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复制链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误区



湖南省耒阳市一中  曹飞跃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存在种种误区。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 误区

一、“屏幕灌”与“屏幕问”

长期以来,我国地理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基础训练为重点,以教师为中心,沿用“满堂灌”的教法,绝大部分时间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被动地接受书本中的知识。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屏幕灌”又浮出水面,主要表现为使用新技术来呈现过量的信息:一副副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动画,对学生轮番轰炸,令学生目不暇接。究其实质,还是一种理念陈旧的“满堂灌”──只不过由教师灌变成了屏幕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

为了追求反传统,有的教师又将“满堂灌”改成“满堂问”、“屏幕问”:从导课到结课不停地提问。据调查,此种现象绝非个别,至少在如今的公开课、比赛课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曾听某教师讲授《地壳的变动与地表形态》一课,第一课时教师(包括屏幕)共提问54次。且几乎都是一问一答形式,问题大多浅显琐碎,还有的只是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学生只需照读一两句教材,或简单地用“是”与“不是”来回答。

“满堂问”者的本意是想通过多问来达到激思、激疑、激趣、激创的目的,但由于教师提问过多,方法单一,学生易形成定势思维,不能产生扩散思维,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思维习惯被定格在浅层次上。究其原因,最近若干年来,为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弊端,提倡“师生互动”,有不少教学管理者把学生在课堂中“动”的时间,作为衡量教学改革程度的尺度,而教师问、学生答倒不失为一种“师生互动”的方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乍看轰轰烈烈,双边活动频繁,其实它只是“满堂灌”的翻版而已,因为“满堂问”的实质,仍然是老师的操纵,只不过换了一种操纵的办法:力图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抓住学生,让学生神经高度紧张,没有喘气的间隙。

其实,无论“满堂灌”还是“满堂问”,关键在于把握好一个度。课堂中,教师必要的知识讲述和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但切不可过头,否则就成“灌”了。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生动活泼、情趣横生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才能以课堂主人的姿态出现。无论是传统的“满堂灌”还是其翻版“屏幕灌”、“满堂问”,都与这种境界相距甚远。

二、迷途的“满堂转”

针对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种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要求教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满堂转”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无疑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如虎添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已走入误区:只要有疑问,不论难易,一概小组讨论,甚至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也不例外;随意性大,凭教师一时的兴趣;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甚至使得课堂效率大大降低。笔者曾听过一堂省级比赛课,课题是《探索神秘的宇宙》,课前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网络合作学习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由于各小组学习的内容不同,所以小组汇报时,同组的同学兴致高涨,其他小组的同学却兴趣索然。结果一节课下来,每位学生实际只掌握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即本小组的学习内容。

地理教学的目的不外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满堂转”的现代教学法直接在“运用”两个字下功夫,不愧为明智的做法。但是,如果因为强调“运用”而偏废基础训练,结果很可能欲速则不达,在国外的教学实践中,不乏这方面的证明。而且,如果仅仅是为了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不论对象、内容和课型一律“满堂转”,恐怕也是与课改的初衷相违背的。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指出:“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区别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无论什么教学方式,都有其一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关键在于扬长避短,要因人、因时、因课制宜,不搞一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三、“放映员”“解说员”与“管理员”

在课堂上,教师与大屏幕处于同一位置,究竟哪一个应该起主导作用呢?毫无疑问应该是教师。

多媒体教学软件无论制作多么完美,也只是一种教学媒体,是教学辅助手段,绝对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屏幕上的文字和画面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所想表达的意图和思想仍需通过一定的方式如教师的讲授、适当的双边活动来传达给学生,学生仍然要循着一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把所有的知识点、每一个活动甚至包括教师必要的知识讲解,都通过图像、文字、声音显示出来,课堂中教师很多时候仅仅充当放映员、解说员的角色。于是屏幕成了课堂的主宰,老师反而处于次要地位,被课件牵着走;而学生似乎对屏幕上的色彩、画面、文字的出现与伴随的音乐更感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媒体的主导作用,这显然已经本末倒置了。

类似的现象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中同样存在。不难发现,课堂中许多教师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监控学生的上网情况,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扮演一个网络管理员的角色。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地理计算机教学,倡导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但并未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明确: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都大大增强,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四、冰冷的师生交流

