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ao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复制链接]
22#
发表于 2008-7-16 06: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湖南省浏阳市嗣同路小学 刘惠玲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搜集使用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收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2.制作有关香港情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你心中最向往的某个城市的资料。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看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

2.学生汇报交流。

1、   过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香港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2)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设计理念: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2)交流自读收获。

重点汇报:“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生依据课文及课前搜集的香港的图片及资料汇报,师相机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天地、灯的海洋……

(3)师生交流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诵读体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

2.诵读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美读欣赏:师播放香港风光片及课文配乐朗读。

4.交流感受。

师:看了录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个性化的阅读是建立在个性化的理解、体验、积累、评价基础之上的。】

四、拓展研读

1.研读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课前大家还收集到了香港其他方面的哪些资料呢?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引导学生侧重从以下几方面的话题汇报研读成果:

(1)香港的历史

(2)香港是航运中心

(3)香港是贸易中心

(4)香港是金融中心

【设计理念:展示收集的资料,并围绕由课文生发的问题进行研讨,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范例。】

五、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师用课件出示练笔提示:

(1)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 

(2)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

(3)香港是

学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设计理念:三年级学生刚进入书面写作初始阶段,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经常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要做到个性化的阅读总是与个性化写作相伴相生的。】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师再次播放香港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六、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师述:被英国侵略者奴役15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拂去蒙在明珠上的灰尘,发出璀璨的光芒。同学们可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孩子,也曾蒙受了和香港一样的耻辱,你知道它是哪里吗?(澳门)播放《七子之歌》,老师带领同学一起深情哼唱。

2.提问:有谁知道澳门的历史?

3.作业:请同学们查找有关澳门的资料,举报一期“我爱澳门”的手抄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8-7-16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湖南省浏阳市嗣同路小学 刘惠玲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搜集使用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收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2.制作有关香港情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你心中最向往的某个城市的资料。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看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

2.学生汇报交流。

1、   过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香港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2)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设计理念: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2)交流自读收获。

重点汇报:“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生依据课文及课前搜集的香港的图片及资料汇报,师相机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天地、灯的海洋……

(3)师生交流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诵读体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

2.诵读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美读欣赏:师播放香港风光片及课文配乐朗读。

4.交流感受。

师:看了录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个性化的阅读是建立在个性化的理解、体验、积累、评价基础之上的。】

四、拓展研读

1.研读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课前大家还收集到了香港其他方面的哪些资料呢?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引导学生侧重从以下几方面的话题汇报研读成果:

(1)香港的历史

(2)香港是航运中心

(3)香港是贸易中心

(4)香港是金融中心

【设计理念:展示收集的资料,并围绕由课文生发的问题进行研讨,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范例。】

五、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师用课件出示练笔提示:

(1)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 

(2)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

(3)香港是

学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设计理念:三年级学生刚进入书面写作初始阶段,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经常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要做到个性化的阅读总是与个性化写作相伴相生的。】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师再次播放香港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六、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师述:被英国侵略者奴役15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拂去蒙在明珠上的灰尘,发出璀璨的光芒。同学们可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孩子,也曾蒙受了和香港一样的耻辱,你知道它是哪里吗?(澳门)播放《七子之歌》,老师带领同学一起深情哼唱。

2.提问:有谁知道澳门的历史?

3.作业:请同学们查找有关澳门的资料,举报一期“我爱澳门”的手抄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7-16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湖南省浏阳市嗣同路小学 刘惠玲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出示课件,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及美丽风光)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揭示课题: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融化 献出 人参 酸甜可口”等。

(2) (指导记忆难写的字:浸献 赏 映 软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下列词语:

浸在 抽出 欣赏 苍翠 宝库 葱葱茏茏 严严实实

三、细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自由练习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齐读。

【设计理念:从课文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段落入手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先分后总的写作手法】

五、布置作业

将课文有感情朗读或背诵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 质疑导入

1、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2、   过渡: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交流,联系下列重点词语来理解: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4.出示课件:小兴安岭几百里连成一片的林海。

三、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学生交流: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一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词语。)

(4)随机出示课件:播放淙淙的流水声和小鹿各种各样可爱的形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5)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6)引导学生说一说:小鹿跑出来看见了什么呀?

