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ingk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复制链接]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谈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几个要点







兴趣是学习之母,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是“兴趣”。

调查表明,在我校新入学的高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还很少接触或没有用过电脑。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只有兴趣不等于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课。如果不加以引导,有些学生仍然不会重视,上课玩玩电脑了事,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课程的教学上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准备适量的范例与练习,组织好教学。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力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相当重要,教师最好能精心制作一些课件,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子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状况,通过多媒体的视频环境真实地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和神奇的作用,激发他们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

有兴趣和信心作为前提,再以“任务”驱动,激励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的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好每节课,将教学目标与要求作为一项“任务”提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练习都围绕这项任务逐步展开。信息技术课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要条件允许,每课时教师都应把讲解与学生的上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要完成该项任务,可先将这个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贺卡、电子报刊或板报的制作,达到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收集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去得到信息和资料,完成自己的任务。授课前,教师将教学中所用到的一切信息资料作为素材库存放到机房服务器上,如WORD中用到的字体、文字、图片、花边等等,指导学生从工作站登录到服务器上获取这些信息,进而可以从各种外部设备上、从Internet上或其他渠道获得自己所需的东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起主导作用。在学生实际操作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换,这时,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是辅导,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索并完成教学要求。信息技术课中的Excel,PowerPoint,FrontPage以及程序设计等内容的教学也是如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任务驱动,教授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标。

为了使学有余力又能吃苦耐劳的学生能进一步拓宽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兴趣小组,进行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给予他们较多的上机与上网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师也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在教与学中不断提高。

(作者: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 盛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高凤弟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次由信息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必须,也必然会发生革命性变革。


(一)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了世界的每个领域,来到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它的高科技含量,提供大信息量的能力以及可传播、可自由操作,超越时空运行的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现代化的形式与工具。由此诞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可以广泛灵活应用于一切教育对象的教育形式。同时,基础教育也成为运用这一形式潜力最大的领域。可以预见:信息技术教育将突破现存资源配置方式,突破现存的教育组织结构、课程设置与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综合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教育的优势,并利用这些教育形式以及这些教育形式为载体的一切人力的、物质的、信息的教育资源来实现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学习方式个性化。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教育领域,必将导致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改变。显然,这就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


主体性研究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到底应该怎样来认识“主体性”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表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要受人们选择的参照系和空间时序的限制;量子力学更明确地表明,对主体的观察要受主体状况及认识工具的影响。因而我们必须在一定的度的范围内来理解主体性。所谓的主体性就是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除人身上的各种束缚,实现人对世界的主体性,使人成为世界和自身的主人,使人的本质彻底实现,成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正确认识“主体性的”实质,有助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同时它也是我们摆正信息技术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的逻辑起点。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工具和形式,而不是盲目地去赶时髦、凑热闹。


(三)


