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ingk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复制链接]
29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地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整合就是把以计算机、网络化为核心的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地理教学中。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解惑和总结及提供海量的相关资源。教案(也是学生的学习指南)要安排好信息技术媒体在本节地理课中的内容及应用时机,设计好流程图等;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化环境预习、学习和复习好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软件应用水平。这才是“整合”——学科促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促学科。而课程本身必须以地理教学为主!

  本课例试图探索一种适于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交互式、资源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试用效果良好。

  这节课程实现了无粉笔教学,使用了师生共用电子教案和答题系统。环境是多媒体网络教室:配有Web服务器,每生一台计算机,并和校园网、互联网联通。各种素材、资源等以Web形式发布,并同时提供论坛、聊天室、网络答题系统等即时交互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一、课程标准

学 习 目 标活 动 建 议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5.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1.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2.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和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3.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或定向行军等活动。
4.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说明:* 为重点 ;# 为难点;“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这五种地形。

  4.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6.举例说明一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三、媒体使用

知识点媒体选择媒体内容应用时机
地图基本要素比例尺计算机三种比例尺的实例图各1张讲完比例尺的概念后
方向计算机三种表示方向的实例图4张讲完方向的概念后
图例计算机教科书、地图册、其他例图若干讲完图例的概念后
地形图的判读几个概念计算机描述概念图4幅,视频3个边提问题边展示
判读地形计算机图片若干(见流程图)讲完基本地形定义后
分层设色地形图计算机分层设色地形图1张;普通等高线地形图1张用来判别地形和查找地点;利用计算机涂色
剖面图计算机、
模型挂图
剖面图片1张、视频1个;中国地形模型挂图在讲授书上的剖面图前
从地图获取信息计算机各种地图若干(见流程图)边讲边展示

  四、习题设计

知识点记忆理解应用能力类型活动设计
地图基本要素比例尺课上、课后量算直线、曲线和面积练习
方向课上、课后读图判断方向
图例课上图例与图上地理事物对照
地形图的判读几个概念课上、课后填空题
判读地形课上、课后读图判断是哪种基本地形
分层设色地形图课后用电脑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
剖面图课上完成P18图1.32剖面图
从地图获取信息课后绘制校园草图、网上查找各种地图及地图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五、活动设计

  1.读图(P14图1.23和P15图1.25、图1.26及P23图1.38):判断方向、量算距离和事物判读。

  2.用橡皮泥或泡沫塑料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动手能力的培养。

  3.用计算机绘图工具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加深理解及提高判读地形能力。

  4.完成P18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判读。

  5.用纸片量算距离:曲线距离的量算。

  6.绘制校园平面草图:测量和图例设计。

  7.郊游:交通路线设计和景点图的判读(三要素)。

  8.实地踏勘:地形图的制作、地形的判读、方向的判定和对剖面图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六、教学过程流程图

图1


图2

图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七、流程图文字简述

  1.地图的基本要素:先讲述或学生自己学习一下地图的概念,接下来是讲解三个要素概念:

  ①比例尺,先学习一下比例尺的概念,再分别看一下比例尺的三种(初中只掌握这三种)实例地图,有一个感官认识后实际量算一下距离和面积,最后归纳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形式及如何计算。

  ②方向的概念(可以不掌握),读教科书上三张用不同方式表示方向的例图,再看一下其他例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判读方向的几种方法和使用环境。

  ③图例的概念掌握之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读教科书上的几张例图,重点是去图上查找相应的地理事物!再看看地图册和其他的一些图例,从数量上多见识一些,然后师生共同探讨一下对图例如何掌握——尽量记住常用的、通用的。教科书没有重点提及注记,但它是地图的重要语言,应该由教师引发出来进行学习。

  2.地形图的判读:

  ①几个概念,教师可以提问引发出等高线、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平面、等深线等概念,通过实例得到答案。之后,教师应提出如何绘制地形图的问题,通过视频媒体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答案。接下来学生们用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材料亲自制作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这样,学生就能自己总结出这些概念及等高(深)线的特点并记好笔记了。

  ②判读地形,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判读地形的基础。再了解一下各种地形的概念,学生就可以自己去进行相关的地形图(教科书的、其他的)试判断。之后,老师再提出“海底地形如何?”并提示海底地形示意图。这时师生共同去总结判读地形的要点就水到渠成了。

  ③分层设色地形图,首先知道概念(初中只掌握这一种,其他的如“晕暄”尽可能不要提及),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完成。这包括自己用电脑分层涂色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并来获得结论。

  ④地形剖面图,通过各种媒体,包括视频、图片和常规媒体(指中国地形模型挂图—含北纬32度剖面切面)让学生有直观了解,再去完成教科书上的剖面图,最后,教师可以给出详细的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此时学生其实已经能够对剖面图判读了,让他(她)们自己去试试吧!

