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ingk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有方-家教观念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家教观念

家庭教育中应处理好的两个问题



李秀凤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因此,要想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家长必须首先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把握住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榜样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这是告诫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

(二)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的整体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前后统一,步调一致。

(三)回避原则和信息净化原则。家长在议论领导或同事长短及夫妻婆媳之间的矛盾时,应避开孩子。对不正确的言论、现象应给予客观的分析、批判;对社会上、邻里间一些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要帮助孩子分清,要求孩子对不文明的言行一定不学不做。

(四)平等、民主、正面教育原则。目前,家长说了算,家长和子女不平等,甚至对孩子随意打骂现象还依然存在。这样是不可取的,会使孩子形成许多坏习惯。家长有事要同孩子商量,自己有缺点要勇于向孩子承认。孩子有了缺点错误,家长不打骂,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孩子改正。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要创设温馨愉快的氛围。家庭中温馨愉快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解除外界给予孩子的压力和紧张感,使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愉快。因此,家长要坚持平等、民主、正面教育的原则。家人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多关心孩子,让孩子从家庭中得到极大的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二)创设整齐、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住房不论大小,都应布置得整齐美观,使人感到舒适。房间里光线要充足,色彩宜柔和协调。写字台应放在窗前光线充足明亮的地方,有利于学习。床应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有利于休息。如果父母与孩子同居一室,在布置房间时,应给孩子留下一个小天地。衣物、书籍等放在适合孩子取用的地方,并且让孩子自己布置,培养孩子爱美的心理,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家教观念


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滕颢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眼下,教育界的有关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其实,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生活面最广。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具体可从这样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校有校风,班有班民,家应该有家风。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家庭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和谐的。不管家庭成员是多少,也不管地位及年龄差距有多大,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应该是自由自在的,而不应该是压抑的、紧张的,甚至是恐怖的。就目前而言,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恰当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老子说了算,一切都听家长的,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包括孩子对自己的事的决策权;另一种是孩子说了算,孩子是太阳,是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围着孩子转,孩子怎么说家长就怎么办。这两种家风都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宽松愉悦、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经常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很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是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三、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积极鼓励,就是要创造条件,必要时,也可能一道参与玩耍。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玩法。在对孩子的玩耍方面,要纠正三种不正确的做法:一是为了安全,不让孩子玩,安全当然是重要的,但不能杞人忧天或因噎废食,而且安全也有个程度问题。二是怕孩子弄脏衣服而不让孩子玩,有些家长把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全身名牌,生怕因玩耍而弄脏衣服,卫生确实需要讲究,但不能影响必要的玩耍。三是怕损坏物品和玩具,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买来了各种玩具,但不让孩子自由地玩,有些家长不准孩子摸或摆弄物品,动辄以“要弄坏的”相威吓,教育孩子爱护东西是对的,但不能要求过严。总之,孩子不能不玩,因为不但可以增加智慧,还可以直接培养动手能力。

四、正确对待孩子各种各样的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作为家长,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出现以下三种错误态度:一是强行压制提问。如“你怎么问题那么多?”“你没看到,我正忙着?”“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等,这类活该力求禁止。二是欺骗搪塞,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问题回答不了,但又怕丢面子,就胡编乱造一些所谓的答案来欺骗和搪塞孩子,这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也会影响家长自身的威信。三是解释得太深太难,让孩子听不懂。这三种态度都不利于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孩子的提问,家长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家长如不能回答的,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道探索。

五、不时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条思路想的好习惯。家里买了一条鱼,可向孩子,除了蒸以外还有什么吃法;茶杯除了喝茶的用途外,你能说出别的用途吗?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树倒了,菜淹了,这些害处是明摆着的,那么,这场暴雨就没有一点儿益处吗?等等。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家长要注意从小引导和培养。