自觉而深刻地认识这场教育变革的紧迫性,及时地研究教育思想的变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是在这场变革中掌握主动的关键。由此,我们黄桥实验小学与时俱进,在“九五”主课题《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圆满结题的基础上,把研究的触角伸向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十五”课题。并率先于1999年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该课题经省、市教科专家的反复论证,被立为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课题、省电化教育招标课题、苏州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一、加大投入,建设信息技术的物质环境早在“九五”期间,我校按照“设施先进、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思路,按课题研究的需要,筹措资金建成了较具时代气息的微机房、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室。随后,我校于1999年又建成了40余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接上了“一线通”。各办公室也添置了电脑,联上了因特网。之后,学校还下大力气建好了宽带接入的校园教育网,建成了音像电子阅览系统,建立和完善了电教资料库和信息资源库。至此,在近几年的时间中,学校构建了经济、实用、整体性较强的校园信息网,建好了系统模块:办公自动化系统、音像电子阅览系统及资源库,为“十五”主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科研先导,探索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将突破现存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改革原有的教育组织结构、课程设置与系统的教学管理体制也成为了必然。因此,我校坚持科研先导,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探索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尤其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对于一所新生的农村实验小学来说,转变教育观念是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同时,还专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主体性教育理论”“创造教育理论”以及“新课程改革纲要”的理论,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优势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几年来,我们请专家讲座、名师授课;我们每学期还开展了“红烛杯”系列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搞课题研究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我们还积极改革课程,试行新课程标准……我们学校去年承办的“苏州市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观摩活动”中,展示的观摩课获得了上海专家及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去年开展的“相城区学科带头人”评比活动中,我校的6位青年教师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上的公开课均能体现出当今的崭新教学理念,因而赢得了评委、专家的首肯,顺利地摘取了“学科带头人”的桂冠,有的还分赴区各学校上了“亮相课”。他们的课堂教学融“个别化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小组讨论”等主体性学习方式为一体,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如我校马海青老师上的社会课《首都北京》一课,借助网络,让学生从网上饱览了北京的昨天、今天和将来,给人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感觉。再如我校沈惠勤老师上的网络作文指导课“手”,让学生从网上浏览了不同的双手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注重积累,开辟信息技术教育新途径鲁迅先生曾说过“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反思我们的课题研究,也不无感慨。涉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的教师,有成功的,也有不尽人意,或言尚在探索之中的。然而不管怎么说,大家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是共享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发动教师把自己在教改中的一得或一失记下来,整理成文,供课题组或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分析、共同提高,从而使我们的教改日臻完善,也为开辟信息技术教育的新途径献上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谈信息技术教学与教育质量的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能向学习者提供在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音响。因此信息技术相当于人体部分器官的延伸,即光学媒体相当于人的腿和人耳的共同延伸,电子计算机相当于人脑部分延伸。这样就可以使教育、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大大扩大了教育、教学的功能,也大大扩展了人体器官的功能。二是能提供替代的经验。这种经验保持着具体的成份,但它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虽有一定的抽象成分,但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这样,教与学变得容易,既易于从具体到抽象,又易于由抽象到具体。

由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上述优异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引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培养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例如,讲《周恩来少年时代的志向》一课时,就可以紧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重点,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沈阳》片段。在看之前,老师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少年周恩来树立起远大志向的?看一看少年周恩来在确立志向以后的行动。在十分钟的放映中,学生带着问题看,带着问题想。放映完毕,老师立即提问:“当时中国社会是怎样的情况?”学生很快就能回答:“老百姓在逃荒”“祖国的土地上到处硝烟弥漫”“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打仗”……老师接着问:“少年周恩来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他听老人说帝国主义杀害中国人民,反动政府腐败无能,将辽东半岛让给日本划为战区。少年周恩来深感中华不振,从此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和理想”。老师又问:“他是怎样将理想变为行动的呢?”“他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他写了很多揭露腐败政府的文章。”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有的说:“我国农业生产还落后,我现在要发奋读书,将来要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有的说:“我要向周总理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好好学习,将来在科学研究领域拿诺贝尔奖。”……这堂课气氛异常活跃,教学容量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但是,小学生在学习上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兴趣不浓问题,这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陈旧有直接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例如,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学生从未见过的新奇有趣的文物、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活生生地呈现在他们的面前。又例如,听录音学朗读或欣赏作品等等。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感到负担、厌烦,而且还会怀着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因此,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诗《宿建德江》,其中有这样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为什么比树还低?月亮为什么与人接近了?这两句诗的意境又是怎样的?小学生难于理解。有的教师采用投影教学,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想像,同学们依据投影画面所显示的意境,很快就明白了。所谓“天低树”并非指天真的比树低,而是因为原野极为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好像比树低些。他们通过观察月亮影子在水中浮动的景象,也很快地想到:因为江水很清,月亮倒影江中,所以月亮似乎与人接近了。这样,学生头脑里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一幅原野空旷、天清水碧,月影沉江的美妙动人的夜景,从而顺利地突破了学习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更能引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增大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许多在教室里或在当时当地无法看到,但根据教学需要又必须让学生观察的事物或现象,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都可以把它们展现在学生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还可以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剪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在现场观察还要好的效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上述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培养。观察与思维不可分,人们凭借观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思维传递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同时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思路格外开阔,而且有助于学生凭借感性材料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还可以对复杂事物或现象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能较快地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概念,并从中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