  3.从地图上获得信息:

  通过对各种地图的察看、比较,加深对地图的理解。通过几种活动,深化对地图的认识。剩余时间或者课下拓展一下地图知识(这里谈的、设计的简要,实质上很重要!)
  
(作者:河北承德丰宁二中 白光利  摘自: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思考



北京丁香胡同小学 武健



目前,信息技术教材无论是内容编写,还是选用、审核都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信息技术教材正在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就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与教育界同仁共同商榷。


一、信息技术教材现状


1.“百花齐放”的教材市场


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教材建设,正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的信息技术教材已超过200套。教材开发的速度之快,来势之猛与尚处发展阶段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相比,明显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由于教材巨大的需求量加之开放的教育市场体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图书市场已成为众多出版部门关注的焦点。


在繁荣开放的教材市场背后,我们同样也看到了当前市场的问题:教材内容的选题盲目、内容粗糙、知识重复和出版劣质等情况比比皆是。大量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材的泛滥,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的猖獗,导致好的信息技术教材不能正常流通。一些信息技术教材仍然沿袭传统的计算机教材的编写模式,只注重讲授知识,不注重传授方法;只注重传授操作要领,不注重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中的粗造滥制,教材编写语言的成人化,不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有的信息技术教材还存在着科学性的问题。信息技术教材的发展潜伏着无数的危机。


2. 地方保护主义


当前信息技术教材市场最突出的问题应该是地方保护主义。由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实施地方保护主义,使信息技术教材形成各自为政的架势。地方保护主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一是限制教材流通。主要是通过行政命令的办法,强行推广本地自己编的教材,限制外地、外省的优秀教材进入;


二是采取考试方式来统一本地区的教材使用。名义上是让学校自主选择教材,甚至可以教师自由选择教材,但评价标准在教研部门手中,考试的内容在教研部门指定的教材中,这种方式实际上限制了教材,其后果是导致优秀教材不能合理使用。


如何实现教材的自由选用,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信息技术教材选用权的下放,让地区、学校甚至是教师个人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必须放开统一考试的枷锁,考试时不以哪一本书的内容为蓝本,而是参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大纲标准,根据选用教材的内容进行灵活的评价。


3. 信息技术教材的“审查”与“评议”


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大部分地方采取的是封闭式的“审查”制度,即通过教材审定委员会对现行教材一一评判,以是否通过作为评审的最终结果,所采取的也是编著者与审定人员不见面的原则。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材可以采取“评议”制的评审办法,尽量避免一票否决的情况。教材编写者应提出本套教材的特点、模块组合、所针对的地区、所适用的师资设备条件、所要求的学生现有素质水平、使用建议等,同时在评议过程中,让编写者陈述自己的编写理念和编写思路等由地区、学校甚至教师个人来选择教材。


二、教材内容的问题与思考


1. “零起点”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教材一般都是采用“零起点”的原则,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采取从“零”开始讲授的原则。很多学生就反映,初中学过的内容,高中还要学。现有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缺乏统一的安排以及系统性。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实现小学、初高中内容的衔接,“零起点”成为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研究的重点课题。


笔者认为:在教材编写上要考虑到各地的差距,不能盲目地力求整齐划一,应该设计出弹性的课程内容,采取层次要求,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在小学学过的内容到初高中仍然可以学习,只是在学习的深度以及应用的层次上有所更新与突破。


2. 教材应加强实际应用性


学习信息技术课主要目的不单纯是使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在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与方法,因此,信息技术教材的活动设计应该关注的是其应用层面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观强调不够。很多教材的设计,特别强调操作步骤的讲解,局限于讲授几个工具性的软件,没有指向学习者实际的学习、工作。当前“主题式”、“活动式”教材就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将学习与生活实际引入到了教材中。


3. 模块化应该进一步完善


通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其内容大多根据软件或者计算机功能,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画图软件、多媒体、互联网等模块。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学期或者学年为阶段,进行各模块的教学。这种大模块、整体化的学习方式适合成人,但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却不太适应。


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低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较低,对于模块中较难内容不易理解,出现学习困难;而相对年龄较大的学生,对于一些较易的内容不感兴趣,出现厌学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两种思路可参考:


一是将信息技术课的各部分内容综合化,分层教学。将各知识点的内容按学生年龄特点综合起来,容易的内容在低年级学习,较难理解的在中年级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则在高年级学习。编写这种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综合教材,可以有效缓解模块化带来的困惑。


另一思路是将现有教材的大模块化分成若干知识单元,每一知识单元按不同主题活动设计成一个一个的小模块。使用教材时,由一线任课教师根据本校设备状况和学生情况选择在某一年龄段中该使用哪一大模块中的小主题模块。


4. 教学评价应逐步完善


现在提倡的活动型课程与以往的传授知识型课程的不同点是,传授知识型课中,所有的活动与任务都围绕知识进行,目的在于“学后练”;而活动型课重点是活动,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总结、在活动中产生对知识与技巧的需要,是“做中学”。


