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复制链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2)满分值(V)的确定:计算方法:V=NVi,即各项每次满分值(Vi)乘一学期完成的次数(n)。
  如家庭作业这一项,一学期一共做了45次作业,每次作业满分5分,所以满分值
;课堂练习
;章节测验
;学生实验
。并初步确定全班第五名的积分(3983分)为平时学习总积分的满分值,而不以全班第一名的积分(4184分)为满分值,这主要是为了照顾到全班同学间的差异,适当提高全班学生的平时成绩,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3)为了适应人们长期使用百分制的习惯,把学习积分值
换成百分数。计算方法:
表示该项原始分数在总得分中的地位,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这项学习中的情况。如家庭作业的成绩为
;学生平时成绩的确定,

  (4)各项成绩等第的评价沿用目前学校的规定:85分以上为优秀,75-85分为良好,60-75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能力测试成绩(X4)的评定:

表三、能力测试各类成绩评价表学生:陈瑶

项目

成绩(Xi)

评价

加权系数(5)

能力测试成绩(X4)

H自学与归纳能力

58

不及格

2

73

I知识反馈能力

67

及格

4

J观察与实验能力

90

优秀

3

K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80

良好

1

  (1)能力测试成贯的计算

  (2)根据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初步确定了H、I、J、K四项能力测试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自学与归纳能力,方法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篇未学过的物理教材,并根据大纲和教学目标应达到的要求编印一套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教材并完成练习,最后采用百分制评分。

  知识反馈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反应能力,记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方法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每十秒钟一道)回答完一组学过的概念较强的判断题。一般是50道题,每答对一道题得2分,满分100分。

  观察和实验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观察思考题、实验操作题和必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抽签确定一道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45分钟)独立完成,并写出简要的书面报告。这类习题一般都是学生没有碰到过的。采用百分制评分。

  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方法是向学生提出一些逻辑性较强的思考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让学生思考一定的时间,然后面对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将问题表述清楚,教师根据学生答案的情况评定成绩。

  (三)学期成绩的评定:

  说明:

  (1)将表二、表三计算出来的平时成绩、能力测试成绩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依次填入表四。

表四、物理学期成绩评定表学生:陈瑶

项目

原始分数(X)

加权系数(f)

学期成绩(T)

名次

平时成绩

83

3

78

24

期中考试

70

2.5

期末考试

82

3.5

能力测试成绩

73


  (2)确定各项成绩的加权系数为3,2.5,3.5,1,计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T):

  (四)物理学习成绩报告单的编制。

  学生成绩报告单是学校向家长报告学生教育状况的一种途径。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作为改革物理学习成绩评价的一项措施,我们重新编制了学生物理学习成绩报告单(见表五)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填写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及各类评价,向家长报告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知识、能力的发展情况。

  2.将物理教学的目的报告给家长,以便让家长了解,求得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3.成绩报告单不仅仅只是报告,而且是听取家长意见的联系单,广泛收集家长对物理教学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三、改革物理学习成绩评定的认识

  (一)对学生物理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我们体会有如下好处: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经常关注自己学习的成绩,起到自我监测、自我鞭策的作用。

  2.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考试成绩不是评价他们学习的唯一方法,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重视自己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3.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地掌握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步调,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一同时容易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与知识缺陷,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工作。

  (二)改革物理学习成绩的评定,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但是对教师平时工作的要求提高了,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地组织好日常的每一项检测,学期结束进行计算,因此,如何完善这种方法,使之既有良好的效果又不至于过度加重教师的负担,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表五、苏州市第三十三中学物理学科成绩汇报单

学期:上学期班级:初三(2)姓名:陈瑶1988年2月

一、学习成绩情况

平时成绩

期中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

能力考试成绩

学期成绩

学年成绩

名次

83

70

82

73

78

 

24

平时学习总积分

3324

名次

15

班中最高积分

3983

二、各类学习评价

项目

教学要求

成绩

评价

其他说明







家庭作业

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能复习巩固知识,认真踏实学习。

98


 

课堂练习

94


 

章节测验

能掌握全章的基本知识和基能

73

及格

 

学生实验

有良好的实验习惯。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

75

良好

 





自习与归纳能力

自己阅读教材,明白和理解知识,整理和归纳学习内容的能力。

58

不及格

 

知识反馈能力

思维的求同性,思维的反应记忆及掌握知识的能力。

67

及格

 

观察与实验能力

求异思维能力的变通性和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90


小论文成绩

80

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

80






见解分

课内外有创造性的活动

445


 

心理品质

性格、兴趣、意志、品质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注意物理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福州第一中学 林桐绰
  物理定律和公式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理想化模型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都只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才适用,因此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注意其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然而,这点却往往被学生所忽视,他们在各种练习中常常不加分析地从题给数据出发,乱套乱用物理公式来求答案,有的还对物理定律和公式盲目地作不合理的外推,得出错误的结论。为了克服学生乱套乱用物理公式的毛病,使他们能正确、灵活运用物理定律、公式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注意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阐明物理公式的类型、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中学物理中常见的物理公式有如下三种类型,它们各有其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一)实验公式。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一些实验得到的规律性结论常用公式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类物理公式叫做实验公式。例如,玻意耳一马略特定律
、查理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
和库仑定律
,应该指出实验是通过实验和分析总结出来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抓住这一特点,突出公式的适用条件。例如,讲解玻意耳一马略特定律时,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就要突出实验装置本身和实验过程所反映的这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把物理定律和它的适用条件融合为有机的整体,从而使学生弄清这一定律必须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的变化才适用,即实验公式只适用于得到结论的范围。

