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ao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复制链接]
64#
发表于 2008-7-19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 浏阳市水佳学校 陈 芬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      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理念:

1、      以读为本,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2、      重视读中积累好词好句。

3、      自主合作探究,多种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出示的诗、词语、句子、动物过冬图片、秋天景物的图片)。

2、      《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      结合重点词句,学习生字新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但是需要你们帮我填完整,填好了就送给大家,好吗?

出示: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   )的。”

高粱说:“秋天是(   )的。”

棉花说:“秋天是(   )的。”

松树说:“秋天是(   )的。”

土地说:“秋天是(   )的。”

小朋友说:“秋天是(   )的。”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在填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景物,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时也为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好了铺垫。】

二、  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1、      秋天的雨可神奇了。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配乐朗诵)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小朋友们也想读读吗?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

(2)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3)集体反馈。

A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菠萝甜甜的、衔来树枝、油亮亮的衣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指导两个轻声(钥匙、衣裳)、区分“衔”和“街”、学生齐读。

B出示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比喻)谁会读?(指导扇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指导“枚、爽”的笔画,学生书空。

C出示句子:“橘子、柿子倾斜角挤我碰。”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这两句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拟人)谁来读读、齐读。

指导“柿”字的笔画,区分“喇”和“刺”。

(4)再读b,c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看,读一读。

(5)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      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师适时板书: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

4、      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要求: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面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齐读。(配乐)

【从教师的示范读,学生自读,读词语,读句子,再到读课文,不仅读的形式多样,而且读有层次。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本,体会感悟文本。】

三、   课后练习

1、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      选择你喜欢的词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第二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2、      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还会吹金色的小喇叭呢!同学们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

1、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      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1)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

(2)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

( )的银杏树     ( )的枫树        ( )的田野

( )的果树       ( )的菊花

……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

(3)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秋雨“五彩缤纷”了吗?

(4)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5)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们班哪位小朋友们被那诱人的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说说看,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说中扩展)

(6)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引导朗读)

(7)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不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到了?(喜鹊、松鼠、青蛙……)引读课文。

(8)小结: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你看——(媒体展示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图)同学们快快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或植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9)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说说喜欢的原因)

(10)           激情朗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1)           媒体播放“秋天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12)           配乐朗读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三、              小结: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              自主选择,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评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配乐)

五、              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      让我们一起再回到“秋天的颜色”这首小诗,现在你能按这个格式自己写一首吗?

2、      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你最想做的又是会么?

3、      自选作业。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2)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延伸写话,进一步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并引导课外进一步积累运用,读写画结合,加强习作训练,同时也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8-7-19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风筝》教学设计



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 浏阳市水佳学校 陈 芬



教学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      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理念:

1、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说,爱说,想说。

2、      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

3、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4、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      课前进行一次放风筝比赛。

2、      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3、      幻灯片:(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2)课文中描写心情的重点句;(3)古诗《村居》、《纸鸢》、《风鸢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      联系生活,抓住动作和心情说出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2、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情境再现

1、      回忆放风筝的情景。

同学们,上星期我们举行了一次放风筝比赛,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放的?其中还发生了哪些有趣或难忘的事情?(重点引导他们说动作和当时的心情)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并予以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当时的心情,为学习课文、体会情感奠定基础。】

2、      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感受与我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      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长总结概括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来归纳概括。)

三、  朗读课文,体验情感

1、      默读思考:你认为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      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      全班交流。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4、      联系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说说哪些部分的情景感受和你最相似,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

(2)说说自己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

(3)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4)有相同经历感受的同学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再回到课文,他们有朗读的欲望,乐于表现自己。】

四、  课堂练习

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      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课文,体会心情的变化。

2、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

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体会心情的变化

1、      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女同学倾听,比比谁更认真。

(2)通过朗读和倾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谁能用“憧憬”说一句话。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用换词法“仍然”,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4)感情朗读,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孩子。(指导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2、      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哪些词语体现了放风筝的动作?(托、牵、跑、叫)

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我们当时的心情?

(3)出示重点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板书:拼命)

<2>想象一下当时我们会喊些什么?

