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ingk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复制链接]
23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要注重引导学生使用“帮助”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热情是很高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后,他们都非常渴望上机实习。虽然在上机实习之前教师一再强调上机时的注意事项,但是他们还是在实际上机时出现失误。有些是不知如何动作畏手畏脚,有些是自认为都懂了而大胆胡乱“操作”,经常发生“丢失”图标、找不着工具栏、窗口移位等诸如此类的现象,更多的是因误操作删除文件而导致死机。寻找丢失的文件、重新设置、重新调整、甚至重新装机,既费时又麻烦,给学生学习微机、教师教学和微机管理者都带来很大的不便。每一节课下来,都有几台微机需要进行这种非正常调整,然后才能再付诸使用。

为了改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们通过对比班的教学,摸索出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在上机之前,先引导学生了解“帮助”的作用,学会使用“帮助”,养成使用“帮助”的习惯。告诉学生在计算机中有一位“教师”,他随时可以向你提供帮助。当你遇到问题时,可以按问题的性质或从目录或从索引的途径向计算机求教。在人机对话的过程中,既使学生解决了的实际问题,又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同时还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环境。

按说,在学习微机时遇到问题,使用“帮助”是学习微机的常识性途径,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忽略这一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时是嫌麻烦,与其寻求帮助还不如摸索着使用。也有些是本身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致使操作失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我们先从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开始。

首先,我们先从学生思维问题的方法上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借助于“帮助”进行学习微机,从道理上进行疏通。

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别人已经解决过的,如果自己重新探讨,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直接的办法是向别人学习。我们现在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等,都是在学习前人已经探索出来的知识结晶,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于书本、实验和教师,既可以使我们有效地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少走弯路,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铺平道路。就像我们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迷路一样,如果自己探索方向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当地人或已经探索出方向的人可以提供咨询,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虽然,询问本身也要有一个过程,但是,比瞎摸瞎撞要好得多了。使用“帮助”看起来费时费力,但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通过沟通,使学生统一了思想,端正了使用“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的信念。为学生学习使用“帮助”打下了思想基础。

其次,对Windows 98的“帮助”系统进行详尽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微机的基本性能。

Windows98为用户提供了详细、高效的、分门别类的“帮助”系统,当使用者不知道怎样操作才能完成某项任务时,可以向“帮助”系统寻求帮助。因此,使用Windows的帮助系统是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

然后,我们在引导学生了解使用“帮助”的方法和途径时,还着重讲解了如何使用帮助。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探索性学习。

使用帮助通常有三种方法:

(1)使用“F1”功能键。不论当前正在做何种操作,也不论当前正处于何种位置和窗口,只要敲“F1”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帮助。

(2)使用帮助菜单。单击“开始”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帮助”选项后,窗口就会出现Windows的帮助菜单。在这个对话框中一般可以得到详尽的、系统的帮助。

(3)使用对话框中的帮助。在每一个窗口菜单栏的最后一项,一般都有“帮助”选项,只要单击它,就可以得到有关该对话框的说明。

在介绍了相关的知识后,还要注意不能放任自流,特别是初上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熟悉一下寻求帮助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帮助,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通常我们直接引入一个事件,如画图中的插入文字,怎样在原背景上键入文字,怎样在设定的背景上键入文字,怎样使用相关工具等,只要打开帮助就可以得到详尽的介绍,让学生感觉到使用“帮助”确实有好处。通过“帮助”得到的知识实用、详尽、系统,比看书、询问教师更具有优越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由于学生理解了“帮助”的作用和寻求“帮助”的操作方法,一旦遇到问题,一般都能深入到“帮助”中寻求解决,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能力,还减少了因误操作而导致的微机带病率,同时,还相应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真正回到“引导者”的位置上。

实践证明:注重引导学生使用“帮助”以后,微机的“事故”率大大地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大家深深地体会到,注重引导学生使用“帮助”,是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者:安徽省太和县教学研究室 董云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4: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21世纪校园网展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莉



