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29 08:46:26
|
只看该作者
看一看你填的表格是这样的吗?如果不同,想一想怎么填比较好?
生2:我填的表格没有这么详细,只填了长方形的种数和因数的个数,不便于观察和思考。
生3:我把长方形的种数填错了,把1×2与2×1当成两种长方形了。
教学反思: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非常有必要达成趋于规范、合理的共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放、收有度和数学认识中的一致性原则。
师:现在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4:我发现每一个数都有因数1和它本身;
生5:我发现每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生6:我发现表中数的因数的个数最少是两个;
生7:这些数可以这样分为两类:只有两个因数的分为一类,剩下的分为另一类。
师:同学们,自然数1的因数有几个?为什么?
生8:有一个,因为1×1=1,所以自然数1 只有一个因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非0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两大类。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怎样分类?
生9:我想应该分为三类。自然数1非常特殊,只有一个因数,单独列为一类;只有两个因数的为一类;有两个以上因数的为一类。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讲的非常好!数学中把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三类:
1: 只有1个因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非0自然数 质数: 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
教学反思: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知识的形成显得水到渠成,归纳
小结自然流畅。突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推理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1、判断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17 22 29 35 37
师:谁能总结一下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吗?
生:看它因数的个数,如果只有2个因数,它就是质数;如果至少有3个因数,它就是合数。
师:你是怎样理解“只有”和“至少”两个词的?
生:略。
2、说一说1-20的自然数中哪些是质数,其余的呢?为什么?(课件出示)
奇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偶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生:1-20中,质数有:2、3、5、7、11、13、17、19;
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质数中奇数多,偶数中只有一个质数2。
师:2是偶数中唯一的质数。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找到几个最小数的概念: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教师引导学生熟记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师:熟记了20以内的质数,那么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呢?
3、课件出示第11页第1题
(1)、通过筛选得出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课件演示筛选过程)。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
61、67、71、73、79、83、89、97。
(2)、学生尝试记忆25个质数,引出质数歌。
(3)、课件出示“质数歌”。
2、3、5、7(带)11 (二、三、五、七带十一)
13、17(记心里) (十三、十七记心里;)
19、23、29 (十九、二三、二十九;)
31(来)37 (三十一来三十七;)
41、43、47 (四一、四三、四十七)
(个个都要牢牢记) (个个都要牢牢记;)
53、59 (五十三、五十九;)
61和67 (六十一和六十七;)
71、73、79 (七一、七三、七十九;)
83、89、97 (八三、八九、九十七。)
老师先读一遍,再听录音,学生拍手跟读。
4、小游戏:用我们学过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数的概念描述一下自己的学号。
师:咱们班有53人,老师就是54号。
我是54号,54既是偶数也是合数。
生:我是( )号,( )既是( )数,也是( )数。
教学反思:《质数歌》符合儿童的特点,把25个枯燥、无规律的质数编成儿歌,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小游戏用每个学生都有的学号为材料,加上老师的举例,使学生对非0自然数的两种分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外探究,留有余意:
师:我们学习了质数、合数之后,你能写出几个“歌德巴赫猜想”的式子吗?试一试。
生:6=3+3 8=3+5 12=5+7 20=3+17 …
师:同学们,提起“哥德巴赫猜想”,就使我们想起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他虽然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成就,但在他匆匆走完他的一生时,却未能最终证明这个猜想。老师希望同学们现在能认真学习,打好基础,盼望最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是中国人,而且曾经是我的学生。
教学反思:写算式时学生举手积极,表现出一种探索欲望,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出了数学自身有魅力,尤其是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课后去写,看谁写得多,第二天有几个学生不但写了很多,居然还主动探索他们所写算式的规律来,让我感受颇深。
总的来说这节课本着“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的理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给学生使用,把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处理解决。从效果上来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