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随笔:“不教”是计算教学的另一种境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8:5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教”是计算教学的另一种境界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中心小学 盛 洁
在听一位老师执教《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那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从常规来看,非常完整,安排了复习铺垫、温故知新;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迁移类比、学习减法;练习运用,效果测评;全课总结,知情共融等六个教学环节,整节课既有恰到好处的放手,也有重点难点的提契;既有热热闹闹的讨论,又有潜心静气的演练。教学的每个环节安排都力图体现对现代教学理念的追求和展现,最后,本节课也可以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课听完后,总觉得这节课欠缺些什么,那就是课的节奏太慢,课的容量太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高。究其原因,我想,这应该是因为有了百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做基础,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无师自通,而教师“教”得太多的缘故。

在教学的时候,我们确实会碰到不少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课本所提供的知识内容,大部分学生不用教都会。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可以怎样处理才能既保持书本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及严密,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下面的两个课例也许能为同行们提供一些有关方面的有益启示。一个是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为我们提供的课例《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这是一年级的一节计算课,在学习这个内容时,学生的潜状态是: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就已学会,部分学生通过家长的教育已掌握。教师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不会的人学会做,二是让已会的人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当时,那节课那位老师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老师为每人准备了一粒骰子,骰子的6个面上分别改为4~9各个数字。同桌合作,随机掷骰子,将得到的两个数相加。开始时,两个数随机相加,然后,在老师的引导操作下,保持一个数不变,分别总结出9+几,8+几,7+几,6+几的速算法。整节课就在边游戏边学习的状态中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

另一课例是深圳市特级教师黄爱华给我们介绍的《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由于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做基础,学生只要稍加点拨就会。那么,那位老师是怎样来组织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呢?他在讲新课的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通过查找资料编两道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应用题,要求数据合理。第二天的课堂上,大家就将这些题目进行问题解决,对计算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很多数据由于有家人的参与而具有知识性、真实性、科学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连去听课的教师都觉得受益匪浅。这种集中和优化教育资源的教学方式真正升华了教学,实现了教学的教育性。

上面两个课例,教师都不教,而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高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情感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同样是上《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一课,另一位教师也以“不教”而为之。

只见她上课伊始,就开门见山地将两道例题340+180   340—180摆在黑板上,问学生,“会做吗?”得到学生热烈的响应之后,她就用“老师看谁会做!”来激起学生挑战自己的欲望,及时的反馈之后,那位老师表扬她的学生,“你们真厉害!这是新内容,老师还没教,你们就会做,再来几道!”老师又板书了6道,很快,就有学生做好了,老师不失时机地说,“请做好的同学帮帮你身边有困难的同学!”老师也一边巡视,一边解答质疑,提供帮助。接下来,是10道计算竞赛题,同学们在计算时,老师仍不放过个别指导的机会,时间一到,同桌交换评阅,全班46人中,,有28人全对;错1题得90分的有12人;错2题得80分的有3人;60~70分的有2人;仅1人不合格,全班合格率达到98%。最后,这位老师还不忘学以致用,将计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气氛浓厚。

同是《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一课,“教”与“不教”的差别显而易见:

“教”课: 复习2题—例题2题—练习4题                                       共8题

“不教”课: 例题2题—练习6题—竞赛10题—应用2题        共20题

相比之下,“教”显得繁文缛节颇多,课堂冗长沉闷;而“不教”一课,师呼生应,势如破竹,锐不可挡,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那完全是因为顺应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照这样的教学安排,“教”起码还需要一节课来完善;而“不教”一课,已可以为这个内容的教学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就是效率!

像这样可以不教,而只需老师提供适宜的情境,合理地进行组织,适时地进行评价,巧妙地进行点拔,就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并不局限于计算。知识具有迁移现象,学生具有迁移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不教”决非放任自流,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教”得由教师来定夺。一节课教与不教,教什么,教多少,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中的学生实际,即对学生的知识状态和学习能力有充足的了解和预见。二、不教的旁处理。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好帮差,强带弱,实现生生互助;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不教的空闲,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实现师生互动。三、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及时的反馈能为学生维持或调整思维的方向,伴之而来的评价无论是赞美或鼓励都是课堂的灵魂,是学生心灵的催化剂。

教无定法,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处理,若是学生大部分已经会的内容,也墨守成规,以统一的甚至理想化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势必效果不佳,甚至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陷入教学两茫然的尴尬处境。相反,讲求实效,打破常规,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达到师生两情相悦,教学相长的境界。教是为了不教,“不教”也是课堂的另一种境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2: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