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赵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第九册语文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九册语文全册教案

《黄河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阔步、炙烤、椭圆、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腐烂、挖掘、一瞬间”等词的意思。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以及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二、学示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
  3.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科学家假想的根据。
  (三)解决办法
  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板书课题:19 黄河象。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老师。(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1)拿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可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帮助,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由一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
  (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词的句子,将生词多读几遍。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并加以理解。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学写生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九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二)深入探究课文
  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
  (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讨论的重点句子: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4)媒体演示,进一步体会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
  (5)朗读体会特点。
  (6)小结并被书。这样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为科学家假想它的来历提供了依据。
  板书:完整(特点)
  2.以浏览方式学习第2-6自然段。
  (1)采取浏览方式阅读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阅读思考之后,自己可以小声地说一说。
  (2)找好朋友去交流。
  (3)互动交流,汇报学习收获,相机进行板书朗读指导。
  板书: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淤泥→变成化石(来历)
  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以行或组分段读,举行朗读比赛,然后让学生评议。
  3.学习第7、8自然段。
  (l)默读思考: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板书。
  板书:1973年甘肃(发现挖掘)
  关于假想的根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4)指导朗读。
  4.浏览全文并对照板书,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练习复述
  1.教师讲清复述方法。
  2.学生对照板书,抓重点内容默记练说。
  3.同组相互复述。
  4.各组推荐人选在班上复述,鼓励学生评议。
  (四)畅谈收获
  可以谈写法,可以谈启发,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9: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九册语文全册教案

《枫叶如丹》
教材分析
    《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红红的枫叶一样,在经历了磨练、经历了挫折、经历了失败后才能变得成熟。这时人生才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本身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阅读,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形成共识。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感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2.熟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语言的“韵味”。重点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具准备
    准备多种树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各种树叶,请同学们拿出来。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树叶。)
    师:你搜集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生:我的是绿色的。
    生:我的是黄色的。
    师:老师看到了大部分同学搜集到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老师这里有一些红色的叶子,你们快来看,这是枫树的叶子。
    生:真漂亮!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枫叶的一篇文章《枫叶如丹》。(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把搜集到的树叶放到一起比较。)
    师:在众多的树叶中,你喜欢什么颜色的?
    生:我喜欢绿色的树叶,绿色象征着生命。
    生:我也喜欢绿色的树叶,绿色显示着勃勃生机,呈现出许多活力。
    生:我喜欢黄色的树叶,秋风吹落它为大地披上了大衣,无私的奉献着自己。
    生:我喜欢红色的枫叶,红色象征着喜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是否和你们的想法一样。请同学们打开书35页,读一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做批注,把你不懂的或感受深刻的写下来。
    (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其他人认真听,读完后评议。)
    师:课文中写到春、夏是绿的世界,秋天是丹的天地。你喜欢绿的世界还是丹的天地?
    生:我喜欢绿的世界,到处郁郁葱葱,充满了勃勃生机。
    生:我也喜欢绿的世界,正如书中所说,“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师:你们说的真好。喜欢绿色世界的同学一起把书中写到的读一读。(生读)
    师:作者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吗?作者领悟的是多么的透彻呀!请你再读一读细细的品味。
    师:春去秋来,自然界也由绿的世界变为丹的天地,你们喜欢它吗?
    生:我喜欢丹的天地,此时是收获的季节,春天播种的希望,在这时收获。
    生:我也喜欢丹的天地,正如书中所说“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生命的颜色。”
    师: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你也会喜欢上这丹的天地。
    (学生找读,自己领悟、体会。)
    师:喜欢丹的天地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师:由绿的世界变为丹的天地需要一个过程,自然界万物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它是(学生接着说)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师:天地万物如此,人生也如此,它要经历(学生接着说)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师: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韵味,争取背诵这一部分。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细细的品味其中蕴涵的哲理吧!
三、精读感悟
    师:作者对自然界、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我们在认真的读课文,看一看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感悟的更加深刻。
    (生细读课文品味。)
    师:课文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畅所欲言。)
    师:作者在拍照时,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然后讨论作者觉得缺少的是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用多种方式再读课文,读后展开讨论。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缺少的是生命,也正如开头所说的丹,是孕育着新生命的颜色。在漫山红叶的衬托下,有了生命的活力,才更加的完美,更加的成熟。)
    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一段话来,说明作者所缺少的是生命的色彩。
    (学生找出第10自然段,细细的阅读、品味。)
    师: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画下来,有感情的给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在读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题目(师生齐读)枫叶如丹。你是否有了更深的感悟?
    师: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读,指名读。)
    师:经历了这个境界,经历了什么样的境界呢?
    生:我知道,霜叶红于二月花,只有经过了霜打的枫叶才会红的似火。
    生:原来的枫叶是绿色的,经过了春、夏的风吹雨打,经历了秋季的霜打才变红的,这时才成熟,才是最美的。
    师:老师真没有想到你们理解的这样好。是的,“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人生也如此,在经历了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才会变得成熟。只有经过了磨练才会成熟,这时的人生才是精彩的,毫无遗憾的。
    师: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感受。在交流中学生的感悟进一步加深。)
    师:最后请同学们再一起读课文,随着课文去领悟人生的真谛。
    (配音乐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对本课的理解画一幅“秋之生命”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9: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九册语文全册教案

《我喜欢》
【设计理念】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上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让学生面对文本时,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
   2、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喜欢小动物、喜欢和朋友交往,喜欢做梦,喜欢……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质疑。
  三、初读——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四、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可采用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研读——质疑问难。
    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
  六、小结。
  七、仿写课文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
   1、学生仿写。
   2、全班交流。
  八、全文总结。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九册语文全册教案

《推敲》
板书设计 :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
1、见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九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幽居( )岛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北师大第九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
1、造句。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1: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