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获奖教案大全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获奖教案大全


回顾·拓展一(1篇)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一

江西南昌市金盘路小学 林昕

江西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张颖

学习目标

①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②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回顾“词语盘点”

①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②组织一分钟记忆竞赛、一分钟抄写竞赛。

↘交流平台

①“温故而知新。”学完一单元后, 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 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 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 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②小组内交流。

③全班交流。

◆赏析佳句。

◆赏读美文。

◆研讨读书方法。

◆交流收获、体会。

↘ 日积月累

①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②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③背诵名言。

④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 拓展积累。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⑤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⑥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获奖教案大全


5 古诗词三首(2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二

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胡琳娜

学习目标

1.自读中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习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阅读他们的作品。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生答:瓜洲)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 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地。许多诗人在此流下千古绝唱的诗句: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宋代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件展示诗句)而其中最为人们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 整体感知,直扑重点

1.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4.指名答。(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 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手指课题“船”字)(生答: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

(生答: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12.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哦,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就单单是个“绿”也各有各的美;这个“绿”有着层次美,远近各不相同;”

绿”也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的多准确呀!把你感受到的“绿”再读出来吧。分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引导从课题的船停靠在“瓜洲”“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到这个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钟山: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他是在那儿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他的第二个故乡。

7.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8.指名答。引导从“一水间”“只隔几重山”“又”“何时找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9.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块再来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吧。

2.有感情地读。

3.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人们对这首诗如此偏爱?

4.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生答: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让“万千宠爱于一身”,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不要放过这么优秀的诗篇,赶快背下来吧。

第二课时 (《秋思》《长相思》)

↘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 读入情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读一读,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自由选择其中一首齐读,再交换朗读一次。

4.看看诗题,你发现什么了?指名答。

5.那么,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6.这么多遍的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课件出示两首古诗。默读,划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哦,原来诗人来到了──(生答:洛阳城)行色匆匆的他看见──(生自由回答)而拂面而来的是阵阵──(生答:秋风),这秋风是那么的(生答:凉爽、舒服、惬意),让他禁不住地提笔──(生答:写家书),提起笔来才发现要写的──(生答:要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真是──(生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6.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7.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9.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这一次又一次的开封、密封的过程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生答: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这真是说也──(生答:说不完)道也──(生答:道不尽)。

1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理还乱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12.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这都是──(生答:借景抒情)。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4.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正音。注意读准“畔” 声母是p”帐”的翘舌音zh。

3.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4.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5.学生练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南昌市船山路小学 刘圣兰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③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 pō)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齐读

课题。)

↘查找资料,了解诗人

①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

(a.“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b.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②解题:“泊船瓜洲”(“泊”是“停泊” 的意思。)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①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③ 自由朗读,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紧扣“还”字,披文入情

①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②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a.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离家非常近。……

(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读诗句,想象画面。

◆推敲诗句用词的准确。

将“绿”字与诗人曾想过的“到、过、入、满”作对比,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后选”绿”?

◆启发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

(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

◆引导学生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

过渡: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学生板书:不能还)

③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自主探究,感受诗境

①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

② 讨论、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③学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顺势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的思乡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④同桌互说诗意。

⑤分男女生读古诗。

↘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①总结学习方法:刚刚我们通过初读诗句──紧扣题眼──朗读感悟的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这首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秋思》。

②初读诗句,了解诗人情况。

③合作学习,了解诗句大意。

a.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b.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④指导朗读,感悟情感。

↘咬文嚼字,体会“推敲”

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两首诗中都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两个字吗?(绿、见)

②过渡:我们已经体会了“绿”字的妙用,那么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③师讲解: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④总结:秋风无形,但处处可“见”;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让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⑤填字练习。

a.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

起、动、翻、皱、拂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b.自由填字:

春风吹( )了树梢,吹( )了小草,

吹( )了河水,吹( )了花苞。

↘反复诵读,指导背诵

①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②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