六、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训练方法一般有:1.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2.许多家长平时都给孩子讲故事,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3.看文字画画,可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4.进行概念的联结训练,经常出一些毫不相干的概念,要让孩子通过相关的中间环节把两个不相干的概念联系起来。比如:“石头”与“电脑”这两个概念不相干,但通过“玻璃”与“屏幕”,就构成了相关的概念链:石头──玻璃──屏幕──电脑;5.鼓励孩子直接编制故事,孩子平时都爱听故事,听到一定数量后,可让孩子自己来编故事。

当然,家长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因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具体的经验只能从具体的生活中来,这有待于家长以及老师和专家们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家教观念

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



岳慧兰



忙活了好几个月的家长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家长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咋样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家长的关注、扶持。年幼儿童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园后您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1.开始送孩子入园的技巧

孩子只始入园时,不适应心理或多或少总是有的。所以父母不必过于担心。每天送、接孩子的时候,要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如早晨起床时,给孩子讲个故事,让孩子带着好心情去幼儿园,而不要强调“快点起床,去幼儿园时间到了”。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你昨天做了什么梦呀?”以缓解孩子的紧张心情。对刚刚入园的孩子,开始时家长可以早晨送得稍稍晚一些,下午接得稍稍早一些,然后逐渐延长孩子在园的时间。此外,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最好不要在幼儿园过多逗留。

2.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家长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家长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3.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4.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家长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家长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家长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家长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家长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家长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5.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家长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家长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家长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

希望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你能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家教观念

要想孩子伟大父母必须先伟大



高子阳



《发现母亲》一书的作者王东华说:“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字写得不好不能怪纸笔,孩子没教育好不能怪孩子。要想孩子伟大,父母必须先伟大。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这段话意味深长。那么,一个伟大的父母是怎样的呢?笔者努力去寻找这个一般规律,以给21世纪的父母们拥有真正的伟大提供一点帮助。

伟大的父母不在知识多少,而在智慧的拥有

什么是智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聪明才干,指人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佛教中是指“破除迷惑,证明真理的识力”。综合这些解释,我们可以发现“智慧”与“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孟母三迁”的故事,便最具有说服力。孟母的知识总量不可能超过孟子,但孟母的教育子女的智慧超过世世代代许许多多的父母。孟母能从生活实践中找到教化孩子的智慧,而大多数父母却有着“将就”的心理,“无所谓的心理”。任何一位读者都能作出“假如孟母不三迁”的设想,都能从这一问题中想象到孟子成人后的结果。每位父母不可能都要效仿孟母,也没有这种必要,但我们要用孟母的智慧来教育子女,却是一个永远不败的真理。所以笔者提倡,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做智慧型的父母,这样才可以提高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辨析判断能力,使父母的良好愿望在孩子身上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和教育效果,也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感受到孩子的无限童真。

作为智慧型父母应善于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地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让孩子体会到爱的滋润和美的熏陶。要重视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鼓励孩子自信,相信孩子之间只有个体差异,没有好坏之别。要把孩子的梦想当作是令人欣赏的志向,当作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梦,鼓励孩子要大胆尝试。只要孩子去做,父母都应该说:“好,非常好。”因为,孩子只有能在无限的空间充满信心,长大后才能在无限的空间实现飞跃。一个连自己的能力都不相信的人,又怎能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推动自己进步呢?

作为智慧型父母,重要的还有当孩子需要时给予及时的帮助,使他们感到父母是最可信任的人,是最能理解他们的人,是心理上的朋友。正因如此,智慧型的父母都应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以身作则。他们要在孩子需要时,尽做父母的责任,多拿出时间陪孩子游玩、沟通和交流,并适时用好智慧,这才是智慧型父母的魅力。

伟大的父母是让孩子成人,而不是成龙成凤

中国人教育子女有个传统的观念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实际上,大多数父母没有真正思考过“龙”与“凤”的含义,这说明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虚幻呀!幻想的目标容易实现吗?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实的角度来思考孩子的成长,而让孩子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呢?

