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谈信息技术教学与教育质量的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能向学习者提供在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音响。因此信息技术相当于人体部分器官的延伸,即光学媒体相当于人的腿和人耳的共同延伸,电子计算机相当于人脑部分延伸。这样就可以使教育、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大大扩大了教育、教学的功能,也大大扩展了人体器官的功能。二是能提供替代的经验。这种经验保持着具体的成份,但它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虽有一定的抽象成分,但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这样,教与学变得容易,既易于从具体到抽象,又易于由抽象到具体。
由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上述优异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引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培养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例如,讲《周恩来少年时代的志向》一课时,就可以紧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重点,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沈阳》片段。在看之前,老师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少年周恩来树立起远大志向的?看一看少年周恩来在确立志向以后的行动。在十分钟的放映中,学生带着问题看,带着问题想。放映完毕,老师立即提问:“当时中国社会是怎样的情况?”学生很快就能回答:“老百姓在逃荒”“祖国的土地上到处硝烟弥漫”“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打仗”……老师接着问:“少年周恩来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他听老人说帝国主义杀害中国人民,反动政府腐败无能,将辽东半岛让给日本划为战区。少年周恩来深感中华不振,从此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和理想”。老师又问:“他是怎样将理想变为行动的呢?”“他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他写了很多揭露腐败政府的文章。”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有的说:“我国农业生产还落后,我现在要发奋读书,将来要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有的说:“我要向周总理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好好学习,将来在科学研究领域拿诺贝尔奖。”……这堂课气氛异常活跃,教学容量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但是,小学生在学习上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兴趣不浓问题,这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陈旧有直接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例如,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学生从未见过的新奇有趣的文物、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活生生地呈现在他们的面前。又例如,听录音学朗读或欣赏作品等等。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感到负担、厌烦,而且还会怀着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因此,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诗《宿建德江》,其中有这样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为什么比树还低?月亮为什么与人接近了?这两句诗的意境又是怎样的?小学生难于理解。有的教师采用投影教学,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想像,同学们依据投影画面所显示的意境,很快就明白了。所谓“天低树”并非指天真的比树低,而是因为原野极为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好像比树低些。他们通过观察月亮影子在水中浮动的景象,也很快地想到:因为江水很清,月亮倒影江中,所以月亮似乎与人接近了。这样,学生头脑里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一幅原野空旷、天清水碧,月影沉江的美妙动人的夜景,从而顺利地突破了学习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更能引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增大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许多在教室里或在当时当地无法看到,但根据教学需要又必须让学生观察的事物或现象,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都可以把它们展现在学生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还可以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剪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在现场观察还要好的效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上述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培养。观察与思维不可分,人们凭借观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思维传递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同时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思路格外开阔,而且有助于学生凭借感性材料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还可以对复杂事物或现象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能较快地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概念,并从中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
五、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把课文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信息技术教学所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学《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时,可以用幻灯投影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太阳正沿着远处层层山峦下落,霞光笼罩着沉静的原野,黄河水后浪推前浪,浪涛滚滚地从鹳雀楼的前方向东流去的图景。这种落日、霞光、高山、大河,一远一近,有动有静,壮丽多娇的画面,既有利于把学生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他们的联想,领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同时,使学生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时间的节省,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课堂自学和练习,从而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培养技能,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作者:河北省永年县教研室 胡梅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