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广东省珠海市夏湾中学 黄国保



【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动画展示: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级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部分: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物理过程,教师应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含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象法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象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

第三部分: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部分从设计上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学习,并紧密的联系前沿科技,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课堂小结

基本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基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

基本方法: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萘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

1. 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五)作业设计

1.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该晶体可能是________。



2.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海波第5 min开始熔化,第11min熔化完毕;石蜡第2min开始变软,第12min全部熔化完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53
56
59
63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63
65



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

(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2.(1)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2)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3.冰。

附:点击浏览→【本课相关课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对《蒸发》一课实施探究式教学实录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常庄中学 刘其波



按照教材的处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只需通过引入晾衣服的例子便能推出,既无学生实验,也无演示实验,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能基本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样一个课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先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行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自然而然的得到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和蒸发吸热。这样,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目标】

学会

①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②认识蒸发现象。

会学

①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②知道加快或减慢蒸发快慢的方法。

③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爱学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把兴趣学习提高到主动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理解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自学讨论法。

【教具】酒精、蜡烛、火柴、玻璃片两块、三角板、滴管、温度计、棉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写“欢迎”二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的问:“同学们,我写的字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蒸发了。” )

教师:蒸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蒸发”。

投影课题并板书。

二、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

一生读目标,其他学生明确目标。

三、进行新课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明确下列问题:

[放映幻灯片]

阅读课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明确下列问题:

1.什么叫汽化,什么叫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蒸发是在什么条件(温度)下发生的,它发生在哪里?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进行矫正。

教师问:蒸发有没有快慢之分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蒸发的快慢跟那些因素有关呢?下面大家看投影:

(二)[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一]

你在洗衣服后是怎样让衣服干的快的?你有没没有注意下列的现象?

1.衣服晾在阳光下干的快,晾在树荫下干的慢。

2.夏天比冬天干得快。

3.冬天为了让衣服干的快把湿衣服放在火炉附近烘烤。

教师问: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以上的事例,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哪位同学能起来说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教师:同学们同意不同意他的说法?可是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猜想,到底对不对,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放映幻灯片]

自己动手做一做,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酒精。

2.为了让两滴酒精的温度不同,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

3.按照你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那一块玻璃上的酒精蒸发的快。

教师问: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使两滴酒精的温度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并进行改进。)

下面大家就根据你选择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那一块玻璃上的酒精蒸发的快。在实验中要注意:

1.为了对比,两滴酒精的量要相等。

2.如果你用的是加热的方法要注意别烧着手,别把酒精点燃了。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成后,教师提问:哪一位同学愿意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呢?(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你从实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大家看投影: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的就越快。

教师问: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液体的温度影响蒸发快慢的例子?

(学生举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三)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那么蒸发的快慢是不是只和液体的温度有关呢?大家有没有注意下面的现象?

[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二

1.晒粮食时,把粮食摊的又薄又匀时干的快,堆在一起时干的慢。

2.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的快,装在瓶子里干的慢。

3.一整个鲜地瓜干的慢,把它切成片干的快。

通过以上事实,你认为蒸发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教师问:通过分析上面的现象,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认为还和液体的表面积有关系?你同意他的想法吗?那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让我们在来做实验!

[放映幻灯片]

实验:

在两块塑料板上各滴一滴酒精,将其中的一滴用玻璃板刮一下,观察哪一滴酒精先蒸发完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得到了什么结论?来告诉老师!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你的结论和他的一样吗?

好,看来同学们通过实验都到了同样的结论。那就是: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回答)

(四)[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三

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的快,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干的慢。

同学们你有没有这样做过,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还和哪个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再来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放映幻灯片]

实验:

用滴管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酒精,想办法加快其中一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观察哪一滴酒精先蒸发完毕。

教师:你怎样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从中确定最好的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完成实验后找三个小组汇报实验的现象。

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到实验结论,回答。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的越快,蒸发得越快。

提问:你见过哪些空气的流动影响蒸发的快慢的现象?

(学生举例)

小结:通过实验你得到了几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思考后二生回答,其余学生讨论矫正。

教师:怎样加快和减慢蒸发?