【摘要】在“知识爆炸”的新世纪,校园网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友好的交互性能以及优良的开放性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网络化教学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交替人校园网的特点、组成和功能等方面对新世纪的校园网作一展望。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化教学;展望[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世界正在迈入网络时代。


在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着“知识爆炸”的新世纪,人类现有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等正受到极大的挑战。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的信息资源实现了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模式,也为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校园网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友好的交互性能以及优良的开放性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网络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校园网的特点、组成和功能等方面对新世纪的校园网作一展望。


一、基本特点


21世纪的校园网将会更好地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综合运用,并引入课堂,展现那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虚拟各种理想模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使文字、图像、图形、动画等形成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使之能形象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借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由于校园网具有较好的交互性能,学生可以自由地开展个别化学习,具体而言:


1.有利地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2.便于创设情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学习。


3.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支持开放式学习。


5.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自我卷入(selr-initiated)的独立研究。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来说,这种网络提供了方便的网络信息分布存储、管理和传递模式,有利于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基于这一点,校园网具有以下特点:


1.建立各种信息资源中心。


2.提供网上交流渠道。


3.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所需内容,实现个别化教学。


二、校园网系统组成例析


(一)校园网网络控制中心校园网网络控制中心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1.智能化教学系统:


智能化教学系统是一种交互性极强的智能系统,主要是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


(1)可以通过人类自然语言进行人机对话,具有极为友好的人机界面。


(2)监测和判断学生出错原因,给学生纠正和指导。


(3)对未预期的提问和错误给出合理的反馈。


(4)积累教学经验,并能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系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可以说,这种智能化教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家庭教师的角色。


2.其他信息处理中心。其主要功能为从电视台、电台等大众传播中心接受各种信息,方便学生和教师了解时事,关注各种科技文化动态,丰富文化动态,扩大学生视野。


(二)校长办公系统 校长利用该系统办公,及时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给与指导。通过与Internet的连接,校长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教育信息,有助于学校的管理。该系统设有专门的BBS,教师和学生通过访问它可以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做出及时的反馈,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


(三)文秘档案管理系统 对学生和教育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使教师和校长可以随时查找所需档案。而且该系统的fax功能还可以将所需档案从访问者的打印机上输出。另外,该系统置有严格的保密程序,对学生机的访问有即时切断功能,从而保证了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四)教师办公备课系统 教师利用该系统办公、备课和查阅资料。这不仅增强了师生交流的时效性,更有助于实现个别化教学。


智能化题库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友好的人机界面。它不仅可以对登录它的学习者进行指导,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动记录,并加以分析和评价,以便在考试时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抽取不同的试题,从而有效地增强了考试的科学性。对于教师,它提供了掌握学生学习、智力情况的有利依据,更利于开展教学;对于学生,它提供了自我评价的依据,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


该智能化题库与智能化教学系统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使用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课后无法进行访问,而后者则可以由学生任选时间来访问,有更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五)多媒体报告厅 多媒体报告厅包括摄录像系统、媒体播放器和同声翻译系统。


摄录像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保证了图像的逼真性,使观众如身临其境,拉近了观众与报告人之间的距离。录像系统自动将报告存入计算机,进行编辑后送入资料库,便于教师和学生查询和重温。


媒体播放器可以让报告人方便地展示他所需的各种音频、视频资料,增加了报告厅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观众在轻松愉快中迅速掌握报告内容。


同声翻译系统的作用是接受语音信号并将之转换为所需语种,再以数字音频信号的形式通过网络输入到各个终端。它存储了各种外语、方言千余种,具有极强的分辨性和可用性。该系统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它可以自动分析说话者的语言、语调,并将之转化为数字信号,再与计算机翻译好的语言进行合成,从而使传输出的声音保持原汁原味,听起来真实、自然,有铲克服了现代计算机合成的声音单调、刻板的缺陷。


