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成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论文集

[复制链接]
8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中学信息技术课要实现的三个转变


--------------------------------------------------------------------------------

刘长勇
   教育发展到今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感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经历着由于技术的界入而发生的日新月异、翻天覆地地变化,加上新一轮课改的理念,使得信息技术在推进教育改革进程中如虎添翼。笔者认为,要上好信息技术课把握以下几个转变至关重要。

    一、实现由单一技术工具教学向与学科整合式教学转变
   
    信息技术课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局面,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促进了教学手段现代化。但是如果仅仅把信息技术课堂视为传授计算机知识、操作技术或网络技术与应用的舞台,那就没有理解开设信处技术课的真正意义。这好比一个人拥有一支非常好的笔并不意味着他能写出好文章、绘出好图画一样。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旨在推进教学过程的变革,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全身功能的利用,加快教学进度,改善学习效果,并且给学生更多、更新颖的刺激,致使学生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能得到大量发展,并激发其创造出思维的不断发展。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曾把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形象地比喻成金字状,塔基部位对应做的经验,包括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设计的经验和参加演戏;塔中部位对应观察的经验,包括观察示范、见习旅行、参观展览、电影、电视和录音、无线电、静态图画;塔尖部位对应抽象的经验,包括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在这个知识获取的结构的每个部分,都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的支持。我国1999年以前的中小学教育处于“塔尖之舞”,塔基及塔中部位的教学十分溃乏。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特别是综俣关践课和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一定会打破和改变这种局面。因为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必然会改变几千年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明确信息技术课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更是一种文化形态和参与创造这种文化形态的亲合力,师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该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数字化学习的模式,使信息技术成为教与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应用软件操作技术以后,师生可以围绕课题拟定任务,努力探索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这一方面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另一方面给学科教学也带来了生机。在确定目标以后,出示示范作品,一般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的确定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但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表现完美,富有个性。如同样是电子板报,其内容可以反映正在学习的文理不同学科知识,甚至利用校园网、互联网加以扩展。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自主、探究、合作,贯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绩效技术这样会带来更多的知识牵引和交融,学生的综合素质无颖得到提高,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辅导要做到精心、细心、耐心,在辅导学生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创新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会带动更多的协作式、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信息技术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二、实现由只重知识、技术教学到以人为本,渗透德能教育、情感教育的转变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是在大众文化层面上的,对未来社会劳动者的一般性的要求。面向大众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会越来越显现这样一个特征,它既是大众工具又是社会环境。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
    当前,教育学生养成有道德地、安全地、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很重要。健康的信息文化素养的形成,网络道德等网络文化规范的潜移默化,应该在不断的信息实践中产生,而不是在简单的说教中产生。目前我校还没有开通Internet,但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的学生在Word文档中或在Win98桌面上放入不健康的文字内容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抓住时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观,养成信息技术情感和伦理道德修养。我们看到,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为学生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不受拘束的“漫游”提供了可能。这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和知识面的扩大带来了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陷入网络污染和网络犯罪的陷阱之中。信息技术课应提醒、教育学生明辩是非,加强自律,免受不恳请信息内容的影响与毒害。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情感教育的内容也是很多的,例如以母亲的爱为主题制作一份贺卡,培养学生纯洁的爱;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办一份电子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天安门广场掠影为内容创作一组电子幻灯片,引导学生贴近、爱护身边的环境;在学习Excel和Access中以综合课的形式展现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内容,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奋发向上。当学生遇到困难,老师或同学给予及时的帮助,学生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当学生在课堂上违纪时,老师一个警示的眼神或一句简单的责语会引起学生的警醒,进而约束自己,增加自律。当学业生有了点滴进步或成绩时给予赞许,会激励学生更上一层楼。
   
    三、实现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向师生动互动、共同发展的模式转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一种“学大于教”的理想境界。如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沿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爱学习的教学模式,必然陷入“按键式教学”的怪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理论呈述简洁明了,操作任务明确具体,但绝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倒。有时有意留下悬念,组织专题学习,在自主、全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班级、校园网乃至互联网后面的人网的力量,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情感交流。这里强调的互动即沟通,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大胆挑战老师,老师要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这往往是创新的开始。例如,一位同学在Word的页面视图方式下将显示方式调整为25%,有效地解决了难以控制板面的难题,老师及时肯定她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技巧,这样就创造了一个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结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里不难看出老师只是充当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主导者。
    信息技术本身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在一条知识大河中游泳,处于知识同构状态,学生拥有大量的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搞好角色定位并注意临场发挥,努力营造出纪律严明、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多实践,敢想敢说敢做,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主体、尊重差异,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电子板报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板报中一定要安排文本、图形、艺术字等元素,这就迫使学生反复应用“插入一图片……”等操作,通过反复探索、互助学习、教师辅导,学生在忙而不乱,思维专注的学习过程中,操作技能得到内化,而“插入”菜单在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中的操作都是大同小异,这就使学生可能做到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当再一次出现同类情形时,学生一般能做到举一反三、广泛迁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心平常自非凡