(学生回答)

(五)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熔化是吸热的。那么蒸发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呢?大家看投影。

[放映幻灯片]

做一做:

(一)用棉花蘸一点酒精,在自己的胳膊上擦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大家做一下这个实验,告诉我你的感觉!

学生实验后回答。

教师:你有凉的感觉,那么你认为蒸发吸热还是放热?

(学生回答)

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的感觉总是正确的吗?

(学生回答:不正确)

为了更准确一些,我们要用什么来测量?

(学生回答:温度计)

[放映幻灯片]

(二)用棉花蘸一点酒精,再用棉花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住,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为了使现象明显,可以对着棉花扇风,以加快酒精的蒸发。)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大家做这个实验。注意先记下现在温度计的示数,完成实验时,再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对比一下有什么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找几位同学说一下你的现象!(学生回答)

同学们,你看到的和这几位同学的一样吗?

(学生齐答)教师追问,蒸发吸热吗?(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比如:夏天为了使室内凉快些,你会在地上洒水。

(学生回答)教师:对,可以用来降温。那你知道那些利用蒸发降温的例子?

(学生回答)

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有一些我还不知道呢。真是棒极了。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里,学到了那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本节知识。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几段动画片,轻松一下。

(六)【练一练】

[放映幻灯片]

场景一、晾衣服。

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来晾衣服?

(学生回答)

场景二、晒谷场。

教师提问:晒粮食时,为什么要摊的又薄又匀且不住的翻动?

(学生回答)

场景三、游泳池。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个觉得冷,一个觉得热?

(学生回答)

场景四、小家庭。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头上敷湿毛巾可以降温?

(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的场景中,小孩说的话?为什么会有“白雾”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蒸发”说课



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玉皇中学 潘书朋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蒸发是常见的一种汽化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是解释许多现象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学生对于蒸发现象很熟悉,因此,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适当的实验,让学生自己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蒸发快慢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蒸发吸热才能解释一些有关的现象,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都很有用,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难点: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解释现象,这两点知识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往往不能用来解释有关的现象。做好实验,使学生对蒸发吸热获得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解释现象时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不要想当然地回答问题。例如回答扇扇子会感到凉快,不要因为一说凉快就认为是扇扇子能降温,而要运用蒸发吸热降温来解释。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节的教材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2.知道蒸发吸热利用蒸发降温;

3.会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解释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学习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说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说教法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设疑激趣 引出课题──分组讨论 解决问题──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教师点拨 解疑释惑──创意设计 应用实践──总结评估 交流感受──课后实验 巩固强化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等。

五、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 引出课题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写两个大字(例如:汽化或蒸发),字很快就没有了,同时闻到了酒精味。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自然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分组讨论 解决问题

1.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通过对这个现象的讨论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汽化:液态──气态;

(2)蒸发:只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

(3)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3.教师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蒸发实例;

4.学生继续分组讨论蒸发现象实例:

学生汇报蒸发例子,例如:在晾晒衣服时,不管烈日炎炎,还是阴天,都可以干,只不过是速度不同,一方面强调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同时引出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紧密联系实际,从生活走进物理。

(三)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理解层次,应作为重点讨论,要求学生不仅记住这三个因素是怎样影响蒸发快慢的,而且应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为此,在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首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组讨论、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然后互相交流并且举出实例,不同意的可以反驳;最后学生设计可行性方案以便验证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控制变量法”在以前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在这里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应用到自己的探究中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在充分讨论猜想之后,根据设计的可行性方案利用身边的器材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例如:在两块玻璃上分别滴一滴酒精,一组:将其中一滴酒精摊平。二组:对其中一滴加热。三组:对其中一滴酒精扇风。对比总结出蒸发快慢与何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教师点拨 解疑释惑

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解释蒸发现象及影响因素。

这一环节主要是从理论的高度深层次来认识蒸发现象及影响因素,应该说相对难度较大。可以首先由教师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解释蒸发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然后由学生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解释影响因素。

在运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解释蒸发现象及影响因素之后,教师让学生一个小实验:在同学胳膊上擦一些酒精,考虑如何使酒精尽快蒸发?

