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成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论文集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20: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东北师大教育信息中心    曲桂丽

  近年来,我国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施飞速发展,但是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落后农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尽快得到普及,需要对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进行探讨,精心设计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备匮乏。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县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一共有53万所,占中小学总数的 88%;在校学生1.6亿,占中小学总数的81%。这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存在着严重不足,据2001年底统计,北京 14.87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上海16.7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云南186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贵州118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甘肃93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西部农村乡镇以下的许多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在有限的条件下,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存取、简单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致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
  2.资金不足。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学校资金困难,信息化环境建设步伐很慢。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3.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目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局限于添置硬件设备、网络建设滞后的层面上。部分学校电脑没有联网,导致城市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传送到农村地区实现共享。
  4.软件资源短缺。乡镇中小学十分缺乏教学软件,软件建设落后。表现在学校本身缺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而网上的丰富资源又无法获得。有的学校仅有几盘教师讲课录像带,其内容大多已过时。教学软件注重形式,忽视质量和效果,真正从学习规律角度设计的教学软件很少,并忽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
  5.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够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仍然偏低。有些学校领导人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农村教育基本上还徘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学校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6.师资短缺。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受重视程度、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许多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多数教师是改行任教的。而且由于农村学校待遇低,造成教师敬业精神不够,一旦有机会就会另求发展,专业队伍不稳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质量不高、培训机会少,各学科教师大多数也没有受过正规信息专业的培训。有不少教师只具备基本的电脑常识,而应用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等不能达标,基本的网络知识甚少。这样的师资状况,难以胜任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部分学校即使有一些简陋的设备,也只能是摆设而已,造成资源浪费。
  7.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质量低。在农村较为贫困的地区,大多数学校还未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即使部分学校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也往往是教授学生简单的上机操作技能,还停留在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的阶段。这种阶段还未涉及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农村地区应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制定规划、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政府部门应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和有效措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加快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1)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面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奇缺的现实,县级教育部门应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校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外部的信息技术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制定的优惠政策要从待遇、政治地位等多方面具有吸引力,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把高学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2)多种途径培养人才。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既要对他们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也要对他们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还要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现代教育的研究者和开拓者。使他们自觉地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必须调动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措资金增添信息设备,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建议各级政府应对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例如:对偏远贫困的农村弱势学校可实施特殊补助经费策略,并明确补助原则和相应政策、审批制度,还要确保策略的可持续性。目的是使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对弱势学校的援助,增添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常规设备配备和设备更新、软件配备、设备维修等费用,以提高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积极性。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一些优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做出贡献。可制定包括通过减税等有效措施来鼓励企业捐赠的政策。总之,要广开思路、多开渠道,搞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农村中小学不可能像城市发达地区中小学一样普遍建立校园网,应该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定自己的“校校通”工程规划。例如:条件较好的县城中小学可先建立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然后逐步扩展为校园网;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大多数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应普遍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4.加强软件资源建设
  学校可以根据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补充丰富的教育内容,创造大量适合农村学生的教育方式的教育信息资源,建立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在县域范围内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在已有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整合、应用,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软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同时努力优化使用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文见《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9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谈思想政治课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

浙江宁波中学 何健明

  教师的教育行为取决于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教为学服务的观点,“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对此陶行知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叶圣陶先生也曾深刻地指出:“所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术解决。”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走在时代的前沿,在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无疑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目前坚持政治课教法与学法统一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和有关的尝试。

  一、实践之一:引导自学——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精讲解惑

  这是培养创新发散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全新尝试。这一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为主线贯穿始终,力求达到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
  1.引导自学
  自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不懂如何自学教材及课外读物。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则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独立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它是一种包括阅读、记忆、归纳总结、理解应用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其中阅读能力又是自学能力的基础。中学生自学政治教材及课外读物可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泛读。泛读是指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的读法。通过泛读教材内容,着重了解大意,找到观点。学会泛读,提高阅读效率,学生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第二:精读。是指对于基础性、内容精湛、蕴含丰富的教材所采取的反复的、透彻的读法。精读的基本要求是认真深究,对阅读内容大到纲目、线索,小到概念、观点,都要搞的一清二楚,而不能马虎了事,精读的特点是反复读。这不是指简单地增加阅读的次数,而是每次的阅读都应有新的深入、新的体会。
  必须强调的是在自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师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要把学生看作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指导中有意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还可以多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发现、提出问题。例如,学习高一《经济常识》的“企业和经营者”一节时,就有学生问“企业和企业法人有何不同?”也有学生问“企业法人与法人企业有何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在自学时是用心去思考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的体现。如果每一位学生在自学中都能如此质疑提问,那么学生无疑将会更快地学会学习。正如陆九渊所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3.组织讨论
  组织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重要内容,各抒己见而获取知识,或运用知识的一种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以后,要加强对学生讨论的组织和指导。
  讨论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一是在学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解除对知识的疑惑。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重点、难点或某些易混淆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学习高二《哲学常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一节时,教师提出“电脑也能思维吗?”再如:在学习“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一节时,教师提出“实践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理论行吗?逻辑推理行吗?”这种讨论过程往往是师生集中精力突破难点的过程。三是针对社会热点的讨论,例如:“入世对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9·11事件对中国和世界有何影响?”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展开讨论。为了提高讨论效果,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调控。当讨论不起来,学生不爱发言时,教师要反复启发,缩小切入点去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当讨论不休相持不下时,教师要加强点拨,引导思维向正确方向发展;当讨论离题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当讨论派生了新问题时,教师要把握重点;当讨论出现了错误观点和情绪时,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要简单否定和责备学生。
  4.精讲解惑
  教师要集中精力用较少的时间把教材的重点、难点讲精讲透,对学生自学、讨论中产生的问题作有的放矢的讲解。这样,才能给学生留有思维和想象的余地,加深理解,推进思维发展的进程。解惑并不是教师统包统揽,什么问题都由教师直接作答,应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凡识记性的问题可由教师直接回答,凡是理解性的问题则应引导、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目的明确,要言不烦,讲到点子上落在要害处。不要讲的太“白”,要留有一层“窗户纸”,让学生自己去点破,给学生以回味的余地。当学生的疑惑彻底解决之时,就是学生增长知识,获得成功之时。