活动与评价是分不开的。将多元评价引入教学过程,可有助于活动的开展。从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单元活动开始时就应明确评价标准,以保公正;活动过程中应随时记录活动内容,保证学生对自己的反思,促进自我转变;活动后,进行评价式的总结与反思,从而整理出过程总结与改进计划。这与传授知识型的“讲—练—考”模式绝然不同。


目前,适合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有“档案袋”式评价(特点为记录学者的学习过程)和量规表评价(特点为多元化测量)等多种方式。然而,纵观教材的编写内容,教学评价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空白。


三、信息技术教材:变化与发展


1. 教材形式的变化


传统教材大部分是说明书的模式,大主题和综合实践型的教材是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新突破。这种教材编写体例如活动目标、活动建议、参考资源、活动评价等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类型的教材需要教师有较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面,综合实践的难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急于求成只能使大多数学生感到教学不适应,最终导致效果不尽人意。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将综合实践尽量“综合”到教科书的各册、各单元中。整个教材从开始的没有综合实践逐步到简单的综合实践;从针对活动过程中单个方面的综合实践逐步到全面的综合实践课;从笼统引入评价的综合实践到能够准确评价的综合实践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使学生和教师能逐步接受,学生在活动中也会确有收获。网络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新的形式打破当前的信息技术教材体例。信息技术教材的网络化,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2. 主题活动型是目前新教材的热点


信息技术教材配套光盘的出现,也是信息技术教材的突破。目前的信息技术配套光盘有辅助教学型和学习资源支持型两类,辅助教学型主要是指光盘上带有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教学软件来学习软件操作。学习资源支持型主要是为纸质教材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为学习活动安排提供应有的学习资源。当前很多配套光盘还只是前一种形式。


在光盘或者网络上设计好一套主题活动库,我们就可能实现随心所“用”的想法。我们曾经做过尝试,如文字处理部分的汉字输入、字体与段落设置的教字,就可以由“一封信”、“读后感”、“我的小档案”、“体育小知识”等积件活动模块组成。上课时根据班级不同情况,按各块的难易程度,由教师选择一个主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选择,由此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主题活动型已成为新教材的热点之一。


3.教材发展的新思路


新型的信息技术教材强调活动化、主题化,主旨是“用啥学啥”、“学啥教啥”。其遵循“用能生巧”的原则,在“用”的环境下,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学习模式,能迅速让学生熟练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的教材可能会有两种形式:一是知识+活动,一套书中既叙述了知识,又组织了活动;另一种干脆是活动手册与知识手册,活动手册中需要掌握的知识部分参见知识手册。


在信息技术教材的形式及编写体例方面,有两个实例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一是电子图书“花脸道”(http://www.hualiandao.com)。这是一本交互性的图书,不仅仅有阅读的功能,还有在网站上编故事的功能。另一个是Intel未来教育使用的书。如果以我们用中小学教科书的眼光看,这几乎不像一本书:书中有许多空白,需要学习者填入表格、体会、评价、网站的记录……但是,每个参加过Intel未来教育的老师都知道,谁要是上课没带这本书,会很难往下学。自己在书中填写的内容,不仅能促进自己的进步,对今后还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比我们的教科书看看,平时上课时,就没有几个孩子带着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到了学期期末,学生们手中的教材早已不知去向,或者是在家里妥善保存,完好如初。


因此我想:信息技术课的教科书一定要像传统的教科书吗?如果像Intel未来教育一样,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的是:书+活动记录本+评价手册+……,这样一本综合性的“书”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更实用。


经过了十几年教学,我们从编程走到了计算机课,又从计算机课走向了信息技术课。在这一历程中,许多教师都有着深化课程的设想。我们希望新的教材能更加实用,更能以人为本。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也将会更加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TheGreatGreenWall”一课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思路、设计原则和具体的教学过程,同时还阐述了相比传统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 课堂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研究、模式开发日趋深入,网络对教学的作用与潜能愈加凸现出来,尤其在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策略方法与学科整合中体现得更加充分。在探索利用网络构建自主性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中,笔者进行了情境设计、信息收集、自主研究、协作讨论、信息交流与反馈等方面的探索。下面结合高中英语《The Great Green Wall》一课为例,来探索英语网络教学的模式。

  一、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设计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软件要求界面友好,以实用为前提,避免无效信息的干扰。过多的动画、图片、闪烁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整堂课采用了3种教学软件,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了网站《The Green Great Wal》,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还使用Javascript制作了留言板和四个专题交流室(如何保护森林和草原、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看法、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如何建立防护林);课上使用IE5.0浏览器浏览全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网上传输速率较慢,课前将所要网上信息浏览一遍,课上使用IE5.0所有的非在线浏览方式组织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5 14: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