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ao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27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实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流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

2.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

3.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齐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实物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学生自读要求:

(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用“_____”和“~~~~~”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同桌可以分角色读一读。

(3)想一想:把生字词语放到有关的句子中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

(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的多。

2.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读后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3.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展示自己的朗读。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9自然段和10---17自然段。其它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

4.教师相机小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按照课件提示的要求自学,可以围绕中心不偏离。这一环节的识字教学,让学生从文本中划出生字,再联系句子理解,始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品读课文 ,体验情感。

1.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理解。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2.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

(1)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骄傲”、“奚落”、“懦弱”、“轻蔑”、“恼怒”。

(2)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铁罐的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3)课件展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朗读。注意学着铁罐的动作、神态读出“奚落”的语气。

3.教师启发学生理解陶罐的表现: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

(1)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

(2)把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3)通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谦虚”、“争辩”。

(4)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和睦相处

(5)课件展示陶罐的话,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着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它的谦虚克制。

4.课件展示对话。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读后评议。评议后,同座再练分角色朗读。

【以读促演,演中促读,演中理解,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表演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1-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4.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6.展示学生书写的字,互相评议。

五、实践作业

1.和同学们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课外读文:《骆驼和羊》,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大语文教学观下,我们应该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骆驼和羊》是老教材中一篇类似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阅读的迁移,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陶罐、铁罐不同的结局,、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交流本文的读书感受。

2.练习写字,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组织教学

1.课件展示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和1-9自然段要求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认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3.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理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来继续学习本文的10-17自然段。

二、师生合作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2.许多年过去以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学生默读课文后同交流。

3.课件出示对比表格。

陶罐
被人挖掘,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铁罐
连影子也没见到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不见了。

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口语交际: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选择一个口语交际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请各组小组长组织。

(2)全班交流。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我们读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口语交际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类似的课文有很多:《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课文吗?

【在举例中,学生获得了对本文写作方法更真切的认识,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

五、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认读课文10-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4.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同桌比较检查,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6.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观察字间架结构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所获得的东西,比教师直接告诉要记得牢。每次都这样训练,学生自学生字的本领会一天天增强。】

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它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几句人物的对话,(可以写一写回家后与爸爸妈妈有趣的对话)注意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28*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的不同的态度。

2.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每人课前阅读一个童话故事。

3.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出示图片,形象揭题

1. 课件展示图片: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鹿、有狮子。看到这两种动物,你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 、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

二、出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1 、引导学生读课文前的导入语,学生归纳阅读要求。

2.课件展示学习要求:

(1)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体会?

(3)把本文和《陶罐和铁罐》一文作比较,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一读: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两个多音字。

2. 想一想: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生字词的意思。

3. 说一说:小组内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词,交流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的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上下文和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抱怨”。

4 、议一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 、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 、指名请几位同学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句子。

3 、一起来评一评读得怎么样。教师相机做朗读指导。

教师相机提取几个重点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1)课件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指导读出鹿喝水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的惊喜。

填一填比喻句:鹿的角好像__________________。

谁能用“多么……多么……”练习说话?

(2)课件出示:“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指导读出对腿的不满和抱怨。

比较: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想结合。通过角色体验、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把自己和鹿的形象融为一体,从而对文本产生亲近感,感悟语言的优美,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五、品读重点段落,体会课文道理

1. 课件出示课文第6──7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桌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一句交替读。

2 、课件点红并齐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 送命──逃生

3. 想一想: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

4 、说一说:你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体会?

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5.教师相机小结。

六、比较学习,领悟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这两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在写法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类似写法的课文我们学过许多:如《两只小狮子》、《骆驼和羊》、《狼和小羊》等。

你也能举例说说吗?

