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31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建议五: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孩子
许多父母习惯于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当然教育往往以批评为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6大城市对2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孩子在餐桌上挨过父母的批评,有5.1%的小学生和6.9%的中学生经常在吃饭时被父母批评,从未在吃饭时挨过批评的小学生仅有43.2%,中学生仅占29.2%。
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父母都不应该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这种批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沮丧的心理,从而影响吃饭的心情,影响身体健康。
大部分孩子都对父母的这种行为表示反感。一位孩子曾经说:“我妈妈总是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批评我,有时候,还拿出我以前的错误再次批评,我只能默默地听着,如果我一反驳,爸爸就会拍桌子摔饭碗,让人无法忍受。”为了避免在饭桌上挨训,许多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匆匆扒几口,即便饭桌上有他们爱吃的菜,但相对于父母的批评来说,他们宁愿放弃吃最好吃的菜。
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谢浩然认为,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孩子吃饭本来是很开心的一件事,结果父母不停唠叨,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容易厌食。其次,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肯定不能理解批评就是为了他好,毕竟是小孩子,他的思维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孩子在家没有了踏实的感觉,跟父母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双方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在越来越亲近。”如果父母习惯于在饭桌上称赞孩子的表现,则孩子就会比较喜欢“饭桌会议”。
建议六:让孩子学会自我批评
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把批评孩子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以通过惩罚来促使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孩子犯错误固然应该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式很多,并不只是惩罚。日本的池田大作说:“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脾气,也没有必要唠叨个不停。早晨起来要洗脸刷牙,外出归来要洗手,弄乱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自然地教导孩子,这样不就行了吗?”
惩罚性的措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往往在心里想:“反正已经挨打了,这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要改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大不了再被打一次。”就这样,对惩罚越来越麻木的孩子不仅无法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且对父母的情感也会越来越淡漠,甚至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捷尔任斯基说:“孩子一不听话就处罚,那时只有疼痛和恐惧才是他的良心,这样他也就不会在生活中辨别善与恶。”捷尔任斯基还说:“鞭打、过分的严厉以及盲目的管教,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坏的教育方法,只能教孩子们伪善、说假话。”
对于父母来说,要尽量避免惩罚孩子,只要孩子认识到错误,有改正的决心了,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马克?吐温有三个女儿,在家里,他是一个非常慈爱的父亲。他喜欢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的时候,他让三个女儿出题目,然后他即兴给孩子们编故事。这难不倒马克?吐温。每次,孩子会不假思索地拿起一本画册,然后随便挑选一个主题,让父亲根据画册上的人物或环境来编故事。尽管马克?吐温可以毫不费力地编出一段故事,但是,每次他都是非常认真,从不敷衍。因此,三个女儿对父亲非常崇拜。
在家里,马克?吐温把自己当成是三个孩子的朋友,他从来不摆家长的架子,也不训斥孩子们,与孩子们保持着平等的关系,是一个民主的家长。
马克?吐温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他有一种特别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使孩子们对父亲非常敬畏,同时也非常崇敬。
有一次,马克?吐温夫妇带着三个女儿到郊外的庄园去度假,他们准备了一辆装满干草的大车,准备坐在堆满干草的大车上向郊外出发。这是孩子非常向往的,因为高高地坐在堆满干草的大车上,随着大车的晃悠,欣赏着周边的美景,简直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但是,就在出发前,不知是什么原因,大女儿苏西居然把妹妹克拉拉打哭了。这可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尽管苏西主动向母亲承认了错误,但是,她还是需要受到惩罚。怎么惩罚苏西呢?根据马克?吐温制定的规矩,犯错误的孩子必须自己提出几种用来惩罚自己的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惩罚方法,经过父母同意后就可施行。无奈,苏西只好提出了几种惩罚自己的方法,这当中包括了她最不情愿受到的惩罚,那就是不能坐在干草车上旅行。犹豫了好长时间,最后,苏西对母亲说:“妈妈,我今天不坐干草车去旅行了,虽然这是我最不愿意的,但是,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要再重犯今天的错误。”
结果,苏西果然说到做到。在这件事上,尽管马克?吐温并没有打骂孩子,惩罚孩子的方法也是由孩子自己提出的,但是,这种惩罚方法的效果却是显著的。马克?吐温非常理解女儿选择的惩罚自己的方法对她有多大的影响。后来,他在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说:“并不是我让苏西做这件事的,可想起可怜的苏西失去了坐干草车的机会,至今仍让我感到痛苦——在26年后的今天。”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认为,孩子们常常藐视惩罚。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有机会表现出他们在故事书中经常看到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表现出的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勇气。孩子们在受惩罚的时候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因为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
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并不责骂,而是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和包容,孩子的内心就会极大地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为了回报父母,他会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做一个让父母满意的好孩子。
建议七:赏罚要分明
惩罚只是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惩罚性的措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避免下次再犯。因此,惩罚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不要出尔反尔,让孩子无法判断父母的真正意思。比如,你要求孩子不要说谎,你首先不能欺骗孩子。如果说好孩子做了好事有奖赏,父母就一定要执行。
老卡尔?威特曾经在书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散步中,我发现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邻居史密斯太太发现女儿的裙子被弄脏了,她立刻生气了,开始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见女儿大哭以后,她又马上给了女儿一小块点心。
我问史密斯太太:“你为什么责骂女儿呢?”
“她总是这样经常弄脏自己的裙子。”史密斯太太回答。
“可您为什么又给她一块点心呢?是为了表扬她的行为呢,还是给她受到责骂的补偿?”史密斯太太哑口无言,她不知应该怎样回答我。
这时,小女孩已经被弄得糊里糊涂,她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会责骂她,更不知道挨了骂后她为什么又得到了点心。母亲这样的做法,让女儿弄不清是非,这对她的成长是相当有害的。
老卡尔?威特认为,赏罚一旦使用,就应该让它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奖赏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奋斗与创造的真正喜悦。
老卡尔?威特这样写道:
我曾经对卡尔说过:“你必须早上按时起床,否则我会认为你是放弃你的早餐,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
有一次他起床太晚,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当他来到餐桌前时,我们早已经收拾好了一切,并把他的早餐收走了。
卡尔看着我,似乎想为自己的过失辩解一番,但我先开口对他说:“真遗憾!我也很想把牛奶和面包留在你的位置上,但我们以前有过约定,我不能随意破坏它。这只能怪你自己。”
这样的情况下,早餐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应该知道,我们以前的约定是认真的,是必须遵守的。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在培育娇嫩心灵的方面,我谴责一切体罚。塑造心灵为的是荣誉与自由。强迫与压抑有着说不出的奴性味儿。我想凭理性、智慧、灵巧都做不到的事情,借武力也不会有更大的效果。”明智的父母一定要以教育引导为主,事先制定规则,让孩子明白违反规则需要受到怎样的惩罚,同时,不要盲目惩罚孩子,以免孩子受到心灵的伤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