  一些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物理定律,其适用范围绝不能盲目外推到极端。例如真空中库仑定律的公式
等,只适用于真空中两个相对静止的点电荷,但这些学生往往从“纯数学化”观念来看待物理公式,对点电荷的物理涵义缺乏正确的理解,以致得出当
时,
的谬误。之所以产生这种谬误。1.由于把r不合理地外推到趋近于零;2。没有真正理解点电荷的涵义。因为当
时,两电荷Q1和Q2已经足够大,不能再把它们看成点电荷了,而应看成是带电体。这时Q1、Q2的相互作用很复杂,库仑定律描述不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库仑定律就不适用了。又如,对查理定律
和盖·吕萨克定律
有些学生也由于不合理外推到温度达到绝对零度,得出气体的压强与体积都等于零的谬误。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气体的温度根本不可能达到绝对零度。按照分子运动论,气体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永远不会停止。那么气体分子对器壁总有碰撞,因而总有压强;另外,气体分子有一定体积,无论气体被冷却到什么程度,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也不可能等于零。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弄清气体三定律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常温常压或高温低压下而言的,不要盲目外推到低温或高压以致产生差错。

  (二)定义公式。

  引用新物理量自然要给它下定义,由此把该物理量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物质的运动规律揭示出来。定义一个物理量要符合下述两个要求:1.定义的结果能从量的方面反映出事物的物理性质或特征,即定义的结果应该跟引用该量的目的一致起来;2.定义本身符合事物的客观实际,即定义所得到的量值受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物质的运动规律所制约。在大多数情况下,物理量的定义还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物理量的定义公式。例如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势是表征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用数学工具对这些概念进行准确地描述,于是得到

这些公式都是定义公式,也是量度公式。一般情况下定义公式的适用范围就是在研究物质的本质属性或物质的运动规律时所设的条件范围,但绝大多数定义公式都是普遍适用的。

  (三)诱导公式。有的物理公式是由一些已知的物理公式经过一定形式的数学变换或推导而得到的,这类公式叫做诱导公式或导出公式。例如,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公式:
应该指出:诱导公式的适用范围,一般受用来推导的各物理公式的适用范围的共同限制。上述推导过程中使用了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和库仑定律,由于库仑定律只能用来计算相对静止的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
诱导公式也只适用于计算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又如,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强度的公式:
根据上述同样的道理,
这一诱导公式“只适用于计算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强度,而且d必须是A、B两点沿电力线方向的距离。

  综上所述


,这三个公式的适用范围分别是,1.
是定义公式,它对任何静电场都是普遍适用的;2.
能用来计算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3.
只能用来计算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强度。这里要强调条件是物理公式成立的重要依据,脱离物理公式存在的条件,去讨论公式中的各量之间的关系,那是没有意义的。

  应该指出,上述三类公式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定律表面看来可以由其他定律推导出来,但实际上也是实验定律。例如,动量守恒定律在力学中虽然可以由牛顿第二、第三定律推导出来;而且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牛顿第三定律。但事实上,动量守恒定律跟牛顿运动定律一样也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都是实验定律,它们是互相独立的物理定律,而且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远远超出了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经典力学的范围,对微观粒子的运动和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而动量守恒定律仍可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掌握物理规律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它们的特殊性。

二、用发展的观点阐明物理定律和公式的适用范围

  客观世界是绝对真理,而人类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真理。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以发展的观点来阐明物理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在知识的不断深化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物理定律和公式的适用范围。例如,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区分低速下还是高速下的质量守恒。1.在低速下,是静止质量守恒,不考虑质能关系。即在低速下,两样东西并在一起,合成的质量就等于原来质量之和,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最后的质量也是不变的。2.在高速下,则要根据相对论考虑动质量以及质能关系。像在高能核反应中,将发生质量亏损,这时,就必须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由
去核实质量守恒,结果质量仍然遵从守恒定律。又如,教学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是物体(或物体系)运动状态的量度,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能量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形式的能都是跟物质的某种形式的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反映了物质的运动不断地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这一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绝对真理。然而在认识发展的长河中,它也是相对真理。由于物质的无限多样性,物质层次的无限可分性,物质运动形式的无限多样性,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各种能量的形式及其转化还有待于被发现。从能量守恒定律发现至今,已经又发现了许多当时所不知道的物质存在形式和能量形式,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内容,今后还必将发现新的物质形式和对应的新的能量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相对真理。

三、灵活运用物理定律和公式的适用条件

  强调物理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而应该与“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联系起来,或者采用“转化”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相互联系来灵活地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

  (一)对适用条件隐蔽的物理定律和公式,要阐明其来龙去脉,并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真正领会其适用条件,并据以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

  例如,对阿基米德定律
,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懂得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一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而这个压力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这样他们才能真正领会这个定律的适用条件,从而避免不考虑浮力产生的杀件而盲目地套用公式
;例如下面这道课堂练习题:“河旁有一木桩,露出地向的体积为
。当涨潮时,河水把木桩全都淹没,求此时水对木桩的浮力是多人?由于在题给的情况下,木桩并没有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所以水对木桩的浮力为零。这时
这个公式就不能应用。

  (二)某些物理公式,虽然适用条件彼此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一起来,化繁为简。例如焦耳定律在纯电阻电路中,


三个关系可以通用可是在一般情况下这三个关系式是不能通用的。因为公式
是电路中所消耗的总电能,其中有一部分转变为内能,也可能有一部分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路中有直流电动机、电解槽、变压器,则部分电能就转变为机械能、化学能、磁场能),因此,要计算电流通过电路时有多少电能转变为热时,就必须用Q=UIt这一公式计算。它对一切电路部是适用的。

  (三)运用“转化”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相互联系;灵活运用物理定律的适用条件。例如讲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适用场合时,为了克服学生解题时不认真分析“适用条件”和孤立、片面地对待“适用条件”的毛病,应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弄清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跟相对运动是密切不可分的。有些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所选取参照物不同的问题。因此。研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问题时,必须正确选取参照物,离开参照物的选定去讨论合运动和分运动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处理问题的关键在“抓参照物的正确选取,把研究相对运动跟研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结合起来,使学生并明白。在选定参照物后,只有同一物体同时参与两种或的种以上运动时,才能求其合运动(这也叫做合成、分解问题的同体性);不同物体的两个运动虽然是同时进行的,也是不能合成的。但应该注意,有的问题表面看来是两个物体的同时运动,却可转化为同一物体同时参与两种运动,这样就符合了运动的合成的适用场合,就可以求其合成运动。例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船是2米/砂,水流速度V水是1米/秒;问河岸上静上的人看船顺流时的速度是多大?即求船对岸的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虽然表面看来,船进V船和水速V水是不同物体的两个运动,却可转化为同一物体(船)同时参与两种运动──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在流水中同时参与两种运动:1.船速即船的航行速度,也就是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船=2米/秒。2.由于水流前进时,船亦随之前进、因此船随水流前进的速度(对河岸而言),它的量值和方向都跟水流速度相同,即2米/秒;所以可求其合速度V船岸=2米/秒十1米/秒二3米/秒;。这样既引导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又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适用场合获得了透彻的理解。