  二、实践之二:确定主题——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调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让高一学生尝试开展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确定主题
  调查主题的确定是保证调查顺利进行,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思想政治课调查主题的确定一定要瞄准社会热点和书本重点的结合点。
  具体做法如下:(1)针对有关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开阔思路,通过各种渠道(报纸、电视、网络等)寻找相关资料,以求全方位地了解热点问题的总体情况。(2)通过对热点问题材料的掌握,找寻适用的经济学原理。(3)把寻来的一系列适用原理用于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确定调查研究的主题。在这一阶段,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经过一系列准备,最后确定调查主题为“股份制企业的活力及其发展”。
  2.调查研究
  根据确定的调查主题,我们来到了雅戈尔国际服装城(该服装城是雅戈尔股份有限公司的服装设计、加工、展销中心),进行社会调查。首先听取雅戈尔集团公司的情况介绍,并取得了有关资料,使大家对公司有一基本了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带着围绕主题的一些问题深入有关部门进行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现摘录一些调查片段:有些同学来到现代化的服装生产车间,看到流水线上的工人们紧张有序的工作情景,不禁询问工人:“你们工作太辛苦了,为什么要在雅戈尔工作?”工人们回答道:“工作虽辛苦,但我们乐意,因为这是在为我们自己干活,我们也持有公司的股票,我们是公司的主人”;有些同学来到总经理办公室,采访起了公司老总:“雅戈尔公司近几年业绩非凡,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老总笑呵呵地答道:“我们公司从1996年起已是一家股份制企业,我们有灵活的企业运行机制,包括资金的筹措,人力资源的管理,产品的开发、销售等,而且紧紧瞄准市场,这些都为企业的成功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有些同学来到了公司总经济师室问道:“雅戈尔公司是否只生产服装?”得到的回答是:“雅戈尔公司是一家既生产、销售服装又从事外贸、房地产投资的多元化股份公司,我们还入股参与了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目的是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调查,同学们对雅戈尔公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逐渐体会到了股份制企业为何会有巨大的活力和发展前景。
  3.分析解决问题
  根据调查所获的材料,回校后同学们以调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写成调查报告,在会上进行交流。经过交流,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雅戈尔公司为何能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国内服装企业的领头羊。对调查主题“股份制企业的活力及其发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得出股份制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产物,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实行股份制来进一步发展企业,并有效地兼并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实行股份制后作为全体股东利益代表的董事会行使法人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能灵活地筹集资金并进行投资开发,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可见,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本身就体现了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这样的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能使学生体验到思想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能运用书本知识去分析、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悟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的正确性,使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能力、觉悟等教育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总之,以上两个实践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原来思想政治课枯燥的理论灌输,通过教法的改革,达到了学法的转变,进一步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但实现了思想政治课教法与学法高度统一,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生机与活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谈思想政治课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

浙江宁波中学 何健明

  教师的教育行为取决于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教为学服务的观点,“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对此陶行知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叶圣陶先生也曾深刻地指出:“所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术解决。”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走在时代的前沿,在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无疑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目前坚持政治课教法与学法统一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和有关的尝试。

  一、实践之一:引导自学——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精讲解惑

  这是培养创新发散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全新尝试。这一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为主线贯穿始终,力求达到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
  1.引导自学
  自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不懂如何自学教材及课外读物。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则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独立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它是一种包括阅读、记忆、归纳总结、理解应用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其中阅读能力又是自学能力的基础。中学生自学政治教材及课外读物可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泛读。泛读是指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的读法。通过泛读教材内容,着重了解大意,找到观点。学会泛读,提高阅读效率,学生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第二:精读。是指对于基础性、内容精湛、蕴含丰富的教材所采取的反复的、透彻的读法。精读的基本要求是认真深究,对阅读内容大到纲目、线索,小到概念、观点,都要搞的一清二楚,而不能马虎了事,精读的特点是反复读。这不是指简单地增加阅读的次数,而是每次的阅读都应有新的深入、新的体会。
  必须强调的是在自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师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要把学生看作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指导中有意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还可以多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发现、提出问题。例如,学习高一《经济常识》的“企业和经营者”一节时,就有学生问“企业和企业法人有何不同?”也有学生问“企业法人与法人企业有何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在自学时是用心去思考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的体现。如果每一位学生在自学中都能如此质疑提问,那么学生无疑将会更快地学会学习。正如陆九渊所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3.组织讨论
  组织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重要内容,各抒己见而获取知识,或运用知识的一种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以后,要加强对学生讨论的组织和指导。
  讨论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一是在学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解除对知识的疑惑。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重点、难点或某些易混淆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学习高二《哲学常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一节时,教师提出“电脑也能思维吗?”再如:在学习“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一节时,教师提出“实践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理论行吗?逻辑推理行吗?”这种讨论过程往往是师生集中精力突破难点的过程。三是针对社会热点的讨论,例如:“入世对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9·11事件对中国和世界有何影响?”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展开讨论。为了提高讨论效果,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调控。当讨论不起来,学生不爱发言时,教师要反复启发,缩小切入点去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当讨论不休相持不下时,教师要加强点拨,引导思维向正确方向发展;当讨论离题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当讨论派生了新问题时,教师要把握重点;当讨论出现了错误观点和情绪时,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要简单否定和责备学生。
  4.精讲解惑
  教师要集中精力用较少的时间把教材的重点、难点讲精讲透,对学生自学、讨论中产生的问题作有的放矢的讲解。这样,才能给学生留有思维和想象的余地,加深理解,推进思维发展的进程。解惑并不是教师统包统揽,什么问题都由教师直接作答,应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凡识记性的问题可由教师直接回答,凡是理解性的问题则应引导、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目的明确,要言不烦,讲到点子上落在要害处。不要讲的太“白”,要留有一层“窗户纸”,让学生自己去点破,给学生以回味的余地。当学生的疑惑彻底解决之时,就是学生增长知识,获得成功之时。

