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减弱噪声污染小行动

山东威海二中 杨月
  



  午夜,邻居家的麻将声、家庭卡拉OK声、附近酒店传来极度刺耳的乐曲声,吵得人无法入睡。在公路和铁路的交通干线上机动车辆和机车的马达、鸣笛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休息……



  工厂里,各种机械在做功时由于撞击、摩擦、喷射以及振动发出的很大的声响,附近建筑工地、邻居家室内装修机器的轰鸣,公共场所商业活动、高音喇叭的吵闹声等更令人烦躁不安……



  关于噪声污染的问题时常见诸报端,下面是几则相关的报道。












  要想对噪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的网站和书籍会有所帮助:









  3.《噪声污染控制》肖洪亮主编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可见,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噪声,这些噪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要想办法减弱这些噪声。



  



  要减弱噪声,首先要对自己身边的噪声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从噪声源、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减弱的办法等方面去分析一下。



噪声源

产生的原因

减弱的办法

拖桌子

乱拖拉桌子

在桌子腿下粘上胶皮

过往车辆

随意地乱鸣笛

关闭门窗

公共场所的商业吵咋

随意放大响声

带上耳塞

建筑工地施工

机器轰鸣声

关闭门窗

……

……

……



  在上述噪声中,室内噪声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对不同的噪声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同一种噪声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减弱室内噪声问题上,我想到的方法:室内禁止大声喧哗;不能随意开大电视机的音量;干脆,搬到清净的地方;用隔音材料装饰房间……。



  



  减弱室内噪声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实施方案。在制定实施方案前,我们仔细考虑应该怎样制定实施计划。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打算按哪几个步骤来制定自己的方案?如何从众多的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做的?在制定好自己的计划后,还要征求哪些人的意见?以便将自己的方案更好地修改完善。






  



  针对普遍存在的室内噪声现象,我们小组准备采取的措施是向居民发出倡议,唤起他们减弱室内噪声的意识,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减弱室内噪声的方法。



  首先我们去调查一下室内噪声的污染源及危害,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



噪 声 源

人的感觉

对人的危害

电视机、录音机

较吵

引起耳部不适

洗衣机

有烦躁感

影响休息

……







  然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减弱室内噪声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还可以采访专家、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环保部门访问、网上查阅等。



  在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起草建议书了。请把下面的建议书补充完整,希望你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呀!






  建议书终于写好了,通过上门分发、同学传送等办法尽快地送到居民手中以落实到行动上。



  



  在这次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和体验,我们小组同学交流如下:



  有学会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是这样解决所遇到的困难、还有能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再有对噪声污染的调查报告、请参观一下我们小组做的墙报……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这次减弱噪声小行动的收获和启示很多很多,关于噪声的问题,还想了解的更多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噪声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国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



  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录音机、气球、玻璃板、示波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网上查找资料



  学生: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网上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



  2、环境保护角度:



  二、噪声等级――分贝(dB)



  三、噪声危害



  四、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
实验探索
交流讨论
演示验证
应用举例
测评小结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提问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有哪些特性?

思考、回答

使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以备本节使用

●导入新课



今日说法:由一学生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法》中的主要内容。演示:



1、以中音播放一曲,然后突然以很大的声音播放。



2、先播放一曲乐音,再播放一段噪声。



3、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学生说法











体验中去比较、思考并讨论,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并猜想。

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现象往往会促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引起学生的重视。

●进行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如图1.4-1噪声的波形。(见教材)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演示:播放一段噪声,如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



归纳结果──噪声的来源。



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师生一起归纳结。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阅读26页的表,请学生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并归类。



举例: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讨论: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这是为什么?