<3>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3、      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自由朗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找风筝的心情。

(2)学生分别找出以下三句话,教师用幻灯片出示: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的坐在田埂上。

(3)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4)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理解“垂头丧气”(可让学生表演),相机指导“丧”字,注意“丧”是平舌音,“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指名读,教师范读,再挑战读,齐读。

【教师的示范性朗读,不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更是学生挑战的对象。】

(6)小组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三、 识字写字

1、      出示课后横线上要求会认的5个生字。他们都是你的朋友了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提示:“磨坊”在本课都是多音字)

2、      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帮助他?

四、 拓展活动

1、      交流资料。

同学们,学了《风筝》这篇课文,你们知道“风筝”这个称呼究竟是怎么来的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风筝的知识?(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和学生对资料袋的学习情况。)

2、      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村居》,并背诵。

老师这里还有两首描写放风筝的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读一读,背一背。

(幻灯片出示古诗)

【让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量。】

五、 课后作业

1、      把自己玩耍、活动时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互相交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8-7-19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原创:三年级上册第三组“心中的秋天”整体教学设计



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 浏阳市水佳学校 陈 芬



模块教学整体思考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   学生认知水平

1、在识字方面,三年级学生能运用“熟字加减偏旁”、“偏旁置换”、“部件拆分与合并”、“声旁归类”、数笔画、反义词等方法识字,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很多都只能说是一种瞬间记忆,需要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的不断巩固,才能根深蒂固。因此,教学中还需对已学过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并形成一种习惯。如课后及时巩固,隔天复习一次,再隔一个星期再现一次,再一个月后重现,从而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但只能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要以采用家长配合、同学互相交流等方式方法。此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增加学生识字量的一种好方法。

2、  写字指导仍不可忽略。中国汉字千变万化,一点也马虎不得。结构要正确,上下结构千万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哪横长哪横短一定要分清楚,出不出头大意不得。因此,教师对那些容易忽视的地方一定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可通过趣味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印象,如猜谜语、编儿歌等。三年级已经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要时刻关注他们的书写习惯,注意书本的整洁。

3、在阅读方面,三年级的孩子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最喜欢读童话寓言故事,还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本单元是优美抒情的课文和诗歌,要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美好,快乐的心情,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因此,首先就要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运用创设情境,配乐朗读是一种好方法。

4、在字词句段篇的理解上,他们能较好地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初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关键词的意思。通过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不能在头脑中形成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内容,编排一个与主题内容有关的口语交际是不可缺少的。

5、开始练习习作,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多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感受诗歌的优美音韵,完整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2、学习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诗歌要读准节奏,《放风筝》一课要读出“我们”心情的变化。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能背诵两首古诗,《秋天的雨》一课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及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部分。

(4)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5)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表演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憧憬”、“垂头丧气”“五彩缤纷”等。

(6)指导通过朗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结合《放风筝》一课资料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如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句、文章、图片、实物等。

(8)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说说自己在秋天里觉得最快乐的事,要求说清楚,说出自己的快乐,最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9)能根据学习伙伴提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活动与同学课后交流。如搜集描写心情的词语、秋游、画秋天的图画等。

(10)练习习作,创设一定的情境,插上想象的翅膀,续写诗歌和心中的秋天。

四、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      以读为本。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如在初读课文时。

(2)想象读。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边读边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

(3)示范读。对重点句子,教师的示范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4)配乐读。本单元课文优美抒情,尤其是诗歌,配上和谐的音乐,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5)竞赛读。可分小组竞赛、男女竞赛等。

(6)挑战读。如在《风筝》一课中,表示心情变化的句子运用挑战读,可以让学生更加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

2、组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交流的方式有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尤其是口语交际,更要让学生都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

3、创设情境,开展各项学习实践活动。

(1)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根据学习内容,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如教学古诗,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秋天、思念亲人的古诗读一读,教学《听听,秋的声音》可以让学生续写诗歌;教学《风筝》,课前开展一次放风筝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也可先举行一系列秋天里的活动,秋游、画秋景、收集树叶等。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建议每学完一篇课文都给学生这么个思考的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还可以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问我答”,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好,谁回答得最好,评选出“最佳提问高手”和“最佳答题高手”。

