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8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纪宪华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教师们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力图从“新”这个角度浅谈第五章教材的各种功能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第一节开始用一个小实验迈入电学门槛,编者用了贴近生活的三种用电器──灯泡、电机、门铃,让学生“想想做做”,目的在于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按开关,灯亮了,电机转了,门铃响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引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
  学习电流方向后,教材简介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以及发光二极管。这个知识的安插,是因为它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只求学生了解,无需详细学习。再如电池一节,编者用彩色照片出示了学生常见的锌银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等。此类的知识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上网学习、调查研究、查询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是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在课堂中学,也不是只有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
  2.教材中体现了两个“渗透”。
  (1)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渗透于教材之中,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例如空气开关,光敏、声敏电阻的应用,生物电,漏电保护器。对于这类的知识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重点讲述。完全可以利用课前、课后五分钟或黑板报中的物理园地,课外小组的活动,由有专长的学生开办讲座、发表小论文,以发挥他们的特长,还可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
  (2)物理概念的渗透。新教材第一节短短的六行字中便出现了“电流”“导线导电”“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过去需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在电路一节中提到“电能”,这些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教材也打破常规,采用了渗透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教师只要做到“无需言传,只求意会”的教学境界即可。
  教材在初二第一学期最后一章安排了“电流和电路”的学习,本身也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特点”,而注重基于学以致用的兴趣,从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和探究出发,设计教材结构。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接着安排了第五节“家庭电路”,分明是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上述宗旨体现得更为明显。
  3.注重探究,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1)本教材有两个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这两个探究旨在:
  A.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
  B.鼓励学生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C.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处理信息的能力;
  D.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
  这两个探究的特点:
  A.是经历了7个探究后的又两次探究。
  B.是最完整,最规范、难易程度最理想的探究过程。
  C.无论探究过程的提示,还是探究过程的难度,都体现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独立的循序渐进原则。
  D.必须有电流知识、电流表的使用做铺垫才能达成的探究。
  E.课程内容、目标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没做任何要求,因此是个典型的以知识为载体,重过程、轻结果的探究。
  F.明显提出评估和交流合作的探究。
  G.是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于一体的载体。
  因此这两个探究是本章的两个重点。了解上述探究宗旨和特点,抓住机会,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有飞跃。
  (2)这里建议增加两个课外探究。
  一是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能:利用电流表或者小灯泡、两个小碳棒、电池、导线、开关,检测铅笔盒中的尺、铅芯、圆规、纽扣、布、厨房中的盐水、醋、水、油等物质的导电性能。并写出实验报告,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是调查了解人体上的生物电:请教老中医,查询资料,注意电视节目的有关内容、医疗器材的原理,了解人体的脉络、人体电流、脉络能量等生物电知识。注意各学科间的渗透。
  (3)课本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栏目,如“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小资料”“科学世界”,目的是提倡多种方式学物理。非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可采用各种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例如,对于“科学世界”,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举行小博士解读活动。对于“动手动脑学物理”,则可以要求学生课下动手做实验、开辩论会、进行小论文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这些非标准的知识不再是我们教学中的绊脚石,反而成为我们向学生传授“方法”的载体。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知识的传播是一种渗透过程,犹如我们在孩子渴望的心田里投下一块海绵,要他们自己去吸收更多的知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兴趣、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另外,新课程标准以更明确的形式告诉我们,教材如同参考书,只要我们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全可以不受教材束缚,形成一个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研究对我们就更为重要了。
  二、引发兴趣的笔墨重,且绚丽多彩
  第五章的开篇语是“功勋卓越的电与磁”,这是学生经历了“有趣的声”“色彩斑澜的光”“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4章学习后,更进一步感受到: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有用到“电和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功勋。它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荣誉”?新颖的开篇语不仅使学生对物理的认识迈上一个台阶,并且激励学生主动开启这个既普及又神奇的科学殿堂。他们一旦步入电学殿堂,就会亲身体会到“电与磁”功不可没。
  第五章是整个电学的开篇,这就奠定了它的关键地位,赋予它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又是成功的敲门砖。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论从语言的叙述还是到版面的设计及各种栏目的设置,都非常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让人眼花缭乱线路板的彩照,引人入胜的开头语,那么多的为什么,精巧设计的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栏目……甚至电路元件照片与其电路符号的对应,都独具匠心地用大小两个圆呈现给学生使人感到活泼且生动;触电、急救的卡通彩图……更有“三线插头”“试电笔”“空气开关”……这些基于“学以致用”的知识的安插,给我们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提供了素材。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这方面的功能,利用它们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其浓厚的学习兴趣顺水推舟地保持下去,这样,关键的第五章就能顺利通过。
  (三)本章的知识网络
  本章的主线是电流,教材紧紧抓住这个主线,将知识编织成串:从开始“灯泡亮了,因为有电流通过”“灯泡中的电流靠电流维护”“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强弱及测量”“电流可否同时流入两个灯泡,流出后再汇合”(引入串并联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清晰的主线又分出了电路的支线,其目的在于:1.使学生了解电路概念的建立是今后学习的需要;2.使学生了解电路是电流路径。
  第一节课电流、电路内容齐头并进,显得知识跳跃、杂乱。但仔细分析,它体现了电流、电路的辩证关系,下面就是本章的知识网络。