(7)小结并板书本段学习方法:读──画──找──体会

【设计理念:本课佳词妙句随处可见。重点训练学生体会“用词准确”的好处,用“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时,相机出示课件:大兴安岭各个季节美丽的景色。

指导学生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可以试着背诵。(指名读、比赛读、齐读、表演读、配乐朗诵)

【设计理念: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6.达标测试: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2)说一说:本文是按___ 、 ___、___、___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_______和丰富的_______。

7.再次回到最后一段:

(1)体会“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体会“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有价值、有贡献)

四、总结全文: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小练笔:(任选一题)

★写一写小鹿看到的美丽景色(黑熊、松鼠的心里话)。

★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7-16 06: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湖南省浏阳市嗣同路小学 刘惠玲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   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 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 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上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 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入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   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呢?用──标出来。

2、   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 、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词语来形容鱼多吗? (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

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悟情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向学生提供关于“西沙群岛”的网址,引导学生课余可以上网浏览,全方位认识了解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7-16 06: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湖南省浏阳市嗣同路小学 刘惠玲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美景,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古诗,说说了解的诗人。

2.导入新授,检查学生预习《望天门山》的情况。

(1)齐读《望天门山》后,指名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雄伟的长江美景。

二、朗读诗歌,感受美景

1.再读诗歌,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较容易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忙,较难的、重点的问题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2.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自主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让学生从文本的自由品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中意境】

(3)播放课件:从中间割断,清清的奔腾东流的长江水,到了天门山时,被陡峭的山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4)自主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6)指名说句意: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3.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4.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表达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指导感受理解:“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

“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随文指导学生学习“我会写”的生字:断、楚、孤、帆。

(3)指导朗读:用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呢?(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

(4)画一画: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来。画好后,指名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看课件理解诗,把诗变成画,进一步感受诗中美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

5.在熟读基础上背诵古诗:提示“断、开、流、回、出、来”六个字,帮助背诵。

四、作业设计

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切入,背诵第一首诗

二、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欣赏西湖美景,引出新诗

【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分组合作学习古诗

给学生提供学习古诗的参考方法:

1、   朗读(读通古诗)。

2、   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再次朗读(读懂诗意)。

4、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

5、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6、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三、小组汇报,相互评价,理解古诗

1.小组派代表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人笔下的西湖是怎样的,

3.体会诗人的感情:通过读诗歌,你体会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四、比较朗读,引导背诵,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1.男、女孩比赛读:男孩子用雄浑的声音朗诵《望天门山》,女孩子用甜美的声音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读后相互评价。

3.小组轮读。

3、   指名背诵。

【通过比较和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再次体会两首诗描绘的不同景色和不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引导创新。

1.布置作业:搜集长江、西湖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等,搜集其他描绘风景的诗句。

2.口语交际;开展“我是西湖(三峡)小导游 ”的口语交际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7-16 06: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灿烂的中华文化》整体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 湖南省浏阳市普迹中心完小 欧阳艳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专题,所选的四篇课文内容都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特点,蕴涵着教育意蕴,或记叙古代名人故事,或咏叹历史美景和历史名画,或神话相随,美不胜收、益人情智。以《孔子拜师》入手,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的求学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盘古开天地》向学生展现奇丽的神话传说,让学生在感受神话的同时也为盘古舍身创造的精神而惊叹。《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让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语文园地五》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把自己了解到的祖国的传统文化和同学们交流,评评谁说得好;在习作中把观察和搜集到的传统文化的资料整理,写成文章。

通过本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生活就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能使儿童在获得自然美感的同时,激起丰富深厚的人文情愫,如,对历史沧桑的感受,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道德人格的联想……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通过学习,认识36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地朗读四篇课文,读出感情。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体会分角色对话,感悟不同人物的内心。如《孔子拜师》。

3.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字典解决词句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积累好词佳句,搜集名人名言,背诵优秀篇章。比如《孔子拜师》《赵州桥》。

5.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书面写作能力,让学生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传统文化。

6.让学生走近名人,精神得到熏陶;走进历史,欣赏古代建筑和古代绘画;知道神奇的神话故事,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

7.指导学生搜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发现文化的奥秘,以身为华夏儿女而自豪。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整体构思:

本组的课堂教学,按照“自主识字、解读词语”──“朗读训练、把握全文”──“分段赏析、精读重点”──“回顾文章、延伸拓展”的思路进行设计。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分析文章,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具体建议

(1)注重听说结合

首先训练说话的规范性,观察和说是统一的,观察不好就难说好。教材和配套课件中那些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素材。例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就必须引导观察细节画面,从而让学生边看边理解,才能把对画面的印象谈准确。《盘古开天地》观察课文插图,自读第3段,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意。学完后复述故事,也必须建立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复述不脱离文本。