五、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把课文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信息技术教学所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学《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时,可以用幻灯投影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太阳正沿着远处层层山峦下落,霞光笼罩着沉静的原野,黄河水后浪推前浪,浪涛滚滚地从鹳雀楼的前方向东流去的图景。这种落日、霞光、高山、大河,一远一近,有动有静,壮丽多娇的画面,既有利于把学生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他们的联想,领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同时,使学生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时间的节省,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课堂自学和练习,从而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培养技能,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作者:河北省永年县教研室 胡梅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刘振基



中央电教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赴美考察团于2000年10月16日-10月31日对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考察团由18人组成,分别来自我国电教馆、广播电视大学及高校电教系统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考察团成员既有来自沿海地区的福建省、浙江省、青岛市的代表,也有来自内地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黑龙江、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和内蒙古等地的代表。考察团赴美期间重点考察了旧金山西北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丹佛市国际技术学院、加洲大学商学院,参加了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的2000年第二次国际会议。此次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考察团,是继2000年2月份中国电教协会和美国AECT取得工作联系之后第二次参加会议。此举引起了美国AECT主席、前主席以及下一届主席、秘书长、全体理事专门为中国教育技术信息考察团安排了一个午餐会。午餐会上,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考察团全体成员和AECT组织的全体理事就教育技术、远程教育、两国协会的交流等多个议题进行了广泛、友好的交流,为发展中美两国教育技术的合作交流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会上,考察团团长张大展和在美国进行学者访问的背景师范大学刘美风老师作了专题发言。


一、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考察团赴美考察期间,对美国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印象深刻,强烈感受到远程教育在美国发展很快


美国的远程教育起步于本世纪80年代初,具有起步早,应用广泛,注重实用性,且效率较高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卫星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和因特风的广泛应用,更加推进了这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美国的远程教育机构成立于1984年,它是一个非盈利的私营机构,即NTU。本部只有50余人,负责教学组织工作,与此联合办学的大学达52所,均为名牌高校,开设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课程和短期培训项目,面向世界各地招生。目前它拥有GE-3卫星KU波段的转发器,播出16套教学节目,已成为美国著名的远程教育专门机构。


美国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应用广泛,效果显著。斯坦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等许多著名的大学开展远程教育,一方面是为培养硕士研究生服务,另一方面是为企业、研究单位培训人员和更新知识服务。


美国高校的远程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办学规模大,地域复盖面广。美国国立技术大学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在以对美国国内学生招生为主的同时,也对其它一些国家进行招生,如北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些国家。在我国也可接收到该校课程。该校在校生8500人,开设150门课程,既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包括大量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确实体现出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性的特点,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发挥出较强优势。


(二)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实行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始终不见面,处于分离状态。教与学完全靠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学校运用卫星数控传输,每天有三个频道播放它们的课程,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有问题在网上答疑。


(三)学生素质较高。招收的学生均为大学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大部分是在职的工作人员,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强。而且每个学生想学什么专业,需经教师对学生特点进行考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该学什么专业。入学的学生一般在经济效益好的公司里担任业务骨干,公司选送他们上学更新知识,为的是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


(四)实行两级管理。学校作为办学机构,负责专业设计,制订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节目和教学软件,播放教学课程。公司作为办学点,负责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学校只对学生所在公司负责,不直接对学生,由公司直接对学生。因为学生是公司的员工,这样由公司直接管学生,力度大,效果好。


(五)以学养学。把教育作为产业推向市场,政府对学校不投入经费,学校完全靠收取学费来支撑教学。公司为学生承担学费,每个学生学完全部学业大约需2万美金(共12门课程。每门课费用约1800美元)。公司承担全部学费,既能为学生减轻经费压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安心学习和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


(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校播放、传授知识主要采用录像带、光盘、因特网、卫星转入服务器等。学生学习文革匀为自学,自己从实际出发安排自学时间,或看录像教材(光盘)、或上网学习等。学生在学习中遇有疑难问题均可在网上询问。教师通过网上布置、批改作业和考试评卷,通过设置密码方式进行考试,避免学生替考。