  二、实践之二:确定主题——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调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让高一学生尝试开展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确定主题
  调查主题的确定是保证调查顺利进行,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思想政治课调查主题的确定一定要瞄准社会热点和书本重点的结合点。
  具体做法如下:(1)针对有关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开阔思路,通过各种渠道(报纸、电视、网络等)寻找相关资料,以求全方位地了解热点问题的总体情况。(2)通过对热点问题材料的掌握,找寻适用的经济学原理。(3)把寻来的一系列适用原理用于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确定调查研究的主题。在这一阶段,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经过一系列准备,最后确定调查主题为“股份制企业的活力及其发展”。
  2.调查研究
  根据确定的调查主题,我们来到了雅戈尔国际服装城(该服装城是雅戈尔股份有限公司的服装设计、加工、展销中心),进行社会调查。首先听取雅戈尔集团公司的情况介绍,并取得了有关资料,使大家对公司有一基本了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带着围绕主题的一些问题深入有关部门进行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现摘录一些调查片段:有些同学来到现代化的服装生产车间,看到流水线上的工人们紧张有序的工作情景,不禁询问工人:“你们工作太辛苦了,为什么要在雅戈尔工作?”工人们回答道:“工作虽辛苦,但我们乐意,因为这是在为我们自己干活,我们也持有公司的股票,我们是公司的主人”;有些同学来到总经理办公室,采访起了公司老总:“雅戈尔公司近几年业绩非凡,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老总笑呵呵地答道:“我们公司从1996年起已是一家股份制企业,我们有灵活的企业运行机制,包括资金的筹措,人力资源的管理,产品的开发、销售等,而且紧紧瞄准市场,这些都为企业的成功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有些同学来到了公司总经济师室问道:“雅戈尔公司是否只生产服装?”得到的回答是:“雅戈尔公司是一家既生产、销售服装又从事外贸、房地产投资的多元化股份公司,我们还入股参与了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目的是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调查,同学们对雅戈尔公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逐渐体会到了股份制企业为何会有巨大的活力和发展前景。
  3.分析解决问题
  根据调查所获的材料,回校后同学们以调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写成调查报告,在会上进行交流。经过交流,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雅戈尔公司为何能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国内服装企业的领头羊。对调查主题“股份制企业的活力及其发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得出股份制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产物,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实行股份制来进一步发展企业,并有效地兼并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实行股份制后作为全体股东利益代表的董事会行使法人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能灵活地筹集资金并进行投资开发,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可见,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本身就体现了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这样的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能使学生体验到思想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能运用书本知识去分析、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悟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的正确性,使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能力、觉悟等教育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总之,以上两个实践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原来思想政治课枯燥的理论灌输,通过教法的改革,达到了学法的转变,进一步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但实现了思想政治课教法与学法高度统一,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生机与活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


--------------------------------------------------------------------------------

通州区潞河中学    荆爱玲


内容提要
引言: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日前学生在校的状况,提出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从四个方面阐述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看法。
第一,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主要分析了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怎样具体落实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进一步点明了教育的方法。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教学方法改革是在原有重视教法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学法研究。并从时代的高度提出应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以及可推崇的模式。同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能力的辩证关系。
第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合理人才结构的需要,要求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机制,把学生分成上、中、差,课堂教学出现偏向。对此,应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待“差生”要启发其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水平的目的。
第四,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分低能”的怪圈,使人们认识到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结合本人的实践,提出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论: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要具体落实上述素质教育,改革旧的教学评价标准势在必行。


