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3:00:0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2、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事,主人翁是毛主席。)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2、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读通课文。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3:00:1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爱护、关心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感情和工作作风。

  2、明确本文中的描写顺序,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解疑

  1、提出还不理解的问题。

  2、解答。


四、理清文章的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五、总结

  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让群众碾米 不影响群众 爱护关心群众

       让群众喝茶 胜利保证  一切为了老百姓

       亲自推磨  咱俩试试  和群众打成一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3:00:2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里出现的二会字。

  2、从叙述毛主席的三件事中,体会到毛主席关心、爱护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思想品质。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对表达思想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领导人?知道他们的哪些事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也是关于国家领导人的事。读题目,根据题目提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认读课文出现的二会字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2、学生发言汇报后,到黑板上板书。

  3、老师有意识地把顺序打乱,提醒学生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排列顺序是否和课文一样?这样排列可以吗?为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这是一篇通过写事表达人物品质的文章,它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写作顺序对表达毛主席的思想品质有一个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白:写作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四、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你从课文记叙的三件事中体会到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关心、爱护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

 




五、课外拓展

  体会用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1、提供《彭老总拒游北海》、《周总理雨夜借书》给学生阅读。

  2、让学生分析这三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现人物的品质有什么异同?


六、作业

  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3:00:3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28、毛主席在花山

 



  2、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四人小组讨论: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3:00:40 | 只看该作者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主席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同时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与设想】

  这本文的叙述通俗易懂,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按课文前面“导读”要求,安排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抓住细节描写,扣住具体的词,句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他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袖,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它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这篇课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

  边说边板书:

   
毛主席在花山

 




二、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用本单元学过的学习方法独立阅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三、指导学习步骤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3、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4、带着课后问题,精读课文,思考答案。
 

四、学生按学习步骤自学

  前20分钟独立学习,然后用10分钟时间安排两人一组讨论。这3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要巡视教室,发现个别问题,予以解决。
 

五、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你解决了哪些生字,新词:

    理解春夏之交,夜以继日,操劳,干扰,诚恳,簸箕,为难,拘束等词语。

  2、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画了哪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⑴ 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⑵ 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⑶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

   ⑷ 一位老人细细地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4、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六、总结自学情况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表扬知识掌握较全面,准确的同学,给没掌握详略得当这一写法的同学归纳分析原因,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固强补弱,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学习步骤:

       1、初读课文 学字词 三件事

       2、再读课文 理脉络 让碾台(详)

       3、细读课文 分详略 请喝茶(详)

       4、精读课文 解答题 帮碾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3:00:50 | 只看该作者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一天早晨,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niǎn)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有动静了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了,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说:“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bò)箕(jī)的大娘说话。警卫员迎上去,问:“村长,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拢了拢搭在耳下的头发:“不,俺(ǎn)去西头。”说着转身就要走。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沉思了一下,说:“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首长的事呢。”警卫员再三解释,村长才答应了,对那位大娘说:“那你就去花椒树下碾吧。”
       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满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说着,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tǒng)茶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chuī)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qī)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他一直没舍得喝。他站在那里,表示为难。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笑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用粗瓷碗一一晾在石板上,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也就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来。茶水对这山旮(gā)旯(lá)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
       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tiáo)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3:00:59 | 只看该作者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可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说教或作鉴定式的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8: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