--------------------------------------------------------------------------------

渐渐步入成年行列的我们,此时的心理斗争是最激烈的,对于社会的看法也是最矛盾的。憧憬太多,诱惑太多,虚荣心分散了我们的学习注意力,地位背景也使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落差感,静静的想想,我们已在浮躁中迷失自我。
     基于这个年龄是无法对所有事情保持平常心的,但是,这一种心态也是可以慢慢培养出来的,当你尽可能去尝试一些比较难完成的事,或是接触更多的人,阅读更多的书籍,抑或是面对世事能敢于接受和批判,久而久之,就会让你拥有像陶渊明那般豁达,像老庄那般洒脱,像范仲淹那般宠辱不惊。虽然他们已不在这个时代了,但是他们的心态却仍属于现在。   
      有些时候同学们太在乎分数,为了排名,不容许自己的分数太低,或是因为某次没有考好而伤心欲绝,你不明白,当你认清掌握实质的时候,分数就会失去它的地位,有些时候在意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像尽办法让自己也能获得,在这猎取的同时,更美的事物已和你擦身而过,有些时候,过于高估或是低估自己,自己没有定位,做起事来也失去了方向,让自己沉静下来,正如发仔在广告中说的:“成功,我才刚上路呢。”或许,我们也能拥有这样一份气度,忘我们大家努力吧!

                                   高一(3)全体同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教育论文


--------------------------------------------------------------------------------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所谓“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它是适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方式。在此转轨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需要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来。撰写教育论文,积极参与教育研讨活动,交流经验,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教育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供教育界同仁分享、借鉴,共同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浅谈对CAI课件的认识


--------------------------------------------------------------------------------

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是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手段。而辅助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件的设计质量。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理解以及怎样的课件才是比较优秀的课件,在认识上还很模糊,在此,本人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课件的认识。

1.什么是CAI课件

要制作课件,必须明确什么是CAI课件。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ng)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CAI课件含义为:把自己的教学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并存入计算机,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

为方便叙述,以下均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称为“CAI”。

2.CAI课件的特点

多媒体CAI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是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1)教学性。多媒体CAI课件必须符合学科的教学规律,反映学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在多媒体CAI课件系统中,通过多媒体信息的选择与组织、系统结构、教学程序、学习导航、问题设置、诊断评价等方式来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般情况下,在多媒体CAI课件系统中,大都包含有知识讲解、举例说明、媒体演示、提问诊断、反馈评价等教学基本部分。

(2)科学性。多媒体CAI课件必须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在多媒体CAI课件系统中,教学内容是用多媒体信息来表达了,各种媒体信息都必须是为了表现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为达到某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而设计、选择的。

(3)交互性。多媒体CAI课件必须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交互界面是学生和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通道,学生就是通过交互界面进行人机交互作用的,在多媒体CAI课件系统中,交互界面的形式包括图形菜单、图标、按钮、窗口、热键等。

(4)集成性。多媒体CAI课件必须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经过加工和处理所形成的教学系统。正因为多媒体CAI课件具有多种媒体的集成性,图文声像并茂,所以具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诊断性。多媒体CAI课件必须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在多媒体CAI课件系统中,通常设置一些问题作为形成性练习,向学生提问并要求学生作出反应。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可便于学生进行思考与操练,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对于学生的反应,多媒体CAI课件应作出相应的反馈,及时指出错误,肯定正确,给出评价信息,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并得到巩固。

3.CAI课件的教学功能

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的影响,使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过程或一般的电化教学过程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CAI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CAI课件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这样,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

(3)扩大学生知识面。多媒体CAI课件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4)提供多种学习路径。最新的CAI课件已经采用超文本结构,超文本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的技术。由于超文本结构信息组织的联想式和非线性,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所以便于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另外,由于超文本信息结构的动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按照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