目前学校的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即“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注(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素质,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素质”各因素的发展要在学校教育环境条件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实现。一个学生在校期间80%以上时间是上课,学校培养人的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所以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针对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第一,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国民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永恒的主题。
思想道德素质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总称。政治素质的核心,指的是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思想素质是主体,指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道德素质是基础,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这三者内在地体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之中,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不失时机地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高一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常识教育,使学生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对比中,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加深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逐步树立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在课堂教学中,可从不同的角度具体落实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比如:通过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通过大量实例,证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树立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结合货币的起源本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货币,批判“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倾向;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引导学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反对铺张浪费,树立适度消费的思想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然结果,但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要注意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从而要求学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这又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同样,高二哲学常识中,将哲学理论与政治思想结合起来,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理想。
高三政治常识,进一步帮助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提高对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污染和政治渗透的识别能力和警惕性。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美国一位未来学家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学不在于教什么、学什么,而在于如何教、如何学。教师“教”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头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为学生提出教学的目标要求,掌握知识的规律,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疑难问题如何突破,而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教师的作用再大,也只是条件,只是外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得如何才是决定的因素。如,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的掌握,主要靠学生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主要靠学生自己的实践和创造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即重视教法研究,更重视学法的研究,把两者真正统一起来。
“知识就是力量”始终是人们信奉的真理,也是教师孜孜不倦地用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一切知识财富去充实学生头脑的依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仅靠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一点理论知识,根本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限于向学生传播坚实的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有的老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结构模式:通过教师设疑、指导学生读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培养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培养思维能力;查找、准备、讨论、辩论,激发参与意识,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增强学生表达能力、辨析能力;采取专题讲座,热点追踪,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这样就从教与学的对立与统一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在一起,既注重教法的研究,又重视学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同时也应看到,知识与能力又是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多,越能给发展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同样,能力的发展又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它能促进知识的扩展、融通和巩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处理好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正确地理解原理、深入地把握知识内在联系上,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一个国家合理的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型的,既要有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也要有大量的初级人才,中级人才和素质较好的普通劳动者,结构必须合理(注(2))”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打好基础”。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水平。
然而,我们现行的升学杠杆只有考试,所以形成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竞争机制;这样给人造成的印象,就是只要文化课考试成绩好,就是优等生、尖子生;文化课成绩差,在个别教师和家长眼里就算是朽木不可雕了。这意味着对差生是一种不合理也不合情的排斥。课堂教学中,把心思放在少数所谓尖子学生身上,越难越好、越尖越好。提问、讨论与差生无缘……虽说现阶段一时找不到更科学的升学选拔机制,但也不能把这种机制推向极端,因而必须转变这种观念。
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最起码是在传授知识上要因材施教。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和个人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包括各科知识、技能状况、思想品德、学习品德和方法等。素质教育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可接受性教学手段去施教,使尖子生、中等生、差生各得其所。如对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勤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对思维强的学生,鼓励他们提高要求,精益求精。
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差生”。“实践证明,解决差生最值得推崇的是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注(3))。”当前,教育还受考试的制约,而学习考试成绩差并非一定是智力方面的原因。所以,课堂教学中需要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激发其学习求知欲。可提问“差生”难度小的问题,讨论中努力发现他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也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四,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统一的整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但旧的教学方法在原有应试教育的道路上惯性很大。课堂教学中“主体”变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提“教”。学生没有取得主体地位,而是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学习兴趣丧失了。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有人曾说:“最简单的课就是教师按照写好的教案上课”,这话不无道理。知识的灌输,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在知识中自由搏击的能力;书山题海,同样埋没了学生的个性。所以“高分低能”的怪圈,长期以来直困扰着辛勤劳作的教育工作者。现实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应试教育并不能真正培养具有应付未来挑战能力的合格人才,它的最大弊端,恰恰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课堂教学,不仅在于把概念讲清,理论讲明,更在于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并指导自己的行动;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更在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目前高三的政治课教学,我尝试着让学生“讲时事、评时事”的作法。特别是评时事,我鼓励创新、质疑求庇,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到了极大的发挥,学生的评论多角思考、观点新颖,使师生大受裨益。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核心。如果学生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那只能是学校教育的悲哀。
当然,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把以上各方面落实到实处还需制定正确的教学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应试教学”对政治课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以分数见高低,以试卷定终身,这种教学评价必然使课堂教学围绕“中考、会考、高考的指挥棒”转。怎么考就怎么教,考什么就教什么,多考的多讲、少考的少讲、不考的不讲,分数成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现在政治课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改革旧的教学评价势在必行。然而改革教学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作长期艰苦的探索。

注:参考文献
(1)覃遵君《论我国新形势下学校的素质教育》
(2)李岚清《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
(3)张锦斋《让每个学生达到自己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衡量青年教师政治课教学水平的五个“一”


--------------------------------------------------------------------------------

云南省楚雄一中 朱绍章
一、一份简明的教学计划
新学期伊始,任课教师应结合学期教学内容,制定出简明的工作计划。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主要是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要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要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领导人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学科教学的重要指示精神;并且,必须着眼于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合课程实际、切合学校实际、切合学生实际的计划。制定教学计划,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方向、地位和作用;然后,找准本学期应解决的倾向性问题,确定教学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最后,制定出明确的教学进度表。在通常情况下,教学计划分为正文和前言两个部分。前言简要反映总的内容。正文(文字或图表)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明确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其二,详细规划在改革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其三,要结合教材特点,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教师自己的进修计划。
二、一篇详细教案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体现。备课必须做到一备教材(“心中有书”)、二备实际(“心中有人”)三备方法(“心中有法”)。备课的方法,可用“深入浅出”四个字来概括。具体地讲,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深人。这是备课的第一步,它要求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来具体研究本节课的结构及中心,明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思想目标),引出重点和难点。第二步,浅出。这是指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分析,弄清精神实质,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归纳。第三步,再深人。这是指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进一步学习更多的理论和著作,参考大量的材料,把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质,从而做到对课程总体胸中有数。第四步,再浅出。这是指在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教案分简案和详案两种。在编写详细教案的过程中,一般情况和正文不可或缺。下面以列表的形式稍加说明。
一般情况表:
校名   任课教师   
班级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课的类型(单一或综合)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补充内容      
重点难点      
教学提纲      
教学方法      
教具      

