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记录《雾凇》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0:1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在《雾凇》一课中,教师始终紧扣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有效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长进,兴趣盎然,从而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感受这一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
  一、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以多媒体尽情展示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吉林市壮观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雾凇。聆听着动听的音乐,欣赏着美妙的景观,学生仿佛置身于河畔,在雾凇间穿梭。
  二、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的,师生双方都应允对方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予激发、肯定和鼓励,探究雾凇形成的原因,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画画,还可以是复述的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将被动的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课堂成为心灵共舞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家园的主人。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用优美的语言赞一赞,用巧妙的画笔画一画,用流畅的语言介绍介绍等等,都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
  【2】
  听了杨晶老师的《雾凇》一课,她像大姐姐一样亲切的样子首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给予者,而是一个引路人、组织者,所以整堂课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对话中层层递进,深入核心。本课杨老师以“奇观”为核心,先让学生领略雾凇奇观的美,再体会奇观形成的原因,最后由雾凇奇观引入祖国风光无限好,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整课条理清晰,线索明确,课堂结构完整。在教学中杨老师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读书效果也很好。
  但我仍觉得有些问题值得商榷,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关于朗读,我认为是学生在对课文真正领悟、体会,对文本语言文字之美真正感受之后情感的迸发。在教学中杨老师将重点字词在课件中出示,是不是将学生体悟过程简化了,是不是将文本的作用弱化了。学生虽然感受到了语句之美,但我觉得感受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五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感悟,词语的出示少一些为好。
  另外,整节课教师设计紧凑细致,但总觉得教师“牵”得太多,“放”得不够,学生跟着老师牵的线一步一步地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体现得不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文本时自己发现问题,找出答案,最后将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教师预设的越多,课堂生成就越少,而课堂生成往往是最亮的亮点。
  此外,对小导游的设计,我的意见和大多数听课老师一样,就不赘述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0: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