另外,多媒体报告厅还允许观众现场发问,与报告人直接对话,这有点类似于现代广播电台的热线电话,只不过要用光缆传输声音和图像信号,这不仅提高了速度,减少了失误,还基本上消除了由于语言不同而带来的种种麻烦。它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报告人可以任意监听,并可实时加入到讨论中进行解疑指导。


(六)资料库 在资料库中存放了大量电子出版物,包括各种最新资料和往日的旧资料,专业书籍,科技文献及各种音频、视频信息,是学生扩大视野,搞好学习,教师搞好教学的好帮手。库中还存有各种应用软件,使用者可以随意下载,方便工作和学习。


另外,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放松,库中还准备了许多游戏。不过每种游戏都设置了严格的控制程序,并且同一机器不允许多次连续的重复,以防学生沉溺其中,影响学习。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将你的机器与资料库联机,这时你的屏幕上便会出现五个总目录:图书资料、音频信息、视频信息、软件下载和游戏。选择你所需目录,键入所要查找的内容的名称或关键词,便可快速查找。若一时找不到,可留下你的ID,系统一旦找到,便会自动将信息送入你所指定的地址。


(七)虚拟时空虚拟时空是一个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系统。在虚拟时空中,使用者不再看着计算机屏幕,而是成为计算机屏幕上活动的一部分,有参与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而言:


(1)探索学生用其他方法不能接近的现有的地方与事物。


(2)探索如果没有大小和时间的改变,就不能有效测量的事物。


(3)创造具有可变特性的地方和事物。


(4)通过一个有共同兴趣的全球俱乐部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相互交流,或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课外自修项目上进行合作。


(5)在想象的空间与真实的人进行交流以支持重复的设计。


(6)以非现实的方式与真实的人进行交流。


(7)与参加模拟谈判的代表、不同人生观的历史人物代表等虚拟人进行交流。


(8)创造和操作像数据结构和数学的功能等抽象概念的表征。


在虚拟现实系统和软件的使用将课堂教学媒体的现实和模拟增添一个新的方向。有了虚拟现实,教学更会个别化,教师和学生能以新的、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操作和控制。


虚拟时空设在一间单独的课室,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设备、各种虚拟现实软件。另外,该课室还设有专职的辅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八)教学软件制作中心 由专业教学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教学经验丰富的各科教师及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工组成设计开发队伍,进行CAI课件和虚拟现实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制作。由于软件的开发基本实行ON-LINE操作,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加入到开发过程中来,对设计提出各种建议使做出的软件的可用性大大增强。教学软件制作出来后,传输到教师办公备课系统和智能化教学系统及虚拟时空中,以备学生和教师使用。


(九)教室 教室是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主要场所,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室都是学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室是最富有时代特色、最能体现当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活动场所。未来的教室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会使教师彻底摆脱“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未来教室里上课,学生具有充分的自由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体现个别化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室除了配备现代多媒体教室的一般设备外,还应有以下特点:


1.触屏与光笔的完美结合。教师机与学生机全部采用触屏技术。屏幕为超薄型,嵌在工作台上,并可任意调节角度,用光笔替代传统鼠标。这种光笔除了具有传统鼠标的一般功能外,还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绘图,对于图形有处理极为方便。另外,系统配置强大的字处理系统,可以将屏幕上接受的文字根据需要转化为美观、清晰的标准字体,从而可有效地避免由于教师的板书不清而造成的各种错误理解。系统采用多通道传输,即可以同时显示和传输几路不同的信号。所以在教师上课时,可以把屏幕任意分割,在显示板书的同时,可以进行实例演示、检查学生学习成绩等,从而实现了授课和监控并行,大大提高了屏幕的使用效率。