七、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内容、思想、表达方法、学习方法、朗读……)

【学生的总结往往比教师的总结更深刻、真实、有效。】

八、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以复述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的异同……

【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增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知道何谓童话,能编写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动物童话故事。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创编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联系本单元的专题,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搜集成语故事。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动脑筋解决问题)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流程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1.生活实例展示

我们学校的科技辅导老师吴老师是个非常爱动脑筋的人。平常,他家的电器坏了,吴老师很少拿去修理,常常是自己钻研,想办法把它修好。

我校以前升国旗时,旗手要把国旗固定在拉扯绳上,通常要系两三个结,费时又费力,很不方便。为此,吴老师在旗杆上安装了三个偏心轮,轻轻一卡,国旗便稳稳当当升上去了。真方便!

我们也要像吴老师一样,做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

课件出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采取生活再现、气氛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3.课件展示实例:

课件展示学校近几年来辅导学生参加市级科技创新大赛的部分作品(小发明、小论文、创新方案……)

部分小发明用实物展示,教师加以简单介绍。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天天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有创造的能力。

二、提出问题,小组交流

大家仔细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不方便的地方?

1.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请记录员做好记录。

2.小组内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可以怎样改进、解决。

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想出办法。

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如果对提出的问题不加整理,就无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研讨的效果和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汇报交流时,要注意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语句要尽量做到通顺连贯,表达要清楚流利。

2.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问题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人。继续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3.颁发奖品:一首打印好的诗歌:《双手和大脑》

四、同学们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三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1.知道何谓童话。

2.能编写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动物童话故事。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把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1.同学们读过安徒生爷爷的童话故事吗?说说你对童话故事的理解: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

2.课题回放,课件展示已学过的童话故事的课题,引导学生一起回忆,进一步把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二、听故事,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一童话故事:《蜜蜂和蝴蝶》

2.想一想:蜜蜂有什么特点?蝴蝶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抓住动物特点编故事

3.蜜蜂和蝴蝶都说了哪些话?它们说话时神态怎样?你最喜欢哪写描写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学生交流。

课件展示:写好动作、神态、语言

三、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与资料,相互交流,展开联想。

2.学生选择两种或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几个小动物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件什么事?

3.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课件出示写作要求:看谁编的故事最具体,最有趣,最有创意。

四、交流评议

1.课件展示“我们的童话信息发布会”:

四人小组交流: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同学帮助补充修改。(教师下小组巡视和参与)

2.各小组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所编的童话故事。

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童话游戏最有趣、最吸引人?然后,请同学思考一下:假设你们小组的游戏再修改一下,故事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个角色在游戏中说的、做的会有怎样的改变?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创编一则任何动物的童话故事。

2.把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和几个同学一起演一演,也可以给自己编的童话故事配上一幅或几幅美丽的图画。

3.把学生编写的故事编辑成册,收入到班级的《动物童话集》中。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问 日积月累)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2.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2.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一谦虚  懦弱一勇敢  丑陋一美丽  愚蠢一聪明

3.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4.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5.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内容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2.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4.集体读、背。

5.通过读读背背,你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什么道理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试着了解一下这些句子的意思。

三、连连认认

1.课件出示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文、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2.课件出示拼音,请学生拼一拼。

3.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4.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6.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7.课件出示类似的巩固练习。

第五课时(成语故事)

课时目标

1.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搜集其他的成语故事进行阅读,相互交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上次我们在学习《科利亚的木匣》一文后,老师便要求同学们课后去阅读、交流《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汇报一下。

二、学习成语故事。

1.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2.学生再次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3.请学生小组内交流: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4.全班交流。

5.再读一读这个故事,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因为这一成语故事在学习《科利亚的木匣》一文后已经作为作业布置下来,所以此处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阅读了。】

三、课件展示一课外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学生用上述方法自读自学,相互交流。

四、学生交流其它成语故事。

1.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2.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7-16 06: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 湖南省浏阳市古港中心完小 王 芳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引导提问:什么是“集合”?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它们是怎么结合的?结果怎样?

【“学则须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培养和鼓励学生养成提问、思考的良好学风和习惯,就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同桌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好办法。

2.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

(1)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矛和盾是怎么结合的呢?