理解了什么是CAI课件,以及CAI课件的特点和教学功能,就可以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把握重点。一个好的CAI课件,必将会给你的课堂教学增添无限光彩。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 王 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在当代的中小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那便是“眼高手低”。所谓的“眼高手低”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的培养,使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只会讲不会做的习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动手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而兴趣支配人们的行为的动机,并非人的头脑中固有的。因此,有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讲到画图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平时我们都是在图画纸上画画,今天我们一起在计算机中画画好吗?”这样,学生就会思考,在计算机里怎样画画?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想自己去研究、去动手操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际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印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如果说教学生怎样想是明于心,那么教给学生怎样做就是动手。而技能又是练出来的。在信息课中,要培养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例如:在上“画图”工具使用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试着使用画图工具,了解每一种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遇到问题互相讨论,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丰富多样。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心智才能得到开发。只有让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接触,参加实践,才能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三、动手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

人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基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图像经验和抽象经验展开。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上利用画图工具画图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观察一幅图,想想都用哪些画图工具,让学生思考还能用什么工具来代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操作,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通过实践,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尝试、探索,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勇于质疑、悟理、学生就能自始至终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探索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为今后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实验小学 王艳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浅谈在小报制作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中学生学习电脑,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组织中学生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应用素质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就用计算机制作小报的教学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选择民族软件WPS 2000作为小报制作软件

在提倡使用民族软件的今天,我们当然首选使用WPS2000作为我们的学习工具。WPS2000是由金山电脑公司开发的,是目前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中文字处理软件,它除了具有文字处理功能外,还增加了许多功能,尤为突出的是操作向导,它像一个导游,可以引导用户逐一掌握WPS2000的各项操作;WPS2000的图像编辑功能为我们编辑一份图文并茂的小报提供了方便;WPS2000还为我们提供了制作报纸所需的装饰线及富于变化的艺术汉字等。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

信息技术课是动手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纸上谈兵,不动手实践是学不会的。对于学习者,化难为易的捷径就是动手。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素质竞赛强调的就是创造性、实践性,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还注重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索性态度。

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素质竞赛是由省竞赛委员会确定一个命题,要求参赛者在限定时间内编排出图文并茂、色彩美观和谐、版面设计大方整齐协调的2张A4版面的小报,所有操作均在计算机上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一欣赏、二讲解、三上机、四创作的分段式方法进行。

1.欣赏一些上届获奖学生的优秀作品,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美的感受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讲解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的知识,有许多知识便能迁移到WPS2000的学习中,打开WPS2000窗口,有学生熟悉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文本编辑区等。这些熟悉的面孔使学生增强了学好WPS2000的信心。例如:在讲文本的复制和移动这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操作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了我的操作过程,请几位学生回答这两种操作有何区别。然后,启发学生在WPS2000中文本的复制、移动操作与在WORD中很相似,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他们很快掌握了两种常用的方法:菜单法和常用工具栏法。我再进一步提示,不要忘记我们的鼠标右键常用于打开快捷菜单,而剪切、复制、粘贴等较为常用的命令在WPS2000的快捷菜单中都能找到,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第三种方法:右击快捷菜单法。然后请学生再仔细观察在“编辑”下拉菜单中的复制命令项旁边的CTRL+C组合键,让他们试一试,结果学生告诉我,可以同样达到复制的效果,这样就得出了第四种方法:快捷键法,经过上述的提示与启发,学生掌握了复制与移动的区别,并学会了四种常用的操作方法。

3.讲授与上机相配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上机操作机会,使学生学以致用,并根据小报的组成部分设计了一些相应的专栏练习,如:报头练习、刊头练习、绘制图形练习、编辑图像练习、艺术汉字练习等。在平时的上机练习中,我注重发现学生一些好的想法及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及时存放到教师机上以供大家互相欣赏、点评,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及动手实践能力。

4.总体版面设计阶段。有了前面的上课、上机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可以进行版面的总体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一般先让学生临摹一些优秀作品,然后再出题目让他们自己搞创作。经过这四轮的反复学习、练习,学生做起小报来自然能做到得心应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控制着教学节奏,围绕教学中心目标,寓学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参与,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给出恰当的指导。通过一些实例诱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有实际困难的时候,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他们一步步自行解决问题。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一个制作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直接给一个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创作灵感。

例如:在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制作小报时,我提到在一些重大事件来临前常有“倒计时”的说法。于是有位同学就别出心裁,在报头旁边设计了一个“倒计时”:“今天是2001年5月25日,距建党八十周年还有36天。”再配上动画图片,使这份小报显出其独特的艺术性。再比如:学生听我讲过,建党以来,有三代中央核心领导人,有的同学就设计了“专题特写:伟人风采”。她设计的版面被同学们一致公认最大方,最有新意。另一方面,那么多同学一起搞小报,大家都想做好,每个人都有上进心,竞争意识强了,对自己的作品不断修改,力求更好,进一步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对应用软件各种功能的掌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并且有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方面。

