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ingk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复制链接]
239#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误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简述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与同仁探讨。


误区一:为"考试"而教学,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我国尚未把计算机教育归入"普九"课程体系,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给"电脑课"一席之地,只得去挤"劳技课"。因此,出现了同是高一年级,在同一城市有的学校每周上二节电脑课、有的上一节,而有些学校索性不开课。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理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国家教委九七年十月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时提出了要求,这只是指导性的,并没有数理化要求那么严格,存在较大的弹性。国家也没有编制统一的教材,允许各地自编教材。这就造成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多而杂,笔者所在市有的学校选用山东编的教材,有的选用本省的,还有的学校选用中专教材。部分省市为了进一步规范、统一中学计算机教育,举行计算机统考,但形式不尽相同。如:上海把计算机列入高中会考,成绩不及格高中不能毕业,而福建刚举办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不过考试不合格照样毕业,有考试必然要制定考试大纲,下属各校不论设备如何及学生情况,不论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都按此指挥棒进行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在考试中考出成绩,在计算机课时本已不足的情况下,只得挤掉上机时间,减少上机课时,拼命出练习,搞"填鸭式"教学。


笔者了解到某沿海重点中学,98年初装备了一间586/166MMX的多媒体网络机房,电脑公司在各工作站的硬盘上都装了WIN95操行系统,并做了DOS-WIN95双启动,这间机房当时是很先进的,可是该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一年的电脑,却从未见过WIN95的蓝天白云,一年下来,对计算机的好奇和热情已荡然无存。在DOS逐渐淡出WINDOWS大行其道的今天,出现这种怪事原因很简单,因为该省制定的计算机考试大纲只考DOS,自编教材中没有涉及WINDOWS。


误区二:为"实用"而教学,把社会上电脑教学的模式搬到中学课堂


社会上各式各样的电脑培训都有一个特点:教的都是当时流行的软件,对这些软件的安置、设置,对计算机理论很少涉及,追求的是学以致用、立竿见影。学员回到单位或家里,一般都有较充足的上机时间,熟练、巩固即可用于工作中。社会上这样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工具来普及教育,强调操作技能是很有必要的,无可厚非。


笔者在外校交流中常遇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计算机知识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类,对于二进制转换、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DOS命令,这些"无用的"一笔带过,或整节不讲,集中精力讲WINDOWS95、WORD、EXCEL等当前流行的软件,把中学电脑教学办成电脑操作技能培训。


我们知道,中学生没有足够上机时间,或没条件上机,或因升学的任务重、压力大,不愿在这方面花太多的时间,学而不用,造成他们不太可能熟练掌握这些软件的操作技能。再说,谁能保证若干年后,这批学生进入社会,还用WORD、EXCEL。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同样肩负着素质教育的任务,计算机课不能简单地看成劳技课,如:"修理自行车"劳技课,教师可以不讲自行车的力学原理。而电脑课,如果只强调实用化的操作与作用,对其原理采用"黑箱处理",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违反了科学教育精神。科学的教育应该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几部分相互关联构成的。


误区三:为"教学"而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


计算机教育近几年才兴起,许多教师还没经验或受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上课时一再强调上课的重点、难点在哪里,一再叮嘱哪些知识要记住,使学生头脑成为仓库,为教学而教学。却不去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提高,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甚至争论中提高学习兴趣,开阔思路。


95年国际中学生信息学奥赛金牌得主赵鹏同学回忆说,他高中的计算机教师对程序、对算法并不精通,但他教出了两个奥赛金牌选手。该教师总是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学生起指导方向的作用,给他们创造一种寓学于实践的环境,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突发奇想。学生有了问题,他就给学生找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或仅给予点拔。这对我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江苏省将于2002年上半年在高中阶段进行首次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并于2003年起,全省高中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考试是否合格将作为考生参加高考的依据之一。这标志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注重教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本人根据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经验,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发挥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操作性强,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就某一软件而言,内部也变化多端,光靠老师、光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是不能讲全其中的变化,学生日后遇到的也许就是你不曾讲到的。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们常常用问题的方式将知识点串成一条线,让学生边看书、边查阅相关资料、边自己动手实践,最后再由学生或老师总结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易错处。例如,江苏省省编教材《信息技术》高一第三章第五节《表格的编辑》这一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下列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上机实践完成对所画课程表表格的编辑工作。

1.Word 2000的编辑原则是什么?要对表格进行编辑,首先要做什么?