三、噪声控制



学生实验:课本上没有实验的,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特增设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用闹钟作声源,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或将闹钟置于空纸盒中;或用棉花塞住耳朵,都可以感觉到噪声减弱了。



学生阅读课本图1.4-4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的实例。



举例:生活中治理噪声的例子。



环境保护的教育



测评与小结



课堂小测试



测试反馈,师生共同评讲矫正。



请学生小结



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的控制



环境保护



布置作业 



学生练习









观察、直觉思维、理解。























讨论5分钟,举手发言,讲述噪声的来源。











阅读并归类。











发言,举各种例子讨论2分钟,举手发言。







明了方法步骤。两人一组,动手做实验,操作、观察、分析。(5分钟)









阅读并归类。







发言,举各种例子。















做5分钟测试



讨论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通过演示,使学生对噪声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以及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思维发散,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去发现噪声控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反馈,共同矫正。



最后的归纳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本节重点内容进一步巩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花艳中学 赵晓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实验二:教师演示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镜看物体;C、纸板托水;D、小试管爬山;E、吹纸。



  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多媒体补充实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



  师:以上这些实验有趣吗?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三、物理不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科学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生:正是有了电的发明,才使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光明,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



  生:正是有了声、光的发现,才使我们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



  生:有了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才能使生产飞快发展,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师: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广阔,同学们一定都想学好物理,怎样学习物理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三站。(多媒体展示学习方法)



  (一)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看看我们的同学是不是个有心人。



  问题:1.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竖排的还是横排的?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上面(左边),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车后轴有很多的齿轮,上坡时要想省力应该用大齿轮还是用小齿轮?



  3.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你观察到什么?(冒白气)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师: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不是我们没看见,而是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得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经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们同学们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同时还要多动手多实践。



  学生实验:要求做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能叙述实验及现象。



  1.鸡蛋的沉浮(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什么现象?继续加盐,鸡蛋;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惯性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不仅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而且要开动脑筋、多问自己为什么,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发生的现象,只有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



  (二)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物理中有很多著名的理论都是科学家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得出来的。



  (多媒体展示)牛顿的伟大发现地球引力及白光的分解。



  师:物理是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和其它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没有我们现代方便快捷的生活(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由于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同学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小范围内讨论,发表你了解的情况、并能给出建议。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特种减少等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心这样的问题。相信有了广大同学们的参与,环境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四站。



  四、课本STS



  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8页的STS,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多媒体展示画面)



  五、结束语



  六、作业



  调查:一些物理学家的生平、成就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



山东省临清市自忠中学 王洪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



  [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



  [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生答]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



  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



  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



  (2)超声波清洗污垢。



  (3)声纳利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



  (4)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



  (5)医院利用B超(B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



  (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师]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生]老师,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



  [师]的确是这样,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网站等多种途径,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并利用活动课进行交流。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



  [生]示波器为什么可以显示声波的波形呢?



  [师]示波器的构造复杂,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电场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学们的知识还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们会正确使用就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生]老师,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做做看。



  实验结论: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议议]



  [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生]大胆地猜想。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生甲]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生乙]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动的幅度大,琴声强,响度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和论证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表扬。下面让我们利用准备的仪器进行探究活动,证实同学们上面的猜想。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实验,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生]振幅是确定响度的唯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生甲]“1”的响度大。



  [生乙]“5”的响度小。



  [生丙]“1”的音调低。



  [生丁]“5”的音调高。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



  黄牛的叫声响度大。



  [师]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想想做做]



  [师]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器?



  [生甲]第一位同学用的是口琴。



  [生乙]第二位同学用的是笛子。



  [师]两位同学猜得都对。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猜得如此准呢?



