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ingk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复制链接]
274#
发表于 2008-10-4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浅议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新技术、高科技(特别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副产品,不同时代的远程教育模式已经为人们所认识。

  第一代:使用可邮寄的材料,包括印刷品和视听磁带。

  第二代:通过放送教育,使用广播、电视、电视远程谈话、对视电视和电话会议(视、听)。

  第三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使用软件节目包、CD一ROM、多媒体和英特网。

  第四代:即时远景技术、即视频台面(视听双频道)和虚拟教室。(虚拟大学的概念正在很快采用,或许能加入第四代)。

  近年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本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21世纪做准备。目前美国各大学普遍采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活动,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据介绍,1994年美国大学17%的课程采用计算机辅助授课,12%的课程使用了电子邮件,到1996年,这两项百分比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据统计,1997年美国与因特网联网的中小学已达78%,有的地区已超过84%,应运而生的“网上学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为使学校和图书馆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联邦政府在1998年预算中将学校技术投资增加一倍,达到5亿美元。在发展远距离教育方面,美国一些大的通讯公司和计算机公司率先参与,与大学联合建立教育通讯公司,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计算机和信息化的发展。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微波通讯公司与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合作开发了高速因特网,并与大学建立了“校园微波电信公司”的服务项目,专门为大学提供优质低价的通讯服务和计算机设备。到1997年,全美已有8400多家公司和32家电视网,共投资4亿多美元为学校提供联网服务。

  远程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模式。众多的广播学校、电视学校、网上学校,打破了学校的围墙,使学校的空间变得无限广阔,使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得以更加充分地发挥。远程教室(直播课堂)利用卫星播出教师的现场讲授,学生可通过电话或电子信箱向主讲教师提问、质疑,使教学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实时交互。在教学进程中,声光电磁出现在讲台上,多媒体电脑走进课堂,图文并茂、声景并重的教学过程,既增添了教学的感染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克服了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可以把教师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减轻了教师提供获取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料的手段,而这些信息资料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有趣味、更直观、更及时、更切合实际。据介绍,在美国的大部分学校,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诸如犹他教育网络、弗吉尼亚教育网络、得克萨斯教育网络或密苏里教育信息资料系统等州立教育资讯网络获取,这些网络将向教师和学生提供与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接口。此外,采用远距离教育手段,各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将更加频繁,将会进一步促进各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这种以遍布在全国、全世界的浩瀚的教育信息资源为依托、以多媒体形式提供教育界面的新型教育,无疑将赋予现代教育以崭新的面貌。

  远程教育的勃兴,向教育界发起了一系列令人无法回避的挑战,它们或许能向教育界提供那些困惑人们已几个世纪的问题的答案。诸如出国留学、图书馆建设、教师引进与储备、教育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制、甚而至于是否有必要建造众多的校舍等等。教育技术呼唤教育改革,教育技术也将消除教育的不平等。它们向那些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被关在校门外的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受教育机会,使教育实现了时空间的跨越,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并且为终身教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越来越不容低估,美国教育部1994年曾发表了一篇题为《用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的报告。指出:“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可以创造教师在教室里的崭新形象,可以突破诸如学时、课程、专业以及年级的限制。”事实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手段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持作用已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各类人才缺乏,已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应积极发展社区大学,并把远程教育作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终身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现代远距离教育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它的两大基本优势是办学的开放性和现代性。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远距离教育有以下四大好处:一是可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学生和观众可以在“公路”上自由选择课程、教师、时间等;二是教育形式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三是有利于高效率地培养人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为终身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学生的年龄不再受到限制,推动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但是要建立我国自己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回顾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历史,从50年代初的函授教育到80年代后期在全国建立起来的广播电视学校,再到目前逐步出现于高校中的双向多媒体教学,教育的传输手段、办学层次、办学主体都还比较单一,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最近,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明确制定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目标: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这一目标的制定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一方面,处于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保证我国人力资源从结构到数量都能满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持的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模式,构建开放式的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纵观世界,现代远程教育是8O年代以来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支持本国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步伐,成为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21世纪做准备的战略性措施之一。

  远程教育在发达工业国家进行得令人满意,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大多数的欧洲国家、澳大利亚或许包括俄罗斯。原因很明显:高水平的技术,高水准的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中,迫切需要更高更好的技能、更好的计算机文化,掌握一种以上的国际语言,了解工业、贸易和商务需要的知识。在发达国家中,国家政府也起到了支持的作用。以上所述所有国家个人收入是非常高的,能使他们获得高精设备。