五、 教学资源

1、来自学生的生活积累,亲身经历。

心中的秋天,可以用眼睛去观察,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用手去画,并开展各项活动,用心去体会。去放风筝,体会一下放风筝的快乐,去秋游,体会秋天的美好,去采摘果子,体会丰收的愉悦,这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秋天就在他们的身边。

2、来自网络、书刊。

教学中出现的有关秋天的诗、图片、音乐,只需打开网络,便可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如有关风筝的诗,表示颜色的词语。

3、  来自音乐美术教材。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与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主题内容相符,学生也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学生熟悉的有关秋天的歌曲来打开学生秋天的大门。在美术教材中,学生还学会了收集秋天各种形、颜色的树叶,并将其拼成各种图形,这些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也达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第9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促、忆、异”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古筝乐曲。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3、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认识并书写“促、深”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并能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   旧引新,激趣导入

1、 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哪些写秋天的诗?(引导学生回忆苏轼的《赠刘景文》、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静夜思》)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古诗?

2、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从以前所学的古诗入手,让学生对古诗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 朗读古诗,体会情感

1、 自由朗读,把握字音。

放声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 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 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听课文朗读磁带。

(1)边听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再听录音,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教师范读、领读。(配古筝乐曲)

(3)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配古筝乐曲)

(4)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

三、 指导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

2、 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2、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吗?

【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积累语言,并培养他们的想象、绘画的综合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  认识并书写“忆、异、逢”等8个生字。

2、 通过反复吟诵至背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复习《夜书所见》

(1)全班背诵、男女比赛背诵。

(2)谁来表演一下诗人叶绍翁,吟一吟这首诗。

2、教师表演:我是唐代诗人王维,今年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今天是9月9日——重阳佳节,我却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漂泊在外,真想念我的亲人啊!

教师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下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理解“忆”的意思。

【在这里,教师不仅是一名传授知识的学者,更是一名演员。通过教师形象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和表演的欲望,并初步感知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深入体会

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可轻声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作读。

2、 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学习收获。(提示:诗句的意思,诗人表达的情感)

(3)你认为哪句写得好?或哪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4)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5)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以学生为主导,尊重学生的学习和感受。】

三、趣味活动

1、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背相应的诗句。

2、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表演背诵。

四、识字写字

1、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五、 拓展活动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泊船瓜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8-7-19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第10课    风筝

教学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      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理念:

1、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说,爱说,想说。

2、      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

3、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4、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      课前进行一次放风筝比赛。

2、      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3、      幻灯片:(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2)课文中描写心情的重点句;(3)古诗《村居》、《纸鸢》、《风鸢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      联系生活,抓住动作和心情说出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2、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情境再现

1、      回忆放风筝的情景。

同学们,上星期我们举行了一次放风筝比赛,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放的?其中还发生了哪些有趣或难忘的事情?(重点引导他们说动作和当时的心情)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并予以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当时的心情,为学习课文、体会情感奠定基础。】

2、      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感受与我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      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长总结概括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来归纳概括。)

三、  朗读课文,体验情感

1、      默读思考:你认为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      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      全班交流。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4、      联系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说说哪些部分的情景感受和你最相似,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

(2)说说自己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

(3)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4)有相同经历感受的同学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再回到课文,他们有朗读的欲望,乐于表现自己。】

四、  课堂练习

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      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课文,体会心情的变化。

2、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

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体会心情的变化

1、      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女同学倾听,比比谁更认真。

(2)通过朗读和倾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谁能用“憧憬”说一句话。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用换词法“仍然”,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4)感情朗读,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孩子。(指导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2、      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哪些词语体现了放风筝的动作?(托、牵、跑、叫)

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我们当时的心情?

(3)出示重点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板书:拼命)

<2>想象一下当时我们会喊些什么?

