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学前班获奖教学案例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1:3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活动背景
去年,我也是教学前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幼儿即将跨人小学。六月,是他们在园的最后岁月。在他们幼儿园的最后一个阶段里,我们能为他们的人学做些什么?
铅笔是小学生必备的学具,家长常常为因笔套晃动导致铅笔尖在笔盒内壁上撞断而烦恼,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笔套,笔套对学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那么,做笔套能否成为大班末期的学习内容呢?一个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此产生。
以往,对于小制作活动的设计,我首先会仔细地分析,尽可能多地找出在制作过程中的难点,预测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再确定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试图通过自己的讲解、示范及具体的指导帮助,为幼儿排除一切影响他们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笔套制作的障碍,以保证每个幼儿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我逐渐认识到,这样做也许能降低幼儿学习的难度,缩短幼儿间的学习差距。但是,幼儿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多数只是把教师提出的问题用教师预想好的方法来完成,他们完成任务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几乎是一致的。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做笔套的技能吗?于是,我尝试着将此活动设计为幼儿的探索活动。
二、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了,我首先神秘地说:“你们要上小学了,刘老师要送份礼物给你们。”我边说边拿出事先用纸折好的笔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我想,先让幼儿猜测一下,可能更能激发他们做笔套的兴趣。我拿来一个铅笔盒,取出一支铅笔,他们恍然大悟:“哦,是笔套。”我又问:“笔套有什么用?”这次,他们似乎都知道了,争着说:“笔套可以保护铅笔”“笔套可以不让笔头断掉”“可以保护铅笔盒”
接下来,我给每个幼儿发了一个笔套。我想,如果有人发现笔套少而笔多,需要自己来做笔套,那么今天的学习任务就自然地提出来了。可是他们似乎还沉浸在接受礼物的兴奋中,并没有人提出这个话题。
任务总得布置下去,于是我又问:“你们有几支笔?只有一个笔套够不够,不够怎么办?”有个幼儿说:“我们自己做。”我又问:“你们会做吗?”他们说:“老师教我们”“今天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办法学会?”我问。他们说:“把笔套拆开看一看,就知道怎么做了”“‘噢,可以研究研究老师的礼物,自己学着做。”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说:“那你们就去试试吧,看看笔套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我又想道,幼儿把笔套拆开后可能会急于做新笔套,而忘记把笔套还原,那么在做新笔套遇到问题时,就无法再研究了,所以,笔套拆开后要还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我补充强调:“把笔套拆开后,一定要把它还原成原来的样子,再做新笔套,记住了吗?”幼儿已经跃跃欲试,齐声说“记住了”,便开始了他们的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一:拆笔套
拆笔套是幼儿面临的第一个探索活动。拿到笔套,他们有些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处人手将它拆开。他们将笔套上下左右都打量了一番,这捏捏,那拽拽。不一会儿,有人发现了,包在外面的纸条可以拉开,拉开后,里面是一个纸管,笔套就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其他的幼儿也在同伴的提示下把笔套拆开了,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探索活动二:还原笔套
笔套拆开后,他们还没有注意看清两张纸的形状,就急急忙忙地进入了第二个探索活动——还原笔套。看着他们的操作,我想他们在接下来的制作中一定会遇到问题,但是,我没有立即制止他们制作或强求他们看范例,而让他们继续探索。他们小心翼翼地试着按折痕将笔套还原。可是,还原不像拆开那么简单,我觉得这可以忽略,不必强求和原来一样。有的幼儿拿着纸条和纸管,可不知道怎么套上去;有的幼儿找到了纸管之间的洞口,却因为一边伸进去太多,另一边不够长了……我真有点为他们担心。过了一会儿,大多数幼儿还是借助折痕的提示将笔套还原了。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探索活动三:制作新笔套
自己制作笔套是本活动中幼儿面临的第三个探索活动。桌子中间的材料筐中放着两种纸,一种是短而宽、用来卷纸管的纸,另一种是窄而长、用来做纸条的纸。
我在各组之间来回走动着,观察幼儿探索的情况。这时我发现,有的幼儿有意识地选出两种纸,并按其各自的作用探索制作起来,有个幼儿却很随意地取出长条纸就卷起纸管来,我等待了一会儿,想让他自己发现纸拿错了,可过了一会儿,他似乎仍然没有发现纸的问题。于是,我试着拿起范例笔套,在他卷的纸管旁边比了一下,我的动作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看范例,又看看自己卷的纸管,好像意识到有问题了,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想,该提示一下了,我问:“到底用什么样的纸?不清楚可以怎么办?”他又拆开范例,终于发现纸拿错了,他立即做了调整。
过了一会儿,有个幼儿兴奋地大声喊道:“老师,我折出来了。”我走过去一看,大致的模样做出来了,就是有点松。我想,如果不进一步提出要求的话,他可能只满足于折出来,而不能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我对他说:“套在笔上看看,行吗?”他试了试,发现太松了,笔套会掉。我又问:“为什么会松?”他说:“管子太粗了。”“怎么能让管子不粗也不细呢?”我继续问。他想了想,拿起一支笔,放在纸上,按照笔的粗细卷起纸管来。他做的第二个笔套果真是大小合适。看来,我的问题引起了他的思考和调整,我也在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自己引导的生效而满足。
虽然幼儿的探索都有了进展,但大多数幼儿的探索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把纸管卷得一会儿粗一会儿细;有的卷好了纸管才发现纸条没有折;有的插进了一头,另一头不知道往哪插;有的笔套折“好”后发现有好几个洞口,笔不知道套在哪个洞里……在一边观察的我有些疑惑,是将幼儿集中组织起来提出问题并讲解、演示正确的方法,是在他们探索的过程中我逐个点拨、引导呢?犹豫了片刻,我选择了后者。在他们个别化的探究中,我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将注意指向问题,再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研究、比较范例,寻找、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逐渐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也探索出了解决的办法。有的幼儿调整了卷纸管和折纸条的顺序,先折纸条再卷纸管,以免纸管松开;有的幼儿折好纸条后,把纸条夹在纸中间卷纸管,解决了纸条、纸管不配套的问题……20分钟后,幼儿大多有了自己探索的成果,他们把笔套套在自己的笔上,脸上露出了成功后的喜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1:37:50 | 只看该作者
三、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探索活动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心智需要,探究活动满足了幼儿的这种需要。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20多分钟时间里只有一个活动内容——折笔套,幼儿却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活动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着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另外,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我的体会是,只有多为幼儿提供这样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才能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展开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反思这次的教育活动,我认为还可以做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1.重视给幼儿表达、交流的机会。如:让幼儿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别人的困难自己是否也遇到了……即使幼儿还不能关注同伴的方法、建议对自己的帮助和借鉴作用,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在表达交流中,可以使幼儿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2.尝试让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今天学习活动情况的满意程度给自己贴星,最满意的贴三颗,不太满意的贴一颗,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贴两颗,并说出理由和调整、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以此促进幼儿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关注、评价和反思调整能力。同样,通过同伴间的评价,引起幼儿对同伴的关注以及学会尊重、接纳同伴的意见、建议,提高幼儿从多种途径获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信息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3: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