  (四)运用等效方法确立“研究对象”,或者将某些物理公式经过数学演变后得出新的物理公式,使所研究的问题符合某些物理定律的适用条件,从而灵活地运用这些定律来解答问题。例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只适用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情况,即只有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气体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公式才适用。若两个状态气体的质量不同,就不能简单地套用这个公式,必须把“研究对象”转化为一定质量气体后再用这个公式去解。通常是把“变质量”的气态问题转化为“定质量变体积”的气态问题,或选择相关连的局部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来处理。应该指出:气态的实际问题有很多属于变质量问题,如排气、漏气、抽气、进气、打气等等。关于排(漏)气问题,可以设想把排(漏)出的气体仍包含在内的全部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对象”的体积仍包括排(漏)出的气体的体积。同样,关于进(打)气问题也可采用类似方法。例如:“有一筒准备作气焊用的氧气,筒内的温度是27℃,这时简内氧气的压强是40*105帕,那么,从筒内放出一半质量的氧气以后,并使筒内剩余氧气的温度降低到12℃时,求这些剩余气体的压强是多大?”在运用等效方法确立“研究对象”时,应设想放出到筒外的一半质量的氧气和筒内的氧气经历同样的变化,从而在确立“研究对象”时,把简内的氧气和放出到筒外的氧气合在一起(即把二者设想为经历相同的变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研究对象”如就成为一定质量的氧气──如
,得

  另外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经过数学演变
即气态密度方程
后,就可适用于同一种气体(理想气体)质量发生变化时的情况(不管质量有无改变均适用)。这就是说,经过数学演变后,不但公式表达形式不同了,而且它所反映的物理意义也就不同了,因而公式的适用条件也随着改变了。

  (五)认真分析条件的转化,正确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来解答“变条件”的综合题。在解答“变条件”的综合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所反映的整个物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分过程)及其条件的转化,条件变化后,所适用的物理定律和公式也要随之改变。例如“用冲击摆测弹丸的速度”这一实验(高中物理课本上册P.336-P.339),要引导学生弄清这道“变条件”综合题所反映的整个物理过程,应分为两个不同的运动阶段来处理,并分别根据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第一个运动阶段)和沙箱(摆锤)。摆动过程机械能守恒(第二个运动阶段)而得到了
这一关系式(式中L为摆长),从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这一“变条件”综合题的分析,学生不但弄清了在解决碰撞问题时如何分别正确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更好地掌握了这两个守恒定律各自的适用条件及其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应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第一中学 闫本强 唐华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前进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教育设备的配备越来越现代化,将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现代化的领域中。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是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加上五彩缤纷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或现成的课件。为课堂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活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逼真的图象,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虚拟的实验场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尤其是人机互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演示清晰,提供了技术保证。下面联系切身实践,就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多媒体在物理“导”课中的作用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在复习课,老师如果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导入阶段,是很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提高兴趣的,更不用说去积极思考和如何创造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模式越来越枯燥、单调和乏味,并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教学效率地提高。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趣味盎然的情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时,一开始,我用投影仪投放了一段录像:绚烂的霓虹灯,来来往往的车灯,五彩缤纷的灯光喷泉构成的城市夜景,并伴有优美动听的音乐,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光学“意境”。提高了他们对光现象的直观印象,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在复习“功和功率”时,我知道这一章是衔接运动、力和功的关键,如果先让学生复习课本后讲例题再练习,未免有些“老生常谈”,提高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重视程度,更不会有继续探究知识的可能。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展示了一幅漫画,让学生首先联想关于“功”的知识点,接着利用动画演示了“费了力却没有做功”的小品,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在愉悦的气氛中将原先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启迪了思维,提高了复习效率。还有,在讲述“电荷”时,我首先投影出示了一则《寻‘电荷’启事》:有一对双胞胎电荷兄弟,分别投身波斯派(“玻”璃,“丝”绸)和巷茅派(“橡”胶,“毛”皮)工作,其特征是对于微小的物体有嗜好,由于与同门师弟不合,双双离家出走,在相遇时不知为什么,瞬忽间不知身去何处。望知情者告知其父母:原子,必有重谢!学生的求异心理被迅速抓住,下一步的教学当然顺理成章。当然,多媒体在导入新课中还有很多值得创造的地方,此处,权作“抛砖引玉”,只要多动手和脑,多彩多姿的课堂导入是很容易上手的。

二、多媒体在习题课中的作用

物理习题教学,同其它教学一样,存在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具有探索性、动态化、

发散性、个性化的特点,除了巩固知识的功能外,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联想、想象;纵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等效法、比例法、图象法解题的能力。

教,是教师的示范。示范要有规有据,要让学生观察清楚,并通中找出规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教师的教就要清晰直观且具有可见度,在黑板上演练,不失为一种方法,但,速度慢,课堂容量小,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堂效率降低。如果提前将例题和演示的解题过程做成动画,用多媒体以动态形式展现给学生,效果之优劣,可见一斑。再就是有许多的例题中有看图的需要,在单纯的静态图示不能很好的将物理过程清晰展示时,多媒体动画就又成了很好的帮手,例如,“时间和路程的计算”中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电学”中电路图的变化,“光学”中光线的传播以及改变,“力学”中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变化,力的图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等等。