在教学中,网络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交流。然而,地理网络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网络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和学生都戴着耳机,面对着计算机屏幕,一切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都通过网络进行。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讲授《大气环境保护》:课前引入后,接着就是30分钟的自学时间,学生通过游览因特网,查找与本节课有关的地理信息,自学理解教材的内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提问与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通过文字的输入进行,利用网络课件中的BBS来实现,整个过程基本上看不到师生、生生之间的直接交流。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便捷,表达含义最丰富的交流方式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面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交流,以及以语言为载体的情感交流。显然,这远非BBS、E-mail、留言薄等力所能及,还姑且不考虑师生文字输入速度的快慢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我们要明确:课堂教学中,一切媒体资源都是对教学活动的补充。如果仅仅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仅仅是为了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其结果无疑将是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恐怕会失去一些人性化的东西,这与课改的初衷显然是南辕北辙的。

五、下岗的传统媒体

有的教师在尝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甜头之后,对其它教学媒体就不屑一顾,不论何种教学内容、课型,一概使用计算机教学,全然不管是否适用,也不管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有的甚至连黑板都失去了应有的地位。笔者曾观摩过一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大赛,尽管主办方提供了黑板,但16堂比赛课中,只有两节课使用。

叶圣陶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计算机教学固然有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地理挂图、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地理模型的直观空间结构功能,录像机、影碟机的操作简单、快捷实用,黑板略图的直观、实用等,是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所不能完全替代的。而且,计算机教学尤其是网络教学也有其局限性,有些内容并不完全适用,例如:“大气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海洋国土开发”等知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选择这些内容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地球的运动”、“时区和日界线”、“月相的变化”等内容就不宜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该结合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和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8: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智能多元与地理教学



广东省珠海市南屏中学  刘 英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作为一个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让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笔者以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智能多元的理论真正落实到实处。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对美国乃至对西方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广泛传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 ,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他认为智能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以及在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

加德纳的智能多元论使我们了解到:

第一, 每一个人都具备至少七项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力是加德纳后来新加入的两项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智能未发展归纳成理论,如灵性、心理感应、幽默感、直觉、创造力、嗅觉等)。具体到个人表现有所不同:有人七项全能;有人某几项或某一项突出,但其他项缺乏;大多数人居中,某几项优异,某几项稍差,某几项更次之。

第二,大多数人可以使每项智能达到很高的标准。可能有人认为自己天生不具备某项智能,但加德纳则指出,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培养和指导,每个人都有能力使七项智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第三,各项智能通常互相影响。当人们做某件事时,通常需要几项智能相互发生作用、综合运用。

第四, 聪明智慧表现在各个方面,人们在各个领域里的成功都体现聪明,没有一个统一而固定的衡量标准。总之,能够成功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智能的人。

二、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 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仅以语言和数理逻辑为依据的智能理论,由以往关注“你的智能有多高”转为“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这为我们创设多元地理课,把教育的目标定为“发现和开发学生们具有的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或未被发现的智能强项,为发现人才,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有效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理想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

第二、智能多元论要求教师更新传统的智能观念,完善智能结构,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中去。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现有的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和开发有利于学生多项智能发展的多元化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接触丰富多彩的环境、各种不同种类的学习内容,发现某些领域是他们特别感兴趣或有能力的。这样才能使孩子有机会发展多元化的智能,并整合形成自己的智能特点。

多元化校本教材的特点:要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内容要涉及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前沿,是规定的常规课程不可或缺的补充;要着眼于充分挖掘、拓展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形象、充满兴趣和新奇、尽可能贴近其生活及内心感受的空间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选择权,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心理的外化与成熟。

第三、智能多元论对发现教学优势和改进教学方法有很大帮助,智能多元论为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由于学生具体情况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拓宽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根据每项智能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一些被忽视的智能得到发展,未发展或关闭的智能得以激发,已发展的智能得以完善。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式、生生互动式、人机互动式,可以是讨论式,可以请学生上讲台,可以请专家、学者、家长上讲台,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不拘一格,充满生气。

第四、完善智能结构,组织教师“智能小组”。通常,学校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将教师划分为不同的教研组,这样每个教研组内的教师其智能结构和知识结构相对趋同。显然,这种传统的教研组形式不适合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因为多元智能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具备多元的智能结构,以便设计出多元化和个别化的课程和教学方式。但诚如前述,每个人的智能结构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其智能结构中多元智能均衡发展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情况是其中的一项智能处于优势智能地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合作的方式,组织“智能小组”,即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智能强项。这样,“智能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就具有了完善的智能结构,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类小组通常包括有4名教师,在课程开发及日常的教学中,每位教师负责一种或几种智能。“智能小组”的出现,使得具有不同特长或智能强项的教师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既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智能结构的完善,也有助于多元智能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初探