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想出方法,在进行实验同时会感觉擦酒精处凉,说明蒸发吸热。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拿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玻璃泡外包一层纱布,用滴管滴上酒精,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再对二者扇风,从而得出蒸发吸热的结论。

在得出结论之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推理分析:液体蒸发温度降低──与周围环境有温度差──从周围物体吸热──周围物体放热温度下降──液体蒸发产生致冷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六)创意设计 应用实践

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以后,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环节:学生联系实际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致冷。

例如:电冰箱、冷风机致冷;狗夏天吐舌头;夏天用电风扇吹风;天热时往地上洒水……

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资料,例如:喷灌……

第二环节:给学生出一部分创意设计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

设计意图:设计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七)总结评估 交流感受

第一环节:教师对今天学生上课的表现进行正确地评价,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第二环节: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谈对本节课的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课后实验 巩固强化

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液体蒸发吸热有降温致冷作用。

设计意图: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课堂,从物理走向生活。

七、谈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从知识上看并不难,但应给予足够重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要充分利用,为此在课堂上做一些相关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在平时有时观察不是很仔细,在课上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体会,最后得出结论,对于训练学生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温度计”课堂实录

山东省无棣县信阳一中 唐勇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播放录象
通过录象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当温度变化时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物理学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多媒体出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主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温度的不同和用手判断温度不准确。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对结论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三杯水冷热程度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为什么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人们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第一节 温度计
二、进行新
(一)温度计(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共同探究: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生1: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2: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3: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教师总结: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几个常用的温度计。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介绍: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寒暑表,丙是体温计。
根据图片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教师引导过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二)摄氏温度(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呢?
多媒体出示录象:(配音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师总结:原来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
多媒体出示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着将空白处填上。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是高于100 ℃。
[生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生3]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
[生4]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
教师介绍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读做负52.3摄氏度或零下52.3摄氏度。
教师引导过渡:知道了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
(三)温度计的使用(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多媒体出示:想想议议 共同探究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联系实际的角度思考,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学生总结: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分度值是 1 ℃,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多媒体出示: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
多媒体出示:判断对错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生1]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
[生2]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
[生3]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生4]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生5]第五个图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生6]第七个图中间一个是对的,上下两个可能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多媒体出示: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教师介绍我们知道了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后,就用它来做一个实验:
多媒体出示:比一比谁的判断准

