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复制链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法集锦



山东省郓城一中 范中稳



1.化整为片,分片包干教学法:此法是按现行人教版教材在图上划分七大片区进行教学。如东北三省辽、吉、黑,西南地区云贵川藏渝等。按这种方法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熟悉省区名称,并落实到图上,有利于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行政区空间概念,为学习分区打好基础。

2.分类教学法:根据省级行政区不同的地理特点规律进行分类教学。如直辖市(渝、沪、京、津共4个),自治区(宁、藏、新、桂、内蒙古共5个),临海省市区由北往南依次为: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港、澳、琼、桂共14个。

3.填字游戏教学法:根据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相对位置特点,可运用填字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如制作“东西南北”方格空,让学生进行填写,可填写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也可以填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或广东、江西、湖南、湖北。

4.突出特征教学法: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浙江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一级行政区,澳门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黑龙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等等。

5.问题教学法:为达到对每一行政区的轮廓形状有较清楚的认识,做到不看地图也能在脑海中浮现行政区的空间概念,即平常所说的无图识图,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熟记。如:邻省最多的行政区是哪个?邻国最多的行政区是哪个?我国沿海有哪些省市区?与俄罗斯接壤的行政区有哪几个?京广线经过哪些省市区?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哪一个?

6.填图教学法:用空白地图让学生通过填图方法进行识图训练,以达到识记省级行政区单位的目的,这是一种最普遍、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巩固知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填图时要求学生:字迹工整,图面整洁,书写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力求准确美观。

7.利用形象,启发联想教学法:利用区域轮廓,作似物形象比喻,使学生产生联想,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祖国版图轮廓像一只报晓的雄鸡,傲视东方,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西藏是雄鸡的尾巴,台湾、海南是雄鸡的脚。黑龙江似一只飞翔的天鹅,吉林似人参,辽宁似虎头,山西似平行四边形,陕西似一个兵马俑。把各省区的轮廓图形类比为各种便于识记的图形,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这种方法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联想,切忌一刀切。

8.歌诀教学法:在行政区教学中,不少教师善于把行政区总结归纳成歌诀让学生记忆,如:冀鲁豫晋内蒙陕,辽吉黑新青宁甘;云贵川,藏湘赣,鄂桂闽粤琼苏皖;京津沪渝浙,宝岛台湾美名传,港澳谱新篇。

9.拼图游戏教学法:可根据课本最后一页的中国政区图指导学生通过拼图游戏进行教学。这种通过动手操作形式的活动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

10.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教学法:省区的简称名称虽然有30多个,而较难记忆的只有11个,即豫、鄂、赣、皖、蜀、滇、黔、粤、沪、闽、琼、渝、澳等。这些难字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反复强化训练,以达到识记目的。

11.识图贴名,反复练习教学法:授课前教师先备好“中国政区空白挂图”和省名卡片,卡片正面各写好省区名,背面各附以橡皮泥,以便粘附在地图上,教师可编制旅行路线,请学生自抽卡片,并把卡片贴到图中适当的位置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行政区拼图软件,通过多媒体鼠标点击,进行图形轮廓识别比赛。

12.拟定路线,纵横串联教学法:在地图上联系山脉、河流、湖泊、经纬线以及各省区之间的相关位置等重要地理事物特征进行记忆,有利于学生形成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概念。如太行山以西为山西省,洞庭湖以北是湖北省,以南是湖南省,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通过滇、桂、粤、台四个省区,黄河干流自上游至下游依次经过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省区,长江干流自上游至下游依次经过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区,东经100度,东经110度和北纬30度、北纬40度分别穿过我国哪些省区。

此外还有猜谜语教学法、联线练习教学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总结或者搜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都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大胆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地理备课中应坚持四个原则



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 李小宝



学生和课本的矛盾是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矛盾,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吃透课本”,又要“吃透学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情感共振原则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人的认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个体认知素质中的道德感、责任感、理智感、美感等积极情感对提高地理学习效果极为有利,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地理事物往往能较长地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地理课文中蕴藏的国情极其丰富,这些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情感性教学行为作用下,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感情,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与时俱进原则