  但远程教育在第三世界发展还很不成熟,有许许多多问题和困难,如果不正确对待,甚至将来会引起种种麻烦和严重危害。

  1.技术的使用,特别是后几代的技术,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仅有一小部分优秀人才掌握这些技术,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掌握这些技术。电力供应的不稳定、干扰和断电是常有的情况,电子邮件、计算机网络工作、CD一ROM是大众所望尘莫及的,个人收入很难达到相当的生活水平之上。比如:在印度,4O%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果使用这些先进技术将加大本已存在于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鸿沟。

  2.远程教育在信息超高速公路上迄今为止仅是单行线,从发达国家驶向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方式可能导致将发展中国家被置于二流的角色,失去他们的首创精神和自己的特性。让我们静下来,仔细考虑一下,我们不要由此走上新的殖民的道路。

  3.文化和语言的障碍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了解社会的需要,应用远程教育的任何尝试和接收国的抱负将可能导致失败。要思考的问题是在第三世界国家,远程教育将导致与传统文化状况有多少背离,对当地文化的稳定有什么样的影响。此外,国与国之间,文化、社会性质存在着差异。为130个各异的发展中国家开设不同的课程,这可能吗?在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所使用的语言不是共同的。世界也只能以西方人的观点来审视。

  4.教育像其它任何交易的商品一样是一种商品,对新形式的教育,不同国家有他们自己的文化和经济计划安排。因此,如果高等教育通过远程教育来实现,必将在西方先进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进行对话,但这种情况一直还没有出现。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实施一项占领市场的计划,招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员,这些学员是为了获得远程教育课程学位或文凭,学习费用是很昂贵的,远程教育已被看成商业开发的一项工具。

  (作者: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计算中心  孙厚钊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
发表于 2008-10-4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信息技术给传统“教与学”带来革命



陈茜 黄勇娣



写作业?上网写。做课题?上网做。和老师说说“知心话”?上网说———计算机对于本市许多中小学生而言,已不是神秘的“黑匣子”,他们上网浏览、下载、收发Email、做网页,样样驾轻就熟,计算机已成为学生们日常学习中爱不释手的一件“新学具”,上海中小学信息教育正在推动教育现代化。据悉,“十五”期间,本市所有中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教育必修课,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据了解,上海中小学信息网已完成57个主结点的建设,其中包括30余所市区重点学校、20个区县的信息中心及市教研室、考试院等单位。目前,全市所有达标中小学均设有计算机专用教室,让学生“坐拥”信息海洋;黄浦、徐汇、闸北等中心城区“校园网”建设红红火火,不少区已实现“校校通”;闸北、黄浦区还先后被作为“全国计算机教育实验区”,两区校园共有数千台计算机可上网。在连续两届中小学电子作品展示会上,本市中小学生共拿出参展作品16000余件,充分显示了“实力”。


信息技术给传统的“教与学”带来一场革命,“粉笔+黑板”渐渐被“键盘+软盘”的新模式所替代。本市各区县分期分批对45岁以下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学习基本操作、制作课件和网络基本知识。在上海市东辉职校,教师从备课开始已实现“无纸化”;近年来,闸北区中小学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的各类计算机课件达几百个。学生学得也“来劲”:有的上网找课题,有的上网查资料。上海市东格致中学一节讲“洋务运动”的历史课上,同学们从网上找来各种各样的资料,他们谈问题的角度更多、更新,历史老师倍感欣慰。寒假里,上海市敬业中学计算机教室开放的时候,常常“满座”。一位经常上网的高中生说,几天不来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心里就不踏实。


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资源共有,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关系。在本市中小学信息网上,各区发挥学科优势,一个区开发一个学科资料库,如黄浦区建设地理教学资料库,闸北区建设物理教学数据库。本市无论哪位教师需要查找某学科资料,他再也不必跑好几家图书馆,找一堆又一堆的书,只需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输入“关键字”,所需资料一目了然。黄浦区还开发了“海纳百川”教育资料库,分藏书博览、列国鸟瞰、素材百汇等10大门类,信息量折算成汉字有22.5亿之多,供教师与学生共享。