<3>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3、      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自由朗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找风筝的心情。

(2)学生分别找出以下三句话,教师用幻灯片出示: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的坐在田埂上。

(3)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4)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理解“垂头丧气”(可让学生表演),相机指导“丧”字,注意“丧”是平舌音,“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指名读,教师范读,再挑战读,齐读。

【教师的示范性朗读,不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更是学生挑战的对象。】

(6)小组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三、 识字写字

1、      出示课后横线上要求会认的5个生字。他们都是你的朋友了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提示:“磨坊”在本课都是多音字)

2、      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帮助他?

四、 拓展活动

1、      交流资料。

同学们,学了《风筝》这篇课文,你们知道“风筝”这个称呼究竟是怎么来的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风筝的知识?(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和学生对资料袋的学习情况。)

2、      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村居》,并背诵。

老师这里还有两首描写放风筝的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读一读,背一背。

(幻灯片出示古诗)

【让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量。】

五、 课后作业

1、      把自己玩耍、活动时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互相交流一下。





第11课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      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理念:

1、      以读为本,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2、      重视读中积累好词好句。

3、      自主合作探究,多种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出示的诗、词语、句子、动物过冬图片、秋天景物的图片)。

2、      《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      结合重点词句,学习生字新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但是需要你们帮我填完整,填好了就送给大家,好吗?

出示: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   )的。”

高粱说:“秋天是(   )的。”

棉花说:“秋天是(   )的。”

松树说:“秋天是(   )的。”

土地说:“秋天是(   )的。”

小朋友说:“秋天是(   )的。”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在填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景物,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时也为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好了铺垫。】

二、  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1、      秋天的雨可神奇了。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配乐朗诵)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小朋友们也想读读吗?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

(2)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3)集体反馈。

A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菠萝甜甜的、衔来树枝、油亮亮的衣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指导两个轻声(钥匙、衣裳)、区分“衔”和“街”、学生齐读。

B出示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比喻)谁会读?(指导扇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指导“枚、爽”的笔画,学生书空。

C出示句子:“橘子、柿子倾斜角挤我碰。”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这两句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拟人)谁来读读、齐读。

指导“柿”字的笔画,区分“喇”和“刺”。

(4)再读b,c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看,读一读。

(5)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      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师适时板书: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

4、      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要求: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面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齐读。(配乐)

【从教师的示范读,学生自读,读词语,读句子,再到读课文,不仅读的形式多样,而且读有层次。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本,体会感悟文本。】

三、   课后练习

1、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      选择你喜欢的词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第二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2、      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还会吹金色的小喇叭呢!同学们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

1、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      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1)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

(2)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

( )的银杏树     ( )的枫树        ( )的田野

( )的果树       ( )的菊花

……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

(3)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秋雨“五彩缤纷”了吗?

(4)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5)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们班哪位小朋友们被那诱人的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说说看,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说中扩展)

(6)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引导朗读)

(7)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不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到了?(喜鹊、松鼠、青蛙……)引读课文。

(8)小结: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你看——(媒体展示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图)同学们快快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或植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9)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说说喜欢的原因)

(10)           激情朗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1)           媒体播放“秋天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12)           配乐朗读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三、              小结: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              自主选择,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评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配乐)

五、              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      让我们一起再回到“秋天的颜色”这首小诗,现在你能按这个格式自己写一首吗?

2、      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你最想做的又是会么?

3、      自选作业。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2)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延伸写话,进一步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并引导课外进一步积累运用,读写画结合,加强习作训练,同时也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第12课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

2、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      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设计理念:

1、      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2、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准备:

1、      收集有关秋天特有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蛐蛐声、鸟啼声等,和着轻音乐。

2、      乐曲《金铃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谈话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用音乐与声响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创设了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2、      再读。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3、      听老师范读,可试着模仿。(配轻音乐)

4、      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5、      展示朗读,展开想象。(配乐)

学生每读一小节,教师可让他说说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的,还可组织其他同学自由评议,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如:第一小节,可以读出一点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假如你就是那一片黄叶,你会怎么和树妈妈告别?(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第二小节,可以读得高兴些,因为小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它在唱什么呢?

第三小节,大雁在对谁叮咛?怎样叮咛?秋风唱什么?

