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教子有方-家教观念
让孩子爱上阅读
黎修文
怎样为孩子投资才能合理、节约、见效大?许多年轻父母,往往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没有目的和计划,钱花了却收效甚微。
知识智力投资给幼儿买智力启迪性玩具,看科教电视,看图识字,寓教于乐,孩子可一举两得。购买适于儿童阅读的知识智力型报刊,使其广泛涉猎新知识也是启迪孩子智慧的好办法。
儿童阅读,是一件不限于儿童自己的事情。很小的时候,他们的所谓阅读,其实主要是在听大人们讲。大人把书买来,看着书,把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感动、快乐、也受到教育。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阅读呢?
学会阅读:从具体到抽象
孩子学会阅读的过程是从认识具体事物开始,其次将声音与具体物连结,接着认识图形,最后才将抽象的文字与具体物及其声音、意义连结起来。
孩子两三个月大时,视觉发展尚未成熟,只能看到图像模糊的影子或外形。到了一岁左右,已能看清图画书上的图像。之后,通过旁边的人告诉他这是什么,图像和声音便产生连结,知道图像是什么,是猫、狗等。最后,孩子语言发展逐渐成熟后,知道物的声音、意思,且能将字汇组成句子,并懂得字句语法。
经过这样的发展后,才能懂得文字的涵意,能自主阅读。
而三岁以前是让孩子建立阅读兴趣、习惯的关键期,幼教专家也建议孩子阅读要及早开始。如果此阶段的幼儿有充分阅读的机会,日后语文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明显较未念书的孩子为高,且能培养专注力,有助日后稳定其个性。
虽然孩子阅读愈早开始愈好,然而,孩子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有一定的过程,只是早晚不同。这个过程很重要,父母不要心急、逼迫孩子,而应让他自然发展。
阅读对孩子的意义
一些父母对孩子读书寄予过高的期望,期望孩子阅读能迅速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修养等。所以,父母在读书的问题上特别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比如,孩子总喜欢看轻松的卡通,而父母则希望他们看有教育意义的书。谈到读书,父母大多谈的是“教育功能”,谈的是“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但如果我们能冷静地面对现实,我们就会发现,“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是一个神话。我们可以想想,是哪一本书就使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现在又有哪本书能改变你的孩子的一生呢?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他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的媒介选择。除了书,他们可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听录音带,甚至可以进入计算机网络。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读书的期望值。根据以往的研究和经验,在孩子读书问题上,应该强调三个基本观点。
1.读书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或者说,读书首先具有娱乐功能。娱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娱乐活动,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孩子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特别需要这种娱乐媒介。1992年全国城市儿童调查说明,孩子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而不是为了接着“上课”。在大多数情况下,书籍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之一,孩子不会为了学习而去看书。父母如果硬将其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孩子对它的态度就会像对待课本一样了。
2.书籍中的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儿童成长需要体验艺术。所以,当孩子阅读文学作品时,父母应注重的是艺术方面的教育。
3.从媒介中学习(即受教育)是一种伴随性质的学习,即在满足娱乐需要的过程中,无意中学到一些东西,即传统的寓教于乐。虽然无意中学到的东西对孩子很重要,但并不会因为重要就改变了阅读的性质。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儿童阅读的意义是娱乐、是体验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即接受思想、知识方面的教育。
通过阅读除可令人快乐、获得知识与讯息外,也可启发想象力及创造力,培养对图文的审美观。更能藉此探索自我、了解外在世界,进而建立对各种事物的积极态度。对幼儿而言,阅读不但促进其语言发展,更是一种学习的媒介,能学习到自己穿衣服、吃饭等生活自理能力,或学习关怀周围的人事物、扩展生活经验;另如童话故事中发挥正义感、善有善报的情节,也可提供孩子正向的人生观。
而亲子共读的过程,可促进幼儿与照顾者间亲密的互动,孩子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更甚于对书本身的兴趣。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有许多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热爱阅读。最主要的方法有如下五种。
1.为孩子选择他们“能”读的书看。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来选择书籍。如果孩子特别喜欢阅读,可选择稍微高于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相反,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可以选择略低于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
2.为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书籍。
什么是孩子喜欢的书籍?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下列表现来判断:
·当孩子走近书柜(无论商店或是家里)时,他是否径直走向某个特定的书架?
·他是否懂得到哪里去找科学书籍、小说或诗歌?
·他有没有跟在一两个孩子后头,按别人的选择来选书?