  [生]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



  [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



  [演示]观察波形。



  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都发C调的“1”),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果:



  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想想做做]



  [师]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实际操作]



  实验结果:听别人直接讲话和听别人的录音没有多大差别。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布置作业



  1.活动课上,每个同学尽可能带一种家里有的乐器,观察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并用它演奏一首音乐课上学过的简单的曲子。



  3.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写在作业本上。



  4.自制乐器,在活动课上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的教学探究



通辽市东北希望国际学校初中部 梁兰英



一、制定教学目标

人教版新教参第九页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

①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②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③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实验教学设计

为了实现本节教学目标,我注重学生参与、阐明学习方法,并体现身边物理。

1.注重学生参与

“注重学生参与”,就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比如:

(1)“低压沸腾”:

教师在演示书中图0.1-1所示的实验前问学生:“停止沸腾的热水,浇上冷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演示完后再追问:你猜对了吗?”、你还有别的办法,让停止沸腾的热水,不再给它加热也能沸腾起来吗?”……

然后再指导每组学生都做“使用一个大注射器,也能让小试管里的热水沸腾起来”的“低压沸腾”实验。主要做法有:①用新购买的大注射器,到医院里去兑换使用中的大注射器,以推管用水湿润后靠其重力能自由下滑为宜。②用试管夹夹住小试管,向管里倒进装在保温瓶里的热开水,管内仅留1-2ml空间,堵紧用最小号打孔器打孔的胶塞。③将大注射器的推管用热水湿润后推进注射器前端,将注射器前端的乳头直接插进胶塞孔里,然后用力向上拉推管,小试管内热水会立即“沸腾”起来,慢慢放松推管后再用力向上拉它,小试管内的热水会第二次“沸腾”起来,再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小试管内的热水不再沸腾时为止。如果此实验进行顺利,教学时间有余,还可以指导一名学生表演“用冷水能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一次,再向瓶内再加热水,使瓶颈内仅留有2-3ml空间,塞紧带孔的胶塞,使用“两用气筒”抽气,教学效果更好。

(2)利用市面上出售的手持简易放大镜(直径约5~10cm、焦距约9~110n,售价在2~3元/个),安排学生做图0.1-3实验,效果比使用光具座上配套的放大镜好。教师要提示学生:“什么条件改变了,才造成透过放大镜所观察到的现象(注:应为“物像”)发生了改变”?

总之,在学生做观察实验时,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现象,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发生的条件”,使学生逐步“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2.阐明学习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地思索而总结出来的”,更突出“观察、实验和思索”是学好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我们设计了下列实验(以下各实验,均先让学生猜想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再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这样,不仅能突出“观察、实验和思索”是学好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而且还有利于适时地进行“想象并不一定都符合事实”等思想教育):

(1)吹乒乓球:

把图0.1-4所示的“吹乒乓球”实验,变为学生实验的困难是:由于人的“肺活量”有限,常见的漏斗管径较粗,所以用力吹气时,乒乓球在漏斗里旋转而不下落的时间较短。改进的办法有:

①在直径约3.2~4mm脱掉药皮的电焊条芯上(或直径相应的十字花螺丝刀杆上),用厚纸卷几层长约10cm纸筒,然后塞进漏斗管内,露出管外部分纸筒,用透明胶带包扎好,确保不漏气。

②用展平的铁筒饮料盒铁皮制作铁片漏斗:先剪出半径4~5cm圆形,再剪掉约1/4圆面积后围成漏斗型,仿上所述卷成一根长约8cm铁皮管焊牢即可。铁管吹气一端套紧一段长约3cm软塑管,以防伤唇。

教师先演示:把乒乓球放在展平的掌心上,用漏斗口对着乒乓球水平吹气,球将很快滚动落地。再把球装进口朝上的漏斗里后问学生:谁能用漏斗向上“吹气把球吹起来?”(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下同)先让体质弱的女学生吹,再让“不服气”的体质壮的男学生吹,然后师生共同做实验,结果谁也不能把球吹起来。

教师再演示:让漏斗口朝下后把球放进漏斗里,一松手,在重力作用下球将下落。再问学生:如果把“球装进口朝下的漏斗里先用手摁住,然后用力向下吹气后再松手,球将会怎么样”?师生共同做实验,结果出乎学生的预料,停止吹气后球才下落,学生十分惊奇;接着把球放在桌面上问学生:“不准直接用手接触球,有什么办法能把球从桌面上移到展平的掌心里”?用漏斗罩住乒乓球后用力吹气,也能达到上述要求(注:若把球放在掌心上,将漏斗内壁离球约1cm间隙后用力吹气,结果会使球向上跳进漏斗里转动,也能引起学生惊喜)。