研究表明,一个真正伟大的父母应该改变传统观念,从研究生活中的“人”开始教育子女。这也就是说,父母应该让每个孩子从“人”的角度开始接受所有的教育。

众所周知,一个真正的“人”,特别是对世纪的“人”,一定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有奉献精神,要慎重行事,要能分辨真、善、美,假、丑、恶,要学会生存,要懂得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并且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完成这一切,实质就是孩子的成功。

如果我们每一位家长能真正从“人”的角度来思考上述问题,就很容易给自己孩子确定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这比“龙”与“凤”这个目标更现实,更好操作,孩子也更能接受。看一看我们周边的人,有许多父母没有理解这个“人”的本质,结果好多孩子没有成龙成凤(也可以说是不可能),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失败者。如果我们让孩子把“成人、做人”作为一生的目标,那么,孩子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实质已经完成了人在这个美好世界中的所有目标,因为人的各类事业都融注在“做人”中。

伟大的父母必须给孩子自由的时空

“没有自由孩子不可能成功。”许多教育家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由”。著名教育家巴立卡里雅在《爱的生活》中这样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从这些精彩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自由的价值。看一看你的孩子,你邻居、亲戚朋友的孩子,他们自由吗?他们敢说、敢想、敢做大人认为出格的事吗?

从孩子刚刚出生(甚至还未出生),年轻父母就为孩子描绘了美好的明天,设计好了孩子发展的思路。但有几位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思考孩子如何对待这些问题?他们是不是真正喜欢?

怎样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呢?国内外自由理论研究发现,伟大的父母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就是让孩子真正游戏、玩起来──即父母不要剥夺孩子的游戏、玩,应该引导孩子一生中多多创造游戏、选择游戏,这一切真正决定着孩子的创新意识的养成,乃至对社会的贡献。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不是在伟大的游戏中成长的。陈景润如果不去玩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游戏,怎么会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比尔?盖茨如果不以游戏心理对待计算机软件,怎么可能成为世界首富?吴文俊如果不把计算机数学当作新的游戏来看,怎么会有影响全世界的数学成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父母们真该从游戏的角度来思考成功者的成功之路,为孩子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游戏──成功”之路。

伟大的父母最终让孩子掌握、运用自我教育

每个孩子接受的教育有四种: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四是自我教育。笔者认真思索了这四种教育的任务、目的、原则、途径等,发觉自我教育是孩子真正走向成功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说,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最终应该让孩子能进行自我教育,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回归社会,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伟大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认识自我,利用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自我。

首先,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教育是一种平凡之教育,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教育。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都会被其壮美之气势所吸引,但这么美的瀑布却来自于一条平凡的河,宽四五十米,不太深,水中的石头隐约可见,浅水处还有大一点儿的石头裸露出水面。这平静的河没有浪花,没有激流,恬静、安详、温柔、默默无语,使人根本无法将它与雄奇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联系在一起。自我教育就如这平凡的河,它不会像学校教育那样井然有序;也不会像家庭教育那样被父母不断地要求;更不会像社会教育那样,提供丰富的大型场馆、资料。所以自我教育就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每天行为,综合社会多方面信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以最终形成一个“最大、最美的瀑布”。

其次,自我教育还让孩子懂得坚持的价值。为了让孩子懂得其价值,我为孩子讲了这样的故事: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我们常常忘记,即使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也绝不会轻易地开启。成功并没有秘诀,但坚持是它的过程。柏拉图的坚持就是自我教育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家教观念

帮孩子玩好



廖贻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孩子是主动学习的人,他们有天生的好奇心去探索周围环境。玩,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探索发现的机会。对孩子来说,玩耍和学习不能分开。孩子正是在玩的过程中,通过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来学习的。而家长不放手让孩子去玩,客观上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主动探索的机会。但有一些家长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的玩,认为孩子的学习和玩是互不相关的两回事,认为玩是没有明确目的、随意、闲散的事,孩子在玩的时候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家长的这种认识和态度,说明他们不了解孩子应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将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孩子究竟是怎样学习和发展的呢?孩子以玩中会学到什么孩子从玩中会获得对自然和生活的初步认识,学习到生活技能,学习到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法。这些都是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和进一步发展必须习得的。