2.轻型打印机。该打印机是一种超薄型的激光彩色打印机,它用高科技轻质材料制成,重量轻,体积小,只有几厘米高,几十厘米宽,可以嵌在工作台中,这样既美观又节省空间,还便于拆装。另外,由于使用计算机控制色彩,所以可根据需要调配出各种着色,使打印材料更加清晰、美观、逼真,适合于各种需要。由于这种打印机轻、小、价廉,可以为每个工作台配置一部,从而避免了几个人共享一台打印机的拥挤。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技术、知识更新的周期将变得越来越短。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要想适应这日新月异的世界,就需要一种容量大、信息更新快的系统。我们设计的这种教学网络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让丰富的网上资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相信,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网络教学必将会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也必定会成为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得力工具。因此,这种校园网络系统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4: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依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任务之一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会使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开发信息等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信息素养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信息时代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内容分析和理解能力──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的利用能力──融入信息社会和生存能力的培养;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营造学生信息素养环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如使用Authorware、PowerPoint、ForntPage及资源库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中。二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素养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环境尤为重要。

1.加强内功修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是一所学校的信息技术领头人,信息技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的能力如何,将影响到这所学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水平。同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也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教师学习了Authorware、PowerPoint、ForntPage等工具后,可以把自己将要教学的内容做成演讲稿或设计成网页,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2.通过制作个人主页,与学生交流做网页的体会、技巧。将个人主页设计成为师生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在留言本或聊天室里与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同步、异步辅导和网上答疑。

3.应用市面上现有的学习资源,如“开天辟地”、“电脑学校”等软件辅助教学。

4.向学生推荐一些较好的学习网站,如中小学生作文网http://www.zuowen.com、小学语文教育网http://www.pep.com.cn/xiaoyu、外语世界网http://www.yeworld.com、青少年在线http://www.e5461.net、百灵艺术学校http://www.bailingart.com.cn、童画天地http://www.huazhan.net、碧海银沙素材网http://sucai.silversand.net、K12基础教育网http://www.k12.com.cn的学生频道等,让学生利用Internet资源自主学习,主动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5.从网上课件库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和素材,建立具有该课特色的资源库,既便于教师备课,也方便学生学习,营造一种信息氛围。

二、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培养用信息手段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老师的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电脑媒体由变展示工具变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设计成以下基本环节:

1.确定主题:结合社会和学校倡导的主题教育(如环保教育、北京申奥、迎九运、交通安全教育等),或针对学生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作文教学、课外阅读等),选定某一主题或专题作为学习活动的主线。

2. 提出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即需借助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3.自主探索: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教师可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比如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

4.协作学习:将全班学生分成协作学习小组,每组3~4人,每个小组成员的分配采用互补的形式,即层次高的、中等的、低的来搭配,使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能互相带动、互帮互学。协作小组之间可以通过winpopup发送短信息来学习交流。

5.评价及反馈:课堂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评价和集体的评价。每次课后,各小组组长需填写课堂学习情况记录,并收集好小组成员的意见和体会,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改进和调整教学内容。

三、利用Internet网络,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但要从学习者学习信息技术的层次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学习者分析、处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来培养其信息素养。基于Internet的网络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

1.学生可以通过像搜狐、新浪、网易等有名的“搜索”引擎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分析、鉴别、归类、加工等环节处理信息,学习处理信息的方法和网上在线自学,提高学习能力。

2.通过网上聊天室、留言本、E-mail、BB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传递信息,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3.通过网上冲浪,浏览一些专题或个人网站,以此来发展个人的爱好,拓展视野。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

结合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的延伸,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迁移,从而转变为能力。课外活动可以采用下列形式:

1.以班为单位进行年级内简报制作评比,内容可以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知识技能、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好网络、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以什么态度来面对网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等等。由于简报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信息获取后还需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2.展示网页制作小组同学自制的个人主页,激发学生制作网页的兴趣,在年级内开展个人主页制作评比活动。

3.开展班内、年级内的“信息技术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4.学以致用,在班级内大力提倡学网络、用网络活动。如鼓励学生上互联网上去收集与每月简报主题相关的图片、文章,以E-mail的方式发送给老师。同时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收集好全班同学的E-mail地址,打印出来,方便学生之间的联系,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一举措特别受欢迎。