学,是学生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参与,并且要及时的反馈,以往的做法是课堂练习和学生黑板演练,受时空的限制,其范围只能限制在很少的一部分学生且习题覆盖率低。我的做法是让每一个小组讨论并在白纸上做出解题过程,用投影展示,请同学们共同“挑刺”,其效果是:学生不但将学会了应该掌握的方法外,还自行找出了许多其它的方法和技巧。将原本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习题课融入活泼、积极的氛围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对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先前教育的影响,有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未经感性认识阶段而直接上升为抽象的理论,使得抽象思维较弱的中学生难以认识这复杂的世界,造成了中学物理难教难学的被动局面。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则可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

例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演示实验中,由于受条件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成像情况,且具体的光路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影响了演示的效果和功能,对学生的掌握形成了障碍。我就利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物演示增强了效果:用两条红线代替光线慢慢延伸至凸透镜经折射后按照不同情况延伸方向不同,在适当位置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再伴以声音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展露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不但弥补了常规演示的不足,同时声音和色彩也给学生留下了直观印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了感知程度,提高了学生动态思维能力,物理概念的抽象性降低了,而物理规律却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还有,在讲解分子动理论时对扩散现象的微观过程无法形成宏观印象,我就利用FLASH 制作了动画,将扩散现象的微观世界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在适当时候还可将实验做成人机互动的动画,用模拟场景代替复杂的仪器布置和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当然在实验演示时还可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台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如各种仪表量尺的读数、电学实验的连线情况等等,所起的效果都是显著可见的。

四、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虽然能对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使用不当则会引起事半功倍的反效果,使课堂教学陷入形式化,呆板,学生也忙于应付老师的教而忽视自身的创造的发挥,所以我们还要注意:

1.课件制作宜精忌繁。优秀的课件是“短小精悍”的,在适当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以启迪和引导。而非纷繁复杂,课堂成为“电影院”学生仅仅在欣赏老师的“电影”,忽略思维的求异和创造。要求老师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时要目的明确,精心构思。“忍痛割爱”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步骤与内容。

2.多媒体运用宜活用忌滥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的,当我们认为只要用一般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是,就不必非得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要因“材”(教材)制宜,灵活处理。不要将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不切实际的滥用多媒体教学。

3.多媒体操作宜熟练忌生疏。要想使用多媒体就要会熟练操作多媒体,当然并非只是会单纯的机械操作,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操作时能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将操作融入课堂教学程序而不显凌乱。要求教师好学多练,提前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什么地方该怎么做,有一个大体的“腹稿”。

4.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探究性。多媒体运用上要注重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以前在多媒体使用时只注重了科学的结论性,是一种传承教育,学生很难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所以一张图片,一段动画,一个演示,甚至一句话语都要仔细斟酌,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去探索。

5.多媒体教学要注重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多媒体教学无法和STS联系起来,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在选择图片、录相、仪器、语言构成、演示程序,甚至一个动作,只要多些趣味性和人情味,就不难达到这一点。

总之,教育的现代化时代已经来到我们面前,作为多媒体,它对于教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已经是显而易见。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增强时代意识,认真把握“教育现代化”这一理念,让我们的教育步入“数字化”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谈谈物理学方法论的教学问题

山东济宁师专 张宪魁
  物理学方法论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分支,它是用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有关理论,主要探讨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物理现象、怎样描述物理现象、如何探讨并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等。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方法论教学的意义和如何进行方法论教学的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方法论教学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校学习物理应学些什么?按照新的教学思想,学生必须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研究这门学科的基本方法。

  这两大部分中,后者的价值并不小于前者。从某种意义讲,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变的,而方法则是灵活的、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伽里略已死去三百多年,他所发现的自由落体规律在物理学知识的长河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小,但他研究问题所创造的一套科学方法,却不断为后人所继承、发扬,创造了比自由落体规律高出千百倍的财富。实践证明,如果仅仅让学生学懂了自由落体规律当不了科学家,但是,如掌握了伽里略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将受益不尽。

  (二)历史上,自然科学家都十分重视方法论的研究。许多物理研究工作者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引人注目的方法论,这是人类宝贵的精伸财富。爱因斯坦指出:在衡量人才的贡献时,主要看他们在自己的一生中“想的是什么和他怎样想的”,也就是说,既要关注人才向社会提供的物质成果,更要注意从他们那里吸取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思维的艺术。他在介绍自己取得科学成功的秘诀时,总结了一个公式: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玻恩(188一1970)说:“我荣获1954年的诺贝尔奖金,与其说是因为我所发表的著作里包括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面包括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新思想方法基础的发现。”

  (三)正确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自然科学方法论是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一个结合点,它的研究对于哲学和自然科学双方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及《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对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了广泛的研究、探讨,论述了方法论的许多重要原则。因此学习方法论有助于物理学工作者和青年人更好地学习唯物论和辩证法,促进世界观的改造。斯蒂芬·梅森说:说起任何特殊的科学理论来对人类的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科学的方法论。特别应该指出,由于物理学研究的是关于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能量转换的系统知识,而它的研究方法又符合辩证唯物论的一般认识规律,因此,物理学方法论在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中又有着特殊的意义。例如,物理学方法向其他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转化、移植,形成了一些新的边缘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结合形成天体力学、天体物理;与化学结合形成物理化学、量子化学;与生物学结合形成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等。

  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薛定愕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把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了生物学中去。历史学家运用物理实验的方法,按照古书中记载的西汉造纸的蛛丝马迹,经过四十多次的模拟实验,制成了可以书写的模拟西汉麻纸,使我国发明造纸的时间从东汉蔡伦提前至西汉,引起了国内外历史学家、科技史学家的注目。语言学家移植了物理学中“熵”的概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了中外语言断片的“拉长运动”(如“全身黄栗色的马”,古汉语上用一个字“膘”即可表示了)。

  因此,教给中学生研究物理学的方法,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说是受益终身的。

  (四)学习方法论,有利于尽快培养创造性人才。因为学习方法论可以使人们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鉴识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实践证明,知识愈丰富,方法论的思想愈新颖,而正确的方法又可以加快人们更多地去掌握知识,所以有人说,正确的方法是科学之魂。对青年学生来讲,在学习阶段较早地接受方法论的指导,无疑会大大地缩短他们参加工作后凭借个人的经验而漫无边际摸索的阶段,有利于青年充分利用富有创造力的青年时期。

