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及作用研究”实验研究报告
--------------------------------------------------------------------------------
施桥中心小学课题组 沈高明
从1998年6月起, 我们开始了“电教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及作用研究”的教学实验。在实验的准备阶段(1998.6─1998.10),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制定了较为详实的实验方案;从1998年10月至今,课题组全面展开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积累,加强检测和反馈,并对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控制的某些环节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如今,实验已进入最后阶段,为了较全面详实地总结已取得的实验成果,特作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儿童心理学原理和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为指导,旨在验证电教媒体在思品课中的应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探索电教媒体的应用及作用随教学目标、教材、学习者三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从而使电教媒体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广泛而科学的应用,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益。
二、实验的方法及过程控制
1.操作定义:根据理论假设的推断,我们认为电教媒体在思品课中的应用可以优化思品课堂教学,这既适应了少年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又为施教者更新了教学手段,化解了教学难点,从而提高了思品课堂教学的效益。同时,电教媒体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它的应用应与教学过程中三个最主要变量──教学目标、教材、学习者紧密联系的,依据这三个变量的变化,科学地选择和使用不同的电教媒体,其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这些都需要在实验中加以验证与总结。
2.被试对象的选择。
实验选择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共六个班级参加,它们分别是:
低级段:一⑴班 陈新莉 一⑵班 李跃萍
中级段:三⑴班 李 军 三⑵班 鞠雪梅
高级段:五⑴班 沈高明 五⑵班 戎 缨
对比班级分别是一⑶班、三⑷班、五⑶班。选择三个年龄段是为了对比研究各年龄段的学习者这一变量的变化,选择同轨的两个实验班是为了区别不同媒体在相同变量下的应用及作用。通过与对比班级的对照检测,检查验证实验的效果。实验班与对比班级学习目标一致、教材均为苏教版思品教材,在学生素质结构比例上无显著差异。
3.实验的方法及过程控制。
本实验采用定性实验与对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日常实验积累和典型课型实验两方面实施。
平时由实验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理论,开展集体备课。同年级段组成小范围的备课组(即一年级陈新莉、 李跃萍,三年级李军、 鞠雪梅,五年级沈高明、戎缨),相互协作,钻研目标,分析教材,制作电教教具,并作好与对照班级的对比分析和反馈。同时,由课题组统一组织、统筹分工,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就不同的教学目标、各组教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等变量差异的情况下,对电教媒体的选择和应用,作较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并对其在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加以分析记录。对实验组成员的日常积累,一般采用经验筛选法来发现有效的新经验,并经淘汰、发展,不断完善、优化,最终进行理论总结。在实验期间,相继有一批相关 的 教 学论文在各级各类教学刊物上发表。《利用电教媒体,创思品教学情境》(沈高明)、《浅谈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训练》(戎 缨)、《一颗红星的启示》(陈新丽)等论文被镇《教海拾贝》收录, 《走一条集约型的农村电教特色学校之路》(沈高明)在县电教工作会议交流 ,《呼唤多元化分成次思品教学》( 沈高明)发表于2000.1《邗江教研》,《利用闭路电视系统,提高学生思品素质》( 施永斌 )发表于98.2《邗江进修通讯》。
另一方面,实验组采用相对集中的形式,对一些典型课例作专项的实验,做好检测和统计,并恰当评估。例如:在研究实验课《有事大家商量》中,实验者选用了投影、录音、录像等媒体,较生动、形象、富有感染性使课堂气氛较活跃,教学效果也较好。课后,实验组采用调查法,对本课的各项媒体在运用过程及效果中所起的优化作用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级学生中进行对比检测,并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学习者的特点,作出了较详尽的分析评价。根据评估得出的结论,在肯定该课运用电教媒体较为成功的同时,建议将诸媒体结合于多媒体光盘,在辨析评判这一环节增加计算机交互课件的运用。后来,该课在邗江县“百堂好课’思品组获得县二等奖,该课多媒体课件制作也获参评领导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通过对该实验课的研究总集,《形象直观,入情促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事大家商量”两篇教学论文相继发表发表于《邗江教研》1999年第一期和《邗江 进修通讯》1999年第一期。在典型课例的 实验中,课题组一般采用调查法与观察法收集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作出分析评判。在总集经验时,还须对典型课例实验的结论在日常教学中加以检验,以防以偏概全。
三、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可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各种电教媒体,因其特性不同,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也不尽相同。
现将实验的几种媒体的特性、应用、作用简要概述如图:
2.电教媒体应针对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材、不同学习者选择使用,发挥电教媒体的最大效益。
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在认知和行为训练上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和与日常生活联系较远的。对于后者,使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能使学生较易产生感性认识,并上升至理性,化解了教学目标的难度,其发挥的作用也越大。
对于教材,我们可根据内容理解的难易程度来分类,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尽可能多使用一些电教媒体,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感受,使教材内容更富形象性与感染力。
对于学习者,不同的年龄层次其在感知、表象、意志、情感等诸方面均有与其的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心理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级段学习,动态的媒体效果优于静态的媒体,声、形、色并具的媒体效果单一的媒体。对于高年级学生,可更好地发挥录音的作用,以声激情。低中年级学生由于其感知、表象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应重视使用的巩固,他们在意志控制力方面也较薄弱,应防止教师媒体操作引起其注重力的转移。
3.电教媒体对优化思品课堂教学有着较显著的作用。
①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道德理念也具有形象可感性。
②利用电教媒体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饱满的情感活动,使动之以情的教学原则得以较好的体现。
③利用电教媒体,能够较好地创设思品教学的特定情境,将思品的道德观念蕴含于情境之中,改变了以往的“道德说教”的模式。
④利用电教媒体,能够增强行为训练的情趣性,提高了行为训练的实效。
四、结论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1.结论:通过实验,我们认为,电教媒体在思品课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作用也是较显著的,电教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应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学习者三个主要变量及其它相关变量,科学合理地加以应用。
2.有关问题的讨论。
①媒体的组合问题。各种媒体如何有机结合,以有效发挥整体优势,是今后研究所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②电教教材的问题。有无数量足、质量高的电教教材,对电教 媒体的运用关系极大。目前解决电教教材的途径主要是购买和自制。苏教版的思品教材有配套的电教教材,可直接购买。对于不足的部分,应尽量自制。购买或自制教材前,要充分比较各类教材的性能、价格比,最大限度地发挥电教经费的效益。加强教材的收集与保管,力争建立一个较完备的电教教材资料库。
③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问题。这体现了近年来电教媒体应用集成化的发展方向。将多种媒体有机组合,通过Microsoft PowerPoint或Macromedia authorware等计算机等简易图形、编程软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无疑会较大地促进教学资源的流通,达到资源共享的 目的。运用的多媒体课件,能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紧凑,也便于教师的实施。但多媒体课件目前仍以自制为主,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也较大,须组织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尽快掌握该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