凉水

温水

热水

用手感觉




实际测量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先用手估测一个温度,再实际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并比较估测的与实际测量的温度的不同。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通过活动不但练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要准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凭感觉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温度计测量。)
(四)体温计(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图片、思考并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体温计挂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生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生2]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生3]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
[生4]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教师进一步根据问题引导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三、小结
多媒体出示:我的收获
小组讨论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课堂实录评价
刘金法
看了唐勇老师设计的“温度计”课堂实录,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我认为,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生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本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能的教学情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设计选材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学生情感体验,并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升华为学生的追求。
三、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设计通过“合作实验”、“共同探究”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这一篇教学设计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对三块碑中学供水系统的调查报告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三块碑中学 刘为
活动内容
调查学校供水系统。
活动目的
1.初步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学校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通过调查、观察,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P=ρgh,连通器原理、能的转化、电功率、电磁继电器原理等知识。
2.器材准备:笔记本、笔、照相机、卷尺等。
3.组织准备: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小组长负责调查活动,进行安全、纪律教育。
活动过程
1.勘察、测量供水系统现场
⑴第一组到水井边查看水管、水泵、开关的安装和分析水泵铭牌上的数据。
⑵第二组到楼顶查看水箱、水管的安装。
⑶第三组到用户卫生间查看水管的安装,走访用户用水情况。
每组20min,然后转换调查地点。
2.方法
⑴观察:水箱、水管安装的位置,用照相机拍下现场有关相片。
⑵测量:用长卷尺测量水箱距地面高度。
⑶绘图:绘制供水系统水、电示意图。
3.作业
各组整理调查结果,写好调查报告,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⑴在本次调查活动中,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⑵学校供水系统与哪些物理知识有联系?
⑶你对改善学校供水系统有哪些建议?
活动小结
这次调查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实践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能力。
在调查报告中,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如:杨享文同学提出利用电磁继电器自制水位自动控制器,使水泵开关由人工控制变为自动控制;程进同学提出将裸露在室外的水管用稻草和薄膜包扎防止冻裂等都受到了学校的重视。
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一、调查者:三块碑中学初三(一)班第一组 张振 程进
二、调查课题:学校供水系统概况
三、调查时间:2005.9.8
四、调查地点:学校水井、水箱、厕所等处
五、调查报告内容
(一)调查原因
我校地理位置偏远,地势较高,地表含水量少,生活用水一度极为困难。2001年在多方努力下,请专业打井队在校内打下一口日产地下水近80t,深约92m的深水井,才解决了学校用水压力,为了解供水系统工作原理,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过程
1.观察、思考、讨论
①在水井边,我们看到水管表面覆盖着一层水珠,水管像是在“出汗”一样,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归纳总结:在天气气温较高时,与地下水温度相差较大,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冰冷的水管液化形成的。
②水由地下到楼顶的水箱中,再从水龙头中流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归纳总结:这个过程中先是电能转化为潜水泵的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为水的势能,打开水龙头后,水的势能又转化为水的动能了。
③观察井中的水管和井外的水管,可以发现两者是不一样的,井中采用的是无缝钢管,井外用的是普通铁管,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归纳总结:这是因为水箱位置较高,学校水井深90多米,水箱与水井内部形成的水位差很大,水位差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也越大,为了耐高压所以井中采用无缝钢管,而井外水管所需承受的压强小一些,所以用价格较便宜的普通铁管。
④在潜水泵开关的前面安装有保险丝,起什么作用?
归纳总结: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首先熔断,起到防止烧毁电路和潜水泵的作用。
⑤水箱由两个半球组成,它们的接头处是用一些大螺丝压紧的,在每个螺帽下方都垫有一个钢垫圈,这起什么作用?
归纳总结:这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旋紧螺帽时水箱接头处被压破裂。
⑥观察水箱顶,可看到顶部都开有一个小孔,为什么?(如图1)
图 1
归纳总结:水箱顶部留的小孔,是为了使气体能进入水箱中,防止因大气压将水堵在水管中,水不能顺利流出来。
⑦卫生间的下水管道上都有一个“U”形弯管,有什么用途?(如图2)
图 2
归纳总结:这个“U”形弯管构成一个连通器,使得水面两边总是相平的,“U”形管下方总会存留一些水,使下水管道内的异味不能进入室内。
2.分析计算潜水泵说明书上的参数
①观察潜水泵说明书上标有哪些数据,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归纳总结:说明书上注有额定电压220V,输入功率3.3kw,输出功率3kw,电源频率50Hz等。
②根据说明书标注的数据,如何计算该水泵的额定电流?若潜水泵距离地面30m,水箱离地面12m,潜水泵在1h内消耗电能为多少?又能将多少m3的水送到水箱中?
归纳总结:
额定电流
1h内消耗电能为
1h内水泵对水做功为
,可得