  因此,现在世界各国都把方法论的研究提到空前的高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学生专门增设了方法论这一专门课程我国1978年在制定1978—1985年8年全国科技规划时,“自然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论”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了科研方法论选修课。上海和四路小学,为学生开设创造技法课,从小培养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这都是有远见的做法。

  最后应指出,进行方法论的教学与培养能力是一致的,一个人掌握的方法愈新颖、愈灵活,他的能力也就愈强。

二、怎样进行方法论的教学

  物理学任何一个概念的引入,或新规律的发现与总结都渗透着方法论的思想,而且是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因此,应该把方法论的教学贯彻于教学的始终,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把方法论的教学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与知识的传授结合进行。

  (一)讲授新概念,研究新问题,结合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如,我们研究物理现象及其规律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这就涉及如何建立理想模型问题,诸如质点、理想流体、理想气体、点电荷、完全弹性体、简谐振动等。因此可结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理想模型!为什么引入理想模型?引入的可能性及其使用条件……。

  又如,类比是科学地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它是立足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试探性方法,它往往是探索新知识的先导,是科学假说的前提,培养学生具有这种思维素质是很有好处的。类比也可用于教学上,教学中恰当地类比,可少费口舌,化抽象为具体,使新知识有似曾相似的亲切感,但又不是重复,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电势概念时与电场强度的引入作类比。

  (二)结合物理规律的研究,介绍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1.规律的总结一般都是在观察与实验所提供的可靠的资料及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数学运算、猜测等多种方法而获得的。

  第谷毕生的精力都用于观察星体上,积累了750个星体的丰富资料,但仅是一堆可靠的确切的资料而已,并不能说明天体运动的规律,更无法根据这些资料作出科学的预见。后来,开普勒经过九年艰苦的研究,运用猜测、类比、假设、计算等各种方法,终于在杂乱无章的数字资料中找出了规律,总结出了开普勒三定律,从而为天体的运行“立了法规”。

  2.总结规律要遵循简单性原则,这也是物理学的美学原则之一。

  物理学史表明,科学家都十分注意用最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客观规律。例如,牛顿只用了几条简洁的定律,就概括了物质世界纷繁的运动现象,完成了物理学史上伟大的综合。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说:“我们在寻求一个能把观察到的事实联结在一起的思想体系,它将具有最大可能的简单性,我们所谓的简单性,……是指这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或公理最少”。又如人们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发现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变,下页表列出了用玻璃砖所作的实验中测得的几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度数。

            

  目的是要找出r与i的关系,为此用横坐标表示i,纵坐标表示y,用描点法画出它们的图线,如图1中实线所示。因为图线不是简单的一次或二次函数,为了找出更为简单的关系,大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荷兰物理学家斯涅尔发现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笛卡尔作了理论证明),这样用图2表示sini与sinr的关系就是一条简单的直线了。

 

入射角i(度)

折射角γ(度)

比值i/γ

比值sini/sinγ

0

0

不确定

 

10

6.7

1.50

1.49

20

13.3

1.50

1.49

30

19.6

1.53

1.49

40

35.2

1.59

1.51

50

30.7

1.63

1.50

60

35.1

1.71

1.51

70

38.6

1.81

1.50

80

40.6

1.97

1.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3.讲清楚在总结规律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谬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没有一种方法是万无一失的。科学家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也常常出现一些错误。例如对直观感觉的材料不作理性分析就会导致错误。因为自然规律总是隐藏在事物的大量现象的背后,有的现象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有的却是事物的假象。假象是事物易消失的俱然或次要因素的反映,如果不加分析,单凭直觉出发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的理论,就是犯了这种方法论的错误而往出的错误的结沦。而伽里略能够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直观现象进行认真的理性分析,尽管他也是看到不同的物体在空气里下落有快有慢,但他同时还注意到不同的物体在空气里于落速度的差异比在水中小,因此他设想,如果介质越稀薄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就越小,因此他推论“在一个完全没有阻力的介质中,所存物体以同一速度降落”。
  又如,盲目地根据一两个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往往造成谬误。研究椤次定律时,按照图3示进行实验,两次向线圈中插磁铁、结果线圈中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使线圈上端的极件与磁铁下端的极性相同,如果据此我们总结规律:“感生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与原来磁场的方向相反”(这是学生在应用椤次定律时常出现的错误)。这显然是不对的。

  (三)结合介绍物理学家及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介绍物理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物理学史已经充分证明,每一项重大发现往往都是各种物理上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例如在讨论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结合教学伽里略的方法论去做。

  大家知道,伽里略在物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誉为“近代科学之父”,这不仅与他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有关、而且与他在科学方法上的革命性转变分不开。正是由于他在科学方法上的创新、引导自然科学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伽里略创立的科学实验方法,改变了从直观感觉或臆想出发纯粹逻辑地推演出结论的思辨方法、强调对直观感觉材料要作理性分析,要由实验检验。他非常重视观察和实验,制造出望远镜对星体进行观察;为了证实重物下落不比神物快的结论。他亲自登上比萨斜塔作自由落体实验;作外面实验时没有准确的计时工具、就用自己制造的水漏计时。

  伽里略十分重视数学的作用,把它作为描述自然界的语言,使自然科学不仅停留在定性叙述上,而且开始迈进定量表示的阶段。同时又把它作为推理的工具,使自然科学能确切地预言新的事实,他把实验与数学紧密结合形成了实验──数学方法。他为了证明自由下落加速度
为常数(在当时是很困难的,因为
很短,
很小,很难测试),于是他借助于数学,根据h=平均速度时间,欲证a为常数,可转化为证明
为常数,显然h与t比

易测定,很巧妙!