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6、全班齐读。(配乐)

【通地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浓浓的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7、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三、  续写诗歌

1、      引入: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播放音乐《金铃铛》)

【熟悉的音乐声将学生带入到充满着丰收的果园里,启发学生想象果园里的悄悄话,达到语文也可以和音乐整合的目的。】

2、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3、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节,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4、学生展示,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四、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      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      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8-7-19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3、五花山

教学目标:

1、      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2、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设计理念:

1、      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2、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游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这节课我们来读读《五花山》这篇课文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

【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  积累词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3、      和你的学习伙伴一起展示你们的朗读。

三、谈收获

1、      默读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      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3、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四、 游戏。(你问我答)

1、规则:可生生之间互问互答,也可师生之间互问互答,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主要就课文内容提问作答。

如:五花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吗?它是指什么?

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哪里?

秋天,从杏黄的树林你能猜到那里种了什么树?

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吗?

……

【在游戏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2、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部分有价值的问题故意留给学生课后去翻阅书籍,寻找答案,或老师自己提出来不解答。

如:松柏为什么不怕秋霜?

哪些树叶到了秋天还是绿色的?

3、评选出“问题高手”和“答题高手”。

五、拓展活动

1、      翻阅书籍,与同学交流。

2、收集秋天的树叶,制成书签或标本。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      能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的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事。

2、      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设计理念:

1、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      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秋天里学校、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剪影。

2、      音乐律动《摘果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      语言引述: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还体验到了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学校还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还记得有哪些吗?

学生涌跃发言,教师一一板书,并将剪影一一张贴。(如:放风筝、秋游、野炊……)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交际的欲望。】

2、      明确话题: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      秋天里,除了在学校,你在其他地方还做过哪些快乐的事?

教师引导,并补充,适时张贴一些图片。

板书:摘果子、挖泥鳅、捉鱼、采集树叶、捕蝴蝶、赏菊花、抓蟋蟀……

2、      教师示范说。

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评价老师说的怎么样,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或有哪些需要补充提问等。

3、      学生评价老师的说话。

教师相机板书:

说:(1)声音宏亮;

(2)事情完整通顺;

(3)有感情,说出了自己的快乐;

(4)生动有趣,运用了好词好句。

4、      教师评价学生。

听:(1)认真倾听;

(2)能及时补充、提问。

【学生参与评价,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进一步端正听说态度,明确学习要求,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合作交流,生生互动

1、      老师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们了,按老师刚才提出的“说、听”的要求,也来说说在秋天里感到最快乐的事。

2、      分组交流。(播放《摘果子》的旋律)

(1)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

(2)按评价要求评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3、      全班交流,讲评结合。

现在,将你的快乐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吧!

4、      师生评选“最佳口才奖”和“最佳倾听奖”。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扩大口语交际的“面”和“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

5、      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四、 总结谈话,延伸扩展

秋天是甜蜜的,我们每个同学都从她美丽与成熟中品尝到一份丰收和喜悦,并在脑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美好快乐的图画。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1、      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写清楚。

2、      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      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

1、      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2、      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3、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秋天的特点,把画面描述完整、清楚。

教学方法:

引导、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将本单元课文中及口语交际中的几幅插图制成幻灯片,配上轻音乐循环播放。

教学过程:

一、 画秋天

1、      创设情境导入:小朋友,秋天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在秋天里尽情地玩耍,享受游戏的快乐。这么美好的秋天,想不想将她留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快快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留住你心中美好的秋天吧!

2、      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画。

教师巡视,指导并发现有创意的图画。

【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二、 说秋天

1、      小朋友们画得真美,你能把你心中的秋天说给大家听听吗?

小组交流,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2、      集体交流。

(1)谁愿意到讲台上来展示下自己的风采?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爱护他们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如:“苹果把树枝都压弯了,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位同学真聪明,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比喻句用得真好。(板书:比喻)

“小青蛙大声说:‘我不累,我要在冬天到来之前把洞挖好。’”想象真丰富。(板书:拟人)

(2)点将。(将巡视中物色好的几幅画的作者请上讲台)

特色一:景物层次分明

指导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板书:景物按一定的顺序)

特色二:有小动物的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小动物。(板书:动物)

特色三:有人物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的人物活动。(板书:人物)

(3)教师小结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机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目标,拓展思路。】

三、写秋天。

1、      习作导入:这么美的画,还应配上优美的解说词才行。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再综合老师提出的要求把这美好的秋天写下来吧!