让我们来看看孩子在他们常玩的一些游戏中可能会学到什么

找东西。这是家长和1岁左右的孩子常玩的游戏。就是当着孩子的面把玩具放在毛巾下面,让孩子找。在这种游戏里,孩子开始感觉到物体是客观存在的,是相对不变的。这是孩子开始学习的重要基础。

捉迷藏。孩子学习与他人一起共同做一件事,学习根据线索分析、寻找和发现目标等。

玩球、扔沙包、滚铁环。孩子从中锻炼了跑、追、接、捡、扔、踢等动作,以及准确地把握方向的能力,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学习制定和遵守规则。

玩水、玩沙土。孩子可以从中发现很多自然现象,并去探索软硬、干湿、流动、沉浮、多少、变和不变、守恒等科学和数学的道理。

过家家。孩子开始关注生活和模仿别人(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样也发展他们的想像力。

涂涂画画。孩子在涂涂画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学习并练习握笔及绘画的技能。

孩子们从他们平时玩的游戏中,学到很多的经验和能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们起着重要作用。家长除了要为孩子提供充分玩的机会外,更应关注孩子玩的过程并加以正确引导。因为孩子在玩中对自然和生活的好奇、模仿只是他们学习的起点,要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深入发现、探索、思考,家长的关注、支持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只会使孩子的玩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和摆弄上。家长该怎样做给孩子提供充分玩的机会和时间家长首先应树立这样的正确认识:玩是孩子的权利,玩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玩的机会和时间,并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等。

利用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向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和素材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喜欢玩的活动以跑、跳、爬、玩球、做手工、玩民间游戏(滚铁环、捉迷藏、抽陀螺、跳房子)等居多。家长不必非买一些高档玩具,而应帮助孩子多玩一些以卫生安全的自然材料(如土、水、木棍)、家庭废旧材料为主的玩具。

孩子们操作、运用这些材料,使他们更多地在贴近自然和生活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有更多的切实解决问题的机会。

家长们应利用当地自然、生活资源,给孩子提供丰富、安全和可操作的玩具材料;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如民间故事、民谣、图书和游戏等,与孩子一起讲故事、说儿歌、看图书、玩游戏等,引导孩子开展语言、阅读和游戏活动。

家长还应该和孩子一起用各种材料自制玩具,促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各种材料的来源、功能、性质和变化,并学习用这些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等。如,孩子喜欢玩球,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编织带编成空心球,球心里放上小铃裆,这样,既可以踢着玩,也可以扔着玩,小铃档丁当作响,孩子们更爱玩。孩子在和妈妈一起制作的过程中,认识到编织带原是用来捆扎纸箱的(材料的来源和功能),它比其他材料质地更硬(材料的性质),认识到废弃的包装带可以变成有用好玩的球(材料的变化),学着用身边的材料解决没有玩具的实际问题,在把包装带缠绕编结成球的过程中,还发展了孩子空间知觉和空间建构能力。

参与孩子的玩

1.关注、观察孩子

家长应观察些什么呢?

在玩中,孩子能否恰当地表现出喜怒哀乐。能表现不同的情绪是孩子健康发展的标志。孩子的游戏是否过几星期就会变换新花样。如果是,说明孩子善于用新的、难度更大的方式来学习。

孩子对新事物、新人是否表现出好奇心,愿不愿意接受新任务。如果是,说明孩子有较强的自信心。

孩子是否乐于与同伴友好相处。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越多,越有利于他社会能力的发展。孩子对家长关注的反应是否恰当,过分地拒绝或服从家长都是不当的。孩子偶尔表现出坚持自己的愿望并反对家长的要求,这是他有社会化行为的正常表现。

孩子能否坚持把一件事做完。能坚持到底,是孩子学习成功的重要品质。

孩子是否经常表现出被爱和爱的需要,表现他的快乐。如果是,说明孩子的心态平和而愉快。

2.作为孩子的同伴和孩子一起玩

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分享孩子玩的乐趣,这可以增进亲子感情,满足孩子安全与爱的需要。有研究显示,亲手交往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家长参加孩子玩的最佳方法是做一个平等的伙伴,而让孩子做主导者。家长要做的只是体力上的帮助、充当伙伴、提供建议、帮助他集中精力(陪着他、和他交谈、支持鼓励他)等。