  伽里略还把实际的实验与理论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并用此法导致了惯性定律的发现。这种方法使逻辑推理有了坚实的实验基础,既改变了过去纯粹逻辑推时的思辩方法,又克服了只重经验、归纳的片面性。

  (四)挖掘教材中的方法论思想。

  教材不可能完全按科研的程序工编写,因此教材中的一些方法论思想还要靠我们有意识地去挖掘。例如初中物理“测量”这部分数村就包括着丰富的力法论思想:

  测量本身渗透着等效的观点(做测物体的长度与当作标准的尺的几倍相当);测量特殊形状物体的尺度(如圆锥体的高)运用几何图形的方法;测量很薄的纸张的厚度)在本很小的物体的质量或者是很细的金属丝的直径采用了积分求和之后再求平均的方法;而测量曲线的长度则是利用了以直求曲的方法,贯穿着微分求和的思想。在研究密度、比热、电阻等表证物质特性的量的买验时,采取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运用微小压强计测压强或者运用细管中小液注的移动来观察气体受热后的膨胀现象,则是利用了“广义的放大法”来提高演示实验效果的明显性。

  (五)注意吸取和介绍一些新的万法论思想,例如系统理论的方法论思想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个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把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这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

  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其质量分别为m1、m2、m3,温度分别为t1、t2、t3如果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试求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按照一般教材中介绍的热平衡方程,需要分两步计算,即先计算甲乙混合后的温度,然后再与第三种混合,这样要列两次热平衡方程,而且实质上是把本来同时进行的过程,人为地分解成了分先后的过程(当然从等效的角度看也是一样的)。如果按系统论观点,把这三种液体混合作为一个孤立系统对待,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那么可列方程
它反映了系统内高温物体放出的总热总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总热,吸热与放热的代数和为零。即:这样去处理问题就方使得多了;

  (六)介绍物理学的失败方法。

  人们总是希望成功。但实际上,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当人们带着现有的知识去开拓新的处女地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首先遇到的往往是无情的失败。物理学史表明,物理学大厦并不部是成功者创造的,它是成功者与失败者共同创造的。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也是成功。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试用了一千六方多种材料,在这里能确定某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本身不既是失败也是成功吗?所以爱迪生说:“失败也有我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戴维说:“我的那些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后得出的。”因此,能发现错误并做出反应从而获得成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物理学家的标志。我们可以把一个理论的探讨或发明的过程归结成:研究的失败──失败的研究──研究的成功。显然,没有对于失败的研究就不会有研究成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门研究失败的研究所,并给学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因此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研究过程中的失败。

  又如,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X射线已多次出现在一些物理学家面前,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直到1895年,当伦琴用阴极射线放电管做实验时,无意将一包照相底片放在附近,发现底片“跑光了”,引起了伦琴的注意,穷追下去,终于发现了X射线。于是,我们从中悟出一种方法:在从事科学研究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揭示隐藏在“区区小事”或者“普遍现象”中的秘密,从偶然的机遇中,追求必然的结果,这就是科学研究中的“机遇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8: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差生物理学习的成绩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中学 徐志长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这就是差生面过大,合格率偏低。这个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直接影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大幅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合格率,提高差生物理学习的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市教委教研室的指导下,我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着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差生问题作了一些探讨,重点放在发展差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差生物理学习的成绩有广大面积的提高,中考成绩的合格率和升学率逐年提高,使我校的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一、差生与非智力因素

  所谓差生,一般指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为了摸清形成差生的原因以及各个差生的特点,探索提高差生物理学习成绩的途径,三年来,我对各届的初中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累计103人。调查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采用问卷的方法。我拟定了形成差生原因的23个项目,要求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项目选择“符合”,“不符合”、“难以确定”。统计后作为资料存档。二是差生家访,保持与差生家长的联系。向家长介绍差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差生在家的情况和他们的意见,共同制订转变差生的措施。用联络卡(用通信或差生传递方法)保持经常联系,及时反馈信息。三是通过课内观察,课外个别谈心,召开差生座谈会,班干部、物理尖子对差生行法座谈会,向班主任了解等方式进一步摸清每个差生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结果。三年来,我在对103名差生调查中,对他们学习差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

类型

心理状态

人数

百分比

1

智能偏低跟不上物理学习要求

21

20.4%

2

自我控制能力差

55

53.4%

3

环境影响无心学习

27

26.2%

4

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差

12

11.7%

5

学习方法、习惯不良

19

18.4%

6

其他

13

12.6%

  此外,对差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状态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类型

心理状态

人数

百分比

1

对学好物理完全失去信心

21

20.4%

2

想学好但信心不足

55

53.4%

3

通过勤奋学心有信心赶上去

27

26.2%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学生之所以会成为差生,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因此,重视对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明确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发展非智力因素对转变差生的重要作用以后,为了更有效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我对每一差生建立卡片,以便个别转化。随后,将主要受同一种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差生进行归类,进行分类指导。例如,我将差生分成以下三种类型: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型;易受环境影响型;学习方法、习惯不良型。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了解差生的差异,以便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因人施教。

二、培养差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培养差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介绍我对三种类型差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情况。

  (一)强化自制,控制自我。

  统计资料表明,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而成为差生的比例较大。调查中,我发现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有一定的评价别人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例如,在他们的心目中,物理学得好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优秀,观察能力、实验能九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都很强的学生。当问他们想不想向这个标准靠拢时,几乎都说心里想达到,但做起来太不容易。他们之所以想的做的不能同步,是由于不能控制自己,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调查中还发现,这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同兴趣、情感、意志等有关。针对这类差生的特点,我做了以下一些转化工作。

  1.激发差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首先,根据物理的特点,引导差生正确认识学习物理的目的和社会意义,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内驱力,增强自制力。其次,在教学中严格把好教材深度关,注意突破难点。在习题教学中,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并充分运用实验的优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

  2.锻炼差生的意志,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差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和挫折,这无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件充满困难和挫折的事情,物理又是一门较难学的学科。因此,我注意引导他们把战胜困难,攻下难题当作一大乐事,让他们在合适的练习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能搞到在情景中循序渐进,合理上升,产生向上攀登的情感。通过不断地磨炼,不断地战胜一个又一个学习中的困难,这样,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就会逐渐提高。

  3.教会差生听课,培养注意品质。

  差生的另一特点就是注意力不稳定,常常被某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干扰。为此,我要求他们勤记笔记,并尽量向他们多提些力所能及的*题,以引起他们的注意。此外,我还组织这类差生召开座谈会,邀请物理成绩好、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言传身教。还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有时故意把时间搞得长些,以促使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改善环境,加强诱导。