[一]编制学生成长档案袋

目的:是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研究一种全新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主体发展的评价模式,改变过去单一的以分数定优劣的评价体制,建立以“成长档案袋”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体制。

做法:

1.“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设计:

个人档案和智能档案:个人档案包括学生的个人、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由学生本人填写“学生个人及家庭调查表”,设置有“我的自画像”、“我爱我家”、“我的学校”等小栏目;智能档案是由学生本人及家长分别填写学生的智能倾向调查表,随后,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发展档案:通过学生、家长、老师等各个评价主体利用各种形式总结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向上的动力。

2.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收集整理:

(1)成长档案袋的收集整理是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尊严的前提下,由教师逐步完善。

智能档案的完善方法:①学生入学时,由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 倾向”,评估学生最突出的智能表现,然后决定如何帮助他们利用这些智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判断学生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方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不规矩的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冥想 ;交际智能发达的孩子善与人交往;肢体运动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教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教师认可并接受。②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生在没人指导的时候在做些什么。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收集学生活动的资料,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 ,与其他教师交流,向家长了解情况,问学生本人,或设计专项活动考察学生的表现等。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存档。

(2)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的每一份努力和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尤其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如定期评选“小小播音员”、 “小小设计家”、“手抄报能手”、“最佳表演奖”、 “绘画绘图能手”、“小论文优胜奖”、“最佳制作奖”等等。让每个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得到大家的称赞,充实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内容。

(3)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科成绩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作品收集整理后,放入档案袋。

(4)成长档案袋的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督评、家长联评等多元评价,保证评价的公平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突出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激励学生发展。

3.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有效使用:目的是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1)让学生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反省自己进而不断完善自己;

(2)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3)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成长轨迹,学会科学的教育子女,及时鼓励子女健康成长;

(4)让学校正确把握学生发展的现状,以便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措施。

[二]汇编多元化校本教材

多元化校本教材是国家规定的常规课程不可或缺的补充,它具有前瞻性、灵活性、丰富性、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我校多元化地理校本教材的内容设计初步考虑分为四大板块:主要交往国国情知识;最新科学技术普及讲座;时事问题与热点问题讲座、综合地理实践活动。

1. 主要交往国国情知识

任何国家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无论是发达国家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在彼此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中国加入WTO以后,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更加密切了,作为国家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很有必要了解主要交往国国情知识。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图书、上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采用文字、图片、录像、讲解等多种手段介绍交往国的历史、地理、民族、教育现状、文化特色、经济生活一般情况等知识,最后编辑成册、或制成较为简单的多媒体课件等,另外,可通过收集邮票分国汇编成邮集。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筛选、形成相对固定的教材。

2. 最新科学技术普及讲座

我们正走进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末一批新技术的涌现,使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原有界限已不再明确存在,科学与技术的融合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一批具有科学与技术融合特点的新科技,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时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学生生活的世界已是一个被最新科技成果迅速普及应用紧紧包围的世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当今最新科学技术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我们应对学生进行这些知识的普及教育,大大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激情。我们利用学校开展“科技节”的契机开办了以下的讲座:天文学家的眼睛──哈勃望远镜、火星上有人吗、海洋能给予我们什么、未来的能源在哪里;发动学生制作地理科技手抄报,还设计布置了“20世纪世界科学最大成就”展板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8: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3. 时事热点问题讲座

根据社会影响力度较大的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可及时组织大型讲座,介绍情况,摆明观点,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大事,并能及时、健康的参与社会现实生活,又从中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巴以冲突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三峡移民问题、中国与WTO等。

4.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增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举措。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我校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如下内容:绘制校园或社区草图、自来水净化流程参观、地理手抄报、地理小制作、地理小论文、调查报告、进入社区宣传环保等。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识材育才: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让一部分学生受益。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语言、空间智能(如读书、读图、分析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常常运用语言、空间智能(如读图、回答问题等方式)学地理,这种主要作用于耳朵和眼睛的语言和图形学习,只适合一部分善于用耳眼、用语言空间智能学习的学生。而一些喜欢用数理逻辑智能、肢体运作智能(动手操作、实验、表演等)等参与学习的学生,则因为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满足而被摈弃在外。现代的课堂应当关注学生智能的差异,关注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它,或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一些学生可能会摸拟电视台播报员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一些学生可能会用语言、肢体动作描述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朗诵、改编诗歌或谚语的方式;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绘画(视觉空间智能)或歌曲演唱(音乐智能)的方式,还有些学生则可能选择与别人合作把课文内容改编成情景剧表演的方式(人际交往)进行学习……。在这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则呈现了学生不同的智能组合和智能强项。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创设这样开放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方式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增,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做到因材施教。