三、有利于促进课程整合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各门学科,在各学科教学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小报制作主要与语文、美术及思想政治等学科的关系较密切。我在教学中,始终没有脱离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比如在竞赛评分标准中,有一项对组稿的要求占40分,组稿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都很高,那么我就将语文老师请进了机房,在机房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就产生了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那么学习选材与组稿效果也就好多了。在中文输入法的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选择了易学易用的全拼输入法,这样不但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输入速度和准确性,而且提高了他们讲普通话的能力和兴趣,还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

在竞赛中,报头设计占35分,小报的编排与美化占45分,这两个数字说明,要想制作一份成功的小报,首先得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于是我就将学校的专职美术教师请进机房,为学生讲解了一些色彩搭配、版面构思及其他一些美术知识。由于计算机制作报纸有它的优越性,如,色彩使用很灵活,字体很丰富而且使用方便,图像操作很简单,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许多平时美术课上默默无闻的同学通过计算机也能制作出版面美观大方、内容丰富新颖的小报。他们的作品完工后,我用彩色打印机把它们打印出来,在学校展出,得到全校师生的称赞和认可,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更多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四、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小报之中

本次竞赛的主题是围绕“建党80周年,党在我心中”这个主题做一份小报。没有现成的素材,我就发动学生自己去找报纸、杂志、历史书籍及网络上各方面的资料,查寻有关党的建立、发展各个时期的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中国的革命道路是多么坎坷和曲折,是无数革命志士为此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这次竞赛也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革命教育课,使他们这“生在红旗下,长在幸福中”的一代人了解到他们的祖辈与父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艰辛和不懈努力,从而教育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先成人,后成才,这样的一课对学生的思想成长有着潜移默化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了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了协作精神。在小报制作完成之后,我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大组,在组内实行自由组合,两人一组,互相交换修改对方的作品,并及时进行交流,指出修改的原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然后我再请每大组同学推荐本组比较好的作品展出来供全班同学赏析,请不同组的同学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当然也选择一些比较差的作品拿出来评析,指出不足进行修改。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制作小报,学生熟练掌握了WPS2000的各种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而且与语文、美术、思想品德等学科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思想觉悟、审美观点等素质都得到了充分提高,实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初衷。

(江苏省淮安市教学研究室 窦玉满 淮安市北京路中学 王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育论文集


谈如何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

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计算机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语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通过学生自己进行程序设计,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习其他学科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要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是完全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下面结合自已教学体会,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一、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编程序不比操作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它要求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并且学生容易厌倦,学不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上机题目尽量接近实际,如邮局物件邮寄计费、银行存钱利息计算、迷宫、方阵,校运会成绩计算、名次排列等,使学生觉得编写程序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慢慢培养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布置练习时,也要注意题目的难度,不要一下子就布置高难度的题目,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计算机语言时,十分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对于计算机语言中的每一个语句,如果不知道它的格式和作用,那么也就谈不上如何应用它。如在讲授打印语句时,对打印语句的一般格式、紧凑格式、按区格式、特殊格式的使用,要求学生要注意区分和懂得如何应用。在学习条件语句时,因当时没有学习AND,OR,NOT,如要实现多个条件的判断,应如何用多个IF语句实现。在教学上,特别注重每一语句的格式和作用的训练,通过讲课、上机练习、阅读程序、测验等手段,使学生发现错误,及时改正错误,从而加深对语句的掌握。在掌握各语句的同时,加强对程序结构知识的领会。因为程序的结构有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弄清程序结构,对于自己编写程序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否则,自己编写出来的程序,思路凌乱,影响程序的可读性和执行效率。所以在教学上,对于每一种程序结构,都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并在自己编写程序时灵活运用。在开始编写程序时,要求学生先画出流程图,再写程序,这样有利于学生编写出结构清淅的程序。

三、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

在BASIC教学中,许多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在学生用一种方法解决后,要求学生看看能否用其他方法来解决。如讲到如何交换A,B两变量的值时,通常用C=A:A=B:B=C来解决,这是借助第三个变量C来解决的。能否不用第三个变量也能实现A,B两数的交换呢?同学们会觉得很有兴趣,不断开动脑筋,很多同学最终也能想出答案:A=A+B:B=A-B:A=A-B。在学习排序时,常用方法是用选择排序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待同学们掌握了该方法后,教师及时提问能否有别的方法,加快排序的速度,引出冒泡排序,对于这两种排序,分别也有两种方法,只是对前一种方法的改进。这样,开阔了学生的编程思路,对提高编程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1.运用数组,解决数值问题