  教师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是达成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1)从能量的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能说出生产、生活中应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事例。
  (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及安全用电意识。
  2.技能目标。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会使用电流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前面已谈过,不再重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见新课程标准)
  知识技能目标与旧大纲相比要求普遍降低,知识点减少,这样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宽阔的教学天地,不必担心讲不完怎么办,学不会怎么办。对于不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学习。这些知识是铺垫,是载体,是拓宽,是在学习中获得学法的过程,是渗透的过程。
  四、教学建议
  1.用好51-4的彩图实验,这个实验虽很简单,但它的作用却很大。
  (1)它得出了只有电路闭合才有电流的结论。
  (2)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电路中不接入电源是不会有电流的,从而引入本节第二个环节:电源和用电器。
  2.电流的形成可以用拟人类比的方法展现给学生:在某马路两端挤满准备越野赛的同学,在没有任何命令前提下,他们杂乱无章地动,发令枪一响,恰似一个无形的推力施加于每一个可以移动的同学,于是他们都朝一个方向定向移动,马路上各处同时出现人流。这样再类比到自由电子的事定向移动,用这些拟人类比再配上卡通片、投影片,学生可在轻松的环境中领会电流的形成。
  3.第三节常见的电流小数据,应引起足够的认识,学生应了解常用用电器的大致电流。例如,液晶显示器中的电流,手电筒中的电流,家用电路中的电流,以充实学生的生活经验。
  4.关于两个探究,在课程目标中谈了许多。我认为下列问题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1)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首先在探索前应设置一定的情景,促使学生质疑。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对教学的成败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起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不妨将两个电阻不一样的小灯泡串入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明显不一样,教师充当错误者,造成假象。也可用类比水流、高速路上的车流展开讨论。讨论时最好树立对立面。学生要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正确,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不管质疑的水平高低,教师都不能当灭火器,都要坚持的原则是:重过程,轻结果。只要学生动手、动脑参与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护学生的探求欲望。
  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而气馁,合作不利而失去信心,教师在设计学生探究方案时必须考虑周全,抓住任何一个学生探求的闪光点进行激励,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学生积极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
  初中生由于生理及心理特点,他们往往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善于动脑思维,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让学生思维活跃,关键是“诱”。该处的“诱”可以让学生猜想:或许他们会认为电荷越走越慢,电流越来越小;或许会认为电子经过用电器会消耗一部分,故出来后减小。挑起这些争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
  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过程中,课本给出了研究的电路图,重点是数据的获得,以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千万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办代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哪怕是错了,也是正常现象。要让他们相信:错误、挫折和成功是形影相随、永不分离的!只要他们肯动手、动脑,就会走向成功。而对于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探究,学生在了解了探究的程序的基础上,一切程序都可以放开,放开不等于自流,所以课堂开始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和欲望是关键。教师要使课堂沉浸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探究才能成功。
  (3)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是探究的精华。
  实验中“凑数”是不少学生的不良习惯。由于种种原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存在着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实事求是,对造成误差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从各组实验数据中得出一个客观的、普遍的结论。只有从小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品质,将来“重大发现”和发明才不能从你身边溜走。
  在第五章教材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悟出了:课本不仅仅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教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学材”。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还需不断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纠正,使之日臻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河北省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任聚恩
  一、设计思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流和电路”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器材
  1.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小电动机,小门铃,导线,铅笔,橡皮,金属钢笔帽,塑料笔杆,硬币。(以上器材均为两人一套)
三、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课题
设问讨论
问题:(1)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
  (2)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
  筛选本节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其他电的知识,以后将逐步学到。
  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电流和电路
学生实验
1)讨论
提示实验警钟。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三次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从而产生电路的概念。
计算机投影演示猜想
演示、点拨学生思路
观看、讨论、猜想.
了解电路是如何形成的。
  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电路的组成
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察自己所连接的电路,联系自家的家庭电路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
  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他复杂电路的组成。
电源
用电器
设问学生实验(2)讨论
问题:(1)前边学过,光是一种能量,热也是一种能量,电是不是一种能量?(2)在电路中电能由谁提供?最终电又变成了什么?(3)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手电筒、收音机、计算器中的电池会用完吗?
  思考探究。
  用一节干电池、开关、小电机组成电路,观察小电机转速变慢,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图
设问启发(电脑投影)
问题: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出示电脑幻灯片,电路实物图。巡回指导。
观察电路。
讨论探究。
观察符号图例。
画出电路图
  了解到实际连接电路前应该先画出设计电路图。
想想议议
(电脑投影)观察有问题的电路
  幻灯片展示问题,提出只移动一根导线将电路改正的要求。
  动画修改
  通过观察找出问题所在。
  设计纠正方案。
  动手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导体和绝缘体
学生实验(3)(电脑投影,动画和图片。)
引导实验
播放投影。