(三)建议
我校目前的供水系统虽然为解决用水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以下方面还能进得行进一步改进。
1.将井中水管改用耐高压的无缝钢管,可防止井下水管破裂。
2.利用电磁继电器改装的水位自动控制器可自动控制潜水泵开关,节约电能及水资源,并且可防止停水。
3.在输水管道中加装活性炭净水器可有效降低水的硬度,提高水质。
4.将室外水管用稻草和薄膜包裹起来可起到防止水管冻裂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水循环水资源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漕河镇中学 李鸿
教学设计思想:水是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发生各种物态变化形成水循环,使淡水自然不断的得到补充。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水资源出现很大的危机,爱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需要人们形成发展与保护的思想的出发点。让学生通过生活和生产中的水循环,进一步理解自然界中关于水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通过水资源的现状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合理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通过探究净化水的方法,养成克服困难,不断通过实验探究追求成功的心理品质。通过上网、动画片、访问、让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产生新的问题,让学生找到最感兴趣的问题,运动实验的方法去自觉探究,在学习中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没有使用一件实验室仪器,都是学生废物利用,让学生明白从生活中去探究,小实验能解决大问题,更在探究中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明确指出:“一切教育都源于未来形象,一切教育也都创造未来形象。”本节课试图通过探究性学习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用实验等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入新课(5min)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先给大家表演一个“空中生水”的魔术。请看我这是一个没有开封的健力宝饮料罐,我先用干燥的毛巾将外壁擦干。变、变。同学们,罐的外壁出现了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用毛巾擦一下,咦,怎么擦也擦不干?是不是罐子破了?来XX同学你帮我看看。
学生翻转观察健力宝饮料罐后回答:没有破。哎呀,好冰人。
教师:请问,这外壁的水是那里来的?
学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水珠。
教师:空气中的水蒸气那里来的?
学生A: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空中。
学生B:人口不断向空中呼出水蒸气。
教师:原来,这罐子上水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水循环的过程。
教师:冰、冰晶是固态的水,小水珠和水是液态的水,水蒸汽是气态的水。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如云、雨、雪、雾、露、霜、雹等形式又回到陆地和海洋。固、液、气三态的水之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二、水循环(10min)
教师:刚才大家观察到的是生活中和一组水循环的例子,自然界中的水又是如何进行循环的呢?(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云、雨、霜、雪等形成画面,并配音):
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放热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如果相互凝聚,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如果冰晶吸热熔化成水珠,形成雨。
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水珠放热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晶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就是雪。
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珠形成雾,水蒸汽液化成的小水珠附在草木上,便是露。
气温低于0℃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霜。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如云、雨、雪、雾、露、霜、雹等形式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板书:一、水循环(多媒休投影水循环简图)
     