(七)与普通高校密切配合。国立技术大学与美国各地52所普通高校签订协议,从这些学校聘请最好的教师,由受聘教师组织教材和教学,并将学生每门课程收取的1800美元学费的900美元给受聘教师所在学校,使受聘教师得到丰厚的待遇,学校也得到利益。


(八)教学质量较高。从国立技术大学学生每门课程成绩与工作岗位实际表现看,这里的毕业生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学校,深受学生所在公司欢迎。该校毕业生质量高的原因是:学生素质好;聘请名师;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强;学生均来自工作岗位,有实践经验;由学生单位直接管理学生,力度大,效果好。


二、美国中小学教育与教育体制和国情相适应,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无专门机构推进,产生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和学校间的差异


美国中小学教育有公产和私立之分,私立学校约占公立学校的2/3之多。中小学教育为培养尖子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所以有人说,美国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多数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知识即可,少数优等生重点培养,尤其是公立学校。其原因是,大多数人有了劳动就业的基本能力就可以了,且美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一般都能取得高等学校的学历文凭。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少。小班化教育是美国的特点,师生双边交互、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在美国极为普遍。由于美国科技与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条件是一流的,网络与计算机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学生应用也极为普及。但是政府指导在这一块显得不足,深层次的推广与应用比较欠缺,企业与中小学校的结合还不紧密。




三、美国AECT组织


2000年10月25日至28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了本年度的第二次国际会议,这也是雇用新的秘书组和总部迁往印第安纳州之后的第二次国际会议。会议以“开辟新天地”为主题,昭示着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与希望。从会议的论文发表情况来看,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文章是与“网络教学”、“远距离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其中,在谈论“远距离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中,又大多涉及网络在远距离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教师进行网络方面的培训等。可见,网络教育与教学是今年AECT国际会议的一个热点。


对网络教学进行讲座的论文涉及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比如关于网络建立方面:大型的分散的网络建立的策略、合作建立网络系统的机制、通过网络提供远距离教育的学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把课堂教学转化成网络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等等。关于网络教学则包括:设计网络课程、把网络教学整合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去;网络教学与课程的整合;课堂和网上教学环境、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相同与不同、教学设计的模式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创建并发展网络教学中的学生团体;个人的差异对网络绩效影响的研究、学生的能力或品质的情况以及其他影响其网络学生成功的因素;网络特征和教学策略的连接;叙述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中的交互性和对话,对网络教学的评价等等方面。可见教育技术界对网络教学的研究已经在实施和评价等阶段比较深入地发展着。


利用网络开展远距离教育教学,特别是通过这种方式颁发硕士学位和进行高中教育,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如何把课堂教学转化成网络教学以提供远距离教育,图书馆如何对这种教育形式进行支持,如何鼓励和刺激教师进行远距离教学,对远距离教育的管理等等是这次会议中比较新的议题。


会议有多篇文章关注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如对职员使用技术的策略方案、媒体中心给未来教师授权、在线教师职员的发展、把教育技术浸入到教师教育计划中、在教学技术和教师教育项目之间建立建全伙伴关系等。由于网络的发展,对教师进行培训又有了一个新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AECT是美国民间的群众团体,这个组织每年举办1-2次年会,今年是第2次。美国教育技术94新定义对我国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电教协会与AECT交往频繁,合作增多。这次我国教育技术考察团参加AECT年会,受到热情接待。我国代表团在小组会议期间,作了重要发言,取得了较好影响。开拓与创新是本届AECT年会的宗旨。教育技术在美国很有影响,教育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极为重视培养人才知识结构的广泛性与新颖性。这次AECT年会期间,还举办了大型展览会,有近4千家厂商参展,盛况空前,扩大了AECT的影响。