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很忙,不可能老陪着孩子玩。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农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既不耽误家长干活,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一起玩的实例。如带孩子一起下地,家长在忙着收麦子时,孩子在捉蝴蝶、捉毛虫,奶奶又带他看正在生长的茄子,并告诉他茄子“出小骨朵了,长得更大了”;妈妈拔草,孩子专门拔茴香,妈妈说他“发坏心眼”,语气里也暗暗表扬孩子能区分草和茴香;爸爸拆卸自行车时,孩子在一边看,也模仿着卸开玩具螺丝,探索里边的结构;家长洗衣服,孩子就在家长的周围玩“吹泡泡”,大些的孩子还可以帮家长打水、晾衣服……

家长们应相信,和孩子一起玩,将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3.在孩子需要时,支持、帮助、引导孩子

当孩子在玩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家长应通过回答孩子的问题,给予他帮助,启发他模仿同伴,向他提问题引发他思考等方式进行引导。如当孩子捏搓干燥的泥而捏不动时,家长可以问“这泥怎么捏不动呢”、“你看看小刚是怎么捏的”,如果孩子愿意接受,建议他“你用水把泥弄软,你看看能不能捏到一起”等。

家长要注意的是,给予孩子的建议、提问、引导都要以孩子是否需要,是否愿意接受为准。因为玩对孩子自己来说具有开拓性和试验性,他们不需要也不愿让别人教他如何做。如果家长坚持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和答案,就会破坏了他们的学习进程。

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在同伴交往中逐步学会共享、交流、关心、合作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越来越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们需要同伴的友谊,需要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需要在和同伴一起玩的过程中,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学习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家长要提供这样的机会,并且引导孩子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时互相学习,学会听小朋友的意见,向小朋友表明自己的想法等。学会共享、轮流、互相关心,遇到困难时共同想办法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家教观念

0~6岁孩子的成长规律及家教对策



朱京伟



三岁孩子喜欢独立地做些事情,并迫切希望在各种活动中赶上大孩子。他们已能做到安静地听一会儿故事或儿歌。在听过一些故事后,他们还喜欢学着讲一些简单的故事,并且喜欢模仿别人做鬼脸。

这一阶段,孩子的体格发展与一二岁时相比有所减缓,但随着跑跳活动的增多和开始学骑童车,他们的肌肉力量明显增强。在智力方面,他们已能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在这一阶段,家长引导孩子做一些观察种子发芽、大蒜长苗之类的游戏对其智力开发很有好处。

四岁期间,孩子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画画、搭积木、拼接组合玩具之类的游戏很适合他们。这一阶段,只要父母稍加指点和形象暗示,孩子就能理解事物颜色、尺寸和形状方面的含义。因此,父母应积极引导孩子看一些简单的图画书,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在群体活动方面,四岁的孩子已经懂得如何学习对方的优点,并能自我解决玩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在整个四岁期间,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在群体活动中的交往能力和教育孩子怎样去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五岁的孩子已懂得初步计算,懂得简单的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记忆力明显提高,能记住一些意义简单的描述性词语和短句,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并开始懂得用自己的经验判断事物的好坏美丑,同时特别喜欢模仿和学习故事或图画书上他认为了不起的人或有趣的事。这一阶段,孩子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由一般意义上的灵活变得比较敏捷,室外活动兴趣大增,能连续很长时间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并初步懂得如何在集体游戏中与人合作、谈判和交涉。肌肉发展很快,身体平衡能力显著增强。所以,家长应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念和是非标准,促进孩子心理和体格两方面的平衡发展。