其次听说结合,训练说话的准确性。这里有两点要求:一是教师说的话必须明白。二是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的问题,回答得清楚、条理、准确,要求每节课都要落实到位。另外,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然后对同学的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进行谈话交流时,首先要求学生做文明的听众。久而久之,听的次数多了,说的能力也就加强了,说话的准确性也就提高了。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在4篇文章的生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先学习,遇到疑难自己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经验解决,老师在小结时给予指导。只有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他们才会更好地学习。每个学生回答问题时,根据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并善于指出他的不足。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读书形式的训练与指导。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实践,读通文字,领会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语音传达出课文所要传达的感情。

(4)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积累词句同认字写字、读书一样都属于基本要求,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提示。

一是领会遣词造句的准确。譬如,《孔子拜师》中“迎候”和“等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吗?怎么理解呢?“拜访”和“拜见”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成语的理解等等。二是领会词句的具体形象。譬如,《赵州桥》中,对龙的形态的描绘,背下来细细体会,并且抄写,才能领会石匠高超的技艺。三是领会词句的丰富感情,譬如,《孔子拜师》中,采用分角色的方式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即体现了孔子的谦虚,也体现了老子对晚辈的爱护。

四、教学资源

1.首先,学校图书馆应该向全体学生开放。其次,加快媒体资源的利用。如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的信息,拓宽知识面。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

2.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彩图、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课程资源。《盘古开天地》中出示盘古开天地视听光盘,让学生谈谈他的印象。《孔子拜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赵州桥》等课文都附有插图,可以借助图画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3.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社区、农村等,在了解传统文化时,我就向孩子们推荐了最具代表性的湖南花鼓戏,一起聆听,一起感受,进一步融入到湖湘文化之中。

17 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自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质疑:谁?干什么?那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其他学生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说得简单和详细都可以,关键在于语句通顺,口齿清晰)

3.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造句),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E、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A、“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学生的评价中,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评价技能。】

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通过准备实践活动,制定合作计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2.提问: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吗?怎么理解呢?

“拜访”和“拜见”呢?

4.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交往时表示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5.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三、读书汇报(二选一)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谈谈)

2.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鼓励学生自主汇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学生的语汇。】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分别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为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

2.明确责任:推荐组长,负责小组活动。

3.商定方案:商定内容、活动,具体分工,形成方案。

【拓展活动不仅让学生去发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课外实践作业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18 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7-16 06: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你听过哪些神话故事?

2.出示盘古开天地视听光盘,说说你的印象。揭题《盘古开天地》

3、   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勾画生词。教师随机指导,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2.教师检查,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认字的方法。

4.读词语: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

5.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盘古创造宇宙时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6.学习第2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1)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勾画相关句子)

(2)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你能用这些反义词说句子吗?

(4)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些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出示81页“我的发现”,学生朗读。

7.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自读第3段。

(2)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意。谈谈对人类老祖宗盘古的印象。

(3)读好这一段。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3.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评议。

四、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把这个故事说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2.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3.养成聆听他人说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第4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边读边想像,人类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选择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3.这一段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再来找一找。

4.你还想到了创造宇宙时的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练读这一段。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宇宙初创时的奇特景象,使学生活化阅读,为儿童个性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三、练讲故事  

1.熟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明确讲故事要点: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富有感情。 

3.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个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

4.讲故事比赛,评选最佳口才奖。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建议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

练习讲故事。



19 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

1、   生字生词卡片。

2、   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3、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正确朗读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桥,我们并不陌生,有木桥、石桥、过街天桥,各具特色。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智──读音为整体认读音节。

案──读音是复韵母独立成音节的字。

创──声母为ch,不是c。

2.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3.卡片认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回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可采用小组认读,全班认读、个别练读以及找朋友读等多种方式)

  4.教师抽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随机指导。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细读解文

1.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三个方面:历史悠久、雄伟坚固、非常美观)

2.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四、了解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历史悠久

1.精读第1自然段。

2.师小结:赵县说明了桥的地理位置,“世界闻名”说明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千多年更是证明了历史悠久。那么,这样的桥是谁建造的呢?

3.师:对啊,事实证明:李春是一位技术高明的石匠,他主持修的桥“雄伟坚固、美观漂亮”。

4.齐读这一段:边读边理解文章的内容,要求声音响亮,有感情。(有时间多读几遍,也可以采用其他朗读的方式)

五、交流小结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入:说说你心目中的赵州桥?