2、      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开始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秋天。

1、      同桌交流。

一人读,一人听,让同桌细心听,自己在读的时候也能觉察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并互相提出意见。

2、      修改。

3、      全班展示、评价。

【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我的发现”学习,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从中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2、      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      通过“趣味语文”,感受语文的趣味性。

教学理念:

1、      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发现规律,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爱学、会学。

2、      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3、      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竞赛

教学准备:

将“我的发现”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制成课件,什么颜色字就呈现什么颜色。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先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扫清字音的障碍。

3、      学生观察发现。

4、      小组交流。

5、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只要有可取之处就给予肯定。

6、      教师小结规律。

7、      扩展。

(1)对黄、红、绿、蓝这四种颜色继续扩展。(提示:可以查字典或找资料、上网)

(2)对其他颜色进行扩展,如:紫、黑、白等。

二、日积月累

1、      读读背背

(1)回忆曾经学过的对对子,背一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男女对、师生对、同桌对、小组对等。

(3)引导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说说读后的感受。

(5)自己动脑编对子,可以小组合作编。

(6)互相交流展示,评一评谁的编得好。

2、      我会填

(1)自己先试着填一填,看看会填吗。

(2)小组间交流,教师巡视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提示: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4)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三、趣味语文

1、      绕口令比赛。

(1)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快。

(2)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后读准、读熟并背出。

(3)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4)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5)评比后授奖。

2、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并进行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8-7-19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原创:《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天津市塘沽区实验学校 刘颖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

感悟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学习:交流预习,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理清脉络;随文识字,写生字词;尝试复述课文内容。此为第二课时内容。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线

师:爱听故事、爱读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神话故事。说说看,你们都读了哪些故事啊?

(生汇报交流)

师:如果老师现在播放几个故事的片段,你们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

(播放课件《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集萃》: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

师:前面七个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最后一个故事谁能简单地讲一讲?

(一名学生讲刑天舞干戚的故事)

师:看来你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不少的神话故事呢!瞧你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又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干戚”就是刑天手中的兵器,“干”是盾牌,“戚”是斧头。这些神话故事只是我国神话王国里极少的一部分,还有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等待着同学们去读呢!

师:今天,当我们仰望蓝天、俯瞰大地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人──

(生答:盘古;师板书课题)

师:他让我们看到了蔚蓝的天空,他给了我们生存的家园,他的举动前所未有。面对这样一位开天辟地的英雄,我真想对他说──

(生自由谈感受:神奇、伟大、了不起、佩服、感谢……师相机板书:神奇、了不起)

二、围绕主线,品读感悟

师:下面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你认为文中写盘古神奇、了不起的地方,并想想原因,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尽量按文中顺序一段一段地说。

(全班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段落的理解和朗读)

(一)第一自然段:抓住“一直”和“睡了十万八千年”,感悟盘古沉睡的时间之长久

师(预设学生有可能将盘古与平常人相比):我们听说过巨龙昏睡百年,但从没听过有人可以沉睡十万八千年。盘古中间醒来过吗?(生答:没有)没有醒,怎么读?(指名学生读)这才叫“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二)第二自然段:抓住一“抡”一“劈”,想象着读,配以表演,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理解和朗读

师:现在盘古睡醒了,他睁开眼睛做的头一件事情真是神奇,谁能接着往下谈?

(预设学生必然会谈到“抡”和“劈”,相机请学生来表演这一“抡”和一“劈”,体会盘古的力大无比,并让学生把感受带到朗读中,读出了不起的滋味来)

师:原来混沌一片的宇宙就这样被盘古分开了。那轻而清的、缓缓上升的东西是什么呢?那重而浊的、慢慢下降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生展开想象作答)

师:老师把自己的想象做成了动画,愿意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出示课件并指名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盘古的了不起)

(三)第三自然段:以学生自己想象的画面促进对本段的理解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又做了一件事情,让我们为这位英雄的行为肃然起敬。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谈。

(生谈论交流)

师:头顶青天,脚踩大地,有个成语叫什么?