·如果孩子阅读时,看看孩子是否迅速进入了阅读,他实际阅读的时间有多长,是否经常谈论与书有关的内容等。
·如果孩子能自己直接找到一本书,不看其他的书,阅读时迅速进入情境,阅读时间较长,经常与伙伴谈论书的内容,或做有关的游戏,则说明他对这类书感兴趣。
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这些习惯包括:
·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不撕书,不折页。鼓励儿童保存看过的图书。
·鼓励儿童自己选择读物,和儿童讨论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读物,哪些是他们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读物,并以此为标准选择读物。给孩子一定的选择读物的权利。如果为孩子订阅报刊,请孩子自己选择。
·合理安排时间,父母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
·定期买书或借书。教绘孩子利用儿童图书馆的技能,如图书馆是怎么对图书进行分类的,怎么能找到他最想看的书等。最好能参观一下儿童常去的图书馆,替孩子申请图书证,帮助孩子适应图书馆;教给孩子买书的技能。在孩子小的时候,每次买书都带着孩子,商量好买什么书后,把钱交给他,让他自己从售书员手里亲自接过书,完成模仿父母买书的过程,这样做比父母从街上带回一本书更能让孩子满足。
·鼓励孩子记笔记。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写个简单的书名也好,可以培养孩子从阅读中获取一些东西的习惯。
·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小书架,请孩子安排自己的书。孩子阅读时,尽量保持安静。
4.经常与孩子交流。与年龄较小的孩子一起阅读和创作(如编故事等),与年龄较大的孩子一起讨论和交流。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同时,在家里,最好常备一些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类的书籍。当儿童提出问题时,引导儿童从书籍中寻找答案。启发儿童讨论思想、艺术方面的内容,尽量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5.鼓励孩子利用读物。许多介绍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的书籍有使用的价值。父母要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利用这些知识。比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百科全书》,在讲解什么是机器的时候,作者介绍了家里的闹钟、电动剃须刀、自行车等,也介绍了一种令人开心的“傻瓜机器”。这是一种滑稽设计,整个机器运转的目的是为了叫醒一条酣睡的狗。作者在解释了机器的运转过程后,也请小朋友设计一种更为简单的叫醒狗的机器。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进行这样的设计或创造,即使是非常不成熟的设计或创造。又如,孩子读了地理读物后,在旅游时,可以让孩子来设计旅行路线等。这种知识的利用不仅能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培养孩子的科学世界观。
孩子爱看哪些书
如今的孩子究竟最喜欢看哪些书?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广大儿童教育工作者、少儿读物出版者及孩子家长都有兴趣知道。根据最近的一项儿童阅读调查结果,儿童最喜欢看的书籍名列前茅的是:外国经典儿童读物、中国经典儿童读物及科普读物。
此项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是在七百余名儿童及家长中进行的。在儿童组的问卷中,当被问及“最喜欢的图书”时,所回答的图书属于外国儿童文学经典的占对%,属于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的占18%,属于科普知识类的占18%,属于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读物的占14%,属于外国现代儿童文学读物的仅占8%左右。
家长组的调查问卷结果与儿童组的结果大致相似。调查显示,“家长最喜欢的儿童书籍”也多为中外经典童话、故事及百科知识类。他们所回答的图书属于著名童话、经典故事的占44%,属于科普读物的占27%。而中、外现代儿童故事仅占7%(这当中,中、外儿童现代故事分别占5%和2%左右)。
选书的原则
家长对各类儿童读物的喜好其实也表明了他们对各类儿童读物的重要性的某种看法,由于家长往往是儿童读物的实际选购者,因此,家长的这种喜好直接地影响到儿童的阅读状况,也由此逐渐影响了孩子对各类读物的喜好。家长的看法与孩子的喜好虽然未必一一挂钩,但这种密切相关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教育界人士提醒家长,应注意避免将自己的看法和趣味强加于孩子。书对幼儿来说,不只是书,更是玩具、朋友及跟大人沟通的桥梁。选书时首要考虑人,以孩子为本位,掌握适龄适性的原则。
其次,就书本身而言,要考虑下列几个方面。
1.封面印刷清晰优美。