  要做好这类差生的转化工作,我的体会是要注意改善学习环境,加强引导。

  1、班级集体方面。资料表明,班级集体对差生的影响最大。其中差生的个体参照者、差生的交往小圈子、班级内部心理环境对差生有很大作用。为此,必须针对上述三方面作好转化工作。

  一些差生之所以差,往往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物理成绩较差的群体作为自己的参照群体。为了作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我注意选择能够震撼他们心灵的又使他们佩服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对他们进行教育。例如,1986年我组织差生收听老山英模的报告,并让差生结合自己展开讨论:另外,请考入高中一年级的在初中也曾一度是差生的学生谈经验体会,使他们感到只要努力,自己也能学好物理。

  调查中我还发现,一些物理学习较差的学生形成了“情趣相投”的交往小圈子,这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最好在小圈子还未完全形成时进行转化工作,因为小圈子一旦形成,转化工作就难做了。我的做法是,选择“圈子”内易于转化的学生作为转化对象,或者选择对“圈子”有较大影响的人物,集中力量攻坚、从而促使整个“圈子”转化。

  此外,我发现一个具有一定学习目的和团结一致的学习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差生的行为,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差生的转变产生奇迹般的效果,

  2.家庭方面。

  受家庭影响而成为差生的主要有二类,一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或政治地位高,缺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精神,上进心不强。另一类是家长是个体户,需要帮手,因此经常缺课。对这两类差生,我的做法是与家长取得联系,以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义务感与责任感。同时对差生也进行必要的诱导和帮助。

  3.社会方面。

  当前,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缺乏目标和信心。对这类差生,如果用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进行教育,效果不大。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的:一是向他们讲清,现在是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阶段,现在打好基础,将终身受益。二是知识掌握得多与少对今后处理问题有影响,知识丰富的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比知识贫乏的好得多。并通过几个实例加以说明。三是通过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教育。例如,安装家里的照明电路,如果请电工,既麻烦又花钱,如果学了《用电常识》这一章,就可以自己安装了,等等。

  (三)指导学法。

  经验表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差生智力上的不足,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改善差生的心理品质。因此,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首先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共性作出具体指导,使差生尽快地纠正盲目的学习状态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要教会差生阅读物理教科书,要求他们课前预习,在认为重要的地方划杠,难懂的地方留下问号,看一遍还没有印象的要多看几遍。课后看书,要求他们结合课堂笔记研读重点和难点。第三,要求差生学会听课,勤记笔记。听课时既要注意听那些简单的自己基本能弄懂的内容,更要专心听那些自己觉得疑难的问题,以及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四,引导差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第五,要引导差生学会做单元小结。每一单元学完后要求差生系统整理学过的知识,使之纲目清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第六,为了引导差生对学习方怯正确与否进行自我检查,并及时矫正,我用多种形式帮助差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与交流。如物理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座谈会,听课笔记展览,单元小结比赛,等等。

  (四)热情关怀,严格要求。

  对差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也是转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实践中,我发现,不论哪类差生,他们的自尊心与人格都有着一定的阴影,如受到过同学们的嗤笑,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歧视等。因此,常常怨恨自己不争气而羞愧难当。在物理学习上则表现为态度冷漠,忧心冲忡,无可奈何,被动应付,产生一种“破罐儿破摔”的心理状态。

  我认为,要提高差生的物理成绩,首先要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阴影,使他们自尊、自信。只有自尊、自信,差生潜藏着的内在力和热情才能爆发出来,学习物理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成绩才能提高。我的做法是,首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二是特别注意他们的进步,只要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我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加以表扬,让他们有机会在人们的赞扬声中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这种自信力越大,爆发出来的创造力就越大。例如,在一次热学测验中,一个次次不及格的差生这次及格了。在试卷讲评时,我表扬了他,并以他为例说明差生完全可以转变。当时我发现他那明亮的眼睛顿时发出了自信的光芒,嘴角含着难以抑制的喜悦。这以后,每次测验他都及格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奋追,物理成绩跃入了班级的先进行列。三是师生通信。有些差生心里有隐秘,难以启口,还有些差生害怕与教师接触多了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嫉妒,于是,我就要求他们用通信的形式进行交谈,以消除他们的顾虑。

  在热情关怀的同时,对差生还必须严格要求。许多差生由于养成了学习上的坏习惯,因此,容易出现反复。为此,必须严格要求。严是严在及时检查督促上。如课前是否预习。作业是否独立完成,学习上的缺漏是否及时填平补齐等等。因此,导入设计一定要考虑时间因素无论采用什么导人形式,都要简明精要、生动有趣、引入传神。要做到不虚设一个没有必要设使的情境,不多说一句对以不必说的话,不追求没有实际价值而往有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气氛。要讲求效率,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实现最优的导入,以便为尔后课的展开和收尾提供充裕的时间。

  三是要有整体性意识。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导入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服从于、服务于课的整体结构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最佳运行,有利于发挥课的整体功能,并为全课的最佳效益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8: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多彩的物理课堂教学