(2)吹铁架台:

将自行车内胎的气门芯拔掉,在气门嘴子上接一根长约50cm乳胶管(管口另一端插进一段有倒角的短玻璃管,用以便于吹气,下同),保留气门嘴子,将内胎截取约30cm长、内胎两端胶死不漏气,用铁罐头盒皮在铁架台的铁杆上围一段长8~10cm铁管、焊缝,取下铁管,把它的一端砸扁成刀刃状。

实验时,先把内胎平放在讲桌上,把铁架台的底座压在内胎上问学生:谁上来用嘴从乳胶管端吹气,“把铁架台‘吹’起来?”(注:由于受“吹乒乓球”的实验影响,学生心理状态不言而喻),先找一名体质弱的女学生上台表演,结果铁架台能跳离桌面(注:断续、快速吹气,铁架台将上下跳动、甚至倾倒)。再把铁架台倒置,铁杆端插进铁管里,只让砸扁的刃状管端压在内胎上(刀刃跟内胎垂直,能使吹气后的内胎不滚动),教师用一只手的虎口部位扶住铁架台的上部铁杆,以使铁架台不能倾倒,然后再问学生:现在谁能“上来憋足一口气,也能把铁架台‘吹’起来”?结果,包括教师在内用力吹气,铁架台均为纹丝不动。

(3)一口气把人“吹”起来:

把手扶拖拉机尾轮用的内胎的气门芯拔掉(若选用胶制充气的游泳用的救生圈,由于容积太大,吹一口气时现象不明显;若使用2个胶制暖水袋、打孔的8号胶塞、短玻璃管、玻璃三通管和乳胶管,把它们“并联”起来做实验,效果亦好),气门嘴子上接通一根长约1.5米乳胶管,把内胎平放在前排实验桌上,上面盖严一块五合板等(板的适宜部位先钻孔,穿过乳胶管、露出气门嘴子)。

教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蹲在五合板上,我憋足一口气就能把他(她)‘吹’起来,信吗”?实测表明,体质好的男老师深吸一口气,能把80千克的自己吹离桌面4cm以上,体质一般的女教师憋足一口气,也能把40千克的学生吹离桌面4cm以上。以上两个实验,我们过去是为《帕斯卡定律》和《液压机》两节教学内容设计的。帕斯卡定律的实质,是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而不是压力!在本节课内演示,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力地证明“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而且还能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等思想教育,学生反映甚好。

3.体现身边物理

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到,多数学生是带着“物理难学”等思想包袱,坐在物理课堂里的。本节教学,要把学生的“沉重负担”,转变为“愉快享受”,充分体现物理就在身边”。为此,我安排了下列“用嘴做的学生实验”:

(1)力学──做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将直径约为5cm的铁制废香脂盒(盒盖越紧越好,除“万紫千红”牌香脂盒外,其余铁盒一般均可选用,加盖印章使用的印油铁盒和装擦鞋油铁盒效果最好),在盒底和盒盖的中心部位,用锥子各扎两个间距约1.5cm孔,分别插进一个用粗铜丝围成的“U”状把手,盒内铜丝两端向两侧弯成90°,在盒内焊牢不漏气。在盒底边缘用锥子扎孔,在盒外焊牢一个自行车废辐条帽,连接一根长约30cm、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用的塑料管,管端插进一段废油笔芯塑料管(这样便于吸气)。实验前,在盒盖内侧四周涂满擦手油或凡士林等起密封作用,盖紧盒盖,一位学生用嘴从吸气管端吸出盒内部分空气,另一位学生手持两个铜丝半环拉手,通常用力也不能把盒体拉开(每次实验前,均要重新涂抹一下密封油,否则容易漏气。如果气温较高,要把盒盖浸泡在凉水中,使密封油变稠)。