地理学是一门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科学,日新月异的国内经济建设、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格局、地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在课堂知识内容上都应得到及时反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覆盖面日益扩大,地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使得学生能通过各种书刊、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及自身的生活实践,不断地接受地理知识的刺激,学生的地理感性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地理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创造性的编排、设计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给学生解惑、点拨和指导,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系统整合原则

将学生课本之间的距离作为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就需要以系统、整体、联系的观点去把握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和潜在的可以通过教育所能达到的知识水平,既要系统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具体内容,又要善于研究与之相关的课本知识体系。首先善于把地理图像系统组成一个体系,构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课本中的知识贯通起来,促进自身发展。其次,要善于将现阶段学习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联系起来,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组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发展。再次,从学生现阶段学习课文内容的考虑,需要高瞻远瞩,给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促进其知识系统成型发展。

四、差异适应原则

受历史、自然等众多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和农村、沿海和内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并不平衡,导致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体验等个体认知素质差异明显。城镇学生对热岛效应、环境污染、工业布局的感性知识较多,而农村学生则对耕作制度、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布局等知识理解起来容易一些。与群体差异相比更突出的是一个群体内具有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又要熟悉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个体。

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仅保证水平高的学生“吃得饱”,而且也能保证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能消化”,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法的两个重要环节



陕西省兴平市华兴中学 孙晓君



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正确的学法,都不能很好的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已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则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法。教学生如何去学地理比给学生灌输地理知识更为重要。“教学”的意义首先是“教学习”,即教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该怎么样学习,学会学习,进而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创造学习,不但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更能获得好的效果,从中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一、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他们不再成为被动接受的群体,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切环节都是围绕学生学习进行的,教师只是创造学习条件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略读和选择性阅读。不要“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地读。利用自学导读的学法,学会从教材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对学生是受益无穷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浏览教材理清脉络。每当我们进入新一课学习时,先用几分钟时间浏览,将教材的要点整理出来,了解这个单元的知识脉络,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描绘出树的主干,有目的地学习。略读教材找信息。在“城市化”一课中,略读教材第三段,找出其中的数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把1750、1%~2%、1900、13.3%、1990、41%这一组数字列在黑板上,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得知这是一组城市人口在不同时期的比例,这时教师提出绘城市化进程曲线并分析的要求,既训练了绘制统计图的能力,又锻炼学生分析图的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详读、分析概念和原理。在“农业生产活动”一课中,通过略读先划出农业的概念,再对这个概念进行细致地分析。我还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教材。农业的实质是什么?主体是什么?劳动对象是什么?劳动过程是什么?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后得出的结论,被我简化写在黑板上:“经济活动,人类、植物、动物,栽培、饲养”。再由关键词去分析农业影响因素,最后得出农业具备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两方面的特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之后,学生从中学会了如何读书,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在课堂上可以更快更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能力上的训练。

二、将地理课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

从课本中,我们只能获取一少部分的知识,更多的知识应从课外汲取。从课堂与课本中,我们应该获取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课外,也在课外延伸中持续了对一门学科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观看一些科教的电视节目,例如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1套的“人与自然”、“地球的故事”等等;订阅一些相关的报纸杂志,提供一些网站的网址,如环境、旅游等等。总之,对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方面提供信息和帮助,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更主动地求证和运用教材中的原理与概念,并从中获得了乐趣。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使学生从有指导的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最终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更是短暂的,而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与积累却浩如烟海,无边无垠。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道理,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能力,便会终生受益,“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便最终得到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地理课堂教学“三”巧



河南省南阳市五中 王贵银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宽,可中学课本篇幅有限,课时有限,因此,教材安排知识密度很大,教材对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点到为止,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除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之外,探讨地理课堂教学技巧,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地理教师的又一项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技巧性很强,不同的教师对它的处理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巧用语言和语调