“新学具”同时催生出另一门新“学科”———网络道德教育。本市某中学教师偶然发现,某班一次测验成绩出奇的好,一查才知,原来先考过的学生已在校园网上公布标准答案。对此类现象,不少学校的做法是:不一味制止,重在“疏”不能“堵”。因为总体而言,计算机教育能整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使其自主获取信息。学校一方面加强网络管理,一方面对学生加强信息道德教育,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成为教育教学“助推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发表于 2008-10-4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当前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所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及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思考等作必要的探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一、当前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障碍及对策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各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基础的“三机一幕”的普遍应用,到多媒体以及教育网络的大力推广使用,都极大地优化了教育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然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仍然难在中小学课堂上争得应有的一席之地。其原因是存在着种种障碍,阻挠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入中小学课堂。

  第一、长期以来,由于评估体系不科学,评估标准偏向,造成了升学、就业、晋升中简单地以名次论优劣的不良现象。这种机械的评估模式,将一个本来十分复杂的教育评估体系扭曲为以“分”为导向,以“考”为法宝, 以“率”为标准,从而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逆流一浪高过一浪。致使一些人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入中小学课 也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绞尽脑汁地对付各种考试,而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运用不闻不问;因循守旧,认为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技术进行教学是“浪费时间、得不偿失”;不思进取,仅把传授“看得见”的知识作为硬任务来完成,放弃了对将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实际教学的尝试,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当作“软任务”。

  要打破这种情况必须:1、坚决执行教育法规,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一高”、“两全”、“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21世纪”,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2、在级别晋升、职称评定中也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测试。3、彻底废除在升学和用人过程中“一锤子定音,一卷定终身”的落后做法,在诸如晋升、评职称上要逐渐放权给地方乃至各个单位,综合考查,突出素质。

  第二、由于经费不足,导致中小学计算机的数量不足,档次不够,软件配备不足。许多中小学无力购买计算机用于教学,中小城市的情况虽较农村好得多,但教学设备陈旧的问题严重而普遍,再加上计算机具有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即使经费稍宽余的学校也“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在这种情况只有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合理使用专用经费,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从计算机教育的长远有效发展来看,协调投入在硬件、软件及人员培训几方面的资金比例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资金和设备的利用率。现有网络的合理应用有助资源共享,节省经费,还有助于师资培训问题的解决,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软件是硬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硬件使用质量和利用率的高低与软件有着直接和必然的联系。没有有效适用的软件,再好的硬件也无异于一堆废铜烂铁。目前我国面向中小学的教育软件数量太少,质量方面的问题严重,不切合教学实际,不成体系,与现行教材不配套。学科教师在使用教学软件时,最关注的是软件是否有助于达到本学科教学目标,是否使用学科教学更清晰、连贯,因而特别希望软件与现行教材配套且系列化。

  因此要注意加强中小学教学软件的设计研究和设计力量,从根本上解决软件数量太少的问题。软件开发人员要与学科教师结合,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科教师自己动手开发一些小软件。

  第四、现在学校中占统治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与未来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网络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是不适应的。这就造成了现有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大面积运用与推广的阻碍。

  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即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阶段,正面临教育大变革的前夜。如果我们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站在信息化社会的高度,运用全新观念、全新视野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入中小学课堂这一新事物加以审视,抓住机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小学课堂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试验,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大放异彩。反之,如果我们不抓住时机,继续保持原来传统的教育体制与模式,不思进取,我们将会坐失良机。等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已完成信息化社会中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时,我们将仍处于原来的落后状态,历史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教育落后的国家是孱弱挨打的国家,教育落后的社会是不文明的野蛮社会。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及一点思考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

  第一、驱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具体学科的任务或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的情景问题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但这一切都需要好的构思和设计。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这是最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例如,因自然学科其自身的特点,自然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不同于其它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利用丰富的视、听等多媒体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利用视听刺激,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的思考是,自然学科有她自身的魅力,就在于探索学习者未知的知识领域,因此信息技术利用的好,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吸引学生,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第二、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就必须给予学生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第三、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但是不是就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瞎碰瞎撞?是不是每一个概念都要学生自己去建构?教师的演讲、解释、传授知识是不是都是多余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在教学中教和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都会走入一个极端。

  第四、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认识场所,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综上,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相信信息技术在和学科教学中大有作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发表于 2008-10-4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改革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沈阳东北育才学校 尹莉



