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教子有方-家教观念
家庭生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影响
李生兰
家庭生活方式(家长在一定的社会意识指导下,所呈现的衣食住行、休息、学习、娱乐等方面的状况)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强化其有利因素,化解其不利因素,以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2000年4月,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为教师问卷,一份为家长问卷;5月进行了预测,后经修改,又于6月在上海随机抽取闸北、南市、浦东、南汇四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两所全日制幼儿园,每所幼儿园抽取1个班;由带班教师分别为每个幼儿的两份调查问卷写上相同学号,一份发给家长填写,另一份由教师自己填写。我们共发放家长问卷106份,获得有效问卷86份(大班22份,中班64份)。发放的1O6份教师问卷,全部有效。家长问卷由反映家庭生活方式的八个方面(休息、消费、饮食、购物、娱乐、学习、交往、劳动)的封闭式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有2~9个不等的答案,家长只要选择符合孩子情况的那个答案即可。教师问卷由反映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的五个指标(注意力、好奇心、求异性、探索性、坚持性)组成,教师据此对本班幼儿进行观察评价,选出符合幼儿基本情况的那个答案(很高、较高、一般化、较低、很低)。此后,我们还对一些家长进行了访谈。
一、研究结果与结论
统计结果表明,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很高”的幼儿有7名,占8%;“较高”的有21名,占24%:“一般化”的有41名,占48%;“较低”的有15名,占17%;“很低”的有2名,占2%。
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与家庭生活方式有关。
1.家庭的休息方式与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睡眠是休息的重要内容,睡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的休息方式。调查表明,幼儿“独自睡”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来说,负面影响最小。家长让孩子独自睡觉,有助于其独立性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展。
2.家庭的消费方式与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家庭的消费规模是其消费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表明,对孩子的投资,并非是数额越大越好,只要合理安排,花费虽小,也能起到大作用。
3.家庭的饮食方式与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家庭的饮食方式日益多样化,进餐已不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更为注重的是餐饮的环境和氛围。统计结果表明,家长“每学期1次”领着孩子去快餐店,对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最大,消极影响最小。“炸鸡腿”“汉堡包”“土豆条”都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食物,但多吃油炸食品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家长在满足孩子吃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适当控制去快餐店的次数,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控力和坚持性。
4.家庭的购物方式与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随着商业的繁荣,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各样的超市已遍布住宅小区,给家庭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统计结果表明,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的频率为“l周1次”时,最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这可能是因为在超市这种环境中购物,孩子比较自由、轻松,主动性、积极性容易得到家长的认可,幼儿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提篮、拿筐、推车,忙得不亦乐乎,独立探索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锻炼。
5.家庭的娱乐方式与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带孩子去公园游玩,是家庭最普通的一种娱乐形式。统计表明,家长陪孩子“去公园”的频率为“l~2周五次”时,幼儿的创造水平处于“很高”“较高”和“一般化”上,而不会处于“较低”以下。孩子天性好玩,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家长每隔1~2周,带孩子去逛一下公园,能够放松孩子的神经,使孩子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为创造性的发展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6.家庭的学习方式与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现代社会是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活动不仅发生在家庭内部,而且也出现在图书馆、书店、书亭、报摊等社会场所。统计表明,到书店去的频率为“l~2周1次”时,最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家长经常带孩子去书店,能够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使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这对“孪生姐妹”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7.家庭的交往方式与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走亲访友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普遍形式,是家庭成员联络彼此之间感情的重要渠道。统计表明,家长“每周l~2次”“每月1~2次”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积极影响几乎是相同的,但如果把这种频率降低为“每学期三次”,甚至是“每年1次”的话,就不会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产生明显的作用。每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需要与别人交往,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幼儿也不例外,在与亲朋好友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学习交往的知识,掌握交往的策略,这有助于幼儿与别人合作创造。
8.家庭的劳动方式与幼儿创造性发展水平。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在进行自我服务的基础上,他们还应该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统计结果显示:“清理蔬菜”对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影响略优于“端菜”,这是因为“清理蔬菜”的劳动要比“端菜”复杂一点,幼儿付出的体力和脑力多一点,因此得到的创造刺激也就多一些;“洗菜”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这可能是由于洗菜时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水,能边玩水边劳作,感官能力、操作能力受到了锻炼。
二、问题与教育建议
1.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家庭生活方式不仅受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家长自身素质的制约。父母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质、教育素质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创新能力,所以,父母要注意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明确投资意向,对孩子进行适度投资,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养成风趣幽默的个性;丰富心理知识,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孩子,允许孩子参与大人的活动,与大人平等对话;注重增强自身的教育实力,认识到孩子“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启发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引发孩子的创造动机,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质。
2.形成科学的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对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给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发挥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在幼儿创新行为养成中的作用。
3.重视文化型家庭生活方式的构建。幼儿家庭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后者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学习、娱乐活动等。要使家庭生活方式在幼儿创造力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父母既需处理好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建立文化型的家庭生活方式,但研究结果并非如此。例如,家长带孩子“去超市”和“去快餐店”的频率均高于“去书店”的频率。书籍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读书能帮助幼儿习得大量的知识。因此,在建设文化型家庭生活方式的时候,父母不仅要不断开拓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及时帮助幼儿更新知识,为创造力的发展做好准备。
4.提升开放型家庭生活方式的质量。幼儿家庭的生活方式虽已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但其质量却不高。就拿家长带孩子“去超市”来讲,幼儿的创造性并未随着去超市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其实,超市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场所,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家长应“遇物则海,择机而教”,如和孩子比一比看谁先在货架上找出需要购买的物品,指导孩子对类似物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摆放所选的物品,要求孩子数数物品的总件数,估算一下物品的总价钱,学看到收银处排队付款,以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和推理能力。
5.尊重多样性家庭生活方式的差异。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幼儿创造精神的培养有不同的影噢,只要是对幼儿有利的生活方式都应得到尊重和肯定:既要承认关注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发展的生活方式的合理性,也要接纳重视幼儿好奇心、探索性、坚持性培养的生活方式的合理性;既要认可把重心放在保证幼儿活动时间和空间上的生活方式的合理性,也要肯定把重点定在提供幼儿活动材料和情景上的生活方式的合理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并非只有一种正确的方式方法。因此,应倡导家庭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使家长不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幼儿,不用同一个模式去塑造幼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