↘查找资料,了解诗人

①上节课,学习了两首思念家乡的古诗,今天继续学习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长相思》。课前通过收集资料,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从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②简介作者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洲贵族人士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他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洲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

③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二年(1681)。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

④纳兰性德善作词,反对模仿,强调独出心裁。“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自查释疑,读懂诗句

①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a.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走过一段山路,又走过一段水路,我向榆关那边行。夜深了,周围千百座帐篷里亮着灯。)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儿刮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刮得我心儿碎,连回乡的梦都未做成。在我的家乡啊,可没有这样

的风云交加的声音。)

③再现形象。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④观察插图: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何处?心里又在思念谁呢?

↘讨论探索,感受诗境

①根据插图,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词人在夜深时无法入睡,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②讨论探究,感受诗境。

(从词的内容看,写的是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无法入睡就是因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

↘反复诵读,体会诗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触景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情。

↘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①背诵全词。

②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拓展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获奖教案大全

《梅花魂》(3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三

江西南昌市棉花市小学 付 蓉

学习目标

①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飘泊、玷污”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③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①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②自学生字词。

③回忆已在古诗中品味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①(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② 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③ 揭题释题。(教师板书“魂”字)“梅花魂”

◆ 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 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带着“?”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①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② 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③ 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④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出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有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① 讨论交流: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② 教师导语: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同学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③ 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④ 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读“三哭”,感悟真情

①读课文,找出并用”“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②学生听录音跟读第二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一哭”时的情感。

◆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猛,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 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叫“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 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③ 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学生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 / 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同时,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过渡语: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

(A)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B)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话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 你发现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这梅花”?

◆ 联系我们已有的知识说说中华民族中涌现的有气节的人物。相机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 在外祖父的眼睛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④ 再探外祖父的第“三哭”,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胧。)

◆ 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归祖国。)

↘品语句,升华情感

① 教师导语: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 祖国的深深的眷恋。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读外祖父的话和外祖父为我们送行的有关句子。

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③教师导语: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之情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 读到这儿,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② 尝试分段。

↘重积累,延伸拓展

① 从文中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② 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③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二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门小学 束磊

第一课时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

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 认读生字词。

3 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 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相机指导朗读。

2 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a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b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板书)

c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d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

e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f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正是这样,我国把梅花订为国花。所以外祖父喜欢梅花,其实是借梅花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2 生默读课文。

↘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 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

2 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小孩子)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3 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

↘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 (指课题)什么叫“魂”?

2 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3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梅花的秉性:感受到海外赤子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积累了好词佳句……)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内化积累

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在班上展示。

魂牵梦绕梅花魂──《梅花魂》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学习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学习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回顾课堂,再次记忆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第二课时

一、歌曲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送歌曲

上节课大家表现非凡,个个闯关成功,恭喜进入下个环节学习。为了祝贺与鼓励,老师带来这首歌──《故乡的云》。

2.回顾课文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歌中这样唱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呢?上节学的什么呢?

[设计思路:以歌曲制造声势,营造思乡氛围,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情感的基础]

二、品味语言,多角度体会“魂”

1.默读课文,寻找”梅花魂”。

找找哪些句子段落写了“魂”,用什么来书写“魂”,哪些“魂”感动了你?

2.朗读句段,展示“梅花魂”。

学生反馈“找”的结果,师生共同品读课文,感悟写作方法。(此环节结合上节课内容,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故乡的云》

[设计思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因此,不便于详细设计,只是设计了大致的环节。在实施以上各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运用评价功能,多方面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肯定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理解感悟文本]

三、阅读链接,拓展理解“魂”

1.读一读,读通读顺。

2.说一说,你读到什么?

3.想一想,这里有没有魂?