当今世界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知识爆炸”,这就要求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怎样教育下一代能学会学习,进而学会生存,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多次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的最大差异∶中国学生虽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但有了“一杆枪”,它就可以靠自己不断地去捕猎,而继续生存下去。由此可见,改革现行中小学教学中的弊病,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思想、功能目标、操作要领等,它是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一方面,它来自教学实践,是教师和学生对某些有效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和加工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实际执行者是教学的实践者和实践对象,即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只重视了基础,而忽视了能力培养。这一点看看我国当今的中学教育现状,就十分清楚了。当今中小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已造成教育发展的低效率,并严重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二,教育方针中的培养目标与教育实践中的具体目标脱节。例如,在基础教育目标体系中,虽然教育目标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中却普遍存在“学科中心主义”,甚至更为狭隘的”主科中心主义”,在中学中存在的普遍说法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是主科,其他学科是小科,这种目标体系造成了主科负担重、效率低、课内外、校内外教育脱节,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甚至严重束缚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计算机课程即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很多理论,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面对计算机却手足无措。有的学校教师只管上课,而上机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上课、不备上机,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搭配。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底下,学习死板,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学科中,在面临21世纪的挑战面前,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不能不引起深思。


2.改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国外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在科学技术,而在新型的学校教育。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培养夸世纪人才的计算机教师,在面临“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就难以培养出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因此,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手段、方法,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学记》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也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推崇的教学过程。实践也已证明,”开而弗达”、让学生参与探索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的作法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学习DOS命令时,把先由老师讲解理论,改为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实践、边学习;在学习Windows时,更是每堂课都离不了计算机。例如在讲解Word软件时,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旁,使每一名学生都面对Word软件的界面。老师先让学生熟悉Word界面,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观看老师编写文档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文档。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文档设计中,学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使得版面非常美观、精致,很多老师看后都赞叹不已。在五节课的Word软件学习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全部掌握要求的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


当然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那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那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一定模式、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具有创造性。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计算机语言具有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的特点。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抓好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给计算机特长班上课时,经常进行编程训练。这时,我就注意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分析试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 例如,做这样一道题目∶


把一块4×4的方格巧克力(图略)分给两个孩子,要求俩人分得的巧克力不但大小相等,形状也要一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旋转或翻转都不算新的方法,分割线必需沿着已有的格线)?


很多学生采用搜索的方法,从左上角的格子出发,寻找连续的8个格子。当找到一组方案后,立即与以前的所有方案相比较,若是不同的分法,就把这种分法保留起来。这种方法虽好理解,也能求出所有的解,但算法效率低,占机时间长。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效率的重要,我把题目改成了分10×10的巧克力方格,这样,再用原来的算法,虽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运行中,却要花费很多时间,甚至难以输出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变化,引出学生的很大兴趣,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同学提出,把题目改成分N×N的巧克力方格(N是偶数),N的取值范围在2至40之间。还有的学生把N的取值范围扩展为自然数。经过同学们不断分析题目,再经过编程实践,得出一系列的算法∶


[算法一]∶从格考虑,搜索一个连通的图形(占[N×N/2]个格),再判断形状。


[算法二]∶从格出发,观察到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搜索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再判断连通。


[算法三]∶将算法二和算法三合在一起,产生一个连通的图形,图形中的每一个格的中心对称格都不在图形上。


[算法四]∶对算法三进行改进,产生一个连通的图形,图形中每个格的中心对称格不在图形上,且图形必过某几个定格,图形占[N×N/2]个格。


[算法五]∶从分割线考虑,从([N/2],[N/2])点出发,到边界停,倒数一个不在Y=[N/2]线上的点(P,Q),Q<[N×N/2],线上的任一点的中心对称点不在线上,如果线的终点在X=0上且Y[N/2]则输出。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算法一至算法五,归纳出下表∶


编程判重判联考虑条件运行速度


算法一容易需要不需要容易较慢


算法二容易需要需要容易较慢


算法三中等需要不需要中等中等


算法四较难不需要不需要较难较快


算法五 容易不需要不需要容易特快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算法的效率不但一个比一个高,而且每一个算法都有独到之处。这些算法并不是老师直接给出来的,而是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特别是算法五,打破了已往的四个算法中,用占格子的想法来实现程序,而是采用寻找分割线的方法。这样,分析问题的思路跳出了现有的框框,使学生以崭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通过一题多解、寻找最优解的训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引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即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 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在小组活动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编写软件,服务于学校的各个部门。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指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你做”,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如孟巍等同学给学校图书馆编写了图书管理系统,给学校的图书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还有一些学生利用工具软件为很多学科的老师制作了教学软件。在小组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了自学本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经过课外活动小组的训练,很多学生成绩喜人,曾先后在“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三块金牌、一块铜牌。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理论和技术,以此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8#
发表于 2008-10-4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课程整合的条件及模式初探