四、体会与思考


(一)美国的教育意识


美国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把基本的学习技能传授到几乎全体国民,同时向有能力胜任高层次工作和研究的人员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美国基础教育的功能十分明显,一般老百姓都能明显感受到。美国本土出生的人,与移民到美国的美国人有着潜在差别,基础教育塑造了一个美国人的基本品质,以至形成了一条法律,只有美国本土出生的美国公民才能竞选美国总统。对于教育的重视和追求成了每个美国人的愿望。近年来,诺贝尔获奖者中美国人占40%以上。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丰富多彩


美国的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如基础教育为完成义务教育目标,可以有公立学校,也可以有私立学校;中学学制有4年制、6年市。6年制中有初高中分开的三三制,也有合为一起的6年制;大学有2年制学院、4年制学院,4年制大学,专业学院,有2年加2年的加州州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等。大学收费各有不同,公立大学收费低,但学制长。私立大学学制短,但收费高。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自由选择,但都面向社会培养学生,毕业生要由社会检验,能否为经济发展所接受,能否挣到高工资,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这样学校教育讲求效益,形式和手段就变得丰富多彩了。远距离教育由于能有效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在美国已经取得成功。各种专业文凭,如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位都可以通过远距离教育来获得。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学科间交互性也更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各个层面的运用将更加必要。但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有新鲜血液。我们认为,教育目标认定以后,教育模式、方式和手段应该多样化,要丰富多彩,才会有生命力。


(三)教学手段和媒体应用要讲求效益


美国教育水平较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也在国际前列,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并未成为刻板的教条。我们扭到美国社会交通和通讯条件都非常现代化,社区都有光缆接入,即使地处美国中部落基山脉的小镇,商家都用电脑,通过光缆进行商务工作。据介绍,全美国中小学校几乎全有光缆接入学校,目前主要用于教育教学管理,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还未发展到显著地位,教师和学生更多地用于个体学习之中。我们分析可能有技术上的原因。当前科技还未能廉价解决显示设备,同样在远距离教育中也更多地运用了视音频技术,这也是由于数字通讯的显示设备技术不够完备和费用较高吧。但同时双向音频视频技术CD-ROM技术、录像带传递等,都被充分利用。学校、饭店、会议室、学校新型的计算机、液晶投影器等并列摆放备用,大学计算机教室中光学投影器也是讲台上的重要教学设备。在与美国教育技术同行交流中,他们认为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都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媒体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有如何优化、组合的区别,哪种媒体好就用哪种。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要关注效益的发挥,在关注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情况下,更要关注常规电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发挥其效益。


五、运用市场调节机制,降低教学技术运用成本


美国社会运用社会机制已非常自如,全美教育技术交流研讨会期间,同时举办教学技术展销会,数千家大型厂商参加,推出各类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场面十分热烈。与教育技术同行交流得知,投影技术目前仍在运用,投影教材由社会厂商生产,每套只要5-10美元,每片单价只有几美分,相比之下,我国的教学投影片太贵了。要让教育软件占领学校,也需要市场机制,软件产业培育最大的障碍也许还是教育的自我封闭状态,改革开放才是出路。


六、合理配置资源,发展高科技产品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大多在西部加州一带,这里自然条件与东部地区相比要差许多,干旱缺水,发展工农业条件并不好,用来发展高科技产品的投资却相对节省,对国家整体来讲,资源配置是合理的。这种布置的格局需要有前提条件: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政策宽松,能吸引高水平人才、高科技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在当地可以很好发展。我国当今开发大西北工作中也应关注这一问题,以高科技带动大发展,以基础建设吸引高科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以下简称《信息技术》)应运而生。它对于提高中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呢?我认为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就必须贯彻好两个指导思想。