2.装订牢固安全家长要注意书的安全性,以免孩子在翻书过程中受到伤害,如立体书图案是否有尖锐的角、纸张裁边是否太利会割伤、书的四角是否够圆滑,玩具书的零件是否会脱落、或毛屑是否会掉落令孩子过敏等。
3.纸张厚薄适中不反光对孩子视力较好。
4.字体大小孩子如可独立阅读,字就要大点,让孩子看清楚。
5.文字流畅口语化内容语句要重复,可和孩子产生互动,且剧情简单,孩子容易对故事留下印象,将故事带进生活。
6.主角拟人化孩子较易了解,尤其是小动物,因幼儿在此年龄阶段对动物充满好奇心、接受度高,也较能融入故事。
7.图文结合能充分表达内文想要表达的东西。
营造丰富的阅读环境
营造一个丰富的阅读环境,有助提高孩子的兴趣。处处有书,让孩子可随处看到、拿到书,孩子没事做,自然就会去阅读。
1.空间
书要放在孩子随手可拿到的地方,且要有固定地方让孩子放书,如书柜下面几层。只要不影响起居,厨房橱柜也可安排空间。
如孩子有自己的房间或家里有足够的空间,排一个干净、安静的角落放置书柜或书箱,有充足的光线、舒服的椅垫及小椅子,让孩子觉得那儿就是看书的地方,只要想看书,就会去那儿。
2.时间
可固定在睡前阅读。此时孩子的精力已发泄得差不多了,较能静下心来看书,且看书有助于安抚情绪,能帮助孩子入睡。此时应尽量避免冒险或夸张的故事,除非阅读时间长达半小时,且讲完后要再讲温馨的如晚安故事。如此孩子会百听不厌,并当成是睡前必要的活动。
共读的时间长度不宜太长,十分钟、二十分钟都可以,不必硬性规定,视孩子体能情况而定。四岁孩子专注力约七分钟,增加一岁加两分钟。孩子专注程度有限,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不专心。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或情绪不佳,就不要阅读,否则孩子会将不好的感觉与阅读相连结,适得其反。
此外,要固定时间阅读。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在这段时间阅读,而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时间固定之后,亲子自然会空出这段时间,不会去做别的事,也会觉得这段时间的阅读很重要。
朗读的好处
共读图书时,亲子若能大声朗读出来,有助孩子听觉及语文能力的发展,更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及想象力。阅读时如能朗读而非默读,就像唱歌、游戏,有音韵、节奏,让它琅琅上口,孩子自然而然就可背下来。
对幼儿来说,朗读可满足他对声音或语言的倾听能力,等孩子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就会享受故事及文字后律的美。况且,读出来才知道孩子是否读对或领会,也可知道他的兴趣、理解力。同时,大人也要读出来给孩子听,如此可让孩子的心思抽离文字或故事内容,无论是否看着图画,都可在脑中建构有别于书中或大人想法的画面,激发想象力及创造力。
生活教育的媒介
和孩子读完书后,不必刻意和孩子讨论书的内容或感想,如想了解孩子的感受,应是很自然地随故事延续下来的讨论,而非强迫式的。否则会让孩子心生恐惧及压力,甚至讨厌阅读。
幼教专家指出,其实只要观察孩子的表情,就可以感受到孩子是否喜欢。也不必硬要孩子思考其中的意义,应让孩子从容自在地吸收、沉淀。
但并不是说孩子大了,就可以不用跟他一起读书。即使孩子已可独立阅读,仍要继续鼓励他,因当有更多有趣的事吸引他时,他可能会丧失这个兴趣。父母可以伴读,读自己的书或报纸、杂志,再互相分享讨论,不用局限于某种形式。对孩子而言,此时再回头读当年跟父母共读的书,会有成就感,因为现在可以自己读,父母如仍与孩子共读,就可分享、肯定他的成果。
除亲子共读外,同伴阅读的经验对孩子也很重要,可以产生良性竞争的作用,孩子去争相说出自己的感觉。专家指出,因与朋友处于平等位置,是朋友,故想提出自己意见及想法的企图会较强,孩子会变得比较有批判性。同伴阅读的经验除可与兄弟或亲戚如堂兄姊妹共同建构外,也可跟邻居的小朋友一起读。
与书为友,天长地久
学龄前阶段可说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幼儿虽不会自己阅读,但会享受其中的乐趣,且有较多时间来阅读。学龄以后,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愈来愈强,再加上课业压力增加,会渐渐脱离课外阅读的阶段,尤其孩子接触、学习的事物愈多,兴趣也更广泛,可能会选择别的事物,如看电视、上网,相对会剥夺掉一些阅读机会,尤其上初中以后,就更没时间课外阅读了。
看电视不用思考,可快速接收讯息,不用花脑筋,只要照单全收就好。但看电视会影响孩子的思考运作,且因声光刺激多,听觉刺激易使其浮躁,也会伤害眼睛,甚至模仿画面,如暴力镜头。相对上,阅读的影响较电视正向,没有画画,较没有直接的影响,且孩子会揣摩故事情节及发展,需要思考,与看电视不同,故父母要持续激励孩子阅读,并以身作则。孩子喜欢模仿及公平,父母常常阅读,也会让孩子乐于阅读、喜爱阅读。
此外,千万不要罚孩子阅读,相反地,阅读可以当作奖赏。像有时孩子如果想在睡前看书,但时间太晚,就可禁止他。也可以告诉孩子这段共读时间专属于爸妈和他,变成亲子间的专用时间。适时加以诱导,可让孩子化被动为主动,孩子会更懂得珍惜。
丰富的阅读经验,使孩子的文字组织及语言表达能力更好,想象力也更丰富。阅读虽然对孩子助益良多,但最重要的是阅读本身所带来的喜悦及满足。它是件快乐的事,更是件好事,只要父母善加引导,书和阅读就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好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