(3)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初步释疑。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记字写字

1.指导记字: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记住它们。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让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1-5自然段,解决问题。

1.课件展示第一课时小组初探的三个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对第一课时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1)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把矛和盾结合起来。

(2)矛和盾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3)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学生归纳矛、盾、坦克的优点。

学生归纳矛的优点:

学生归纳盾的优点:

课件出示坦克,坦克自我解说:“矛的优点是善于进攻,不善于防守;盾的优点是善于防守,不善于进攻。于是发明家就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我。我的优点是既善于进攻又能自卫。小朋友,我是不是很棒啊!”

4.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

【多方设置“问题情境”,化消极的“灌输”为积极的“交流”。凡是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凡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

三、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提取有价值的问题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课文的结尾。

2.生齐读这段话。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3.教师小结写作方法:用事实说明道理。

4.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事例或生活中搜集到的事例,畅谈感受,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如:双层公共汽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带圆珠笔的钢笔、两用的手提包……)

全班汇报交流。

5.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你有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

【“学校即社会,学习即生活”,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

五、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2.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六、抄写词语,积累词汇

1.同桌互相读词语。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新课程重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

七、作业

必做题: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多读几遍。

选做题: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

【照顾差异策略:选做题优生必做,其余同学选做,实行差异教学,异步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7-16 06: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故事引路 驰骋想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习作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 席祖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安排了这样的一个习作:我们已经读过了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现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以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教学目标:能了解童话故事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并且培养一定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课前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多媒体:(上课开始,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白雪公主的画面。)

随着画面的出现,教师饱含深情的述说:同学们,画面上是老师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给学生讲《白雪公主》的故事。

2.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

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⑴小组交流。

⑵全班交流。

3. 小结并板书课题: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让我们今天也一起走进童

话世界。板书:走进童话世界。

二、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1.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白雪公主》的故事加以点拨,明白什么是童话。

2.教师讲解: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并出示多媒体:童话特点:⑴大胆的想象⑵有趣的内容⑶生动的语言

三、自主审题,明确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读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四、观察动物,展开联想

1.出示投影:有关动物活动的片断内容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3.指导写作⑴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⑵想象“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⑶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⑴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⑵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写法,明确要求

1.回顾童话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2.出示评价标准。(出示多媒体)

小组评价要求:⑴同学的故事有趣吗?⑵画出错别字,勾出好词好句。⑶如果有不准确的词,请你帮他改一改。

集体评价要求:⑴认真听,仔细评⑵他的想象最丰富之处在哪?⑶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二、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1.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在组内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2.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

三、激发兴趣,编辑成册

把学生的作文编辑成一本童话故事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7-16 06: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给予树》教学设计



甘肃省成县东街小学 刘芳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点:

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四、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五、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②多媒体课件。

六、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2.借助字典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师:你了解圣诞节吗?说说你的理解。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课题质疑。

师:“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要求:

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课件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提醒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师: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每字写两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2.积累语言。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生自主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

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

三、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3.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4.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2)师生释疑,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体会。

四、拓展延伸课文

1.一天,妈妈带着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通过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在这棵圣诞树下与小爱丽斯见面了,大家都争着对金吉娅说──

2.你想代表谁,最想说什么?(学生可选择几个不同的人物练习口语交际)

3.老师想代表工作人员说:有了你们的爱,才使这棵普通的给予树变成了一棵圣诞树,有了像小金吉娅这样的人献出善良、同情,才能使我们的给予树常青、常绿。(边板书边总结)

五、总结课文

1. 100美元、20美元、4份、5个、50美分。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请你运用以上数字回答。

2.当你站在给予树下,看到一张张心愿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让我们轻轻地摘下一张。出示《心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谁帮助她实现了心中的愿望呢?请同学回去自读课本57课《心愿》。