一、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讲为辅,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学会如何使用电脑,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一节课“讲解”的内容不宜过多,讲解的语言要精炼,步骤要清晰,演示的范例要由浅入深,注意前后知识的连接。在讲课中要善于使用“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形式应灵活多样,切忌“呆板”、“枯燥”。如:教材中篇第八课《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讲解中应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重点讲解“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的操作步骤。对“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讲解,还可以采用“探索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摸索去尝试,找出它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练习”是一节课中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渠道,练习的时间要充足,练习的内容要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练习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如:教材中篇第七课《在幻灯片中输入汉字》,在练习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幻灯片上输入一段“自我简介”,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版式进行设置。这样不仅达到了“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将上篇所学的“文字的编辑操作”的内容同本课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效果上也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谓“学以致用”。它可以是对某一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对几节课,一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可以穿插在“练习”之中,但又是在“练习”基础上的一次升华。“用”的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有创意,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完教材中篇第七课和第八课后,就可以在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来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你的亲朋好友或同学。通过对“贺卡”的制作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了PowerPoint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又如:在学习中篇第九课《创建一组幻灯片》后,可以有目的性地给学生几个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来制作一组幻灯片。如:《爱护环境》、《美丽的祖国》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用”的目的,而且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感情方面的教育。

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贯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指导思想。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也正是因为如此,决定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不是一门单一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联的,能作用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如:教材中的“在电脑中画画”与美术学科相联系、“用Word写作文”与语文学科相联系、“Logo绘图”与数学学科相联系等等。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关键在于对课程“练习”和“运用”题目内容的设计上。在设计“练习”和“运用”的题目时,不能只考虑本课的教学内容,还应考虑到本课的内容与相应学科内容的整合,以及学生在进行“练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用Word写作文”时就可以与语文课中的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写一篇日记或短文,并通过对文章的编排和风格的设置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又如:在教学“创建一组幻灯片”中就可以与社会课和思品课的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创建一组例如《爱护环境》、《美丽的祖国》为主题的幻灯片,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目的。再如:在教学《在电脑上绘画》时就可以将电脑绘画与美术、音乐学科相联系起来,将音乐课中的欣赏教学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之中,让学生把自己在音乐欣赏中所感受到、体验到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用电脑绘画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又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能否贯彻好以上两个指导思想是能否上好《信息技术》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贯彻好这两个指导思想,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认真分析每节课的教法,设计好教学过程,掌握好教学目的。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有较大的区别,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不断摸索、总结。我相信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开创出一条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之路。

(作者: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滨兴小学 袁志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9: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社会课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太仓市城厢镇南郊小学 胡莉英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社会课在此任务中可身先士卒,进行尝试。


将社会课与信息技术课相整合,就是以社会学科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社会知识的同时,又能巩固计算机技术,掌握学习方法。这是社会学科和信息技术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常,我们将两课程整合进行课堂教学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在课前虚拟一个网站,网站中有丰富的关于本课的学习材料。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看书、讨论、交流,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如我在教第三册《台湾省》一课时,课前准备了一个"台湾省"的虚拟网站。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分组上网,查找问题的答案,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巩固知识,最后向课外延伸,号召同学课外上网,细细欣赏台湾美丽的风光和生动的文字介绍,对台湾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可达到五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知识,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获取知识。二是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借助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四是渗透学习方法,如自学课本、上网、交流讨论,授学生以"渔"。五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一些概况,课外详细查阅,充分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并激发求知的兴趣。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社会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根据课文内容,恰当选择电教手段


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教学手段,这是我们教师备课的一个原则,也是我们确定本课是否采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一个原则。社会教材中很多题材是不适合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如《我们的学校》、《买东西的学问》《农村新貌》等课文,该参观的就参观,该访问的就访问,该动手的就动手试一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些离学生社会生活较远的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知识点多而分散的课文可采取网络教学模式。如《长江三峡》、《台湾省》等。因此,教学效果不如其他手段的就不一定赶时髦了。


二、重视"师、生、机、课本",正确处理"四者"关系


利用网络进行社会课堂教学,是一场"学习和革命"。首先课程定位要明确,它是一堂社会课,需以社会教学目的贯穿整堂课的组织教学之中,切忌?quot;机灌"代替"人灌"。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机器和课本是学习的工具,书本能解决的问题就通过书本来解决,书本不能解决的就借助机器来解决。通过教师的引导,把四者有机联系起来,尽可能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主题、富有情趣、富有人文的学习过程。