2.利用鼠标拖动表格线进行行高和列宽调整时,选定单元格、行、列再拖动与不选定拖动有何区别?

3.能否同时改变若干行(或列)的行高(或列宽)?

4.除了拖动表格线进行缩放调整外,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改变行高和列宽?

5.怎样在两行(或两列)中插入行(或列)?

6.怎样实现如样例中午休、上午、下午所示单元格?你能找出几种方法来实现?

7.样例中表头斜线是怎样添加上去的?若表头斜线有一根,你有几种方法实现?

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将表格编辑中的选定、改变行高或列宽、插入行或列、合并单元格、添加表头斜线等知识点一一完成,最后再让几位学生总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热情都很高,发言也很积极。

再如学习完Excel 2000后,我让学生来处理一次考试成绩。处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按照他们现有知识,能把名次排好,但是不能区分同名次的学生,怎么解决?有的学生用手工去逐一调整,有的学生开动脑筋,去寻求“帮助”,找寻相应的函数,再让不同组的学生当场演示,孰优孰劣,一眼就可看出,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发挥基础性,培养学生的渗透迁移能力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样才能发挥相关基础学科的功能。比如,在WINDOWS “画图”软件的学习中,让学生利用电脑制作一幅作品,这不但要熟练掌握画图软件的各种技巧,而且也用到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再如WORD的学习,该章内容讲完后,给出主题及要求,让学生制作一份小报,作为考核成绩。学生要完成这项作业,不但要熟练掌握本章内容,而且也要了解报刊排版、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

再如,讲解FLASH时,布置了一条思考题,让学生制作出“变幻的五角星:五角星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同时透明渐变的动画”。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实现这一动画的,但是问题出在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比较精确的五角星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应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的从五个角之间的夹角均为72度出发,有的从每个角对应的弧度为72度,再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来制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开放性,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我们组织了一个网页制作兴趣小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尝试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主题的网页,组内成员各自有不同的分工,由小组长负责牵头。网上提供几套学习软件、各种素材及一些网址,由学生根据这些资源自行去学习、收集素材。遇到问题,由小组成员商讨解决,解决不了的提请老师帮忙。一学期下来,各组都上交了一份比较成功的作业。学生感到,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培养了自己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再如,江苏省省编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这一节内容我们采取与地理老师合作,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写一篇有关环保方面的小论文。事先我们提供一些网址,学生上机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有些学生不满足我们提供的这些网址,他们充分运用搜索引擎,自己又去访问其他网站,大家做得非常投入,学生很快的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每人都上交了一份电子作品。

四、发挥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光完成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远远不够,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前面所讲的制作小报,整张小报的内容收集、编排完全是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完全体现了学生自己的创意。

学习FLASH时,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后,有一些学生就提出能否制作“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动画”、能否将物理课上“小球由高处落下再反弹”的过程用动画表示等等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他们的思考和实践,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很多问题都展示了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揭示、学法由学生自己去归纳。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学习中尝到了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发自己的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信息技术这门课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极大的参与热情,这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去探索。

(作者:江苏省邗江中学 孙碧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初探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谢英



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飞速地发展着,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也对传统教育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那么如何面对这个冲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有待我们去认真研究和实验。为此厦门成立了子课题组参与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验。该项实验的核心在于:把计算机当作日常工具,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首先要求教师把计算机当作自已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即然是工具,那么如何使用,使其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其重点难点呢?这实际上要求教师要深刻地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知道传统教学的优点与局性,熟练应用电脑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课程整合实验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还不够,使用计算机的意识还不强。


2、合适的软件不多,或者由于交流不多,老师们对现有的教学软件知之甚少。


3、关键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展教学活动。


面对这些问题厦门做了一些尝试:


一、 全员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考核


有关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素质提高,教育部要求五年内完成一轮的全员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厦门是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较早的城市,市教委根椐本市的实际情况提高了要求,要求三年内完成一轮的全员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培训考核。子课题组要求各实验学校一年内完成教师的培训。通知一下达,各校积极响应,教师们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利用放学后,或假期,在各个学校的精心组织下,计算机教师认真充当本校教师计算机的培训教师,很多学校的领导也积极参加计算机的学习,甚至有的学校领导本人就早己认识到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自已亲身实践,亲自充当本校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教员,这极大地激发了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认真学认真练。学习完成后还进行各种考核,绝大部分都通过考核。在市教委组织的计算机操作考核中,有二干多人参加了考核,几个参加课程整合的实验学校,参加考核的教师的成绩比明显高于其他学校。参加考核的这些教师的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态度都有较大的提高,为全面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 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展整合实验


目前我国教育软件的教学实用性较差,种类也不多。近两年出现了一批有教学应用价值的软件,总课题组推荐了一批较好的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和一些优秀的工具型软件,如Word,Powerpoint;Autherware;几何画板等以及原来实验学校开发的一些CAI软件。对这些软件实验学校按各科的不同需求,组织培训或交流。


三、 开展实验活动,探讨把计算机技术完美恰当地融入到课程中


应用上述软件,我们在实验学梭开展了多学科的课程整合实验,在实验学校开了多节实验公开课。如几何画板与小学数学中学数学的整合;几何画板与中学数学、物理的整合;牛津剑桥《初中化学》与中学化学的整合……,还有一些应用工具平台型软件的实验公开课,如AutherWare应用于物理、化学,用Word应用于语文作文教学,……。在开实验课时,各实验学校和开课学校的许多老师都去听课、学习和研究,课后评课时各抒已见,研究气氛非常浓厚,互相学习、借鉴,在实验学校创设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气氛。其它未开课的教师跃跃欲试,积极学习钻研,很快就会成为整合实验的新骨干。实验课不同于观摩公开课,可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不成功或失败,关键在于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多次的实验课后,我们的感受如下:


(1)一节课的好坏是看学生“学”得怎样来评价的,对于教师来讲重要的是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围绕学生如何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调整组织,计算机只是一个有力的辅助工具。运用计算机于教学中,首先是教学者对教学的认识和教学规律的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懂得教学规律,熟悉教学过程是开展课程整合的前提。避免为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也就是用计算机表达的没有比口头和粉笔的效果好,就不用计算机这工具。我们使用计算机于课堂是以提高学科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2)课程整合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应用软件。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教学研究上,计算机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师生交流不能被计算机与学生的交流而取代。


总之,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况且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但实践证明只要持之以恒,大胆把计算机当成工具用于教学中,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不仅预示着经济社会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中小学设置信息技术课程势在必行。它不仅可以促进中小学的课程、教材、教学改革、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而且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市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从当初的一所学校三十余台计算机,发展到现今所有高中、初中、城镇小学和部分乡村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大好局面。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应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本人作为第一批计算机教师,依据这些年的教学、教研经验以及与同事们的共同探索、探讨,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素质教育的骨干队伍

素质教育,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它通过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去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健体、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做事、教会学生创造。而完成这一崇高的目标,则需要一大批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因此抓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帮助他们树立起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请专家来讲学,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组织教师观摩省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制作网页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素质,从而造就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队伍。

二、力求创新模式,实施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课虽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相同之处,但它又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该依据该学科的特点来设计本学科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一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手脑结合、辨析新事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会学生做人。

通过传授教材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现代化工具的基本操作。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课教师还应将怎样做人贯穿于整个课堂中,使学生的思想境界、身心素质随着知识的增加而提高。现在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上内容越来越丰富,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有责任去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如何处理网络与学习的关系、如何看待黑客。教师要多留心,多在平凡小事中去教育、引导学生。

2.教会学生求知。

在每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最佳记忆时间为20分钟左右,教师要合理安排讲课与练习的时间,应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寻求知识,鼓励学生去钻研,这样才能迅速拓展计算机的知识面。

3.教会学生做事。

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明白这节课的目的。知识的传授在于学生学以致用,让知识服务于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输入作文、制作图片、制作课程表等,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与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

4.教会学生创造。

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了教师的任务,这只表明教师授课任务完成了一半,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创造。让学生在学习基础上,展开联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指导学生装机、处理图像、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编制程序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去尽其所好,使他们学有专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教学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并愿意主动学习,努力探索其中奥秘,从而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