数组是一批相同类型的数据的有序集合,它用下标变量表示该元素在数组中位置。给查找、排序、统计带来很大的方便。如题目:读入一组不大于50的自然数,求出各数出现的次数。学生一开始便觉得比较难解决,要用到很多变量,但若用到数组来解决,则非常简单:

5 DIMC(50)

10 READ A

20 IF A=0 THEN 50

30 C(A)=C(A)+1

40 GOTO 10

50 FOR I=1 TO 50

60 PRINT I,C(I)

70 NEXT I

80 END

在这里利用读入的数A作为下标,C(A)=C(A)+1巧妙地实现了各数出现的次数的累加,使学生豁然开朗。

数组的另一应用是在数值运算中,由于计算机字长的限制,当运算结果较大时,计算机将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结果,这样将使结果产生误差。为了求得有效位数的准确值,在程序设计时采用数组对每一位结果进行保存,并考虑进位,从而产生高精度的结果。这样程序结构简单,思路清楚,学生容易掌握。如怎样用高精度计算求N!的方法。

例1:求n!的值,其中n!表示阶乘,例如5!=5·4.3·2·l

(本题假设N<=50)

10 INPUT "N=";N

20 DIM A(100)

40 A(1)=1

45 FOR I=l TO N

50 FOR J=l T0 100

60 B=A(J)*I十T

70 T=INT(B/10)

80 C=B-T*10

90 A(J)=C

100 NEXT J

110 NEXT I

120 FOR I=100 T0 1 STEP -l

125 IF A(I)=0 AND V=0 THEN 135

127 IF A(I)>0 THENV=l

130 PRINT A(I);

135 NEXT I

140 END

在本程序中,A(100)-A(1)存放结果,A(1)是个位,依次把A(100)-A(1)乘以l至N,每次相乘时,考虑进位,程序中的变量T是指前一位运算时产生的进位,最后把运算结果打印出来,125对前面的0进行处理。

2.熟练掌握用回朔法解不同类型题

当要求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所有方法时,通常要用到回朔法。如

例2:求出从1到N的N个数中,取出M个数所有排列。

该题是一道数学中的排列组合问题,开始学生感到较难,但仔细分析可知,从1-N中取M个数,我们可以理解成在数组A(1)-A(M)中存放数,每位数只能是1-N,每位从1开始测试,不断加1,若超过N,则回退一步,把前一位加1,直到A(1)-A(M)都满足条件为止。这就是回朔法。

程序如下:

10 INPUT "N,M=";N,M

20 A(1)=1:I=2(置初值)

30 A(I)=A(I)+1(每位从1开始测试,不断加1)

40 IF A(I)<=N THEN 80

60 A(I)=0:I=I-1(当前位清0,再回退一步)

65 IF I=0 THEN 190

70 GOTO 30

80 FOR K=1 TO I-1

100 IF A(K)=A(I)TEHN 30(条件测试,不能和前面位值相同)

120 NEXT K

130 IF I=M THEN 145

140 I=I+1:GOTO 30

145 W=W+1:PRINT W;"──";

150 FOR K=1 TO M

160 PRINT A(K);

170 NEXT KRINT

180 GOTO30

190 END

用回朔法在解决皇后题、方阵填数、迷宫问题,都可以受到很好的效果。这方面要求学生多上机,多做题,真正领会回朔法的编程思路,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3.巧用字符串解递归题

字符串是指由英文字母、数字、空格以及其他有效符号组成的一串字符。因为字符串可以直接相加,从而很方便地把两个字符串连接起来;另外有关处理字符串的函数所非常丰富如LEN,VAL,STR$,MID$,LEFT$,RIGHT$,ASC,CHR$等,所以在程序设计中,很多数值处理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用字符串处理来解决,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解题效果。下面结合1998年复赛的一道题的解法,谈如何用字符串来解决数值处理的递归问题。

1998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复赛中的第3题是一道比较难的题;用常规的办法,要考虑用到递归,并且处理起来也很复杂。但用字符串来解,就显得简单得多。

题目:

任何一个正整数都可以用若干个2的多少次幂的和来表示

例如:137=27+23+20

同时约定方次用括号来表示,即ab可表示为a(b)

由此可知,137可表示为:

2(7)+2(3)+2(0)

进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7: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