三、注重理念、认识,努力搞好渗透与升华


社会教学大纲不仅指出,社会课要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的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更指出要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社会教学,往往会被网络丰富的画面、生动的介绍所吸引,注重认识、了解,忽视概括、提炼、情感的升华。如教学《长江三峡》时,学生通过网络中三峡的美丽风光录像,三峡地形图的观看,很受鼓舞,兴趣较浓,在此基础上,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开发三峡的良策。


四、实行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使用效益


课前虚拟一个网站,需要教师化较多的时间去准备,且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因此,各校可加强联系,资源共享,提高使用的效益。


五、做到灵活安排,适当调整教学时间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以35分钟或40分钟为一个单位常显局促,很难给足时间让学生上网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因此,可安排两节课(两大或一大一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







我县地处鲁北平原的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在山东省属中游水平,是山东省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现有高中5所、初中27所、小学79所。自2000年10月份以来,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精神,我们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采取“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策略,从2001年8月份起,在全县所有高中的1至2年级、22所初中的1至4年级和3所小学的3至5年级首批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其他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计划在2002年8月份开设信息技术课,其余小学在2003年以前为开设信息技术课创设好软、硬件环境,确保2003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年级(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含信息技术)。一年多来,我们从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入手,狠抓了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软硬件建设和师资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在我县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我县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下面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不足之处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育,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2001年3月份,我们根据教育部和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广饶县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规划》,计划在全县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当时有些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对此感到不理解,认为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中考科目,许多学校缺少师资和硬件设备,开设信息技术课不仅浪费时间和财力,而且还冲击了中考和高考,是摆花架子。针对这些模糊的认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观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多次召开由乡镇教委主任和中小学校长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调度会,统一思想认识。2001年3月中旬,县教委从山东师范大学邀请著名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张同善教授来我县对乡镇教委主任、中小学校长、乡镇教研员和所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作了《信息技术教育,要做从沸水中跳出的青蛙》的专题报告,自此拉开了我县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的序幕,这个报告会也成为我县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的动员会。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2001年4月份,县教委组织首批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校长到我省的烟台、潍坊等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观摩;2001年5月份,县教委又邀请北京智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家到我县为中小学校长就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作了专题报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校长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感到信息技术课不是可开可不开的问题,而是非开不可并且还要开好的问题,从而为信息技术课的顺利开设创造了条件。

