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x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上下五千年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华上下五千年

69 苏武牧羊

--------------------------------------------------------------------------------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
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
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
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
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
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
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
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
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
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
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
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
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
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
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
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
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
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
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
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
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
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
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
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
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
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
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
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
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
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
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华上下五千年

70 司马迁写《史记》

--------------------------------------------------------------------------------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
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
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
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
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
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
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
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
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
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
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
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
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
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
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
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
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
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
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
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
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
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
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
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
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
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
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
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华上下五千年

71 霍光辅政

--------------------------------------------------------------------------------

    汉武帝为了打匈奴,通西域,再加上他的生活奢侈,喜欢讲排场,还迷信神仙,连年大
兴土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许多年来,把文帝、景帝时候积累起来的钱财、粮食花
得差不多了。
    为了弄钱,他重用残酷的官吏,加税加捐,甚至让有钱的人可以出钱买爵位,卖官职。
这些人做了官,当然要拼命搜刮老百姓,再加上水灾旱灾,逼得百姓难过日子,各地方就有
大批农民起来反抗官府。
    到了他在位的最后几年,他才决心停止用兵,并且提倡改良农具,改进耕种技术。他还
亲自下地,做个耕种的样子,吩咐全国官吏鼓励农民增加生产。这样,国内才逐渐稳定下来。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得病死了。即位的汉昭帝年纪才八岁。按照汉武帝死前的嘱咐,
由大将军霍光来辅助他。
    霍光掌握了朝廷大权,帮助汉昭帝继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税收,减少劳役,把
国家大事管理得很好。
    但是朝廷中有几个大臣却把霍光看作眼中钉,非把他除去不可。
    左将军上官桀想把他六岁的孙女,嫁给汉昭帝做皇后,霍光没有同意。后来,上官桀靠
汉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的帮助,让孙女当上了皇后。上官桀和他的儿子上官安想封盖长公主
的一个身边人做侯,霍光无论如何不依。
    上官桀父子、盖长公主都把霍光看作眼中钉,他们勾结了燕王刘旦,想方设法要陷害霍
光。
    汉昭帝十四岁那年,有一次,霍光检阅羽林军(皇帝的禁卫军),还把一名校尉调到他
的大将军府里。上官桀他们就抓住这两件事,假造了一封燕王的奏章,派一个心腹冒充燕王
的使者,送给汉昭帝。
    那封信上大意说:大将军霍光检阅羽林军的时候,坐的车马跟皇上坐的一样。他还自作
主张,调用校尉。这里面一定有阴谋。我愿意离开自己的封地,回到京城来保卫皇上,免得
坏人作乱。
    汉昭帝接到那份奏章,看了又看,把它搁在一边。
    第二天霍光要进宫朝见,听到燕王刘旦上书告发他的消息,吓得他不敢进宫。
    汉昭帝吩咐内侍召霍光进来。霍光一进去,就脱下帽子,伏在地上请罪。
    汉昭帝说:“大将军尽管戴好帽子,我知道有人存心陷害你。”
    霍光磕了个头说:“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汉昭帝说:“这不是很清楚吗?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还是最近的
事,一共不到十天。燕王远在北方,怎么能知道这些事?就算知道了,马上写奏章送来,还
来不及赶到这儿。再说,大将军如果真的要叛乱,也用不着靠调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想
陷害大将军,燕王的奏章是假造的。”
    霍光和别的大臣听了,没有一个不佩服少年的汉昭帝的聪明。
    汉昭帝把脸一沉,对大臣们说:“你们得把那个送假奏章的人抓来查问。”
    上官桀怕昭帝追查得紧,他们的阴谋要露馅,对汉昭帝说:“这种小事情,陛下就不必
再追究了。”
    打这儿起,汉昭帝就怀疑起上官桀这一伙人来。
    上官桀等并不就此罢休,他们偷偷地商量好,由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他们布置
好埋伏,准备在霍光赴宴的时候刺死他,又派人通知燕王刘旦,叫他到京师来。
    上官桀还打算在杀了霍光之后再废去昭帝,由他自己来做皇帝。没想到有人早把这个秘
密泄露了出去,让霍光知道了。
    霍光连忙报告汉昭帝。汉昭帝命令丞相田千秋火速发兵,把上官桀一伙统统逮起来处死。
    汉昭帝才二十一岁就得病死去,没有孩子。霍光听了别人的意见,把汉武帝的一个孙
子、昌邑王刘贺立为皇帝。刘贺原是个浪荡子,他从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带来了二百多
个亲信,天天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即位才二十七天,就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该做的
事,把皇宫闹得乌烟瘴气。
    霍光和大臣们一商量,联名上书,请皇太后下诏,把刘贺废了,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
询,就是汉宣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华上下五千年


72 王昭君出塞

--------------------------------------------------------------------------------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
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
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
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
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
(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
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
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
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
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
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
    “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
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
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
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
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
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
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
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
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
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
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刘骜(音ào)即位,就是汉成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华上下五千年