五、利用Internet网络,培养学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同时,如何抵御其消极作用?如何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生可获得的各种来源的信息的数量(离线的以及联机的)正在快速增加。在教学生批判性地评价各种信息资源的同时,应教他们批判性地评价网络站点。教师要学会判断网上内容是否有效,并教学生同样去做。随着互联网使用的增多,网站正逐渐成为受欢迎的教育资源。然而并非每个站点都是好的资源,那么如何决定一个站点是否值得使用呢?我们可以从网站的技术、目的、内容、拥有者(发起者)、实用功能、设计(美学)等方面去评价一个网站的精确性、权威性、可靠性,看该站点是否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防范、控制学生的网上活动是不可能,也是不明智的,还不如教给他们批判的眼光和评价的意识。

2.加强青少年网上安全教育。网际空间好比一个巨大的城市,有图书馆、大学、博物馆、娱乐场所,在那儿可遇到各方面的非凡人物。但是,跟任何真实社区一样,那儿也有青少年学生应该避免的人和区域,以及其他仅可小心接触的东西。知道危险并懂得如何避免,就可绕开Internet上的大多数陷阱,而利用其所有的积极方面的资源。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常见的危险包括感到不舒适(的情景和行为)、身体上的危险、泄露个人隐私或担受金融风险、遭受骚扰、伤害别人而卷入麻烦等等。对此,要教育学生记住,应该从不在Internet上发布任何在公共场合中不想让人知道的东西,在网际空间遇见的人可能并不是其所看起来的那样。在现实的公共场合不说的话不做的事,在虚拟的网际空间同样不说不做。要注意保守身份秘密,不与网上“遇见”的人随便见面,不要回复敌对、挑衅、不当、或以任何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的电子邮件、聊天评论、新闻组信息,经常和父母谈谈自己的期望以及网上的活动。

而对于学生家长,也应该经常和孩子谈谈在网上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对孩子持开放的态度,鼓励他们上网遇到问题时来找自己,家长自己则尽所能学习关于Internet的知识。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利用软硬件技术对网上内容进行屏蔽、过滤和分级。

3.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新渠道新空间。网络对现有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对现有的思政工作、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给思政工作、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便利和契机。我们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网上行为规范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寻找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拓展德育教育的新渠道、新空间。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信息技术的层次性和实践性,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信息素养的人才。

(作者:湖北省恩施市教学研究室信息中心 肖承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4: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计算机教学中“边缘材料”的作用



陈竖



计算机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由于发展更新速度块,软件一般在一年半就要更新,硬件平均每三个月就要提升一档,这样的发展速度也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边缘材料”在计算机教学中无疑显得格外重要。


边缘材料主要包括:计算机史实、计算机人物、计算机界的大事,当然也包括流行的计算机术语、计算机英语等。边缘材料的选取一般要讲究“时效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述性”。在高一的计算机教学中,我补充了大量的“边缘材料”,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就以上四个方面结合实例谈谈我的作法。


一、时效性


计算机业内一年大大小小发生很多在国内外有名的事件,在1997年里,有KV300与国内五家著名的反病毒厂家的官司这业内瞩目的大事,在软件方面,1997中金山公司正式推出了WPS97这一与Word97相媲美的字处理软件,1998年Windows98的推出,硬件方面MMX芯片的大量使用,PII的暂露头角等。因此,在教学的同时,例如讲到病毒这一节时,除了介绍书上所说的常见病毒外,结合反病毒软件,介绍流行的病毒。适时补充国内外著名的反病毒厂商,及著名的反病毒软件,让学生从书上了解到病毒的作用机理,在现实中认识病毒、了解防治病毒的手段。选择报刊上最新的信息动态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紧跟时代脚步,所学东西不落伍。


二、趣味性


由于现行的计算机教材较老,学生仅从书上感受不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将枯燥的东西讲得生动形象。例如:介绍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时,学生对Internet这一词语即陌生又好奇,因此讲述本行时,首先从Internet讲起,讲到Internet上网友都自称是网虫,称网络出女孩子为“美眉”,称计算机高手们为”大虾”(大侠),网络中电子邮件被称为“伊妹儿”(E-mail),Win95被称为“温馨酒屋”…,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笑起来,接着讲述网络中可以以www(全球信息网)的方式漫游,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网上进行浏览、查询、购物甚至于工作时,学生们兴趣盎然。这时,再引入正题,介始网络的分类、作用等,有了因特网的知识作铺垫,学生掌握较为轻松。