二、制定政策,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环境,确保信息技术课的开设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对硬件的依赖性比较强,要求也比较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政府拨款是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软、硬件投入的主渠道。从目前情况看,各级政府尽管非常重视对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资金投入,但该由政府解决的事情太多,特别是对乡镇政府来说,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和解决学校的危房已是困难重重,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购置和改善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而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的大事。解决资金问题光靠政府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等待和依靠的结果只会使我们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掉队。因此,必须要解放思想,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这个问题。为此县教委在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帮助学校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并对这项工作做得好的学校给予资金支持。如我县的码头乡、西刘桥乡和陈官乡,多年来农民对教育一直比较重视,非常支持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县教委和乡政府的支持下,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这三个乡镇的5所初中的每名学生集资300元(每年收取电费和设备折旧费60元,余款在学生毕业时返还),共集资150余万元,新建了7个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配备计算机290余台。大王镇是我省的经济强镇,乡镇企业比较发达,通过政府拨一点、学校挤一点、企业筹一点的办法,该镇的2所初中新建了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计算机152台。一些偏远、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和学校,如丁庄镇的李道初中,通过教师集一点,学校挤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10余万元,建成了1个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计算机25台。在鼓励学校自筹资金添置新设备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引导学校对现有的计算机资源进行改造和再利用。2001年7月,县教委在考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与北京智博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用智博公司的“凤凰涅磐”对我县中小学以前购置的286、386和486计算机进行了改造升级。除了以上方案外,我们还借鉴陕西省在资金运作方面的经验,采取“教育+企业+银行”的资金解决模式,即“教委担保监控→电脑公司垫资装机→银行贷款扶持→学生上机收费→三年限期还本”的资金解决模式,为一些学校解了燃眉之急。为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2001年12月份,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县教委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先进乡镇、学校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学校筹资投入的积极性。自2001年6月份至今,我县中小学新购置计算机804台,改造计算机320余台,使我县中小学,特别是中学的硬件环境基本上满足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要求。在出台政策鼓励的同时,我们还发挥考试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实际,制定了《广饶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规范》,明确规定从2002年起将信息技术考试纳入初中毕业会考,从2003年起将信息技术考试纳入中考科目,并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实行无纸化考试。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县大部分中学都建成好用、够用、经济的计算机教室,从2001年8月份新学年开始,全部高中、22所初中和3所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教育实践证明,任何一场教育改革,都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基点。教师站在教学的前沿,是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能动因素和实践主体。为此,县教委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紧迫的工作来抓。一是帮助学校把计算机专业毕业,但现在担任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调整到信息技术教学岗位上;二是从其他学科的教师中选拔了部分德才兼备,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的技能,并热爱这项工作的教师经培训后任教;三是针对我县计算机专业师资缺乏的实际,从非师范类计算机专业优秀毕业生中挑选部分人员,充实到学校任教;四是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人员到学校任教。目前,我县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总计78人,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占94%。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师中存在的知识老化、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的现象,县教委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利用暑假,聘请一些高校的计算机专家,从计算机的知识、技能到教学方法,对所有信息技术课教师进行了为期30天的封闭式上岗培训,并先后两次派7名教师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能力得到整体提高,有效地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在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我们还有重点地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了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对青年教师在业务上重点指导,督促他们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鼓励他们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抓教研,上水平,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对所有任课教师来讲,无论从备课、上课、辅导,还是指导学生实践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经验可循。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我们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狠抓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常规管理。我们在《广饶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规范》中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有章可循。 二是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县教研室在今年秋季蹲点调研期间,每到一校都召开一次教学研究会议,组织教师研究教法、学法及理论课、操作课的具体上法,探讨教学评价的方法,并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探讨解决的办法。同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推荐一名教师上一节研究课,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找出课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性教研活动,定期在全县开展信息技术优质课、优秀论文、教学能手评选、公开课展评、专题研究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教研热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经过全县信息技术教师半年多的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教学原则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即:激趣导课—出示目标—讲解示范—实践练习—检测评价—创意延伸。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随意性比较大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规范化、程序化,有效地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同时,我们还与北京智博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信息技术网络考试系统”,利用自建的题库在期末考试中实现了对信息技术课的无纸化考试,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尽管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和改进。一是硬件设备不足。在已开课的37所中小学中,上课能够达到1人一机的学校只有广饶一中、广饶三中、广饶四中、码头中心初中、颜徐初中、大王镇中心初中、西刘桥中心初中7所学校,其余学校大多两人一机,甚至个别学校三人一机,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课时不足。现在大多数学校每周只安排1节信息技术课,再加上多人共用1台计算机,操作时间短,学生没有时间巩固学到的知识。三是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整体水平还不尽人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信息技术的无纸化考试组织难度大,考试周期长,公平性、可比较性差,如:若每个年级采用同一套题目考试,便于比较学生的成绩,但由于人多计算机少,考试周期长,先考的学生与后考的学生因可能泄露试题而存在不公平性的问题;若采取随机出题自动组卷,又存在因题目难度不同而造成学生成绩可比性不强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改进,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评价工作逐步走上公平、公正、科学化的轨道。

2001年12月份,我市已将“校校通”工程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纳入2002年东营市政府的“十大”暖心工程之一,计划从市财政中拿出3500万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配备开设信息技术课所需的软、硬件,并建成教育城域网,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校校通”,到2003年在全市所有的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全部实现“校校通”。2001年11月份,山东省教育厅也决定从2002年5月份起,在全省中小学中对学生实行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并规定获得山东省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合格”级以上证书的学生,可免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同时获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合格”级者,在中考录取中加10分,获“优秀”级证书者,在中考录取中加20分。这一系列的措施必将极大地推进我县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同时,我们还要借这股强劲的“东风”,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中,继续加大对学校的管理与调控力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扩大开课的范围,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力争在1~2年时间内使我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研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并使我县整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走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作者:山东省广饶县教研室 陈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7-3 05: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