正文图示
  教学环节 内容安排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认定目标   
导学达标   
达标检测   
自我评价 学生反映   
听课教师反映   
今后改进   

三、一堂合格的汇报课
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成功地讲授公开性的汇报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做好这项工作,它要求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从教师的角度讲,平时必须认真搞好常规教学,要通过勤奋扎实的努力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做到用平常心的态度去接受学校的检查。从学校角度讲,必须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力求公正、客观,而不能随意和盲目。这里,试拟一份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以供参考。(见下表)
课堂教学评价表
科目:               中                 年级              班
任课教师:           日期:    年     月     日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分数 评价标准 项目得分
A B C D
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2.思想教育正确合理。3.教学目的明确,有科学性、层次性、可调性。 10 10 8 6 3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2.容量适当,密度合理。3.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讲清难点。4.既注意抓好双基,又注意能力培养。5.教学内容结构紧凑
  30 30 24 18 10   
教学方法 l.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2.教法灵活,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能体现启发性原则。5.能做到精讲多练。6.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做到因材施教。7.时间分配合理。 20 20 16 12 9   
教学素质 1.教学态度亲切自然,庄重大方。2.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有逻辑性。3.组织教学有方,声情并茂,驾驭课堂教学得心应手,应变能力强。4.板书简洁工整,脉络清楚,布局科学合理。5.教学手段切合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教学,恰当使用直观教具,恰当运用电教手段。   20 20 16 12 9   
教学效果 1.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学习情绪高,课堂气氛活跃。2.各类学生在不同层次上能掌握本节所学内容,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练习正确率高。3.知识能力达成度在85%以上。4.思想教育、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效果明显。 20 20 16 12 9   
总分               

四、一份标准的试卷
    学生考试一般分为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两类。能够编制一套合乎考试标准的试题并制作出相应的参考答案以及评卷说明,是检验教师教学基本素质的重要参数。在编制试卷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试卷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宏观上的基本范畴;同时,更要注意处理好基本题型及考查的主要目的和主要能力要求等微观上的实施过程和环节。实际上,命题过程就是考查教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考查学生之前,最先接受考查的就是命题教师本人。因此,青年教师必须学会编制标准的好试题。
在命题过程中,教师必须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五个层次上把握好不同类型考试的能力要求。识记是指识别和记忆,这是考试能力要求的最基本层级。理解是指领会并能作出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分析综合是指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应用是将学习过的材料用到新的具体的情景中去的一种能力,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判断价值材料的能力,这是认知学习的最高层级,它包括评价书面材料中的逻辑一致性,评价证明结论的材料是否适当、充分等。
五、一篇规范的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的写作,主要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实践两方面的经验积累总结出来,形成理论性的文章。通过总结与研究,可以使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教改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教学论文的写作,可以检查和提高教师自己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和文字能力,为业务职称的晋升创造不可缺少的条件。当然,教师进行教学论文的写作,必须是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际,从事实材料出发,从点滴心得出发,从言之有物做起,不要热衷于从定义和空洞无物的套话出发,不要总是长篇大论。实际上,从自己某一节课的得失出发可以写成文章,从某一时事热点与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可以写成文章,从学生对教师教学反馈角度也可以写成文章,等等。只要政治教师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撰写出规范而有价值的教学文章,对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初中学生政治课学习情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

张毅   侯炳欣   何代春

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重视政治课的教学工作,研究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对于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发挥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政治课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政治课教师普遍感到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不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是摆在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任务。那么,学生到底对政治课有什么想法?他们是不是真的不喜欢政治课?他们在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想,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改革的办法,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对我校初中学生政治课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统计分析,比较准确的掌握学生对学习政治课的一些想法,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促进政治课的改革与发展。

此次我们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的对政治课改革的意见。调查涉及教学活动的四个基本因素,即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调查的对象是我校初中学生。调查方法采用抽样法。从初一到初三年级等距抽样,抽取十个班共374名学生作为被试,占在校初中生人数近一半。调查采用的形式是问卷法和访谈法。通过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目前我校初中学生政治课学习的基本情况。
(一)学生对政治课的基本态度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多数学生不喜欢政治课。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我们首先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在全体被试学生中有5l.6%的学生表示喜欢或比较政治课,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学生占10.7%,还有37.7%的学生表示对政治课的态度既不热情也不反感。(见表一)
(表一)你是否喜欢政治课

  喜欢、比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初一 123 61 64 32.5 13 6.5 200
初二 40 34 55 47.5 22 18.5 117
初三 30 52.6 22 38.6 5 8.8 57
总计 193 51.6 141 37.7 40 10.7 374

从统计数字分析,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政治课,有一半学生对政治课是感兴趣的,是有学习的积极性的。也就是说在学生中存在着学好政治课的基础。第二、有一半的学生缺少学习政治课的热情,显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政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从统计情况看,三个年级的情况不同。其中,初二年级学生对政治课比较冷淡,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政治课的学生只有34%,这一比率大大低于初一和初三年级。
我们还分别统计了一般同学和学生干部的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学生干部对政治课的积极态度高于一般同学3—4个百分点。反映了学生干部比较重视政治课的学习。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到有近50%的学生对于政治课学习表示了冷淡的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学习政治课没有用。如果学习政治课果然没用,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学生对这个问题又是怎样看的呢?统计结果与我们的预想不同。
(表二)你认为政治课是否有用