[设计思路:将阅读延伸,将思绪延展,进一步理解感悟梅花魂]

四、总结全文,升华“梅花魂”

1.再读课文,回味“梅花魂”

课文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段落分五部分朗读

2.出谋划策,设计“梅花魂”

用影像镜头怎样来表现“魂”?你会选择哪些事物来进入你的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友情提示:1.允许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思考完成;

2.可以参照课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所查到的资料(诗歌、音乐、图片)以及生活经历。

3.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小结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既是文本学习的总结,也是文本的升华。通过分段朗诵,来回味文本,同时也是为下个环节进行文字资料与情感渲染做铺垫。也一定得落实好评价功能,允许学生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阐述。]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教育集团向阳二小 赵秀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获奖教案大全

7* 桂花雨(3篇)









《桂 花 雨》教学设计三

江西南昌市棉花市小学 付 蓉

学习目标

①学会“箩、杭”2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①按要求语系课文,自学生字词 料。②查找有关桂花数的资料。

③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自读提示明要求

①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些什么有趣的事?

②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 桂花雨)

③快速默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那些要求?

④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⑤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树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①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品读语句悟情感

①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数,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②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③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我喜欢的是桂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④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⑤理解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感受,◆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 。”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⑥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⑦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①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②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③把自己得到的感受记录下来。

《桂花雨》教学设计二

南昌市船山路小学 关 丽

↘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①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②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a、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b、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c、“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 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①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②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④“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①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②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a.“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b.“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 ____________,还有 __________。

↘ 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①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②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一小 詹 玲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 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7*、桂 花 雨

桂 花 飘 香 十 里

摇 花 真 像 下 雨

爱 花 赏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获奖教案大全

课文 8* 小桥流水人家(1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一小

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课文。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获奖教案大全


口语交际·习作二(2篇)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二

南昌市进贤门小学 蒋颖娟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人就用诗句“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

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投影)。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5.小结过渡:刚刚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的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

↘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一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教育集团向阳二小 赵秀丽

一、口语交际

1.导入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一直沐浴在浓浓的家乡情里面。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就来一次大比拼──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设置的奖项与注意事项如下:

a、以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来比拼。

b、单项记分,计算总分。

c、每组参赛项目不少于两个,每个项目参与人数不少与四人。

d、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

e、按照序号表演节目,每组先表演一个,再等第二次轮回。

f、评分标准以掌声与泪水做唯一参照。

(提示:形式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

[说明:在之前,就发动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搜集与节目彩排,以组为单位独立进行]

2.准备

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时间不过三分钟。

3.演出

要求:认真演出,认真观看,认真评选

二、习 作、回顾与拓展

1.回顾口语交际

上节课,我们通过“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的活动,纷纷抒发了自己的浓浓家乡情。你们是否想过长大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

2.提出习作要求

a、以“以二十年后回故乡”写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b、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回顾内容)

c、先自行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再在大体讲述的基础上尝试适当地加以运用。

3.交流

a、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b、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c、自由阅读文后“趣味语文”中的《“推敲”的来历》,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奥妙,将体会内化为习作的行动中

4.动笔

5.讲评

a、原则

抓住学生的独特视角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进行评价;

抓住学生的准确语句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个体进步进行评价。

b、形式

同桌交流;

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6.展示:

分两种类型展示:优秀习作展示;进步习作展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获奖教案大全


回顾·拓展二(1篇)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一

西湖区教科所 万一

学习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故乡情诗文。

2.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家乡的变化,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记下自己的所见。

↘ 谈话导入明内容

①”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②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

↘ 赏读片段悟乡情

①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会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②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A诗人触景生情。B 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思乡之情。C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 交流平台抒己见

①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批注。

②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读到了什么?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 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 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④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能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⑤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指名说一说)。

↘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①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交流平台,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②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③你还读到过哪些这样的诗文?也能把它们记下来吗?(指名读背)

↘ 作品展示家乡美

①爱家乡,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一种感情。读着美文,看看我们的家乡,热爱之情定会油然而生。我们的家乡美不美,拿出我们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尽情展示。

②欣赏作品之时,不要忘了献上你的评价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1: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