  摘 要: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协调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媒体等诸多的因素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课程整合所需的条件以及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

  在步入21世纪之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带来一场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革命。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也对教育行业提出严峻的挑战,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要求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革新,必然也要求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有所变化。从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来看:它加强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在各科中均要渗透德育教育,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着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主义责任感;同时要改变课程过去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的倾向,新课程要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探索者,让他(她)们在探究中发现、合作交流、归纳论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建立起新的学习方式。以上这些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特点,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用挂图、黑板、模型等静态的、单一的教学媒体来实施的话,是难以达到其预期的目标的。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把文字、图像、动画、实物等多种媒体综合向学生传递信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使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通过教师的设问和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强化刺激,可消除学生学习中由单一媒体长时间刺激导致的疲劳,形成主动的有意注意,就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现,同时也给广大教师带来新的思考。怎样才能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生成、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的科学技术。它由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内容(content)(即信息)构成核心模块。它具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等特点。然后我们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利用信息技术,把多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应具备条件和教学模式研究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各学科教师都热情参加,认真努力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敢于实践,力争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把所尝试过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一下,以供大家参考与交流。

  一、课程整合的必备条件

  1、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是指一所学校在配制计算机设备,构建计算机网络等方面所具备的实力。目前较好的学校在其硬件的配置上是比较理想的。无论是从计算机的数量还是从计算机的质量上看,其配置最优已是显而易见的。如一些好的学校已建成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其计算的数量和品质更是处在时代的前列。但是令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是他们配置了如此优良的计算机设备后并未物尽其用,而是将如此好的设备仅仅只是用来教授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的操作技能培训。计算机只是作为单独的学科独立地使用,并没有真正地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要解决此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改变旧的教育思想、旧的教育观念,重新来审视计算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所提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完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优化。这一切就要求我们在硬件设施的安排上要趋于更加合理的安排和有较好的组织形式。硬件的安排上要考虑到其所具有的空间性,设置多个不同的计算机教室来满足各种不同教学的需求。第一种方法:可设置一间多媒体教室,这种设置的优势在于在强大的多媒体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及时反馈功能的支持下教师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知识情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第二种方法:可设置一间电教室,室内配置为一台多媒体电脑、大型投影仪和音响等设备,这种设置可方便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学生在其中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此种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无异于是较为放松的。

  2、软件环境

  ① 构建教学管理软件平台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目标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这是教学中的关键,也是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步骤,信息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影视、声音等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事物在感观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应当要遵循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思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因而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如:讲演、问答、练习、讨论等。这些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教师通过媒体在进行模拟演示时,教师此时并不允许学生使用键盘或鼠标,以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可是学生有时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学生呢?我们应该使教学环境构建在管理软件的基础之上,把管理软件作为教学的平台使教学活动在此平台上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对此平台的操作来管理学生的课堂行为及实施教学活动。如:Lanstar这类软件就属这类管理软件。它的特点在于具有多项管理功能,当教师通过媒体播放信息时,此时所有设备都处于教师控制之下任何操作都是无效的;当教师在讲解某一内容时,此时无需学生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教师可使学生的计算机处于黑屏状态以免破坏教学的同步性;具有个别化的环境学习,当某一学生有疑难问题时可采用电子举手的方式向教师提问,教师可单独对学生进行解答,而不会影响到别的学生;具有协作化的学习环境,当教师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自行控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具有强大的广播功能,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可将每一个学生的答案通过广播的形式让其他的同学看到; 具有监控功能,当教师要求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上解答时,教师可通过教师机对学生机进行监控,当发现有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安排去做时,教师可强行使该学生的操作立即停止,并使该学生机处于待机状态。软件平台的使用能够充分发挥媒体为教学服务的巨大功能,为课程整合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② 课件的现状