(2)热学──做蒸发吸热实验:

温度计和蒸发等热学知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已经学过。首先让学生记住温度计在室温空气里的示数,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在下列情况下,温度计的示数是怎样变化的:

①用嘴对着温度计的玻璃泡轻轻哈气时;

②把玻璃泡置于室温下的酒精(灯)里时;

③取出玻璃泡后立即对它轻轻哈气时;

④持续哈气到酒精蒸发完之后1~2分钟时(敬请注意:“玻璃泡沾满酒精后的温度计置于空气里,它的示数变化”的常见参考答案均跟实验事实不符!只要大家亲自动手做实验,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3)声学──做声音的发生实验

(4)光学──观察光的反射实验

课前在窗台上放一满碗水,使平静的水面能把阳光(或单束激光)反射到室内墙壁或天棚上。实验时,教师先用手指弹动一下碗边,让学生观察被水面反射的阳光有何变化。待水面平静后,请一名学生用嘴对着水面大声说一句话(注意此时头部不能遮挡阳光),再让学生观察被水面反射的阳光。

(5)电学──做人体电池实验:

把用砂布磨光的直径约为3mm粗的铜、铝丝各一根,平行地穿过厚塑料泡沫(起定位作用)。我们是把它们分别接在固定在一块小方木上的接线柱上,做成长期使用的教具,使其间距约为2cm,一端露出约4cm长,另一端用导线分别接在灵敏电流计的两个接线柱上,此时表针不动。教师先演示: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闭合开关以后,小灯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均偏转后再指出:电流看不见、摸不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灯泡的发光和电表指针的偏转等,能够判断出它的客观存在。然后再让学生把铜、铝丝同时含在嘴里,并让它们跟唇、舌和口腔的内表面充分接触,表针也能立即偏转。若任意调换一根导线的任意端接点,则表针反偏(注:此实验可为”电流方向”和“直流电表的接线规则”等教学打下伏笔)。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从学生上第一节物理课开始,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物理环境,提供充足而又必要的探究实验条件,使学生都能手脑并用地学好物理知识,同时受到多方面的科学训练:逐步地树立科学思想、端正科学态度、训练科学作风、形成科学习惯、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技能、发展科学思维、陶冶科学情操、提高科学素质和启迪创新意识。决不能把初中物理课上成“第二数学”,更不应该把学生领进“题海”的深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响度、音调和音色)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 顾文德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检验。“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实验。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学习。
投影: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想。
教者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想。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投影:音调部分信息快递内容)
投影: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与声源振动的频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4一段文字。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投影: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音色
投影:活动3:辨别声音)
(听一听)、(辨一辨)播放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
(游戏)“闻其声,知其人”,找几位学生读一段文字,其他人闭上眼睛,能否说出读书人的名字?“正因为各各位同学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们才可以区别出他们。”
投影:声音的另一特性──音色)
阅读课本P35“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投影: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阅读课本P35“生活、物理、社会”,看编钟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小节
四、课堂练习
1.听力题:
2.填空题:
①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②我市溪桥镇素有“小提琴之乡”的美誉。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线非常讲究,如弦线有羊肠线、尼龙线、钢线等,不同的弦线做出的弦在发音时( )不同。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③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有一段变声期,经过边声期,发出声音的( )变低了。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五、课后作业
1.课本36页1、3
2.上网查阅,完成课本36页4
3.找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杯时,听到的声音有高有低,试试看,并将音调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A         B        C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8: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教案)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中学 侯合先
教材分析
一、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的快慢三个问题。为了体现“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实验。
二、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对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生联系生活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学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是本节的一个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所以本节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应突出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法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我采用教师演示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实验探究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因此对于声速、回声的知识,我采用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断,设立悬念、激疑,在学生中营造各持己见、百家争鸣的讨论氛围,然后以“信息平台”、“信息快递”等板块形式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信息,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学生结合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交流,肯定或者否定了自己原来的想法,最后再选出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问题正确观点的认识,又通过这些观点的形成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行为和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教法我设计为实验探究法、质疑诱导法、自学讨论法相结合,组织学生获取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器材准备
本节教学中,实验器材牵涉较多,要恰当合理正确地操作使用,增加直观性和可信度,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认真细致进行观察,让学生贴近生活,探索其中的奥秘。