三、实用性


计算机是一门工具,是21世纪必须掌握的武器。计算机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在高一的第一节课,我就让学生明确这一点。至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我始终将实用性作为重点来介绍。例如:将计算机硬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以补充,让学生接触计算机就必须消除对它的陌生感,在给学生介绍硬件时,由于条件所限,不能一一让学生亲手实践,我采用了演示的办法,将计算机内部一整套部件一件件展示给学生看,介绍其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每当有新的硬件产品出现,我都会给学生介绍,学生第一次听到计算机硬件的各个部件可能有点陌生,多听几遍,就熟悉了。我还定期介绍计算机最新报价,给有意购买机器的同学作参考。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计算机英语的教学,计算机离不开英语,有些单词高一的学生没学过,看到屏幕上的出错信息不知所措,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平时的慢慢积累和专门抽出一两节课专题讲计算机英语,要求学生对常见计算机方面的单词熟记熟背,经过一年的慢慢积累,到高一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计算机外设商标的单词、计算机著名厂商标志及计算机使用中常见英语。


四、可述性


计算机的“边缘材料”要求生动性、可述性和故事性。例如在讲到文字处理软件WPS时,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大家介绍了WPS发明人求伯君,同学们听得很入迷,并且从求伯君开发WPS的故事中,大家了解了一个优秀的国产软件的开发所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财力,从这个故事中,既增强了学生正版软件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以后讲解到新的WPS97时,由于很多同学对求伯君的名字很熟悉,课下也关注了他的情况,因此都能讲出一些。再例如:介绍到美国微软公司时,我介绍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和现在的钱财、我引用了一组数据,包括著名的“弯腰指数”(即盖茨每弯一下腰,就损失5000美元),由于学生的听课效果非常好,因此在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我顺便就介绍了世界上首富的微软公司的全线产品(从DOS到视窗98,还有OFFICE系列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接受了,并且课后对这些故事津津乐道,对MS的产品如数家珍。


总之,“边缘材料”的补充在计算机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将教学中难点和重点融到一个个生动幽默的材料中,自觉主动的学习计算机,顺利实现计算机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引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一般只重视基本概念的识记与操作的固定模式。刚开始,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部分学生逐步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不感兴趣,从而造成了一部分所谓的差生。

要改变这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状况,需要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现在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是新时期培养新人才的要求。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讲授法、演示法等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把所有问题的具体操作步骤都讲授给学生,学生是被动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机会去思考、探索操作的方法和步骤,而且操作中发生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以致不能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提出具体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并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从而能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2.改变教学思想,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

由于提出了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情景中积极思考、判断和互相交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去学习,而学会学习的成功体验又反过来激发他们乐学的精神,从而达到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素质也不断提高。

