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构建数学多媒体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电教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情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设疑──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疑”是指在知识铺垫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即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声、色、图、文等多种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数学境界,变学生 “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就先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谈,亲切地询问:你们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是如何过的?学生这时丝毫没有拘束的感觉,都非常积极地向老师、同学讲述自己的生日。然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可他却只过了3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抢着回答,学生以极浓的兴趣投入了探索之中。
二、析疑──利用多媒体进行新知内化,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新授时精心设计好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使新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教师把握时机恰当提问、适时点拨,变学生“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化圆为方,变曲为直和平移、拼图准确、方便的独特功能,多层次地把圆等分成若干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计算机,把圆拼成已学过的近似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诱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每一份越少,拼成的形状就越接近,它们的长(底)宽(高)由曲变直的过程就能充分展示出来,及时地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质疑──利用多媒体引申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或进行有独特见解的思维活动。学完新知后,精心组织学生围绕新知内容展开讨论、大胆质疑,把所学知识引申、深化学生的参与程度,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大的特点,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动静中悟出道理,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新知识后,教师利用计算机“出”了一道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多媒体演示:小猴分别坐在车轮是方形和椭圆形的车上行走,会产生颠簸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继续演示:猴子坐在车轮是圆形的车上行走,却十分平稳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回答: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车轮做成圆形的,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可以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会保持平衡,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通过多次演示,反复刺激,增强了感观上的刺激。
四、释疑──利用多媒体优化巩固与应用,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释疑”是指巩固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使学生在巩固和运用知识过程中拓展思路、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设计练习时围绕理解新知、建立认知,变学生的“练知识”为“知识链”,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复习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出示三条等长的线段,动画演示: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如果长方形的长2 米,宽1.4米,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哪个图形面积最大? 最小?学生面对这样新颖有趣的题目,积极开动脑筋,通过独立计算,小组讨论证明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这样,沟通了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延庆教科研中心现代教育技术部 赵金丽 摘自: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