四、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培养超前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肯定会涌现出许多电脑爱好者,他们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满足这些学生的需求,因此,引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开设活动课、选修课、计算机知识竞赛等,可以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培养和正确引导。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材的内容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适当、适时增加课容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要积极鼓励、引导那些恳钻研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还刚刚起步,在教学中还有不少待改进的地方。因此,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大胆实验,勇于创新。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应配合各科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把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各科教学,推进各科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优化各科的教学过程。

实施信息化教育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全面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则在中间起着基础和承接的作用。因此,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要积极开展信息教育的实验,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积累成功经验。

(作者:河南省鹤壁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关金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构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谈谈CAI、WBI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影响

周宇丰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集体教育形式,已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它从教师为中心的授受式课堂教育,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也随之变化。近年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WBI(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网络的教学)不仅带来的是教育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更是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一场革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内部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于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孕育产生。


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研究、数学的课程设置、数学教学的设计以及数学的评价方法的影响尤为大,而且正推动着数学及数学教学的改革,促进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从中学数学教学的本身特点来看,中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教学。中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已从以往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向问题取向的创新型教学变革,也是激发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在因素。


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与创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如果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停留这一层面上,会失去它应有的生命力。这样的"辅助教学"充其量不过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今天,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发生变化。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它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亲合性,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好的互动。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概念不再是原来意义层面上的,而是更广泛、更深刻的,它的内涵更丰富。这就促使我们研究构建中学数学在CAI、WBI下课堂教学的结构,以便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使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以及更具多样性。


一、 CAI促进传统型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育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招致批评,然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仍然会沿袭这一方式。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渐进的,不可能一夜之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抛弃。而且传统的课堂教育也有它的特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使之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创新教育的原则出发,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实施教学,其基本模式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其中,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索性、发散性、针对性。分析问题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施策略、落实解答过程,在归纳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


然而这些要求对传统的CAI软件,特别是课件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这些CAI软件设计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创意是最为重要的。制作技术是次要的。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标,软件制作者必须自觉地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作为CAI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内容进行设计。例如传统数学学科教学对一些图形的教学很难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计算机辅助教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但是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作为一种动态的教具来使用是远远不够的。例如现在不少教师用立体几何的一些图形,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把图形生动的展示出来,把一些很复杂的点线面关系从不同角度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对培养学生识图形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暂且不论这类课件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但光从课堂教学的结构改革的角度来看,它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只有把这种手段溶合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利用CAI来创设情景,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观察情景的背景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由于CAI的整合,应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教师主导活动的设计;(2)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3)教育内容知识结构的设计;(4)CAI的介入点的选取、教育内容的覆盖及教育内容的媒体实现;(5)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二、 以CAI为平台,构建研究、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数学教育大纲》首次明确 提出:在必修课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题",并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教学目标来看可以分成两类:过程性目标(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和行为性目标(学会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因此,从目标层面上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本身,这些教学目标可以渗透到平时的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也必须打破原有的传统结构。


CAI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一般可以分为课件型和平台型两种。课件型指的是把学科的某些教学素材,例如知识内容,知识技能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起来,用来传递教学信息。课件往往是针对几个问题,几个难点而设计的电脑应用程序。以它的使用对象划分,又有主动型(辅助学习型)和被动型(辅教型)两类。而平台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软件平台上的教学模式,这种计算机平台提供一系列教学素材,工具,在这个系统中通过这些工具的运用、素材的组织以及二次开发可产生新的学习素材与工具。它不是针对某一问题、某一情景开发的,它是面向某一学科,或者某些学科而设计的。在数学学科中常见有平台有《几何画板》,《MATLAB》,《math CAD》和《数学实验室》等。就拿《几何画板》来说,它提供了数值运算、函数运算、平面图形、函数图象的绘制等功能,并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二次开发空间。它的特点是简单、易学、功能较强。又譬如《MATLAB》是一个庞大的工具包,它有很强的功能和极强的适应性,它具有数学函数处理功能,二维三维的图形处理功能,它的特点是专业性很强,但中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通采用《几何画板》作为教学平台。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研究、探索型课堂教学,把《几何画板》等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课堂后教学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有支配权。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学习步骤,优化自己的学习的方法,而计算机平台则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工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来帮助自己的研究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某些问题的验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得到解答。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平台的使用从教师手中转移到了学生,使平台的使用始终贯穿于学之中。其次,这种学习是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开发者。系统也从原来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和学习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成果可以在平台上反映出来。笔者曾经作过一些尝试,例如,讨论sinx=x的解的个数,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建立模型,设计了各种解决方案,比如利用几何画板画出y=sinx和y=x的图象。观察它与x轴的交点个数。有同学提出利用y=sinx,与y=x的交点来判断,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进而自己发现研究了方程sinx=kx解的情况的方法,并将k用动态的方式用图象展示出来,并进一步研究了f(x)=g(x)方程的解的情况,利用这些方法得到的解的近似值。上课气氛热烈、研究气氛十分浓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探索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效果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平台式"计算机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把整个教学的整个过程构建在"平台"之从时间和空间上最大程度上发挥CAI的作用。由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多样的,灵活的。是以问题为主线、教学素材为基础、平台为工具、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结构如下:


三、 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结构


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WBI)正在学校悄然兴起。WBI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环境不是一个被动的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由认知主体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要形成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有四大要素,而"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而WBI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


基于网络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呢?首先,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软硬件保障,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关的学习型网站,以此来保障学生能得到帮助数学学习的的背景资料,保障有足够的学习空间。第二,网络的特点决定了WBI对学生的过程中的"协作"与"会话"支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可以通过BBS,Chat Room来实现。对于某些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协作的方法展开。第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习者更全面、更深入,多角度积极地学习。网上的背景资料也是非线性的,多层次的,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与阅读习惯,更能促进认知主体知识的意义建构。


基于WBI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既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以是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交流。因此课堂教学的结构也是多样的、灵活的,综上所述,可以作如下描述:


四、 启示录


CAI、WBI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历史性的。课堂教学的模式、结构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观念的也在不断更新、发展。我们在强调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也不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适应时代发展那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需要改革,但也不是说新的教材模式是万能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也存在适用性、技术性的问题。数学学科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功能、内容、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创新化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不断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应用已开始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在社会各界达成普遍共识,各地的计算机教育正蓬勃开展。但如何在中小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有着种种疑问的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一些联想和思考,现表述如下,以此抛砖引玉。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对于提高中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科学,是广大中小学生必须学好的现代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随着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计算机知识必将成为高考中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充分体现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即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方面的教学,同时鉴于计算机本质上是一种现代化工具,因此要突出基本技能这一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循序渐进,并考虑各教学阶段之间的衔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现代教育技术功能,合理选取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触觉、视觉、听觉和思维等感知系统,将演示、讲解和练习结合起来,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效率,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手、眼、脑、耳协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混淆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浓缩或简化,求大求全,偏重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自身特点;二是认为计算机就是操作,不必学习理论知识,忽略了计算机运用需要二次开发的特点,导致学生应用计算机缺乏后劲。

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离教师越来越近,多媒体教学也逐渐走进教室,个别学校还建成了以教学网、办公网为基础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因特网、自制教学课件成为每个中小学教师谈论的话题。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很多教师感到自己的计算机知识贫乏,又不了解自己应该学哪些计算机知识,同时教师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大多已陈旧,学校现有的设备已落后,而勤学好问的学生的疑难问题多多,你该如何实现你的天职?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生存环境,要不停地追赶计算机发展潮流,不断地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知识,自觉地走终身教育之路。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更新的知识确实很多,然而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学习所有的新知识。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在不失大方向的前提下,按“即学即用”的原则,正确地选择更新知识的切入点,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带给我们的快感中体会不断追求新技术、新知识的乐趣,与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步前进。具体地说,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

1.计算机基础知识。至少掌握一门汉字输入方法,如现在比较常用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或微软的智能ABC拼音输入法;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如WPS2000或Word2000;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 98的熟练操作技能;简单多媒体技术;至少掌握一种数据库语言,如FoxPrO处理学生成绩。

2.多媒体技术。PowerPoint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掌握的幻灯片制作软件,信息技术教师最好学会多媒体制作软件Authorware,这样你就可以设计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如果想把作品设计得更好,还可以学习掌握如下软件: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MAX、Flash;同时还应掌握包括录音、声音剪辑、音频格式转化的音频处理技术和包括视频压缩、格式转化的视频处理技术。