3.“任务驱动”教学法侧重于素质教育

“任务驱动”教学法尊重学生,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该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的,通过学生亲自活动和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而又有创造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与他人相互协作,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的手段,教师可向学生随时发布有关的“任务”,监视学生的操作,随时收集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很好地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具体来说,“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是这样的:教师首先提出本堂课所需完成的“总任务”,然后由学生先考虑如何简化任务,把总任务分解成一些“阶段任务”,并把这些“阶段任务”又分解成更小的“分任务”,这样逐步细化。通过细化任务,可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小任务,从而保证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细化任务之后,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具体内容,并确定解决这些“分任务”的方法。考虑到有些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可提出问题: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法?然后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从而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这样由“分任务”到“阶段任务”再到“总任务”,从而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在细化“总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指导作用十分重要。学生对整个教材内容和系统知识是不了解的,学生可能会在把“阶段任务”细化成可操作的“小任务”的过程中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有的是可以达到目的的,有的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予以分析和说明,并加以归纳,把各阶段的任务和小任务确定下来。通过若干次细化“总任务”,学生也能逐渐学会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开始讲述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教师可首先出示一张用WORD编制的小报,指出它具有文字、图片、表格、艺术字、公式、文本框等几个部分,从而可以形成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插入文本框、图片、艺术字、公式等几个“阶段任务”。“文字处理”阶段任务又可分为WORD的启动和退出、窗口组成、输入法选择、汉字输入方法、文本的编辑修改、文档的存盘和打开、字符设置、文档排版、分栏、段落的边框和底纹、页面边框和底纹等“小任务”。“表格制作”阶段任务可分为表格插入、表格的编辑修改、表格的修饰等“小任务”。由于文本框、图片、艺术字、公式的处理具有共性,因此可以把这几个阶段任务分成文本框、图片、艺术字、公式的插入等“小任务”。其中图片的相关处理(如图片大小、位置的改变)、使用“图片”和“绘图”工具栏的工具对图片进行修饰处理、文字环绕、图层等任务是重点。对文本框、艺术字、公式等操作则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索来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操作之间的共性,使学生在操作其他软件时能大胆试验、自我探索。当然,有一些“分任务”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比如“字符设置”的分任务还可以再细化为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字符的边框底纹等更细小的任务。

四、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并不是每堂课都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等就不适宜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如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病毒防范、操作系统、鼠标操作、资源管理器窗口组成、文件的有关操作、文字输入等有关知识。起始年级的教学也不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因为起始年级的学生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尚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要完成给定的任务会比较困难。只有当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使用任务驱动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让学生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学习的开始阶段。比如,窗口组成的相同之处、对象的选择方法、快捷菜单的弹出等,为以后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打下基础。

在起始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软件中帮助命令的使用。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有类似的帮助功能,假如学生掌握了帮助命令的用法,在今后遇到新软件时,就能通过帮助功能来学习该软件的使用。而且,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帮助功能去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这样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是继语言文字和数学知识后人才所必备的第三个基本技能。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深入,必将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理念的改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从而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 孙玉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在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山西省阳泉市上站小学 冯文丽



摘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思维方式和理论实际相结合六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 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


江泽民主席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 "情景创设" 、 "主动探索" 、 "协作学习" 、 "会话协商" 、 "问题提出" 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3、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第三次全教会"决定"指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而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缤纷四季》一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 "疑" 与 "思" 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 "沙里淘金" ,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 "一言堂" 或唱 "独角戏" 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如在 (基本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在计算机教学开始时,就让他们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计算机的各种知识,到对计算机了解到一定程度时,我把他们积累的各种知识,定期举办成一个展览会,让学生们在这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2、我运用金山画王笔软件和窗户中的画图教学,与美术组共同举办了我校小学生电脑制作绘画,贺卡课外兴趣小组。电子绘图与美术教学联系紧密,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学生的美感越好,美术基础越扎实,那么学生用电脑创作出的作品就越佳,就越能体现学生自己的风格。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作品,肯定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我结合字模块教学,与语文,数学,科技,体育等学科共同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电子板报竞赛。关于字模块教在其他学科中丰富多彩的应用,我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我发现在教会学生制作课程表,写通知,排版等简单的操作,但还没有更深层次的应用时,学生学着学着,兴趣就不浓了。为此,我与语文、数学、科技、体育等学科教师进行探索,发现实行老师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综合类电子板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4、我在 Powerpoint 幻灯片制作教学中,把简单的电子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电子动画的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音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定期为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动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5、我把简单易学的电脑图片处理软件和传统的摄影相结合,开设电脑摄影课外兴趣小组,把电脑引入摄影的后期制作,对照片进行再加工,结果学生创作出生动活泼的电脑作品,有时能把自己的照片处理成明星照,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6、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就是教会学生掌握 21 世纪信息化社会生存的手段。自从我校开设了网络知识课后,使学生的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都迫不及待地上网,根据兴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甚至有些学生还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浏览学校的主页,或用电子邮件写信。许多同学还教会家里的老人上网,给他们远方的亲友发去电子邮件。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 "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 windows98 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 "不见了" ,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quot;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近年来,我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我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学生要思考用几种软件把文字进行编辑,是 WORD2000 中,还是记事本中,或是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尽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信息技术课质量的有效途径