73 王莽复古改制

--------------------------------------------------------------------------------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
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
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王凤掌了大权,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
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
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
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
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
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
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
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
    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
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
土地和钱来。
    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
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怎样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
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
    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
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
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别人越是吹捧王莽,汉平帝可越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
边,还把他舅家的人杀光。汉平帝渐渐大了,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
    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
    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假惺惺哭了一场。
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
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
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什么“王莽是真命天子”的
图书也发现啦,什么在汉高祖庙里还发现“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啦。
    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
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
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
    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
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改革,听起来都是好事情。可是没有一件不是办得挺糟糕的。土地改制和奴婢私
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
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
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这种复古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
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
    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
对。王莽又征用民伕,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
不得不起来反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华上下五千年

74 绿林赤眉起义

--------------------------------------------------------------------------------

    王莽的残酷压榨,加上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纷纷起义。东方和南方都有
大批的农民起来反抗官兵。
    公元17年,南方荆州闹饥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泽地区挖野荸荠充饥。人多野荸荠
少,引起了争夺。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有两个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
出来给农民调解,受到农民的拥护。大家就公推他们当首领。
    王匡、王凤就把这批饥民组织起来起义,一下子就聚集了好几百人,还有一些逃亡的犯
人也来投奔他们。
    王匡他们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根据地,攻占附近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
夫,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七八千人。
    王莽派了两万官兵去围剿绿林军,被绿林军打得大败而逃。绿林军趁势攻下了几座县
城,打开监狱,放出囚犯;把官家粮仓里的粮食,一部分分给当地穷人,大部分搬到绿林
山。投奔绿林山的穷人越来越多,起义军增加到五万多。
    第二年,绿林山上不幸发生了疫病,五万人差不多死了一半。还有一半只好离开绿林
山,后来分作三路人马——新市兵、平林(在今湖北随县东北)兵和下江(长江在湖北西部
以下叫下江)兵。这三路人马各自占领一块地盘,队伍又强大起来了。
    当南方的绿林军在荆州一带打击官兵的时候,东方的起义军也壮大起来。琅琊海曲(今
山东日照县)有个姓吕的老大娘,儿子是县里的一个公差,因为没肯依县官的命令毒打没钱
付税的穷人,被县官杀害了。这一来激起了公愤。有上百个穷苦农民起来替吕母的儿子报
仇,杀了县官,跟着吕母逃到黄海,一有机会就上岸打官兵。
    这时候,另一个起义领袖樊崇带领几百个人占领了泰山。吕母死了后,她手下的人投奔
樊崇起义军。不到一年工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在青州和徐州之间来往打击官府、地主。
    樊崇的起义军很讲纪律,规定谁杀死老百姓就要被处死,谁伤害老百姓就要受罚。所
以,百姓能拥护他们。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王匡(和绿林军中的王匡是两个人)和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
去镇压樊崇起义军。樊崇作好准备,跟官兵大战。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樊
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红颜色,作为识别的记号。这样,樊崇的起义军得了一
个别名,叫“赤眉军”。
    王莽的军队和赤眉军打了一仗。结果,官兵打了败仗,逃散了一大半。太师王匡的大腿
被樊崇扎了一枪,逃了回去;将军廉丹在乱军之中被杀了。赤眉军越打越强,发展到了十多
万人。
    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分别在南方和东方打败王莽军的消息一传开,别地方的农民也
都活跃起来。黄河两岸的大平原上大大小小起义军有几十路。有一批没落的贵族和地主、豪
强也趁机起兵,反对王莽。
    南阳郡舂陵(今湖南宁远北)乡的豪强刘縯(音yǐn)、刘秀兄弟两人,因为王莽废
除汉朝宗室的封号,不许刘姓人做官,心里怨恨,发动族人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乡起兵。
他们和绿林军三路人马联合起来,接连打败了几名王莽的大将,声势就强大起来了。
    绿林军的几支队伍没有统一的指挥。将士们认为人马多了,必须有个首领,才能统一号
令。一些贵族地主出身的将军,利用当时有些人的正统观念,认为一定要找一个姓刘的人当
首领,才能符合人心。
    绿林军里姓刘的人很多,该推谁做首领呢?舂陵兵想推刘縯,可是新市和平林兵的将领
怕刘縯势力太大,一定要立一个破落的贵族刘玄做皇帝。刘縯又提出等消灭了王莽、收服赤
眉军以后,再立皇帝,也遭到反对。刘縯觉得自己力量不够,也只好同意了。
    公元23年,绿林军各路将士就正式立刘玄做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所
以刘玄又称更始帝。更始帝拜王匡、王凤为上公,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其他
将领也各有各的封号。
    打那时候起,绿林军又称为汉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华上下五千年