  课件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反映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与学科整合过程中,课件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课件的设计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恰当都直接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纵观当前的计算机软件市场,计算机课件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教学软件是利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处理日常的一些教学活动,虽然从形式上看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它只是将课本内容用多媒体的方式表现出来,虽然引入了声音、图像、动画等手段,但实际上是一个电子课本是将书本的内容生搬硬套到软件中,这种软件缺乏交互性、通用性和灵活性,因而很少被教师使用;第二类教学软件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处理在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难点问题,这种课件注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反馈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系统提供了现象的再现和讲解(如视频、声音、超文本、网络)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做出分析与判断。同时系统还能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但这类软件只能做一些较为简单的判断不能够评价较为复杂的问题;第三类教学软件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分析、处理媒体中呈现的信息。在课件的指导下探索事物的本质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决问题。软件还能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求解,计算机能及时反馈答案并对较复杂的问题的分析得出结论。

  上述三类软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不能适应于现在的教学,因而我们应当开发出一种适应于中学学科教学的软件,使之能够为教学服务。在设计软件时必须应该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更多地考虑到教学的灵活性、整体性和特殊性等。于是一种新的软件设计思想孕育而生了-------积件。所谓积件是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科教学目的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学生的需要,由教师自己组织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的平台。此平台主要是强调个性化的创作思想与策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从教学资源库中寻找自已所需的教学素材,利用著作工具选择、利用组织资源库中的材料,以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呈现手段、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及时反馈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使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更趋于合理化。

  3、教师的信息素养

  ① 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意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逐步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人类要实现现代化的必然因素就是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就需要树立一种新型的现代感和现代教育意识,要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中,而能够实施这一策略的就应该是教师。教师对计算机掌握的程度对媒体应用的水平,教师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传播的能力,都将成为一名教师是否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能力和文化水平的评价标志。因此教师应具有计算机意识,从现在起将计算机直接地应用到教学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计算机意识将决定着未来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② 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

  要实现课程的整合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如何更好地运用好计算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教师计算机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因素。那么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就将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首先应了解教师的实际水平,然后再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与完成目标,在教师培训中应注重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中应注重通俗性既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应注重可持续性的培训既实现自我完善的智能结构以及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化。通过培训教师克服了对计算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在教学中对计算机的运用也较为自如。

  ③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在课程整合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并将其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使其和谐统一地融为一体来完成教学,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老师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认识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各自的利与弊,不要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应该是优于传统教学的。有的教师在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于是出现了两种类型的偏激思想,一种思想是认为自己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太差了,因此教学中不敢再使用计算机了;一种思想是认为计算机其实也并不怎么样,也并未达到很好的效果与其这样还不如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于是这类教师也不再使用计算机了。为了避免这两类情况的发生,因此在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教师首先应探寻教育的本质规律,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应对教学目的有深刻的理解、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在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

  四、学生的信息水平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以及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复习、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这几部分之间已完全融为了一体。因而学生的信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直接地影响到了课程整合的成功与失败。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已具备的信息素质来开展教学活动,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① 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

  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因为多媒体技术是构建在一定软件的支持下的,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能够掌握课件中传送的信息,这将是整合中最关键的一步。因而教师在选择课件时最先考虑的应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如对阅读水平较差班级的学生应采取文字说明较少的,而图形相对多一些的课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软件颜色要鲜艳一些、讲解要生动一些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软件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而学生没有掌握时,教师应先给他们进行补习,在教学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② 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中都各自会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不同特点的前提下来选择课件,所选的课件应当是兼顾了不同学生的个别特点,是讲解、呈现、操作几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既可构建一个个别的学习环境,又可创设一个协作式的学习环境,这样既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又可实施协作式的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同一问题不同观点、不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掘。

  ③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如学生不会使用键盘、鼠标,那么教师在选择课件时就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教师就无法使用那些需要学生使用键盘、鼠标的课件。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也制约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教师要求要一节课的时间用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Word写一篇文章,但学生的汉字输入速度较慢,因而学生也不能够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成了一句空话。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如学生的信息知识欠缺,那么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传播的能力自然较低,那么学生对教师安排的信息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要求也很可能无法实现。要使学生的计算机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实际问题与任务相结合,并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9#
发表于 2008-10-4 09: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几种教学模式:

  1、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

  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是指把自然规律和抽象的理论知识,或不易观察的微观事物、难于操作控制的实验等(用常规教学媒体是不能很好地表现的),利用计算机通过多媒体CAI教学课件,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象、动态的变化轨迹等多种信息组合,通过大屏幕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自发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更深一步掌握概念起到很大的作用,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较广,各学科都能运用,特别在数学中函数图形的变化、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物理学、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在初中化学课程中酸、碱、盐的性质那章中,我们通过用Author ware软件制作的CAI课件《溶液的导电性》,它模拟了氯化钠晶体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实验全过程:氯化钠晶体先在水溶液中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和带正电荷的钠离子,然后再接通电路,氯离子就会向正极移动,钠离子向负极移动后,就会产生电流,电路中的小灯泡就会发亮。这个实验也可以用实物实验演示,但是我们就只能看到小灯泡发亮,而不能看到氯化钠晶体在水中的微观变化过程,也就不能让学生明白氯化钠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实质。而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此过程,就能很好地解决此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好的理解,为下一步学生学习酸、碱、盐的电离的知识内容奠定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

  2、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

  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地思考能力和联想、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概括知识,形成概念。

  因为根据现代教学论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有这样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应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属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构成了学生完整的学习心理过程。所以,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来分析,具体表象、视觉形象、听觉意象等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大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在这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下学习其它抽象的理论知识,必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教学过程中,仅靠单一媒体以一种方式来刺激大脑,就会容易造成学生脑细胞活动减弱,易感到疲劳,造成大脑抑制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课时,如果全凭教师整节课在讲台上的讲解,除了黑板就只有粉笔,是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因为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学生的生活水平和周围环境与过去的年代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她)们在老师只用文字的讲解下是很难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我”的那丰富、快乐、有趣的童年生活。我们在此课的教学中,选用了瀚林汇多媒体教学课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内容,在多媒体功能教室中播放:一段精彩的录像、一组优美的图片、一曲轻松的旋律伴随深情的朗诵,顿时把学生们带入那引人入胜的欢乐时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深处就容易产生共鸣,也就容易理解“我”对童年时光浓厚的怀念之情。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得到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教学难点和重点就容易突破。另外,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容易实现。

  3、竞争游戏型教学模式

  竞争游戏型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优秀的教学性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产生一种带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把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在操作过程中,强化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目前为止,由于这类教学游戏软件研发难度大,所以优秀的产品不多,涉及内容面也较窄,多用于需要记忆的概念和操作过程型的技能。如忆利达软件公司的金太阳初中英语中的单词打靶游戏软件、五笔字型输入法指法练习游戏软件、瀚林汇软件中的物理、化学实验装置拼装游戏……等,在这些游戏软件中,可以现示操作者的速度、对错率,还可以用生动、活泼、有趣的图形给你提示,在寓教于乐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

  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的校园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得出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者,教师是引导者。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由于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学习的过程较复杂,希望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是难以实现的,最好是三至五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具体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

  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因为对教学条件要求较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常用于学科知识的复习和拓展,运用于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我们在初一年级学生学习了汉字录入、Windows98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和部份网络知识后(大部份学生都上过网),让学生找出互联网上国内的中学教育网站有多少?有哪些分类?最喜欢的网站有哪些?最后在“写字板”上写出总结。这个作业布置后,学生们非常兴奋,积极性非常高,在网络教室里,学习小组中有的同学在搜索网址,有的同学记录、分类,然后又讨论具体网站内容,最后在“写字板”上写出总结,做成文档。在这两个课时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培养了他(她)们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相互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结果来看,有的小组完成得非常好,用“写字板”做出的总结文章内容丰富、格式规范;但有些小组还不能完全完成。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是组内分工不明,协作不力,耽误时间,影响信息的收集;另一点是文字录入太慢,Windows操作不熟练,影响最后总结文本的完成。通过这次课后,这部份同学就更加注重指法练习,提高汉字录入速度,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同时,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很大的培养。

  以上我们只对现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也是我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中的部份心得和体会。纵观全球各国教育改革趋势,都在力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潜能、个性、创造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们在信息社会中会学习、会做事、会合作、会生存,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必不可少,作用也越来越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是一种新的教学领域,虽然内容复杂,但是也魅力无穷,吸引广大教师去探索,去尝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创造出璀璨的教学科研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
发表于 2008-10-4 09: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国际教育信息化的脚步



北京师范大学 刘朝晖、曾海军、黄荣怀



1998年,以立法形式规定,在全体中小学中,将信息技术从原来的选修课全部改为必修课,并拟定中学信息技术课评价的九项标准。在国拨教育经费中,6%作为法定的学校专款专用的微机购置费,以保证英国20%中小学校能上Internet。


英国政府宣布,1998年是英国的网络年。1998年10月,英国实施全国上网学习计划,其重点放在“为全国教师提供机会,以更新他们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能力”。为在4年内训练所有教师使用互联网,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今年内拨款1.02亿英镑,明年将增至1.05亿英镑。