三、水资源
教师:同学们,水与大家形影不离,生活和生产中,水有那一些用途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水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①生活用水;
②农业用水;
③工业用水;
④水上航运;
⑤水产养殖;
⑥水力发电,三峡工程。
教师:水资源主要指淡水资源。
板书:二:水资源
固、液、气三态的水之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地球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请大家观看一段动画片。
录相:蓝猫淘气三千问:地球上的水用不完吗?录相中插入水资源图。
最后插入两则广告:日本公益广告词: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今天你不珍惜用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
教师:从动画片中,我们大家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水真的用的完……
水资源危机产生原因:
教师:水资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看几则图片(多媒体投影,图片主要内容有:①字幕:水资源十分珍贵:人类实际可直接利用的不到0.03%。;②人类对水资源的过量使用超过了水资源自然更新的速度。③生产生活对水体的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④污水排放,污染水源破坏森林,水土流失;⑤富营养化引发“赤潮”,使水生生物死亡。)
请大家和我一起上网观看去年我国最大的水污染案:四川沱江水污染视频。
教师:自然界中水循环,应该不会产生水资源危机,但现在确实已经发生了水资源危机。大家已经自到,沱江那么多的水不能用,产生水资源的危机是什么引起的?
学生:人类。
四、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师:社会需要不断的发展,经济也得不断的发展,不用水,这现实不现实?
学生:不可能。
教师;那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刚才蓝猫重新立起节约用水的标志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生活中节约用水。
②农业喷灌,节约用水。
③污水处理,循环利用。
教师: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场暴雨过生,昔日使用的水源变得浑浊了,如何使一杯浑浊的水变清?来就一下急呢?下面请各小组选器材,设计一个使浑浊的水变清的探究实验方案。请各小组按设计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并写出你们这样设计的依据或生活原型。
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探究性实验。
特写:各小组进行讨论设计镜头。各小组选择器材进行实验。
第一小组:在水中放木炭。效果不明显,又在水中加明矾。
第二小组:利用所给的瓶子(学生自制),尝试,先装入棉花,再装入海绵、丝瓜酿子,再装入少量的沙,倒入浑水,观察过滤后水的浑浊程度,效果不很明显,学生失望状。教师鼓励,学生重新进行实验,去掉原沙,重新装入更多的沙,再进行过滤。特写:滴下来的水比较清。
第三小组:第三小组进行与第二小组类似实验,学生使用两个过滤装置两层过滤,并仔细观察过滤出的清水。
第四小组:加热装置(酒精灯使用在铝易拉罐去掉一半的火锅形式,将浑水倒入另一易拉罐内,在孔内安装导管(输液器改装)通到另一个透明容器(饮料瓶去上面一部分改装)内冷水中,出口放一个塑料杯接水。
各小组将处理后的水放在一起比较。学生进行实验成果交流,并说明设计方案受生活中启发原型。
第一小组介绍:木炭有吸附作用,生活中常用木炭来吸冰箱中的异味。但对水的净水作用不明显。
老师,我家住在大河边,经常使用大河里的水,有时后,水浑浊了,我父母总是在水缸里放一点明矾,第二天,水缸内的水非常清。实验中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观察不到实验现象。学生失望状。
教师:你家用这种方法净水,时间要多长?
学生;一晚上。
教师:你实验时间有多长?
学生:大概10min。老师,我知道了,我的实验成果明天才会出来。
教师:好,我们明天再看第二小组同学的实验成果。
第二小组:我们小组昨天专门到水厂去访问了技术人员,得到了启发。
播放学生访问录相。
教师:第三小组的同学采用了多次过滤(特写第四小组的过滤装置),净水效果比较好。下面请他们介绍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小组:我们经常听农夫山泉的广告:经过二十七层过滤。我观察过我家的净水器,也是由七层过滤装置组成的。
第四小组:我们在前面学习《液化》时,就做过类似的实验得到了清水。
教师:我们通过今天的探究实验,学会了一个生活技巧:以后在暴雨过后,生活中用水遇到只有浑水时,可以简单处理浑水,让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和能力,应一下急。
教师:简单的由泥土弄浑的水,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刚才我们从动画片中听到:海洋的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我们能不能用刚才一至四小组的同学的实验进行处理?
学生答:不能。
教师:第五小组同学的探究实验组我们指出了一种探究方向。实验上工业进行的科技处理,海水淡化变使用这样的一种方法。
教师介绍:科技处理,海水淡化(多媒体投影下面的画出,动画展示海水淡化过程)。
海水从进水管进入,经过加热后,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进水管壁液化成淡水。
学生提问:老师,如果使用燃料加热,现在已出现能源危机,这种方法实际中可不可行?
教师:问题提的好,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可以利用太阳能来加热。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大致过程,明白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水资源危机的现实性,知道水污染的危害性,也学会净化水的简单方法。通过学习,大家产生一些什么新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投影学生问题:
第一小组:木炭净化水,到底能不能进行?明矾净化水。
第二小组:对于水污染,国家有那些法律法规,如何处理身边的水污染问题?
第三小组:净水器中是一些什么物质?净水器发展现状和商业价值前景有多大?
第四小组:科技处理,淡化海水,实际中是否可行?这种技术发展前景有多大?
教师:请各小组将今天这次课所产生的新问题作为本周的课外探究活动课题,写好实验探究报告,并通过探究实验,在下周进行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温度计”教学案例



江苏省无锡市社桥中学 胡志英



课题:一、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实验器材:烧杯三只,温度计,体温计,冰水,自来水,开水,“冰糖”,两只一次性茶杯及饮用水(每一组学生实验桌上使用的器材)

演示器材:焦耳定律演示仪 演示温度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将事先制作好的“冰糖”发给学生,在吃了无数次的冷饮之后,用心去体验“冷”的感觉。(调制浓的糖水,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中冷冻)

2.接着,再喝一口饮用水

师:有什么感觉?

生:冷,热。

师: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多媒体显示)

3.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自来水和足够热的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

A.把左手放入冰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

B.把右手放入足够热的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为什么同一杯自来水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内有两种差异很大的冷热感觉呢?

生:看来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自身的经验和感觉去判断事物,然而这种经验和感觉今天遭遇到了挑战,怎么办?用科学武装自己,勇敢地迎接挑战!

让我们拿起武器,迎接挑战!