2.布置自主作业或主题作业,在多样化的学生作业中识材育才

在创设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自主作业,也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类型与学习方式。在学习完一、两个单元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收获。如在学习完“欧洲繁荣的游游业”以后,让学生参照旅游胜地图,并查找资料,摸拟一次暑期欧洲旅行,设计好旅游路线,描述主要经过的城市、景观。有的学生编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有的画了一幅欧洲旅行游路线图,在主要景观旁还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有的做了艾菲尔铁塔、荷兰风车及郁金香等小手工作品,有的则找到欧洲著名诗人写的风景诗、欧洲各地的民族音乐录音、风景名胜录像,并把它们编辑成多媒体课件;有的把它改写成一首诗、改编成一首歌曲……教师在多种多样的作业表达方式中,不仅可以识别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可在作业评讲中,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所选择的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的充分肯定,并加以引导指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热情,又能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编辑、吸收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感染和激励,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多方面的智能。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丰富了文化底蕴。

另外,每学期适当布置一些专题作业(依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而设计),从学生经历的过程与作品中,也可以管窥出学生认知智能上的强项、弱项及其发展倾向,分析出学生的智力类型、判断事物的能力、想象能力与创新精神等等。学生的专题作业的成果可以以专题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文学作品、绘画作品、小制作或小工艺品等等。

专题报告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参与组织其全过程。专题报告一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使学生能在互帮互学、分工协作、智能互补的过程中共同探索、相互促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研究现实问题,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努力将现实问题的解决引入课堂,进而把整个课程引往开放的、多元的、实践的方向。

3.创设主题活动,在开放的大课堂中识材用才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是识材育才的重要途径。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如“六一节”、“五四青年节”期间创设多元智能主题活动,如主题讲座、主题辩论会、演讲会、演唱会、多元智能艺术科技节等主题活动,使原来单纯展示学生运动智能或艺术智能的活动,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开启、展示学生多元智能的节日,也可以达到识材育才、因材施教的目的。

⒋提供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新科技的课堂中识材用才: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编曲欣赏等,利用网络更是能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能体现计算机及其网络优越性的学习任务,且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如让学生把一个学期出的手抄报、小论文、调查报告编辑成册,并设计封面、封底。学期结束前举办学生作品成果展。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捧出一张张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人类拥有的九种或九种以上的不同的智能,是上帝馈赠给人类的不同礼物,正因为它们的复杂组合和相互补充才构成了人类生命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每一种智能,按照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结构提供发展、成长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多元的、有个性的学习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8: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阜宁中学 吴向忠 朱爱君



中学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基本成因等,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首先是形成概念,而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比较,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

一、读图分析,列表比较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课本中的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是分析课本知识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的重要方法。读懂课本插图内容,并将两者的图形加以对照比较,注意区别极易混淆之处,以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如气旋与反气旋图、潜水与承压水图、地质构造中的背斜与向斜示意图、断层示意图等,都可以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二、横向比较,区别联系

讲区域地理时,比较法更是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可找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不同国家地理特征、同一国家不同的地理状况,都可以比较。如,中国与美国的地理概况可按下列项目加以比较:1.两国的海陆位置;2.两国的地形大势;3.两国小麦、棉花及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4.两国工业分布在地区上的发展变化等。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可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植被、农业等方面加以比较。此外,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地理状况、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我国鞍钢与宝钢的区位特点等,通过对比,既可获得某地区的地理概况,又可认识不同地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剖析原理,区别混淆

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极易混淆的基本知识、名词概念、规律及原理等。对于这种情况,最好利用比较法,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概念,一字之差,含义不同。水资源是从水量多少看其大小,而水能资源的大小,不仅看水量多少,还要考虑地势落差。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不代表水能资源也同样丰富。又如,时区与区时的概念,两者只是字的位置颠倒,学生极易混淆。时区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重点落在“区”上;而区时,则指某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重点落在“时”上。

