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后反思及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8:3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咏华山》教学反思  
《咏华山》是苏教一年级下册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通过朗读感悟,进行朗读指导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首先转换角色,引入情境。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呢?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现在,我们也和文中的师徒俩一起去登华山,去看风景。”让他们转变为文中的人物去读书,用文中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的阅读真正做到“入情入境”。

其次细读课文,借文悟诗。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因为课文本身就是用语言来描述诗歌的意境,再配合丰富的画面,稍做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感染,做到入情入境。但是要把课文描写诗歌意思的句子与诗歌原句结合还是重点。我在领悟文的时候,就把诗有机的融进去,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诗和文联系起来,悟文又悟诗,借文悟诗,文与诗相辅相承。

但是,在我这节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课堂我的一些提问不明确,从而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清晰。对学生也缺乏必要的评价,这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8:31:19 | 只看该作者
郝燕老师《咏华山》教学反思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临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通过文配图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敏过人,很有才华。

一、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教材提供的资料来帮助学生来理解《登华山》这首诗:

1、借助图画阅读:先看插图,再读全文,结合简笔画,无须多费唇舌,华山的高在学生的脑海中已有了具体的印象。“啊!华山真高哇!”的感觉也油然而生。

2、借助文本阅读:把“古诗”与“今文”对照起来,通过板书呈现,相互印证,促进理解。

二、识字写字,是本学期学习的重难点,也是我在教学方面的重难点。

1、虽是一年级,但相对于上学期相比,识字量可谓是猛增。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较为活跃是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让他们说说如何记住这个字,他们喜闻乐见,也经常会使一些难字、繁字变得具体、简单、形象。

2、当然,在尝到甜头的同时,我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节课只有40分钟,这样的次数不能太多,否则课堂任务无法完成。于是,在备课时,我就开始挑选出比较容易出错和难写的字,来发挥他们的特长。本节课,我教了两个生字,“与”和“齐”。但觉得学生说得太多,却没有说到如何写好这个字,反而都是我在说。孩子的想法是很好,但需要老师的调控,否则就会“异想天开”。


  
本课是一首“文包诗”,描写了华山的高大。要求引导学生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理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重点。

整篇文章的中心句可以说是围绕“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来写的,因此,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主要抓住了这句话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华山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说:“华山很高。”于是,我抓住这个中心,追问:“你从哪里看出华山很高?”根据学生的回答来逐个体会文中的句子。对于每一句话的教学,我都是通过体会字词,观察图片,指导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的。其中,我还利用了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如讲到华山很高时,我就相机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高山;讲到“远远近近的山”时,我就在黑板上画下了远远近近的山,体会山的“多”,并与华山形成对比,体会华山的高;讲到“太阳显得那么近”和“朵朵白云”时,就相应画下太阳和白云,帮助学生体会太阳的“近”和白云的“多”以及它们所在的位置,通过问题“为什么太阳会变得近,白云会到身边?”来理解华山的高。在理解完每一句话时,我都会回到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让学生知道这几句话都是描写了华山的高。

因为本文是一篇“文包诗”,因此,理解古诗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古诗时,我将第二段的内容和古诗共同出示,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发现?哪几句话和古诗的意思相同?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找出和诗句意思相同的句子。在整体理解了诗意之后,我又对个别字词的意思进行了强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最后,我运用了接读的方式,我读一句诗句,学生一起读和这句诗句意思相同的句子,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点问题。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艰难”一词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说:“如果让你爬十层楼,你会觉得怎么样?”有个别学生说:“很轻松。”我又问:“那二十层呢?”那个学生还是说:“不累。”“那五十层呢?”我想,这下应该会说累了吧,可是居然有学生说:“那就坐电梯。”我只好说:“没有电梯呢?”这样学生才说到:“会很累。”课后,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有些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虽然他们每天都会爬楼梯,但并没有真正爬过很高的楼,所以,并不会有很深的体会。看来,今后,举例还是要多加考虑,不能自己认为,要站在学生的实际角度去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8:33:34 | 只看该作者
评课: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教学时,教者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教者以新课标为指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

  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琅。

  一、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直观化。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文,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教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如播放华山的录象,让生动、传神的图象突出华山的险峻和高,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教者还把板书内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点句,轻而易举地看着简笔画背出了重点句。

  二、感悟、推敲文字,真切体会意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时,教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以及古诗中的“回首”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

  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

  三、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者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教者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诵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小寇准认真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把握不准时,教者及时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总之,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如果教者能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差异教学,相信一定能让课堂更加高潮迭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