  喜欢、比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初一 183 91.5 6 3 11 5.5 200
初二 80 68.5 18 15.3 19 16.2 117
初三 50 87.5 2 3.5 5 8.7 57
总计 313 84 26 7 35 9 374

从统计结果看,84%的学生认为学习政治课是有用的。而明确表示没有用的仅为7%。用这一统计结果与表一的统计结果比较分析可以看到:
第一、尽管有50%的学生对学习政治课态度冷淡,但在学习政治课是否有用的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由此可以看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政治课积极性的原因是因为学生认为学政治课无用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这一结果也可以增强政治教师搞好政治课教学工作的信心。我们还就是否有必要开设政治课调查了学生的想法,其结果是令我们振奋的。6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政治课。而初一、初三两个年级统计结果分别高达75%左右。这就是说尽管有的学生并不喜欢政治课,但是,就开设政治课的必要性来说,是持肯定态度的。
第二、虽然学生认为政治课有用,但不一定喜欢。这也就为我们提出了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对政治课学习态度冷淡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工作。为此我们进一步调查了学生喜欢或不喜欢政治的原因。
(表三)你为什么喜欢政治课

  教材编写得好 老师讲得好 有指导作用 能增加知识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初一 5 4 28 23 76 61 15 12 124
初二 1 3 7 18 17 45 13 38 38
初三 1 3 12 32 15 39 10 26 38
总计 7 3.5 47 23.5 108 54 38 19 200

从统计结果看,有200名被试表示喜欢政治课,这一人数与表一的统计基本一致,占被试的一半多一点。其中认为教材编写好的仅为3.5%,认为教师讲得好的为23.5%,而认为政治课可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增长知识共占了73%。这一结果清楚的显示了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表示喜欢政治课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政治课所学内容的价值,即指导作用以及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作用。第二、教师的教学活动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相当的影响力。第三、教材对学生学习兴趣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力,不过主要问题并非在教材的内容方面,因为即然73%的学生喜欢政治是因为政治课的指导作用和增长知识的作用,可见其学习内容,学生是认可的。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在于教材的编写应该适合学生的特点。
那么,对政治课缺少热情的学生又是怎样的看法呢?调查的统计结果如下:
(表四)你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对教材没兴趣 教师讲得不好 学习政治没用 学不会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初一 55 74 3 4.1 13 17.5 3 4.1 74
初二 38 51 5 7 25 33 7 9 75
初三 14 74 1 5 3 16 1 5 19
总计 107 63.7 9 5.4 41 24.4 11 6.5 168

从统计结果看,有168名被试表示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这一数字与表一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即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不高。其中认为教材没意思的占63.7%,认为教师讲得不好的占5.4%,认为学政治没用的占24.4%,而表示自己学不会的有6.5%。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教材对学生缺乏影响力,这与表三的统计结果显示的是一样的。第二、认为学习政治课无用是学生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思想障碍。第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满意而引起的学习兴趣不高所占比率很小。第四、少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不会,这一情况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确实少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问题。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我们就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对政治课态度的主要因素有了基本的了解。可以概括几点:第一、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政治是有用的;第二、喜欢政治课和对政治课较为冷淡的学生各占一半,其中明确表示不喜欢政治课的占10%;第三、认为政治课无用仍然是一部分学生的对政治课表示冷淡的主要思想障碍;第四、喜欢政治课的学生,大多数认为政治课对自己具有指导作用并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第五、教材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第六、老师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
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不一,是与他们的学习动机——即学习目的一一相联系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有直接影响,因此,也就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此调查的统计结果见(表五)。
(表五)你为什么学习政治课

  提高认识能力 增长知识 考出好成绩 有考试不学不行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初一 121 61 46 23 4 2 29 14 200
初二 36 31 25 21 15 13 41 35 117
初三 14 25 19 33 17 30 7 12 57
总计 171 46 90 24 36 9.5 77 20.5 374

对这一统计结果可从两方面分析:首先从总体情况看,为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增长知识的学生共占70%,因为要考试不学不行和为考出好成绩而学的学生共占30%。这一结果明显看出:第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端正。第二、考试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或是一种动力,或是一种压力。
其次,比较三个年级的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初一年级为考出好成绩而学习的学生仅为2%。初二年级则上升为13%。到初三年级则高达33%。初二年级的学生因为要考试不学不行的在三个年级中比率最高,达到35%。由此可以看出:第一、考试,特别是中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第二、初二年级与初一和初三年级相比,学生学习政治课比较被动,三分之一的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才学习。这与表一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
通过对学习动机的调查,我们认为多数学生学习动机正确。但必须看到,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考试而学习。在学习动机上存在明显的偏差。
为应试而学不仅表现在动机方面,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或方法)上也明显的反映出来。我们调查的情况如下:
(表六)你怎样学习政治课的

  上课听讲课后复习 课后不复习考试前背知识应付考试 没什么方法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初一 52 26 136 68 12 6 200
初二 19 16 88 75 10 9 117
初三 34 60 23 40 0 0 57
总计 105 28 247 65 22 6 374

从统计结果来看,初一和初二年级,听课以后能安排复习的学生仅占20%左右,而有  70%的学生是在考试前背知识。初三有60%的学生课后安排复习,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与中考有直接关系,而且就是在中考临近的情况下,仍然有40%的学生还是考前背知识。通过这一统计可以看出,应考在政治课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一情况说明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被动的。因此,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学生对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呢?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见(表七)
(表七)你真欢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多讲具体事例 学生开展讨论 多提问思考 多作练习 其它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
初一 100 50 50 25 48 24 2 1 0 200
初二 64 55 24 21 25 21 3 2.2 0.8 117
初三 25 44 11 19 9 16 12 21 0 54
总计 189 50.5 85 22.3 82 22 17 4.5 0.3 374