语言是联系师生的桥梁,是教师对学生传输信息的媒体,对它使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输入与接受,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技巧的主要组成部分,带有一定的艺术性。但课堂语言又不同于一般的艺术语言,它准确规范。有时,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课堂语言一定要缜密规范;其次,还要讲究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有时一半句诙谐的或优美的语言也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思维的作用。如果在课堂教学高潮到来之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次,则能使课堂教学波谷相间,有张有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课堂语言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而语调则是技巧中的技巧、艺术中的艺术,它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神经,如果老师的声调高亢急促如泰山压顶,则学生神经容易疲劳,不能持久;若绵弱低缓,则学生感官刺激太弱,精神不振,不易与教师产生共鸣;若教师声调舒缓宽厚,富有弹性,且适时变换,则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吸引效果,把学生的思维牢牢吸附在教师的每一个音符上,让学生感到他不是在听教师讲ABC,而是在听教师叙述一个动听的故事,使师生共同融入一个和谐的美的境界,让学生在享受中获得知识。

二、巧用手势和教具

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可我们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既没有过多的时间接触自然,更没有专门的外出学习机会,要让他们在教室里塑造自然,把理性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巧妙的手势、形象的教具都是不可缺少的。如讲大洋板块、大陆板块碰撞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生一般不易想象,此时教师可伸出双手,一高一低,高的代表陆块,低的代表洋块,洋块和陆块相遇时,代表洋块的手向另一手下俯冲,在俯冲地带形成深海沟;当洋块俯冲时,陆块会受到一定的挤压作用,于是,代表陆块的手顺势上拱,隆起成为岛屿或海岸山脉,如果陆块受挤超过一定限度,地下岩层就会发生断裂,地下积聚的能量就会沿着断裂带迅速向外释放,引起火山喷发和地震,因而洋块和陆块碰撞的地方多出现深海沟与岛屿或者是海岸山脉相伴的现象。与手势相比,教具更具有逼真形象的特点,教具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应以简易、方便、实用为标准,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就是地球仪和地图。如果在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其他教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褶皱时,我随便拿一本书,让书本代表水平岩层,先让书本受力发生一个弯曲,告诉学生这叫褶曲;再让书本发生波状弯曲变形,告诉学生这叫褶皱,不必再作解释,学生已经知道,褶皱由褶曲构成。再如:讲断层时,我用一粉笔代表岩层,当岩层受力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发生破裂,这叫断裂;再沿断裂面把二截粉笔上下或左右错开,这叫断层,学生自然可以得出:断层等于断裂加位移的结论。

三、巧破难关和重点

手势、教具都有助于突破难关,但教学中并不是每一疑难都能借助以上手段,有时必须从理论上加以说明,遇上这样的问题,首先把这一疑难问题进行肢解,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提出一连串有承接联系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如:地球上水的来源在讲述时可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A.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大气降水

B.大气中的水汽从哪里来?──地球内部

C. 地球内部的水汽怎么到达地球的外面?──通过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如:火山喷发等溢出

D.地球内部的水汽是怎么形成的?──结晶水汽化

E.地球内部的结晶水为什么会被汽化?──地球内部温度升高

F.地球内部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

G.原始地球重力收缩过程中为什么会生热?──在重力收缩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内能增加

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教材难度,还可以探掘教材深度,有利于学生吃透教材。对于重点内容,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反复强调,强调的确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但老师在重复同一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不一定会产生很好的理解、识记效果,而且同一水平上的重复强调,对内容没有拓宽加深,这部分内容很难在学生头脑里转化、升华,倒不如在讲完重点内容之后,趁热打铁,巧妙地插入一二个相关内容的课堂练习,既巩固了内容,又深化了内容。如:洋流的分布是一重点内容,但繁杂枯燥,往往是说来说去学生也记不清,于是,我在讲完这部分内容之后,紧接着让学生做了以下课堂练习:其一,有人曾在澳大利亚东部洋面上扔了一个漂流瓶,若干年后,有人在葡萄牙沿海发现了它,请说一说它经过了哪些洋流?其二,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曾利用东亚季风和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航行,从江苏大仓刘家港出发,一帆风顺,先后七次远航到非洲的东海岸,然后又顺风顺流安然回国,请大家想一想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是什么季节出发的,又是什么季节返航的?这两道练习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取得了很好的识记应用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培养创新意识创设创新氛围



昆明市第十中学 孙青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

例如: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参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不强求一致的标准,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答”、“一题多思”,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中的一些错误意见不横加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或嘲笑,而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最终获得成功;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将答案和盘托出,而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不迷信书本,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如高中地理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教材仅指出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冰川融化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好比一杯水里泡了一块冰,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水并未溢出;还有的学生提出:任何事物均是一分为二的,全球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恶劣的环境变好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应当表扬大胆回答的学生,充分肯定其创新的思维方法,受到鼓励的学生也许就会从此不断地探索、创新,也许一个科学家就这样慢慢地诞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陕西宝鸡教育学院 杨金风