(生答:顶天立地)

师:一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一丈)地下沉了──(生:一丈)盘古长高了──(生:两丈)

两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两丈)地下沉了──(生:两丈)盘古长高了──(生:四丈)

365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365丈)地下沉了──(生:365丈)盘古长高了──(预设学生一时算不出来了)

盘古就是这样随着天地的升高和下沉越长越高,直到天地成形后,他累倒在地。多么了不起啊!谁愿意读?

(四)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用读升华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万物最是神奇。怎么读才能把这段的特点表达出来,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着练一练。

(生自读课文)

师:我想为同学们服务(朗读)一次,请你们欣赏。

(出示多媒体课件,师配合画面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学生带入那最令人震撼的情境中)

1.将本段文字变换方式呈现。

师:这段文字短句整齐,节奏感很强。我们来合作,我读前一个短句,请同学们接读后面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学生接读时,教师点击按键出示后面的句子“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依次类推完成第一次的文本建构)

师:我们的初次合作非常愉快,请留意老师又把这段文字变了一下,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回你们先读,我来接。

(课件出示“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学生读后教师点击按键出示后面的句子,读“是他呼出的气息”,依次类推完成第二次的文本建构,然后随屏幕移动的文字指名学生读整段话)

2.让学生进行创作性的编写。

师:想象得多奇妙呀!让我们也来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一次飞翔。

(请学生补充下划线处缺失的内容)

他的头发飞上了天空;

他坚硬的牙齿和骨骼;

他高大的身躯;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

(请学生进行创作性的编写,可为其提供一个思路: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师: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让我们一起深情呼唤,齐读最后一段。

(五)分读全文,练习讲故事

三、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阅读神话故事片段,以激发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的热情)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神话故事的片段,只是片段而已,同学们快自己读一读吧。

(发拓展阅读的辅导材料)

师:同学们想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吗?那就请大家课下去读一读神话故事吧。

四、布置作业

(一)把盘古开天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二)积累书中的好词语

(三)选做题:找来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

【设计思路】

一、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然而他们的学习需求有的可以清楚地表述出来,而更多的则是内在的。因此,我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揣摩学生的心理需求,力求依照他们心中的学习愿望设计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依托,以教师的只言片语相机诱导为手段,或点击要旨,或引出疑窦,或启发补充,或拨疑解难,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理解,使学生经历充分自主、有效合作和适当探究的学习过程。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通过品读、想象、描述,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其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通过若干个神话故事引出课题,紧紧抓住“神奇”“了不起”解读文本。在第四自然段,采用多种手段建构文本。最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充分想象,创造文本。读与议、读与做、读与析、读与示相结合,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三、力求做到多元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师课上评价时不只评价学生对问题解答的正确与否,更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勇敢的表达,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为盘古的献身精神而震撼,为作品语言的精到而赞叹,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欣喜。

【点评】

刘颖老师执教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盘古开天地》,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非常精彩的课。

在让学生读“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部分文字时,她是怎么处理的呢?她先让学生议,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在指导学生读“没有醒,一直睡着”这句话时,强调“一直”,让学生体会这句话说的是盘古沉睡的时间之长久,知道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是混沌的。这是读与议相结合。

我们再看,刘颖老师让学生到台上来做“抡”和“劈”的动作,是要演示这两个动作,辨析“抡”和“劈”这两个动作。这叫读与做相结合。

再看,“轻而清的、缓缓上升的东西”“重而浊的、慢慢下降的东西”,轻的东西向上,重的东西下沉。这叫读与析相结合。

最后,刘颖老师让学生观看课件。课件出示了几句话:他,变成了。正向填空阅读后,又让学生进行了逆向理解。这叫读与示相结合。

读与议、读与做、读与析、读与示结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这样自然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说,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结合”,不是“黏合”,不是“捆绑”,而是统一,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有手心必有手背。

