,像是一幅画。听听音乐,谁能把这幅画展现在我们眼前?”其次是她的评价语:精妙中带着欣赏的目光。“经你这么一说,月禁不住挂到我们教室里来了!”“桃花多美呀!都开到了你的小脸上来了,红通通的!”“你读得真好,我相信你也会倒映在清清的河水中。”“我看到小脸仰起来了,小酒窝圆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开心起来……”

以上三点是我听完王老师课后最大的感受。其实一堂好的语文课还不光只做到这三点。比如说语文还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会。在王老师的课堂中也有体现。细细数来有几处,如:“缓缓地”一词的理解;比喻句的分析;朝霞的理解;绿油油ABB形式词语的指导等等。但是我觉得在二年级的语文课堂里,生字词的教学还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王老师的四十分钟内没有涉及到一个生字,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其实只要精心安排,生字的教学是完全可以进行的。就拿“缓”字来说,王老师课中已经关注到了词语意思的理解,那为什么不趁热打铁,把这个字教学掉呢?“朝”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今新课改,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生字教学和练习放入课堂就是一种很好和尝试。其次就是作业的设计,一堂完整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融合。那么适宜的作业也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更是语文教学理解、积累到运用的过程。在二年级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那么《月亮湾》一课正是一次练笔的好范文,在学习了课文之后,让孩子回家按一定的顺序,画画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并写上几句话。我想这才是学完课文最好的反馈。

这是一个融合的课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幻想的天地;这是一个融合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获得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是一个愉快的课堂,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让我们努力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把关注孩子发展的目光融入课堂。

以上是我的一孔之见,一家之言,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2: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