六、推荐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3.自制贺卡送给爸爸、妈妈、老师或者你的朋友,表达你的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7-16 06: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六组《壮丽的祖国山河》整体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湖南省浏阳市嗣同路小学 刘惠玲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认本单元的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如:开、回、出、来、抽出、密密层层、封、严严实实、飞舞、积满等。

6.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围绕“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7. 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整体构思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时,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在进行单元整体回归时,要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由本组课文生发出去,不要局限于本组课文。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可以按照“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词句,细读品位──回顾全文谈感受”的模式进行教学,生字词语的教学视具体课文随机而定,可以集中教学,也可以随课文学习。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课文时,教师不必条分缕析,可以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比较。

2.具体建议

古诗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配画、配乐、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教师指导古诗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可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如,学习内容的选择: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读一读,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吗?学习方法的选择: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开展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背出你喜欢的段落的?练习形式的选择;你是说一说、写一写还是画一画“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第2──5自然段结构、写法相似,根据课文的这个特点,适宜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可以自定段落,自选学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东方之珠”》一文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和分析。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四、教学资源

1.利用好网络资源:教学本单元可以参考的网站有:(http://www.lbx777.com/、http://www.chinanansha.com)等。

2.利用好图书资源:介绍祖国各地名胜古迹、优美风景的系列课外读物是本单元参考的主要书目。另外,《唐诗三百首》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名句,读一读,背一背,对我们理解本单元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大的帮助。



2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美景,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古诗,说说了解的诗人。

2.导入新授,检查学生预习《望天门山》的情况。

(1)齐读《望天门山》后,指名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雄伟的长江美景。

二、朗读诗歌,感受美景

1.再读诗歌,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较容易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忙,较难的、重点的问题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2.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自主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让学生从文本的自由品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中意境】

(3)播放课件:从中间割断,清清的奔腾东流的长江水,到了天门山时,被陡峭的山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4)自主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6)指名说句意: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3.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4.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表达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指导感受理解:“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

“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随文指导学生学习“我会写”的生字:断、楚、孤、帆。

(3)指导朗读:用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呢?(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

(4)画一画: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来。画好后,指名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看课件理解诗,把诗变成画,进一步感受诗中美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

5.在熟读基础上背诵古诗:提示“断、开、流、回、出、来”六个字,帮助背诵。

四、作业设计

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切入,背诵第一首诗

二、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欣赏西湖美景,引出新诗

【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分组合作学习古诗

给学生提供学习古诗的参考方法:

1、   朗读(读通古诗)。

2、   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再次朗读(读懂诗意)。

4、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

5、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6、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三、小组汇报,相互评价,理解古诗

1.小组派代表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人笔下的西湖是怎样的,

3.体会诗人的感情:通过读诗歌,你体会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四、比较朗读,引导背诵,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1.男、女孩比赛读:男孩子用雄浑的声音朗诵《望天门山》,女孩子用甜美的声音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读后相互评价。

3.小组轮读。

3、   指名背诵。

【通过比较和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再次体会两首诗描绘的不同景色和不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引导创新。

1.布置作业:搜集长江、西湖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等,搜集其他描绘风景的诗句。

2.口语交际;开展“我是西湖(三峡)小导游 ”的口语交际活动。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   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 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 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上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 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入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   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呢?用──标出来。

2、   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 、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词语来形容鱼多吗? (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

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悟情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向学生提供关于“西沙群岛”的网址,引导学生课余可以上网浏览,全方位认识了解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7-16 06: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出示课件,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及美丽风光)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揭示课题: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融化 献出 人参 酸甜可口”等。

(2) (指导记忆难写的字:浸献 赏 映 软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下列词语:

浸在 抽出 欣赏 苍翠 宝库 葱葱茏茏 严严实实

三、细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自由练习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齐读。

【设计理念:从课文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段落入手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先分后总的写作手法】

五、布置作业

将课文有感情朗读或背诵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 质疑导入

1、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2、   过渡: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交流,联系下列重点词语来理解: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4.出示课件:小兴安岭几百里连成一片的林海。

三、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学生交流: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一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词语。)

(4)随机出示课件:播放淙淙的流水声和小鹿各种各样可爱的形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5)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6)引导学生说一说:小鹿跑出来看见了什么呀?