从统计结果来看,第一、有50%的学生喜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广泛联系实际,多列举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说明问题的教学方法,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要求,这种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第二。喜欢参与讨论和要求有一定的思考性的学生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反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思考能力的一定发展。这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是相符合的。第三。学生明显对于作业、练习不感兴趣。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对上面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看到,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练习在学习中的意义,并且对这一环节的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
在政治教学中,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我们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如下:
(表八)对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意见

  教材更吸引学生 增加课外读物 教师讲课更加生动 取消考试 其它 总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
初一 41 20.5 25 12.5 9 4.5 125 62.5 0 200
初二 19 16 14 12 8 7 75 64 1 117
初三 13 23 14 25 11 19 19 33 0 57
总计 73 19.5 53 14.2 28 7.5 219 58.6 0.2 374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学生对考试反映最大,有58%的学生希望不考试。这一要求反映了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第二、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要求占学生的7.5%,而初一,初二年级仅为4.5%和7%。这一比例与我们的预想不同。但这一比率与前面调查学生不喜欢政治课的原因的结果存在相近之处。反映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总体上是认可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已经做得很好了。事实上,改进教学工作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以上是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的初步分析。我们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召开各年级学生的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做为对问卷调查的补充。座谈会上,学生反映的想法和意见与问卷情况大体一致。从座谈中反映出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习方法单一,学生反映学习政治课主要是背知识点,死记硬背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知识不理解,只是背下来应付考试。这一情况说明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们对目前我校学生政治课的学习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综合分析体察结果,一方面在学生中存在着学好政治课的基础,使我们看到了上好政治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使我们看到了上好政治课的难度和教学改革的艰巨性。
上好政治课之所以可能;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开设政治课是必要的,认为政治课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政治课还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所以应该学好政治课。从调查看,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是正确的。这一切为政治课教师上好政治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上好政治课又面临相当的困难,这就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政治课兴趣不大,学习目的不明确,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情况比较严重,加上现行教材、考试制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使上好政治课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要解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种种问题,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政治课的实效性,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政治课教学工作。
1、加强引导,提高认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要上好课是很困难的。而学习的积极性除了来自学习兴趣外,还有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因此,教师应针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学习政治课没用和为应考而学习的思想,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政治课目的,提高对政治课重要性的认识。当然不能采取简单的说教的方式,而是采取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如: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政治课内容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等。特别要充分利用多数学生对政治课所持的态度比较正确的优势,来影响思想认识不高的学生,促进他们思想认识的转变与提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积极因素,要培养一部分学习骨干,以便带动其它同学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看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对政治课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更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要开展经常的、持久的教育工作,学生的认识才可能有所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与教材(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效的掌握知识。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改进政治课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对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比较易于接受和理解,这是学生的思维特点。而政治理论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遵循认识发展规律,从感性认识入手。要运用感性材料,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使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接受。不过要注意年级的特点,从初一到初三,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适当增强理论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组织讨论等方法,引起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做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一一学生,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参与意识也随之发展。从调查情况看,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提问思考和组织讨论的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可见,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是比较强烈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善于启发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则需要更为精心的组织,使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启发和提高。总之,要努力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3)在教学这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更多的方法进行学习。
从调查来看,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学习方法,主要是背知识,强化记忆。这种状况一方面多少反映了应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法指导的不够,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政治课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可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如:阅读的基本方法、记忆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基本方法等。这样既可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政治课教学也应该象其它学科一样,做到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统一。政治课不仅要起到提高认识和增长知识的作用,而且也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如: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我们此次的调查,学生在回答学习政治课的收获是什么时,认为能力得到提高的学生仅为3%。这个比率太小了。反映出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仍然有大量工作可做。教师要在这方面做些探索,能够通过政治课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5)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练习在学习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探索更好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的效果。
在调查中;学生明显的不欢迎多做练习。特别是初一和初二的学生更为突出。但我们都知道练习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手段。没有练习,就难以巩固知识。因此对学生要加强引导,正确认识练习的作用。同时,一方面要掌握好练习内容的难易度和练习量的大小。要做到适度。另一方面要进行探索,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调查统计表明,由于教师讲课比较好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占23%。可见教师的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自己的教学艺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实现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4、改革教材和考试方法
就调查结果来说,教材与考试是学生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这两个方面都属于教育行政部门考虑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是很大的。其中教材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当问及学生喜欢政治课的原因时,认为教材编写好的只占喜欢政治课的学生的3.5%,而问及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时,不喜欢教材的却占到对政治课表示不感兴趣的学生的63.7%。在对教学改革的意见中,要求改进教材的占到20%。可见,教材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我们说改进教材,并不是说现行教材的内容不好,主要是教材应该更适合学生的特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应该有一些与教材配套使用的课外读物。在调查中,建议增加课外读物的学生占14%,特别是初三年级,统计达25%。可见学生是有此需求的扩展,进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关于考试的改革,一是事在必行。二是情况复杂。取消考试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现在的考试办法,确实弊病比较多。好在教育行政部已经在研究解决这一问题了。
以上是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改进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由于影响学生政治课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家庭的影响等。而我们的调查则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设计的,因而对影响学生政治课学习的分析也就局限在教学活动这样一个范围内。提出的一些想法就难以做到十分全面。此外,由于我们仅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而且是一所三类学校。其调查结果还不能说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也是必然的。但上述的一些思考仍然是有客观基础的,对我们深入思考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7: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孝”与中小学德育