六岁期间,孩子的群体活动兴趣持续上升,相互之间的类比意识明显增强,语言能力显著提高。孩子们在一起,彼此之间已经懂得相互取笑和开玩笑。绝大多数孩子都已逐步形成区别真、假、好、坏的意识,十分渴望知道生活中每一件事的好坏标准和最终界限,但即使是知道了好坏标准和事情发展被允许的界限,他们也想象不到自己一旦在这种事物中“违规”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成长速度明显快于体格发展速度,通过亲身体验和尝试获取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他们心中往往还产生出一种想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做那些“父母交代不宜去做的事情”的强烈愿望。因此,父母应加强对孩子行为活动的观察、监督和适当约束,但切忌强制性地管教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另外,大多数孩子还做不到长时间静坐,所以尽量不要安排他们连续长时间学习,如画画、看书、学琴等,以免孩子对这类活动感到厌烦而失去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家教观念


6个月婴儿早期教育大纲



孙淑英



1.运动独坐

独自坐是婴儿运动发育的一个转折,它表明婴儿的运动发育有了一定的成熟性,婴儿活动范围及自主性都有了一定的增加,这有助于他(她)接触和学会更多的东西。在婴儿靠坐较稳,或仅有一点支撑就可坐稳的基础上,可逐渐地撤去外力的支撑让婴儿练习独坐。开始可能只是独坐片刻,或独坐时身体前倾或后倾。此时可让婴儿短暂的坐着玩,以后逐渐锻炼他(她延长坐着玩的时间,直到可稳定的独立坐着玩儿。

学爬自婴儿能够自如地翻身开始就有了学爬的机会,开始他(她)可能会有时趴着玩儿,但不能向前爬行,或者最初学爬时只是原地打转及后退,此时家长可有意识地教婴儿练习爬。前面可放一些玩具逗引小儿去抓,后边可将手放在婴儿的脚底,给他(她)一定的力,帮助他学会向前爬行。

2.认识

玩具倒手婴儿在能够准确抓握,能模仿敲、摇玩具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双手共同的活动。首先是倒手,在和婴儿玩的时候,有意识地连续向一只手递玩具或食物,训练婴儿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上。这种最初的双手配合活动是很重要的,它可早期观察出双手的活动是否正常、一致,两只手是否有对在一起的趋势。

抓取小物体婴儿在练习抓握时,一般接触的都是比较大的物体,他(她)可一下子就注视到,并能准确地抓取到。在这个基础上要给婴儿一些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小米花等。首先训练婴儿的注意,是否一下就看到,以后婴儿会练习抓取。此时婴儿手指的运动尚未分化好,还不能精确地捏取,但仍要给婴儿这些小物品玩,让他(她)练习捏取。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对小物品只能耙取,即大把的抓进手心,或用多指一起将它夹起,经过多次锻炼,婴儿会逐渐地学会将小物品捏起。

3.语言

模仿发音节随着婴儿与外界接触的增加,与亲人的交往增加,婴儿的发音反应越来越强烈,好像总要说些什么,此时已不是单独的元音和辅音,而是发出一些音节。家长要有意识地教他一些音节的发音,如ba-ba,ma-ma,da-da等。婴儿可很清晰地模仿发出这些音,但没有任何意义。此时家长在他(她)发音时要给予应答和鼓励,使他(她)建立此音与实际意义的联系,为他(她)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打好基础。

语言信号反应在家长多次的重复某一语词(多是名称)并与实际东西联系起来时,婴儿会逐渐理解了这一语词的意义,并建立了这一信号的反应。比如,经常叫婴儿的名字,他(她)会对自己的名字很熟悉,当你喊他时,他(她)会马上抬起头或转过来看。再比如,经常给他看灯,告诉他(她)“灯”,并指给他看,以后他(她)会一听到“灯”这个词的信号马上去找,这就开始建立了语言信号的反应。

4.生活与交往

认人婴儿经过了对人的泛化认识后,逐渐有了分化的认识,开始出现怯生的表现,这是婴儿的进步。此时要多给婴儿接触人的机会,观察他(她)对熟人、生人的不同反应,教会他(她)对熟人用微笑或发音来打招呼,对生人逐渐适应,多与人友好交往,逐渐地增加熟悉的人数,减轻他(她)怯生反应的强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20: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