湖北省洪湖市教研室 朱道荣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课本,丰富多采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形式,让师生突破学科本位,软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渗透,构建了许多生动而鲜活的课堂。
一、教学案例
1.物理课上做游戏
在学习“双耳效应”这一内容时,引导同学们做了这样的游戏:先让一位同学站到黑板前,并且面向黑板。然后,把一个正在发声的手机在同学们中间传来传去,老师一声令下“停”!再让这位同学猜手机在谁的手里,这位同学当然是轻而易举地猜对了,他十分高兴。还是这位同学,让他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堵塞起来,同样把正在发声的手机在同学们中间传递,再让他判断手机的位置。游戏开始前,老师跟全班的同学打手势用哑语约定:如果他判断错了,我们给他热烈的掌声(当然不会猜对)。大家都心领神会。老师又一声令下“开始”!“停”!这位同学信心十足地判断错了,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他高兴地跳起来了,但转过身来看手机时,却大出意外,“分明听得十分清晰,确实是那个方位呀,难道我的耳朵出问题了?”那位同学辩驳道。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游戏结束了,探究开始了……
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提问:声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吗?有同学猜想可以,有同学猜想不行,谁对谁非呢?游戏开始:把一个正在响铃的手机用塑料袋包上一层又一层,然后用细线缠好,我们可以听到它的声音,这声音是从空中传来的,当我们把手机放到水中时,仍然可以听到手机清晰的声音,只是声音小些了。这充分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同学们心服口服。
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快乐!
2.物理课上听音乐
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内容时,老师课前准备好了收录机和一个泡沫娃娃。上课时,老师把收录机横卧在讲台上,喇叭朝上,并放起了同学们最喜欢听的《足球之夜》的音乐,然后把泡沫娃娃放在收录机的喇叭上,娃娃竟然随着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跳起舞来!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课堂一下子“沸腾”了。随着“娃娃为什么会跳舞”的提问,同学们迅速进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
在学习“声音的特性”这一内容时,师生一起开了一个小小的音乐会:有的同学带来了二胡,有的同学带来了小提琴,有的同学带来了笛子,有的同学自制了三弦琴。分别演奏自己喜欢的曲子。当师生用自制的水瓶琴演奏乐曲时,音乐会掀起了高潮。首先,老师一边向高脚杯倒水,一边用筷子敲打酒杯,直到有“1”这个音阶为止。那声音从轻脆逐渐变到深沉。依次重复地试验,终于能听出“1、2、3、4、5、6、7”七个音。音阶形成后,老师给同学们敲击了几首曲子。大家闭上眼睛听旋律时,竟能分辨出《小星星》、《粉刷匠》、《卖报歌》、《两只老虎》和《春天在哪里》等儿歌。实验非常成功。同学们一个个手舞足蹈,不约而同地跟随着唱起来,每唱完一首曲子都为自己鼓掌。歌声和欢笑声汇成一片,传出教室,传到校园的上空。
他们在歌声中陶冶了情操!
3.物理课上学成语
学完《声现象》一章的内容后,师生上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互动复习课──用汉语成语来描述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许凌霄同学在成长档案中是这样描述的:
物理课开始了。我估计朱老师今天会带我们复习第一章──声现象。可是刚刚开始,朱老师就提了一个问题:“声音响度特大时用个什么成语来形容呢?”
“什么成语?”全班同学面面相觑,这可是物理课呀!提成语干嘛?我一时也没回过神来。
“震耳欲聋!”肖木伸快嘴快舌。他反应总是挺敏捷。
“答对了,加10分!”朱老师模仿着电视主持人王小丫的语调,“还能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
哦──原来是这样,不少同学恍然大悟。
“如雷贯耳”、“掩耳盗铃”、“响彻云霄”、“人声鼎沸”,好几个同学在抢着说。
“好!这几个成语都是在形容声音的响度大,那么有没有形容声音的响度小的成语呢?”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成语,老师一一写在黑板上。如:掩耳盗铃、窃窃私语、珠圆玉润、震耳欲聋、鸦雀无声、河东狮吼、人声鼎沸、响彻云霄、如雷贯耳、一锤定音、山崩地裂、震天动地、惊天动地、鹦鹉学舌等。然后,老师又引导同学们将以上成语按照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进行了分类。
好似语文课的物理课,不仅让同学们明白了声音的特性,而且理解了不少描摹声音的成语,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他们在交流中增长了知识!
4.物理课上学画画
在学习“颜色”这一知识时,教师请一位小学学过美术的同学带来颜料和画笔。他先在调色盘里调合好品红、青、黄三单色,然后在事先准备好贴在黑板上的大白纸上分别用三单色颜料写上“大家好”三个字。然后再在调色盘上将品红色、黄色和青色按一定比例调合,当黄色与品红色的颜料混合时,得到了红色;品红和青色颜料混合时,得到了蓝色;当青色和黄色颜料混合时得到绿色,当品红色青色和黄色三种颜料混在一起时,结果得到了黑色。用黑色在白纸上写下“有趣的物理”五个大字,白纸黑字、清晰可见。三原色的调合出现黑色,这让大家意想不到,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单色光,可以这样获得:取三个相同的手电筒,分别在手电筒前蒙一层红、黄、蓝三色半透明塑料膜,三种颜色的单色光混合在一起时,白屏上并不显示彩色,而是显示白色。
看来颜料的混合规律与色光的混合规律是不一样的。
他们在探究中学会了欣赏!
5.物理课上学数学
在学习《光现象》一章的内容时,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后交流说:实际上,法线就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组成的角的角平分线;探究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后交流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像和物的连线把平面镜垂直平分。这充分说明像和物属于轴对称图形,用数学语言非常准确地描述了探究到的物理规律。
对于自行车尾灯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让他们透过物理现象看到了它的本质,并又一次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运用。如图1所示,不难看出,法线BE与CE相互垂直。
在Rt△BEC中,∠2+∠3=90°
而∠3=∠4(反射规律)
即∠2+∠4=90°……  ⑴
在Rt△CEF中,
∠4+∠5=90°……  ⑵
联立⑴、⑵可得:
∠2=∠5
又∠1=∠2(反射规律)
所以∠1=∠5
根据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知:
AB∥CD(内错角相等)
由此得出结论:当光线在两块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之间反射时,出射光线平行于入射光线,这就是自行车尾灯的反射原理,无论从哪个方向射来的光线,经两次反射最后都将平行于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回去。数学知识的运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物理的浓厚兴趣。
他们在知识的运用中找到了成就感!
二、教学反思及建议
每次上物理课,同学们总是喜形于色,乐此不疲,其根本原因是构建了多彩的物理课堂,不同程度地渗透了“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等新的教学理念。
开展“做游戏”、“听音乐”等各种活动,当然不是单纯为了展示物理课堂的“多彩”,而是传授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迫切需求,这仍然是多彩物理课堂的“主页”,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审时度势地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切忌喧宾夺主。否则会远离初衷,事与愿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5: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