真空铃实验装置、鼓、锣、音叉、共振音叉、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激发兴趣
1.我等上课铃响后,边敲锣边走进教室。
2.利用PPT课件展现一些自然界中正在发声的情景,这里可以在PPT中的录制旁白里面把把这些声音录下来。(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声音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提出问题 
启发,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制造出一些声音来,现在利用书桌上的东西你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学生利用书桌的东西制造出声音)
提问:你对声音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声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在黑板上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声的产生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1.问题启发
(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2.探究实验
·实验1 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
(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学生开始实验1 讨论答案:物体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
·实验2 用音叉、鼓做实验
问题 (1) 你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实验1一样明显吗?
(2) 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紧挨着音叉。
启发学生(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呢?
学生回答: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屑)紧挨着音叉放一乒乓球。
学生改进实验再做,并同样回答前面的问题。
归纳: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箸的研究方法。
·实验3 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
吹瓶子口,听声音。
问1: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猜想可能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问2:假如空气在振动,你能看见吗?怎么办?
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
问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归纳:气体振动可以产生。
·实验4 利用水产生声音,并注意观察水面的振动情况。
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总结。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问:去年,我国航天员_______驾驶的“________”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宇宙中航行5天的时间,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了交谈。听到这一令人激动和振奋的好消息后,我禁不住要问大家:
你们知道在宇宙中,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吗?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
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
·学生讨论 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
空气、玻璃、金属、墙壁、水等。
·生活中的物理
1.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________的传声。
2.古代的侦察兵用一个铁筒插入地下,耳朵贴着铁筒就能知道很远处队伍行进时的步伐声和马蹄声,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3.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做着非常整齐一致的动作,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整齐一致吗?说明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宇航员在宇宙中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呢?
·实验探究
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做这个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总结:
气体、固体、液体都____传声,而真空____传声。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放映水波的传播。
我现在拿一张纸,它没有发出声音,问: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呢?
教师挥动手中的纸,引起纸的振动,纸发出了声音。
问:纸的振动会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吗?
问:水滴使水面振动,以水波的形式传播,振动的纸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我们可不可以用水波类比一下呢?从而引入了声波。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问:一根装满水的很长的钢管,在一端敲击一次,在另一端能听到几次敲击声?同学们猜想一下,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提示:有几种介质)
(三)声速
学生活动:阅读小资料。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
·总结:
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2.常温时声音在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小。(填固体、液体、气体)
通过对声速的学习,评议刚才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进一步问:3次敲击声分别是沿着什么物质传来的?
(四)回声现象
·提出问题
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话要响亮的多?
学生讨论,交流意见。
老师说明: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使原来的声音得到了加强),这种现象叫回声。
五、回顾总结和板书设计
1.声音的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速
关键词:振动、介质、340m/s

六、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为两道题,第一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气体、固体、液体传声以及回声的实例,引导和强化学生“物理来源于生活”的学习意识。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二题设计为实践活动题,让学生两个人一组,以细绳(棉线、棉绳、金属丝)、纸杯(塑料杯、易拉罐、饮料桶)等为原料,制作一个土电话,两个人一组实验,验证固体能传声。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作业设计体现和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同时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想,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而且在教法设计上突出体现以学生为本,依靠学生的自学、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形式来获取和掌握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3: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