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学教学研究论文: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其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8:4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其对策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 金时芬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解除内心的疑惑,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随处可见。然而,在热闹的场面背后,到底有多少学生发表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认真地倾听了别人的见解,又有多少学生游离其外,无所适从呢?本文就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小组组建的随意性。

    “标准”提倡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被广大数学教师广泛采用。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合作小组中成员的搭配问题,大部分教师会采用前后同学组合、同桌组合或邻近同学组合的合作方式。这样的组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随意组合的小组是否能有效完成合作交流的任务,我们不得而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对于合作的顺利进行、交流的深入开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一个好的小组要有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进行组织,要有见解独到、思维敏捷、逻辑性强的同学能够及时对大家的讨论进行升华,要有能够容忍等待别人发言的同学等,而那种为了方便而临时随意组合的小组必定难以达到这些要求,从而使合作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

    误区之二:选择问题的随意性。

    什么问题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只有当个体遇到没有办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分歧时,才会有强烈的与人合作的愿望,才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很有必要讨论的问题却少之又少。大多数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设置的。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说、可以聊的话题而已。如,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班级中举手的学生有很多,但是,老师完全无视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坚持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像这样的合作交流,除了浪费时间,还能收到什么成效呢?

    误区之三:合作过程的随意性。

    合作学习,应该有合作的计划和步骤、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合作学习也应该有一定的合作规则。但反思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当老师提出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后,学生马上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可是,现在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都希望别人来关注自己,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所以,组内成员的合作实质是貌合神离,学生各抒己见,却听不到同伴的声音。因此,很难达成一致的见解。最后,组内代表发言,也只能代表部分同学的想法。这样的合作,从形式上看热闹非凡,但是,从实际效果考虑,却很难让人赞同。其结果也只能是缘木求鱼,费力而不讨好。

    误区之四:教师指导的随意性。

    合作学习进行时,老师一般会在各小组之间巡视,以适时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可此时,教师应该指导什么样的问题?教师的指导是否适时高效?值得研究。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毛线、圆形纸折出角,或者用小棒摆出角。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用圆形纸折角和用小棒摆角都操作的很好,就是用毛线折角,很多小组都没有把毛线拉直,所以,他逐一进行指导,等他指导完后,时间已经过去10分钟了,一节课又有几个10分钟可以让我们挥霍呢?

    二、对策。

    1.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时之间,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风起云涌,似乎一节好课必须有合作学习才算完整。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教师“做秀”的“摆设”,而学生则成了支撑“摆设”的“道具”。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只有对所研究的问题发生兴趣,并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完成时,才会产生合作学习的强烈愿望,合作学习才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所以,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学生产生疑惑、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为其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一种交流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质疑、释疑。

    2.加强合作技能的指导。

    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发表意见、质疑、接受他人见解、组织管理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介绍、示范等形式把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同时,在每一次的合作中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这些技能,并养成习惯。

    3.重视合作内容的选择。

    有位老师在执教《直线、射线和角》时,在认识了直线之后,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直线,半天没有学生举手,教师马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可结果还是令他失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直线,能找到的也只是直线的一部分。象这样不切实际的内容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全没有必要,这也说明了执教的老师对知识的把握不够。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认真备课。所创设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通过教师对内容的深入研究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提高教师指导的方向性。

    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当今强调“注重课堂生成”的时代,教师的预测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小组的特殊问题进行指导,而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选择用集体分析的方法解决。这样,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对所教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对课堂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巡视的过程中能及时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合理的分组,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上面执教《角的初步认识》的老师,对学生在用毛线折角过程中遇到的毛线没有拉直的问题,因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分析的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既省时,又不影响指导的效果。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小组内的特殊问题外,更应该关注小组内的弱势学生,因为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在合作学习中优生往往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他们承担的任务相对较多,从而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多,弱势学生恰恰相反,所以对他们的关注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5.追求合作过程的实效性。

    为了课堂的优质高效,针对现在小学生的特点,合作过程要有计划地、有序地进行。一次合作过程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明确交流的主题——制定交流的简单步骤(可以口头确定)——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组员的独立思考——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组内形成统一的认识——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全班达成共识。教师在学生合作的整个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以帮助。只有合作的过程是踏实的,才能产生喜人的合作效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经历合作交流的活动,在合作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的认知方式。这就是我们实施合作学习的初衷,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2: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