中学生正处于对社会、人生进行了解和摹仿的时期,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深刻的实践体验和应对力,急需老师和社会有关人士给予关注引导。在中学开展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自觉行为能力的形成,辨别美丑、识别善恶的审美态度的建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鉴赏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当我们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剧目、学习书画艺术等,都是在接受作家、艺术家心灵的倾诉和文化艺术的熏陶。古今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地理景观、名山大川的优秀诗文,这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能引发人们的联想,激发人们的想象,拂动心灵的涟漪,使人在内心深处享受美的乐趣,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但有些学生以丑为美,追求的是由感官上的刺激所引起的“快感”,而不是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快乐。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国著名剧作家、美学家席勒曾经指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我们只要给他以重大的推动,就能使审美的人获得理智和高尚的情操。”这说明审美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道德修养的养成,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其次,鉴赏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思想情操。青少年时期接受新生事物的领悟力最强,一旦接受,便会很快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美好情感的培养,高尚情操的树立,是在教师“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而来的,这不是一朝一夕即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项艰苦卓绝、美化心灵的工程,需要具有高素质、高修养的“园丁”来建设它。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审美鉴赏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报告会,将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吸引到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读书活动中来。这样,日积月累,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无形中自然会得到提高,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便不再是情绪化和盲目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初中地理分层异质合作教学浅析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 许修军



一、什么是分层异质合作教学

分层异质合作教学就是先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学习速度、接受能力和思想品质等因素分成不同的学习层,再将不同学习层的学生按一定的比例搭配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教学中依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二、分层异质合作教学提出的原因

(一)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当前中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为主,这种课堂教学结构虽具有其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很明显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同一要求对待不同的学生,不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把教学目标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

2.大部分教师习惯于把自己教学方法的学习程度界定在学习优良的学生的水平上,老师在教学中似乎总是在“导”着这一部分学生“学”,而不是全班学生,并满足于教学方法在这一部分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

3.教师在教学中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成绩较差的学生心理上有一定的障碍,自卑感和离群倾向较为明显,而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处于无人关照的状态,发言、动手实验等的机会很少,似乎游离于集体教学活动之外,这势必加速他们学业情况的恶化。

(二)学生发展的差异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个人生理、环境、教育及主观努力等诸方面的差异性,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

三、具体操作

1.确定异质组,培养小组长分组前首先要将全班学生分层,一般将全班分为优、中上、中下、差四个指导层,即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学习速度、接受能力和思想品质分成A、B、C、D四类。然后,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各层学生适当搭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按前后桌排座)。由于分层异质教学的课堂结构需要学生自学探究与教师指导适时切换,所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的课堂常规尤为重要。其关键要做好两方面:一要做好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工作。二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常规培养和训练。要着重训练学生如何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学、讨论、检测、矫正等。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2.自学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简洁、明了、便于认知的问题作为学习提纲出示给学生,或者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小组间相互提问。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较为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阐述方法解答问题,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听懂、理解和掌握。

3.教师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时,通过巡视、谈话、提问等及时收集信息,个别指导或启发其他小组给予解决,记录整理存在的普遍性疑难问题,对于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或描述不恰当的问题,教师最后给予解决。

4.巩固训练教师先指导学生相互提问,巩固所学知识,然后提供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几组层次分明的巩固性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分组练习。在这期间,教师必须加强巡视监督,保证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学生相互批阅(教师可以提前批改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教师统计达标情况,给完成作业的学生布置新的任务(如做其他的习题或拓展性练习题、预习新内容等),指导不能达标的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同班级学生的状况不同,在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表现和品质,使分组科学合理;每个小组的搭配是动态的,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调整小组人员。

2.小组长的作用非常关键,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的组织与小组长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一定要选好、培养好小组长作为自己的助手。

3.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大纲,围绕课本,不要让学生走极端,提无关痛痒的问题或偏题。

4.及时归纳、总结、订正问题,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7: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