注重说话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教师随机指导。

二、介绍赵州桥的第二个特点:雄伟坚固

1、   学生读第2自然段。

2、   学生找这一段的中心句:赵州桥非常雄伟。

3、   学生小组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赵州桥非常雄伟”的?

4、   学生汇报交流: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

5.引导学生体会大小桥洞的作用和这种设计的优点。教师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加以说明。

6.再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三、介绍赵州桥的第三个特点:美观。

1.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这种静、动相结合的写作,给人印象深刻。

3.读一读,演一演。

4.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

【这里的说话,既是句式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5、   同桌一人一句轮流读这一段,再次感悟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6.整体感受赵州桥的后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再分别介绍。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   谈谈学习感受。

3、   课件展示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指导写字

1.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让你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记忆的。

2.写字。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3.评字。小组长检查,互相评价。

六、作业设计

1.交流有关桥梁的资料。

2.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并把它记录下来。

3.抄写词语和课文第3自然段。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揭题: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不但有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还有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画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国画大师张择端。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在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勾画不理解和读音难以把握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随机指导。

读下列词语:名扬中外 撑船 官吏 形态各异 毛驴

悠闲  溜达 甚至 拽住了  惊扰

作坊  店铺 摊贩 摆小摊  都城

特别注意多音字“作”、“都”的读法。

4.理解 “名扬中外”的意思,用这个词语口头造句。引导学生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

5.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请你说一说。

6.能读好第1自然段吗?齐读。

7.过渡,提问:这幅画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名扬中外呢?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自由观赏,注意画面的细节,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自己学习课文。

3.方法引导: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自学课文?随机板书:图文对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图文对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自然段,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可以在组内交流一下。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2──5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多读读,并从画面上找出来,边读边对照)

(2)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以此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3)读第3自然段,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

(4)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5)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

(6)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仔细读文,提问:这里所说的古都风貌指的是什么呢?请你介绍介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回顾前文,将前后内容融合起来)

2.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3.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4.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

【利用文本,超越文本,体会画面的惊奇与传神,体会《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别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积累带有反义词的成语。通过比较形近字,体会汉字的造字规律。

2.掌握有关生肖的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到它。读背十二生肖。

3.交流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交流中展现自我。

4、   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5.将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把它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   口语交际。

2、   把文章写通顺。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课时目标

1、   积累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2、   通过比较形近字,体会汉字的造字规律。

3.掌握有关生肖的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到它。背诵十二生肖。

教学流程

一、 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成语,学生练读。

2.你发现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意思相反或相对),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有趣。

3.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请互相说说。

4.把这些成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试着说一些类似的成语。

二、 读读认认

1.学生自主认字。

2.通过比较认识生字,并组词。

3.朗读,练习用词语说句子。

三、读读背背

1.介绍自己在哪一年出生?

2.每一年都有一个小动物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对照表格找出自己出生那一年是哪个动物。

3.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生肖文化。

4.揭示生肖规律:12年一个轮回。

5、   欣赏生肖邮票,了解更多的生肖知识。

6.按顺序记一记,背诵下来。

三、 作业设计

1、   了解一下:父母是哪一年出生,生肖是什么?

2、   搜集更多的成语。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课时目标

1.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将口语交际和展示台相结合,在交流中展现自我。

3.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倾听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 教师推荐

1.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老朋友──花鼓戏。

2.听著名选段《刘海砍樵》,说说花鼓戏有什么特点?

(欢快、富有生活气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你能哼唱一小段吗?

【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乡土气息浓厚的花鼓戏入手,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

二、 介绍自己小组了解的传统文化

1.派代表说说自己小组了解的相关知识。介绍时,可以辅以实物或图片。

2.学生相互质疑、提问。

3.交流小结,集体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三、 展示台:展示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

1.你有什么拿手的绝活,或收集了什么作品,展示一下。

2.互相评价。

3.教师小结。

四、 作业设计

将自己了解的某种传统文化介绍给家人。

第三、四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培养学生在说话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将文章写得通顺流利。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咱们了解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那么现在,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你谈谈。

二、 习作指导:

1.引导学生选择、整理自己的材料:选择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

2.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内容。

3.想一想:你打算按什么顺序写?

三、动笔作文。

四、按照不同的内容全班交流、评价习作。

五、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编成一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集。

六、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