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目前许多学校配置了计算机设备,开设了计算机课,但在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开始学计算机课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态,非常想学计算机,但学着学着就不感兴趣了。因此,教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爱学、乐学?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质量?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教师去思考。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探索。

一、首先设计好灵活有趣的教学目标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一个“活”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努力,方向明确,学得有趣。例如,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WORD的操作,我课前就把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好,并把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明确了这节课要达到哪个环节。上课时,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了一些生动的例子,从最简单的文章到复杂的文档,学生看了以后很好奇,并迫切地问:“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文档来吗?”待学生有了疑问后,我接着开始实施具体的教学环节。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分别要求,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总有差异,为避免一些学生“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咽不下”的情况,必须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教学,尽量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例如,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张贺卡,教师不要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应该让学生尽情自由地去发挥,使得好的学生可以精益求精,较差的学生不会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失去信心。教学过程中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获得的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

三、实行分组评比教学,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好生和差生的组合,这样可以让好生帮助差生。在小组之间开展综合评比活动,对任务完成得又好又快的小组奖励一面红旗,对任务完成得又好又快的个人加一颗红星。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教师也不用花很多的精力去维护课堂纪律。

四、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出来担任“小老师”,帮助老师辅导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结果许多学生都主动站出来帮忙。学生之间接触方便,语言贴近,更容易沟通,利于互教互学。教的学生可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训练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学的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和问题,进而能跟上全班的步伐;而教师则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

五、注重问题解决过程中思考与设计环节的训练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真正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就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设计。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LOGO语言时深有体会。班上大多数学生只重上机,不重思考和设计。比如画一个复杂的图案,其实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单元结构通过演变组合而构成的。解题时首先要知道分解这个复杂图案,要弄清楚它是由什么基本单元结构构成,单元结构是如何通过演变组合而构成复杂的图案的,所用的基本单元结构的命令怎么写等问题。在思考、设计以上问题之后再上机。通过几次失败的教训,学生学会了在上机之前多花时间去理清思路,打好解决问题的大体框架。弄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这样,在上机的时候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更多的时间,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六、加强学生上机练习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实干和创新精神

计算机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特有的实践性决定它的教学不宜单靠讲授来完成。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在教给参数赋值的内容时,先简单地讲解了参数赋值命令的格式、功能及注意点,然后出题让学生思考后上机练习,看能否画出图形,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遇到困难时,让学生自己找原因,对设计的过程不断地调试和修改,而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必要的总结。这样较难的原理教学变得有趣易懂了。

计算机也是一门创新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边动脑边动手,把原先设计与思考的东西展示出来,通过不断的对比和修改,把原先思考与设计环节预料不合理、不充分、不完善的地方纠正过来,对自己的设计作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我在教由十个基本模块组成的七巧板LOGO拼图时,针对千变万化的七巧板特性,让学生上机写程序,看能编出几种美丽实用的图案,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比一些比较有个性的作品,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从而增强学习新知的愿望。

七、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单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操作,而应与其他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比如,学习键盘操作时可以和英语学习相联系,学习画图时要结合美术知识,文字处理可以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网络教学可以和查找资料、写信相结合……甚至可以请美术教师、语文老师、自然老师等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另外,把理论课和实践课穿插安排,一些基本知识可以采取教师讲解的方式,而更多的知识则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不断的探究获得。

八、做好课堂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网络展示学生作品,作品中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不足的地方让学生进行修改或补充。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这样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

总之,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如何更好的开展计算机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质量,是摆在我们计算机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借鉴、实践与总结,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做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

(作者:山东省高密市仁和镇中心小学 隋丽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5: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