此外,如岩石与矿石、自然资源与能源资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区别等,都可利用比较法教学。

总之,比较法既可从横向对各个地区的地理状况加以分析比较,又可从纵向对发展变化状况加以对比,同时还可结合地图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区别混淆,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比较,灵活运用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8: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地理教学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西安市西航一中 贾 红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生只有对学习持积极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学生的求知欲与老师的启发式教学有密切的关系。

1.推理启发:即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加强知识的理解。

2.举例启发:教学中结合实际,多例举一些典型事例,说明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实例。

3.类比启发:根据两个对象的某些属性的相似性,从已知的属性推断出其他事物的相应属性。

4.设问启发: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状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

发散式思维是指从一个思维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的过程和方法。发散式思维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找变异的思维,其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主体必须拥有大量丰富的知识经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主动收集整理信息,扩充地理知识,使发散思维的培养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育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学习活动过程,创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场所和机会。

聚合式思维法,又称求同思维法,是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集中于同一方向,即向着一个相同的目标思考,它是以问题的条件、提前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的,因此也是一种综合归纳性概括性思维。这种思维形态,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并归纳、总结出问题的要点,在进行分类时,把握好标准。

三、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创造想像力

多媒体教学包含有多种信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它们具有以下4种教学优势:1.多样化信息表达优势,效果好;2.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表现事物音像动态大小、远近及快慢;3.反映事物空间、时间的多维变化;4.强烈的师生人际活动交互性等特点。如,在学习“人类认识的宇宙”时,通过播放宇宙间音像资料及宇宙星空图片,展示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开启学生的想像力,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其发现问题,形成“直观—抽象—能力”的认知结构。信息是学生进一步创造的载体,可提高学生理解、概括问题的综合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地理获奖论文精选


地理教学中常见的环保名词解释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盛华



●空气质量周报 是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几种常规监测项目的例行监测结果,评价一周内的空气质量,并以空气污染指数的表示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公众报告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的一种方式。从1997年3月底开始,首先在京、津、沪、渝宁、穗、沈及西安、杭州、武汉等十个大城市开展,后来加入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的城市逐渐增多。开展空气质量周报是为了及时准确地让人们了解空气质量状况,进而强化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参与意识,更有效、及时地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服务。

●空气污染指数 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原则: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见下表)。空气污染指数(API映空气质量状况0

●水体富营养化 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这些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

●赤潮 指海面上出现的一层由夜光虫、原甲藻之类的聚集物,其密度使局部地区海水变色、海面颜色发红的现象。海域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白色污染 是人们对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塑料包装、快餐盒等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因塑料制品以及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简单地表述为: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及其物种生态复杂性。生物多样性由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部分组成。是生物之间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体现,是生物资源多姿多彩的标志。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尺度,一是物种的丰富程度,二是物种的优势和均匀性程度。

●生态农业 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面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绿色食品 是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权威机构认定使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为了与一般的普通食品相区别,绿色食品实行标志管理。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花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生态旅游 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既能满足观察需求,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旅游资源有文化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象天象景观等。

●生态住宅 一种新型的住宅,建造时最大限度考虑保护环境和居民健康,节约资源和能源,并把各种污染物的总量降低到最低限度。现代城市住宅把阳台的外檐面积融入客厅内部,采用外探式全落地大玻璃窗和中空双层玻璃窗等,是生态住宅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生态住宅又称绿色住宅。

●循环经济 它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建设是以公路、铁路、河渠、堤坝为主线,统一规划,路基(堤面)绿化和两侧造林绿化统一布局,沿线的城镇、乡村绿化美化统一推进,乔、灌、花、草结合,实现通道沿线林木连线成网。

●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代际公平 指当代人和后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谋求生存与发展上权利均等。即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主要包括:①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②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③对服务,要求呼吁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去。

●绿色壁垒 又称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是指为保护人类健康、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采取的,客观上对国际贸易产生某种限制或障碍作用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主要表现为国际社会所制定的有关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标志和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环境标准。例如,有些国家的立法规定,所有进入其国内市场的外国产品,均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保证该目的实现,他们在其国内有关立法中明确规定,凡进入其国内市场的外国产品,其生产厂家必须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即ISO4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产品中不得含有对人体或其他生物可能造成损害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①制定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②实行严格的环境标准制度;③实行环境标志制度;④实行绿色包装制度。

●环境标准 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物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水平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或技术规范。它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和,是由政府制定的强制性法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00: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