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的早晨》评课稿
张芳
今天欣赏了唐莉老师执教了一年级的《草原的早晨》这一课,那是一种美的享受,课文写得美,意境美,课件做得美,老师长得美,课上得更美,总之一个“美”字贯穿整个课堂。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一、课件运用恰到好处
对于我们平原地区的孩子来说,草原是相当陌生的,上课前,老师选择的歌曲、图片在不经意间就把学生带到了那辽阔的打草原上,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在教学时,唐老师更是通过多媒体课件、通过歌曲创设情境、通过具体的语言描述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再次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可以说,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感知是深刻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恰到好处的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中感悟,激发情趣。
唐老师这堂课,学生的心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课堂气氛极为热烈,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的读。开始让学生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指名分段朗读,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最后,图文结合逐段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形式多种多样,反复读,学生兴趣高涨,感悟草原的美景。低年级的课堂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是重难点,今天,唐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突破:图文结合,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个别读,学生齐读……恰当而巧妙。一年级的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是率真而勇敢的,答错了也不会怕听课的老师笑话,但同时,我们也从这堂课上可以想见唐老师平时是怎样让这些孩子如沐春风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是怎样努力地构建这民主和谐的课堂的。每一次表扬、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都是孩子举手勇气的来源,是他们自信心的基石,因此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当唐老师让学生感悟想象睡醒后的草原是什么样的景象时,顿时课堂上有了羊儿的叫声,公鸡的鸣叫,马儿的欢叫,表面上显得有点乱,其实是一副活生生一个热闹的草原美景图。听着孩子们奶声奶气的朗读,看他们虽不精彩但却极力投入的上课,看他们一本正经努力地读书……不禁有些感慨——这些正是我们低年级课堂的特点,是现在高年级课堂所缺少的一种生动和真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