二、层层递进,学习新知

1.实验演示,了解原理

师:对于温度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为了使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它,请同学们看一个小实验:

(利用老教材中做“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的器材,在锥形瓶中分别放入酒精、水和煤油,观察加热和停止加热时液面的变化)

这就是我们家中的电热水器,其中的奥秘,下学期我们会详细的学习的,今天我们只是利用它来给瓶中的水加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

生:液面上升了。

师:停止加热,继续观察。

生:液面下降。

师:平时,你观察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生:家中烧开水时,如果水壶中的水灌得太满,刚刚开始烧水,水就会溢出。

师:很好!这样的现象我们送它一个物理名称──热胀冷缩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可以用酒精、煤油还有用水银的。

(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玻璃电接点温度计
园艺温度计
婴儿沐浴温度计
室内温度计






工业双金属温度计
光学高温计
红外线测温计
红外线(耳式)测温计



师:各种不同的温度计各有各的妙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常见的玻璃液体温度计,它们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分别有:装液体的液泡、细内管、刻有示数的玻璃柱,根据液泡中的不同液体通常使用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2、阅读讨论,了解单位

A.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

B.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关于“一个大气压”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的了解的)。

C.10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

D.1摄氏度: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

珠峰营地的帐篷内,温度为-15℃,读作:负15摄氏度或零下15摄氏度。



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所有的主持人都把温度读作:100度,1600度。你认为妥当吗?

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

         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

         “28摄氏度”怎么写?

         “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

3.尝试探索,学会使用

师: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支温度计,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A:一支测普通的温度,一支是测体温的。

生B:上面标的数字范围不同。

生C: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也不同。

生D:体温计的下面是弯的。

生E:体温计的玻璃柱不是圆的。

生F:体温计的玻璃柱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

……

师:非常的棒哦!同学们都作了细致的观察。这里包含着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测量时必须遵守的两个要求──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A.量程──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量程为:-20℃~110℃。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B.分度值──最小一个代表的值。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由学生观察后回答完成)

师:两支温度计就在空气中,现在温度计的示数应该就是空气的温度,请大家读出来。

生A:(手中拿的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示数为:(注意单位)。

生B:(手中拿的是体温计)读不出来。

师:为什么读不出来呢?

生:现在的空气温度没有达到体温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

师:回答的很好!

没有读出空气温度的同学可能有些气馁,没关系,请做下一个环节──测体温

请同学们将温度计放在腋下,根据经验,要等待一会,在等待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本P78“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正确方法”

A.朗读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B.讨论“想想议议”中的图4.1—4,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什么错误?

?请大家拿出温度计,读出自己的体温

生A:(手中拿的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我的温度计的示数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下降)

生B:(手中拿的是体温计)我的体温是(注意单位)

师:手中拿体温计的同学心里平衡多了吧!其中的奥秘在何处呢?

生C:我发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在弯管处的水银断开了。

师:这正是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也能读出温度的奥秘。那么,如果另一个同学也想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能否马上就拿过来使用呢?

生D:我在医院里看见医生测量体温之前要甩动体温计,所以我们也要甩一下再测量。

师:对。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仍然是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

师:学习了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后,让我们一起来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

请同学们把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以正确的方法同时放入热水中。

(此时,手拿体温计的同学可能会犹豫,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大家勇敢地尝试)

生:哎呀!我的体温计坏了。

师:坏了就好啊!从中大家能获得什么启示呢?

生B:温度的测量不能超过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的

三、归纳小结,巩固知识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节课就要结束了,你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呢?或者说你有什么感想呢?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好吗?

生:……(此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说法,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作归纳)

结束语:同学们,了解了温度,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我们将踏上探究“物态变化”的征程,大自然的景色美不胜收,期待着同学们有更大的收获!

附练习:

1.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里的液体,通常用_________(列举两种)。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_________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约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它的下端是_________,上面连着一根内径很细的_________,当温度稍有变化时,细管内液面的位置就会有变化。

2.该选哪一项?

(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

A.体积大小B.运动快慢C.冷热程度D.振动快慢

(2)-20℃的正确读法是()

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D.零下20摄氏度

(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4)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C.用酒精灯烘烤D.用医用酒精擦抹

3.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

(2)粗心的护士小张仅对一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接用它给几个病人测体温,结果发现均是39℃,可是有的病人并不发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小张这样做可能引起哪些危害?

5.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图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



6.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3: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