--------------------------------------------------------------------------------

山东省泰安市第五中学 侯光国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价值观,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和范畴。利用“孝”这一传统的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剔除其糟粕,汲取其精华,在融合古今中外礼仪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对“孝”进行现代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孝敬父母,培养“敬爱”之心。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后来,子夏问孝时,孔子又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子?”这两段话讲了同一个道理,即:敬养为孝,孝应建立在“敬心”之上。修身先正心,孝敬父母要在情感上对父母怀有由衷的敬爱之心,对父母如果内心不恭敬,态度不好,脸色难看,就失去了孝道的根本。当今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吃穿方面的赡养问题日益退居次要地位,父母所期望子女的更是心到而已,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敬爱”之心。首先使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既是道义上的责任,又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知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羊能跪乳,鸦能反哺,更何况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呢?其次,教育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通过自省来培养敬爱之心。孝的本义是指由父母对子女的爱而反射出子女对父母的敬爱。盂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让人们想一想:你生病时父母为你担忧的那种心情,这样就会知道怎样尽孝了。事于小处见精神,修大德亦需守小节,孝敬父母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送上个祝福;经常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告知父母,让父母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经常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关心体贴父母;听取父母的教导和指点,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如何,都应对父母诚心诚意。另外,在孝道问题上,最主要的是牢记一个“悦”字,即如何使父母心情愉快,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恰恰有所疏漏。“孝”字是“子”承“老”下,这说明它包含了相当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渗透在每一个学生的无意识中,渗透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融洽人际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
“孝”是顺事父母,“悌”是友于兄弟,“孝”推广则为敬事一切可敬者;“悌”推广则为爱护一切可爱者,做人如果能从基本的孝、悌做起,就能进入到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孝”在我国古代不断发展,到了宋朝,孝不只是限于人与人的关系上,而且推广到了天地万物与人的关系上,把人伦原则变成了处理人与天地万物协和的人化精神。易经称“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王阳明认为,自然天地好比人的父母,人人皆我兄弟,万物皆吾同伴,天地万物与吾是一体的,孝父母也就是孝天地,对待天地万物要按物的本性来敬养它,只有敬养万物,才能得万物之恩惠。
以上观点,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是: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融洽人际关系;二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尊敬师长,谦虚谨慎:师徒如父子,孝就要敬爱自己的老师,尊重长辈,尊重一切可以为我师的人。二要团结同学,恕以待人:保持一个豁达开朗的心胸,能容人容事,宽恕别人,与同学友爱相处。三要控制情绪,忍以制怒:忍是一种美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四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学会心理位置互换,多体谅、理解别人。五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能“以圣人望人,以常人自待”,否则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跟别人合作。总之,教育学生胸怀坦荡,待人正直、诚实,保持一个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就能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违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到池塘里捕鱼,鱼鳖就吃不完,伐木砍树依自然生长的时间规律,木材也会用不完,所以万物得到敬养就没有不生长的,不违万物生长之时节,就对万物做到了敬爱。现在生态问题成了全球性的问题,人类过度地向自然界索取,造成了对自然的极大破坏,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人类继续与自然对立,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甚至有可能导致自己毁灭自己的结果。因此,必须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只有处于社会的礼仪规范中,他才是人。在儒家学说中,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兄长是否尊敬,这绝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孝不仅要敬养父母,还要建功立业,为社会多做贡献;当小家利益与民族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为民族大义,服从大孝;这实际上就把孝与爱国家、爱民族联在了一起,孙中山曾对孝进行过改造,他认为:现在理解孝,就要发扬敬祖亲宗的精神,把家族主义扩充为民族主义,也就是爱我中华,敬我华夏。
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利用“孝”对学生进行爱国家、爱民族的教育,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增强爱国意识:孝以“敬心”为上,爱国家、爱民族首先要培养爱国心,学校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看爱国主义电影、唱爱国歌曲、读爱国读物等形式,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有礼仪规范,才能使社会生活井然有序。古人云:百善孝为首。孝顺父母的子女一定注重自己的言行和仪表,讲文明、有礼貌,言行尽量使父母引以为荣,不使父母因自己的言行而抬不起头来。三是勤奋学习、建功立业:知识是培养品德的重要基础,知识贫乏就无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生在学校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既能“显亲”使父母荣耀,又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四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遵守社会公德,培养民主意识、民主作风,这不是降低德育的要求,而是使学校德育落到实处。
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孝的作用明显地表现为两面性:一方面“孝”是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维护封建的社会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有其残忍、愚昧、虚伪、庸俗、封闭、停滞的一面。对此鲁迅先生曾进行过非常尖锐的批判。另一方面,从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发展来看,一切伦理道德又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在机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孝”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有其儒雅、智慧、淳朴、和谐的一面。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孝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孝”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敬老爱幼等礼仪文明,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序、稳定的发展,这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孝”要求人们一心一意扑在事业上,勤勤恳恳工作、建功立业,这是现代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敬业精神;“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它要求把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对国家、对民族充满神圣的爱。另外,“孝”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人文传统是人类在21世纪发展中的宝贵财富。
事实证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没有一个是在完全排斥或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条件下完成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利用“孝”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21: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