(7)小结并板书本段学习方法:读──画──找──体会

【设计理念:本课佳词妙句随处可见。重点训练学生体会“用词准确”的好处,用“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时,相机出示课件:大兴安岭各个季节美丽的景色。

指导学生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可以试着背诵。(指名读、比赛读、齐读、表演读、配乐朗诵)

【设计理念: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6.达标测试: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2)说一说:本文是按___ 、 ___、___、___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_______和丰富的_______。

7.再次回到最后一段:

(1)体会“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体会“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有价值、有贡献)

四、总结全文: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小练笔:(任选一题)

★写一写小鹿看到的美丽景色(黑熊、松鼠的心里话)。

★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24* “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搜集使用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收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2.制作有关香港情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你心中最向往的某个城市的资料。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看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

2.学生汇报交流。

3、   过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香港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2)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设计理念: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2)交流自读收获。

重点汇报:“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生依据课文及课前搜集的香港的图片及资料汇报,师相机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天地、灯的海洋……

(3)师生交流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诵读体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

2.诵读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美读欣赏:师播放香港风光片及课文配乐朗读。

4.交流感受。

师:看了录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个性化的阅读是建立在个性化的理解、体验、积累、评价基础之上的。】

四、拓展研读

1.研读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课前大家还收集到了香港其他方面的哪些资料呢?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引导学生侧重从以下几方面的话题汇报研读成果:

(1)香港的历史

(2)香港是航运中心

(3)香港是贸易中心

(4)香港是金融中心

【设计理念:展示收集的资料,并围绕由课文生发的问题进行研讨,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范例。】

五、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师用课件出示练笔提示:

(1)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 

(2)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

(3)香港是

学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设计理念:三年级学生刚进入书面写作初始阶段,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经常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要做到个性化的阅读总是与个性化写作相伴相生的。】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师再次播放香港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六、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师述:被英国侵略者奴役15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拂去蒙在明珠上的灰尘,发出璀璨的光芒。同学们可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孩子,也曾蒙受了和香港一样的耻辱,你知道它是哪里吗?(澳门)播放《七子之歌》,老师带领同学一起深情哼唱。

2.提问:有谁知道澳门的历史?

3.作业:请同学们查找有关澳门的资料,举报一期“我爱澳门”的手抄报。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并进行整理、写作。

2.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3.积累名诗、名句;积累成语,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4.引导学生搜集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并进行整理、写作。

2.积累名诗、名句;积累成语,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教学准备

1.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2.小黑板,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并进行整理。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过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景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三、 导学生讨论怎么向大家介绍。

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语言生动形象

四、生生交流。可以与自己的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六、拓展延伸

(1)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2)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七、课外作业:出一期“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板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练习写作。

2、   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二、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三、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四、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五、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六、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2.积累名诗、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7、   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三、课件出示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有关描写风景的名诗名句。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引导学生搜集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

物产类:

文字类:

图画类:

文字图画结合类:

……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三、教师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8-7-16 06: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湖南省浏阳市嗣同路小学 刘惠玲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并进行整理、写作。

2.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3.积累名诗、名句;积累成语,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4.引导学生搜集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并进行整理、写作。

2.积累名诗、名句;积累成语,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教学准备

1.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2.小黑板,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并进行整理。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过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景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三、 导学生讨论怎么向大家介绍。

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语言生动形象

四、生生交流。可以与自己的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六、拓展延伸

(1)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2)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七、课外作业:出一期“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板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练习写作。

2、   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二、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三、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四、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五、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六、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2.积累名诗、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1、   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三、课件出示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有关描写风景的名诗名句。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引导学生搜集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

物产类:

文字类:

图画类:

文字图画结合类:

……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三、教师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