刘老师的课有以下三个“构成”。

第一,解读文本。通过若干个神话故事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紧紧抓住“神奇”“了不起”两个词,以如何神奇、如何了不起贯穿全课。

第二,建构文本。在第四自然段,她采用多种手段去建构文本。

第三,创造文本。她让学生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据进行逆向表述。

我想,解读文本、建构文本、创造文本,是刘颖老师紧紧贴着课标的一种设计和思考。

最后,我还是要说:语文课要“尚简”,要用最经济的手段教语文;语文课还要“务本”,我们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语文课要“求真”,还要“有度”。

(点评人:天津市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靳家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8-7-19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养成习惯学会积累──《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湖北省仙桃市东方小学 刘辽军
               
教材文本解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注重学生个性成长,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外,还应重视学生在写字姿势、读书习惯、发言的积极响亮等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将字词教学的重心向词语过渡,将字典引入日常教学,重视对词语的理解,将段的教学不断加强,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对读书进行积累,特别应以课内带动课外阅读的积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加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短暂而又漫长的暑假生活,你们又长高了,更懂事了。今天来学校时,你们细心观察过我们熟悉的校园了吗?
2.请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久别的校园如今给你的感受怎样?谁来夸一夸我们的校园?
3.总结:是啊,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明亮的窗户, 宽敞的教室,美丽的校园花坛,还有我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无不勾起我们对学校喜爱之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联系生活谈对学校的印象及情感,无疑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说一说,夸一夸,主动参与,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学生进入阅读课文的兴趣起点之所在。]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立起课本,摆好读书姿势,自由大声地把课文读两遍,争取把每个字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读书过程中,我就在你们身边,有困难,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随时和我打招呼,我愿意为你们服务。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摆脱“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弯下身子,构建“跟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具体要求学生,实际上是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及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2.识字
师:请同学们找出“款、傣、昌、昂、跤”等字在文中所在的句子(通过找汉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随文本内容识字)。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块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给孩子们一些识字的方法,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时,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寸,胸离桌边一拳,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四、归还时间,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地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收获,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设计意图:“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真正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达到这一要求,则需要把课堂上的读书时间归还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做到不误读一字,不添加一字,不少读一字,不倒读一字,只有这样,才能把“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些要求细细地染在学生的心头,实实在在地把课文读好,并为读书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老师听到你们读书的声音,感到一种幸福。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经过练习,都有提高。全文共有4个小节,你们喜欢读哪儿就读哪儿,你们愿意怎样读就怎样读,比如,同桌互读互听,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孩子们就会乐于读书,主动参与到读书中去。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对学生合作精神及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发展的目标。]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和互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这是顺势而出的提问。]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推测:生字词,读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收获,旨在复习旧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A、师: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具体体会到的?
生找句子并品析。
a.“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b. 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c. 指导朗读,读出自豪之情。
B、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
1)细读体味第一节。
a. 你读懂了什么?
b.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c. 练习说句子,品味语言。
超市里水果真多,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
商场里玩具可多了,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
d. 比较体验表达效果
早晨,从山坡上,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走来了。
e.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各民族团结友爱之情。
2)细读体味第4小节
a. 你读懂了什么?
b.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c. 指导朗读,读出自豪和赞美。
3)细读第3小节
a. 哪些句子写上课的情景?哪些句子写下课的情景?
b. 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c. 体会相关句子,并仿写第②句,突出“静”且写具体。
①“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②“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③“大家在大青树下……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d. 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
课文在写小学生们活动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小动物呢?
启发:在什么情况下写这些小动物的?为什么写?有什么作用?
e.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文本中关键词句的理解,通过读中感悟、联系、想象,让学生既明白课文内容又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把教师置于空的状态,无疑是一种对待学生个性化阅读课文秉持的态度,也是一种欣赏并悦纳学生独特感受的心态。]
四、自由选择,加强积累(“自助餐”式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2.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课外阅读相关资料,完成资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记录自己的快乐生活,为综合性学习作铺垫。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