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培养未来的人才——我们的这些孩子,许多家长认为那些都应该是老师的事,不管是上学,还是上幼儿园,都是去学习的。学习就是传授一些知识、技能,甚至就应该在上课时做练习。在接送时间,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问孩子“老师今天课上讲了什么,教了什么,你学会了吗?”等等。也经常有家长来询问我们,老师,为什么这样简单的事我们的孩子都不会,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比不上别人,我们怎么总是没有进步呢?等等。他们太专注于知识的传授了。也太重视智力的发展。他们忽视了自己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忽视了自己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忽视了除了智力的发展,还有对孩子在非智力因素的良性成长和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抱负,世界观,信念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根据胡塞尔的观点,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拥有两个世界,即“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生活世界”是人在自然生活中所能直接感知的世界,它是人生活在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科学世界”是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理性视阈,它运用理性的逻辑之网过滤“生活世界”的直接性和主观性,以达到一种超直观、超主观的客观性。
幼儿自出生起面对的就是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这种和周围世界的直接接触,是每个人最初所接受的教育。它在自然的情景中自然地进行着,是其他一切教育的根源和基础。卢梭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也许谁也没有将每天早上起床时妈妈对孩子说的话“今天很冷,添一件衣服”看作是一种教育。但这恰恰是一种最自然不过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科学教育。
然而,家长往往忽视对幼儿在生活方面的教育,比如:妈妈买了一条鱼,正在煎鱼。孩子在一旁有趣地观望。这时,妈妈可以边煎鱼边和孩子谈话:“鱼为什么要长尾巴?”“鱼鳞有什么作用?”“鱼肚子里的泡泡是干什么的?”孩子会很高兴听妈妈的讲解或回答。这就是一种生活方面的教育,边煎鱼边进行关于鱼的知识教育;让幼儿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幼儿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方面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劳动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使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辨认自己家的门牌号码,以及其他一些数学符号,例如电话号码、邮箱号、门牌号、生日卡上的数字、闹钟的符号等等来认识数字符号;让孩子们在餐桌上分发餐具来学会一一对应;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让孩子发展容量、重量、容积等概念。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特别是一些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大多数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家长不重视在生活中的教育。
为此,本学期我们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家长半日活动中开展了幼儿自理能力竞赛。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孩子们积极的展现自己在自理方面的才能,叠被子、穿衣服、脱衣服、叠衣服、用筷子夹木珠……连一些在平时不太愿意自己来做事的孩子也能够较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虽然在比赛中难免有失误,但孩子们认真、专注的神情是我们也难得看到的。活动过后的家长们激动不已,纷纷表示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已经会做这么多的事情,而且做的有模有样,觉得孩子一下子长大了。事前的担心随着比赛的结束烟消云散。
通过活动后的信息反馈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孩子在家中是不愿意做事的。比如:他们吃饭要喂、衣服要爸爸、妈妈帮他穿,玩具玩过后不愿意自己整理……。为什么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呢?分析后发现问题在于家长对待孩子的劳动持有三种态度导致孩子在这方面产生过度的依赖:第一,过度的爱护。许多应该由孩子去做的事,家长习惯于包办代替,亲历亲为。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也不晚。这两种想法的持有者老人较多。第三,怕麻烦。繁忙的工作使得爸爸、妈妈们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和决心来让孩子在生活上自理。但是在信息反馈中我们还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我们老师能够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多多锻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通过活动我们让家长很直观的体会到知识不一定在课上才学得到,不一定要老师教授的才是知识,生活既是课堂,“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一种直观性的教育,孩子们是在具体、感性的状态中受到教育的。同时,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在“生活世界”里,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万事万物都直接地、现实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就在这种可以直接看、摸、听、闻甚至尝的环境中发展着感官以及最初的观察能力,并获得大量有关周围世界的感性经验。幼儿在“生活世界”,的教育中所获得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广泛经验是幼儿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建构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
我们知道,在《新纲要》中直接提出了诸多指向幼儿生活的目标,如使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等等。幼儿的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幼儿教育的内容大多来自于现实的生活,幼儿学习的途径也主要是现实生活的途径。生活与教育,生活与幼儿的发展是缠连在一起的。
我想《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幼儿生活除了幼儿园生活,应该还包括家庭生活。而事实上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往往一手包办,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没有充分意识到对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想对那些在生活中还没有让孩子去积极尝试的家长们说:我们首先应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共同建立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其次,放开手脚,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应该包括坚持让幼儿生活自理、帮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等等)。机会是学习的前提,有了机会,孩子才有可能去动手实践。再次,家长要有耐心。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能操之过急。面对孩子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不属于某个特定领域,它的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在生活中,孩子会面临多种问题和现象,会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情感、和能力。真正适合并能引发幼儿兴趣的还是最贴近的、最现实的、最感性的生活。不管是幼儿园的生活环境,还是家庭生活环境都应该为幼儿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对幼儿最为适宜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