在实验(1)连好的电路上,把开关去掉,分别换上橡皮、三角板、金属钢笔帽、硬币、铅笔杆、钢尺等学生用品。观察电路通不通,灯泡亮不亮。提出问题,讨论,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通过实验对比,感知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二极管
(投影介绍)
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看,想,发表各自的见解。

电流的方向
播映动画演示实验启发
  问题:水流有方向,马路上的人流有方向,电流有没有方向?
  动画演示实验介绍。
  观看演示实验,当电流从电表的红接线柱流入时,指针顺时针偏转;从黑接线柱流入时,逆时针偏转。
  探究电流的方向。

布置作业

布置课本P95动手动脑学物理23题。
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一中 李劲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中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15V干电池80节,25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1.多媒体放映2002年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了解上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1.介绍实验器材,讲实验要求(特别提醒你)。
2.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3.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4.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1.学生讲述“特别提醒你”的原因。
2.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
3.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
4.设计由5盏灯组成吊灯的电路图。
1.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2.会用简单的图设计实验方案。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探究串并电路的特点
1.鼓励学生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提出问题。
2.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实验方案画成电路图。
4.再强调“特别提醒你”注意事项。
5.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6.板书分析论证后形成的结论。

1.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
2.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
3.学生小组讨论后画出电路图。
4.学生进行实验。
5.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成果,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6.学生对成果进行分析论证。
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3.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5.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应用
1.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例子。
老师:演示一串彩灯和烧水壶等。
1.学生之间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懂的问题协商解决,不同的看法进行辩论。

小结和思考
1.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思考题
1.
学生自己总结
2.完成思考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广东南海市石门实验学校 王映林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如何去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会正确连接电路;
3.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思想情操目标:1.激发主动进行探究的意识;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内容分析
重点: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体验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会。
难点:主动探究意识的激发。
关键:探究方法的引导。
教法与学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电流表、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记录纸。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时间
  一、提出问题
  1.在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后有由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电源负极的电流,要想知道通过灯泡的电流,你认为电流表应在何处测量?
  2.你认为以上同学们的讨论可以归纳为一个什么问题来探究?
  二、猜想与假设
  你认为你上述问题有哪些可能的答案?
  三、方案设计(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的名称和数量。
  2.画出测量电流的电路图及连接图。
  3.写出实验的步骤。
  四、方案实施(进行实验)
  1.连接电路。

  2.测量并记录数据。
3.换用两个不同的灯泡重复上面的实验。
  4.扼要记录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五、分析与论证
  1.测量结果说明什么?
  2.跟你的猜想或假设有何差异?
  3.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六、结论
  评估:
  对你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操作过程,以及测量结果进行评估。
  交流:
  1.让学生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2.改正错误和不足,并为自己的正确观点进行答辩。
  七、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1.你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
  2.你想不想进行探究?
  3.你认为这个新的问题可能有哪些答案?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设疑,引导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记录。



学生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学生分析并论证。



学生自我评估。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引发,学生提出新的探究课题。

3



3



5



10



4



10



5
课堂小结:
1.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与交流
2.你的体会和报告(在课本上完成)。
5
教学思路设计说明:
  1.本节课实际上是要用电流表来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利用这个知识做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从中学到探究的一般方法,了解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
  2.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3.通过评估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附: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课仪器清单
  1.教师演示用:
  电路示教板1块,电流表3个,小灯泡(15V3个,小灯泡(25V3个,小灯泡(38V3个,开关1个,电池(带盒)4节,导线10根。
  2.学生用:(学生32人,分16组)
仪器名称
数量
小灯泡15V
16×2
小灯泡25V
16×2
小灯泡38V
16×2
电流表
16×3
开关
16×1
电池(带盒)
16×4
导线
1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7 21: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