75 昆阳大战

--------------------------------------------------------------------------------

    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他们很快地打下昆
阳,接着又打下了临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
    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已经坐立不安,如今连失了几座城池,更是着急,立即
派大将王寻、王邑率领兵马四十三万人,从洛阳出发,直奔昆阳。
    为了虚张声势,王莽军不知从哪儿去物色了一个巨人,名叫巨毋霸,巨毋霸长得个子特
别高,身子又像牛那样粗大。他还有一个本领,就是能够驯养一批老虎、豹、犀牛、大象。
王莽派他为校尉,让他带了一批猛兽上阵助威。
    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只有八九千人。有的将领在昆阳城上望见王莽的军队人马众多,怕对
付不了,主张放弃昆阳,回到原来的据点去。
    刘秀对大家说:“现有我们兵马和粮草都缺少,全靠大家同心协力打击敌人;如果大家
散伙,昆阳一失守,汉军各部也马上被消灭,那就什么都完了。”
    大家觉得刘秀说得有道理,但是又觉得王莽军兵力强大,死守在昆阳也不是个办法。商
量的结果,就决定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派刘秀带一支人马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调
救兵。
    当天晚上,刘秀带着十二个勇士,骑着快马,趁黑夜冲杀出昆阳城南门。王莽军没有防
备,就给他们冲出了重围。
    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挺坚固。王莽军凭着人多武器精,认为攻下昆阳不在话下。他们
制造一座座十多丈的楼车,在楼车上不断地向城里射箭,箭像雨点一样向城里射来。城里的
人到井边打水,也不得不背着门板挡箭。王莽军又用穜(chōng)车撞城,还挖掘地道
想打进城里去。但是昆阳城里的汉军,防守得也很严密,城始终没被王莽军攻破。
    刘秀到了定陵,想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马全部调到昆阳去。但是有些汉军将领贪图财产,
不愿意离开这两座城。刘秀劝他们说:“现在咱们到昆阳去,把所有的人马集中起来。打败
了敌人,可以成大事,立大功。要是死守在这里,敌人打来了,咱们打了败仗,连性命都保
不住,还谈得上财物吗?”
    将领们被刘秀说服了,才带着所有人马跟着刘秀上昆阳来。
    刘秀亲自带着步兵、骑兵一千多人组织一支先锋部队,赶到昆阳,他们在离王莽军四五
里的地方摆开了阵势。王寻、王邑一瞧汉军人少,只派了几千兵士对付。刘秀趁敌军还没有
站稳阵脚,先发制人,亲自指挥先锋部队冲杀过去,一连杀了几十个敌人。
    汉军前来救援的大队人马赶到,见刘秀的先锋部队打得勇猛,也鼓起了勇气,几路人马
一齐赶杀过去,王寻、王邑被迫后退。汉兵乘胜猛击,越战越勇,一个人抵得上敌人一百个。
    刘秀带着三千名敢死队,向王莽军的中坚部队冲杀过去。王寻一看汉军人少,不放在眼
里。他亲自带着一万人马跟刘秀交战。但是一万人还真打不过刘秀的敢死队。打了一阵,王
寻的军队开始乱了起来。汉兵越打越有劲儿,大家看准王寻,围上去乱砍乱杀,结果了王寻
的性命。
    昆阳城里的汉军王凤、王常,一见外面的援军打了胜仗,就打开城门冲了出去,两下夹
攻,喊杀的声音震天动地。王莽军一听主将被杀,全都慌了神,乱奔乱逃,自相践踏,沿路
一百多里,丢下大批王莽军的尸首。
    这时候,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响起了一声大霹雳,接着狂风呼啸,大雨像倾盆一样的直
倒下来。巨毋霸带来助威的猛兽,也吓得直打哆嗦,不但不往前冲,反而往后面乱窜。汉军
一股劲儿往前追杀,王莽军好像决了口子的大水一样直往滍水(在今河南鲁山,现名沙河,
滍音zhì)那边逃奔,兵士掉在水里淹死的成千上万,把滍水也堵塞了。
    当王莽军大将王邑逃回洛阳的时候,四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
    汉军打扫战场,战场上到处都是王莽军丢下的兵器、军车、粮草。汉军搬了一个多月,
都没有搬完,最后放了把火,把剩下的烧了。
    昆阳大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的消息,鼓舞了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响应汉军。有不少人杀
了当地的官员,自称将军,等待汉军的命令。
    更始帝派大将申屠建、李松率领汉军乘胜进攻长安。王莽惊慌失措,把关在监狱里的囚
犯都放出来,拼凑一支军队,抵抗汉军。但是这样的军队怎么肯替王莽打仗,还没有接触,
就陆续逃散了。
    不久,汉军攻进长安城,城里的居民纷纷响应,放火烧掉未央宫的大门。大伙儿高声吆
喝,要王莽出来投降。王莽走投无路,带了少数将士逃进了宫里的一座渐台。那座渐台,四
面是水,火烧不到那里。
    汉军把渐台一层层围起来,一直围上几百层,等渐台上的兵士把箭都射完了,汉兵冲上
台去,结果了王莽的性命。
    王莽新朝维持了十五年,结果土崩瓦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7 03: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