3.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包括因特网及校园网的利用和开发。

因特网上有取之不尽并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源,如别人设计好的软件、课件、优秀教案,以及对你有用的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等。教师应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其次如下载软件、网上广播、网络电话、网页制作等也是需要教师逐渐掌握的。

校园网包括教学网和办公网等。教师应该掌握在多媒体教室或教学网络中把设计好的如备课笔记、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或资料等调出来供自己使用。更深一层,教师还应学习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一门高级语言。

4.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教研科研是个永恒的话题,教研科研反映教学水平和导向,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发教学软件。目前,计算机教学处于起始阶段,计算机教学的教研科研可从基本的开始,如知识点模块化、教学进度、教法问题、学法问题、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等,通过研讨,明确方向,统一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教学急待补充的内容

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神速、应用领域广泛。中小学生除了在学校接触计算机外,在家庭和社会仍有许多机会与计算机打交道。因此,在充分肯定计算机对创新教育有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计算机的某些信息和操作方式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一些干扰和不良影响,为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补充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教育学生建立道德和法律观念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既要向学生讲解计算机及其网络不仅是人们在当今社会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同时也要向学生讲解计算机及其网络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富有多民族风情的文化,更是世界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罗纳德·利文斯对因特网有一个绝妙的形容:“因特网一度是个田园诗般的社会,但如今它已变成都市化的大杂烩”。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因特网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也有大量与我国国情极不相适应的不健康的内容,如凶杀、暴力、色情等。同时还应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网上的不道德行为和计算机犯罪,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面貌出现在因特网上,应该利用因特网做那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教育学生如何在因特网上“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保持高度警惕不受腐蚀。

2.教育学生建立人类将永远主宰计算机的意识

我听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历史教师和一位初一学生谈论历史,当谈到一场著名战役时,这个中学生却首先问到:“胜利者还剩几滴血?”(这里的所谓“几滴血”,是计算机游戏中的术语,游戏中格斗双方的体能或生命力用“血量”多少来衡量;血量多体能就强,如果一滴血也没有了,游戏中的人物就会失去生命。)由此可见,在这个经常玩计算机游戏的中学生意识中,格斗的成败总是用绝对数量来定论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与这个学生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血少”的战士永远战胜不了“血多”的战士,这深刻反映出学生模拟计算机游戏将事物绝对量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他们就将以数字计算方式来认识理解一切事物,以数字化、逻辑化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而诸如意志、信念、人格、情操等概念将丧失殆尽。这将使青少年学生过早地形成逻辑思维,具有理性特征,而使他们的非逻辑性的、知觉性的思维方式受到压抑,意志和创造性将受到扼杀。为此,教师应该给出正确的解释。

3.教育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计算机在帮助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也在伤害人,因为它有电磁辐射所造成的电磁污染,长时间的操作会引起人的植物神经紊乱、白血球下降、脱发等。目前,学生使用计算机除了学习计算机知识外,主要是玩游戏和利用辅助教学软件复习功课。但无论是游戏软件还是辅助教学软件,界面都非常友好,都会吸引学生不知疲倦地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长此以往,玩游戏的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利用辅助教学软件复习功课的可使学习成绩上升。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的长期长时间使用这些软件,他们的身体特别是视力会受到明显的伤害。报上曾有过“因玩计算机游戏长达九小时而导致双眼爆盲”的报道。因此,如何科学的计划和控制使用计算机的时间,采用什么措施能更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身体和视力,这是教师和家长应反复向学生强调的重要问题。

其次,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成熟期,对事物、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十分强。现阶段,网上的信息不可能都是真实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因特网虚拟性的教育,在虚拟空间学生要注意自我保护。在网上,不要给别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不要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教育学生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己在网上的所作所为。

(作者:江苏省太仓市教育局教研室 黄兴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桐乡梧桐镇完全小学 谢群浩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当今计算机教育,谈谈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急诊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计算机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1、目标激学:目标是一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于是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近景,上课伊始,展示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2、竞赛激学:争强好胜,使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于五笔字型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二)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5 12: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