美国


1996年,前总统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指出,2000年美国必须实施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并建议国会通过立法执行,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克林顿的这一举动旨在为美国教育界抢占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做准备。


美国教育部1997年2月13日发表了与前总统克林顿教育行动纲领相应的举措说明,其中针对教师首先要教育信息化的条款占有重要地位,如使所有教师都能够掌握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为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提供培训和资助。为实施美国教育行动计划,1998年美国投入510亿美元巨资,旨在使每一位美国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为做到这一点,美国是先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开始。


法国


1998年初,法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宣布,法国制定三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重点放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对相应信息教育师资的培训上,着重提高信息教育师资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微机操作水平,从而发挥现有信息设备的使用效率,使法国由当时的初中学生32人一台微机、高中12人一台微机的水平,提高到初中学生16人一台微机、高中6人一台微机的标准。


日本


1997年1月19日,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国会施政报告中指出,在国际化、信息化日益发达的当代,应把学校教育转变为个性能力的开发,加强教师培训体制的管理和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强对师范教育在校生和学校现任教师信息化培训,并为此开设“教育信息化方法与技术”的教职课程。日本决定从2000年开始在教师培训阶段设立“信息设备操作”的实用课程,并把它列入培训学分制的计算考核范畴。


1998年7月29日,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了题为“关于教育课程基本走向”的咨询报告书,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教育课程的运作细则。首先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所有学科都要使用微机进行教学。小学在“综合学习时间”课上,要适当地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手段,初中要把现行的“信息基础”选修课改为必修课。


韩国


1995年5月31日,韩国教改委员会制定了《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韩国这一方案旨在强调只有把现代高新技术引进教育,才能使韩国进入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先进国家行列,而这一切取决于加大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决策力度。


韩国首先将外语应用水平纳入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大学师生英语必须达标,为此建立国家虚拟大学和国立电子化外文图书馆,以适应80%以上因特网上的英文界面。韩国提出大学师生普及“微机化加外文化”的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评价标准,并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首批达标指数,强调外语和微机要从学术理论型、知识性深造型向应用能力型、实践运作型转变,注重使用电子图书馆系统和超高速通信网的运作能力,提高大学生整体信息素质水平,尤其重视师范院校师生整体信息化素质的提高。


除重视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外,韩国的综合大学以微机化、外语化和图书馆电子化为办学目标。韩国釜山东明信息大学,独家投入2600台586以上电脑,以电子化图书馆为依托建立虚拟大学,形成以网络化教学为中心的运作体系,以外语化和微机化为两翼的联网讲授立体教育模式。这一高层次的现代立体化教育模式,可与世界上任何电子图书馆互通有无,达到“天涯变咫尺”的虚拟教育大环境下的现代学习的国际大教育目标,并具有评定和授予学位的大学职能。


新加坡


在1997年至2002年的MIT总体教育信息化规划中,要求1999年全国教师接受MIT应用能力培训,并把它作为师资资格聘用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保证每两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新加坡还规定在小学10%的课程和中学40%的课程中,教师必须用电脑授课,以激励教师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到2002年,新加坡全国各类学校30%课程将用电脑上课,完成全部学校的校园网建设,所有教师及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人人备有电子邮件账号,从而使新加坡初步具有教育智能岛的雏形。为此,新加坡教育当局拨出专款,为教师每人补贴20%购买家庭自用电脑的费用。


芬兰


1995年,芬兰政府拟定信息社会发展战略,把“全体公民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列为五大方针之一,旨在“使每一芬兰国民掌握信息社会的基本技能”。教育当局规定,从1995年开始,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必须达到使用计算机和上网的技能标准。


俄罗斯


1996年开始在拉奥(俄教科院简称)拟定的11项教育科研战略中,明确教育信息化要走独联体与东欧各国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联合体的所谓大斯拉夫体系之路。这个联合体淡化俄语,把MIT技术的英语界面作为国际语联系的电子化手段,以促进信息化进入世界体系的进程。这种举措对联合体各国沟通和与世界接轨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联合体中共同组建电子图书馆和师资培训联合体,由俄罗斯教科院副院长达维多夫主持,并组建俄教科院教育信息技术部,加强联合体内部相关部门的日常交流与协作,出版合作刊物和教育教学软件。这种采取联合体方式进行教育信息化联合开发的形式,有利于节约资金,起到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11: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