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

           马兰小学    孙燕华

教育的外延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科学教育,科学给人智慧;一种是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点燃的是良知。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关爱。总之,它给人的是热情。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一种理性认识,主要指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价值观念、实践准则和评价体系。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断融合、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而每一次新的融合,就出现科技与人文双重繁荣的社会景象。然而,人类在进入近代工业文明社会后,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及其广泛运用,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和发展空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激发了人的主体积极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理性主义科学观导致了科学主义乃至唯科学主义的倾向,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规范广泛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使人文社会科学倡导的价值导向和伦理准则受到淡化与削弱,由此在某些方面产生真理与德行的分离、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人文与科技的分离,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背离,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复杂,矛盾尖锐,问题日趋严重。反映在学校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关系问题上,“成绩至上”往往被认为是惟一的价值法则,这种情况下,学生知识增长是以情感的失落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的,表现为部分学生精神家园迷失、人文关怀淡薄、行为方式失范,还产生校园暴力、网上犯罪等现象,这些不仅反映了校园科学精神的不足,也证明了人文精神的失落。现代科学所依靠的科学精神已日益异化为工具理性,“科学的两面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重建学生的价值理性、呼唤人文关怀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太少了,因此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

一、关爱学生,从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有情。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但在现实生活中,爱优秀学生每一位老师都能作到,而爱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柳斌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母亲说:“您很了不起,因为你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这位母亲笑着说:“您是说我有一位当总统的儿子?我呀,还有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儿子。”记者问:“他是做什么的?”这位母亲说:“他呀,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柳斌说:“这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当老师的应当具有这样的人才观。”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他一定会推已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于永正教师也说过“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劝慰,更是伟大,它是老师心中着的爱意和善意的流露,这便是艺术。”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把爱用耐心激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鼓励并期待他们能取得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他们一定会推己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二、关注教材,从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作为教材语文课文必定含有深刻的人文内涵。有的课文其人文内涵是显而易见的,如《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鲁本的秘密》等,它显然是教育启发学生学会关爱我们的亲人;《最后的辉煌》、《放弃射门》则是启发学生如何回报社会,面对自己成功的辉煌和对方守门员的受伤,福勒放弃射门,赞扬了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得失,使学生受到一种人性美的熏陶,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而大多数课文其人文内涵是隐性的,如《鲸》、《海豚救人》等,像这样的一些课文,我们可以深刻地挖掘一下其中的人文内涵,可以设计“鲸的自述”“海豚救人背后的思考”等活动,启发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从对教材人文精神的挖掘中使学生学会关爱别人,关注自然,关注自身道德的完善。

三 、充满趣味,在趣味中渗透人文精神。

  所谓“趣”,就是课要上的有趣味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乐此不疲。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语文课“要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

既然教材中蕴涵着如此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上课时就可以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在趣味盎然的情境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鲸的特点分类和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鲸的其他资料及鲸集体搁浅的图片.让学生在事实面前警醒,从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关注自然。此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编演教材,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在同学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演教材,还可以加上“孔子对两小儿的评价、鼓励”,“两小儿对孔子的佩服”,“孔子的自我感叹”等学生在编演教材的过程中体会宇宙的广大,知识的无穷,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例如在教学《放弃射门》一课,就福勒该不该放弃射门开展辩论,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中升华福勒那种高尚的体育道德。



此外,语文课中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关心生活,关爱社会和自然,从小培养其高尚的人文精神。只有让语文课在充满情趣和关爱中进行,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我们的学生充满人文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3-29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关心生活,关爱社会和自然,从小培养其高尚的人文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4: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