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ingk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17: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电子论坛(BBS)在小学专题探究学习的应用

广州荔湾区广雅小学 方立群
  摘要:搭建BBS平台,运用BBS作为绿色科技教育的一种研究方式,促进对中草药文化专题的协作学习、交流与探究,提升个人的绿色科技素养。



  关键词:BBS 专题探究 应用



  一、认识BBS



  1、什么是BBS



  BBS就是我们熟悉的论坛的简称,它的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或者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板服务),是互联网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可以在网络上为用户提供公共交流传播信息的空间,用户可以在上面浏览、发布信息,可以进行讨论、交流、聊天等,通过交流,用户可以在BBS站点上获得相关的信息。



  BBS站点根据内容,一般可以分为综合性、专题性和两者兼有的BBS。综合性的如一些地区的交流论坛,教育论坛;专题性的如英语学习类论坛、动漫类论坛等,人教论坛是大型的论坛,不论在结构还是内容方面,它是属于综合和专题兼备的论坛。论坛按不同的主题分为多个版块和栏目,版块和栏目的设立是根据论坛的定位和需要进行设置,用户可以在相应的版块和栏目阅览他人发布的资讯、资源或者是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可以自己发布一些资讯、资源,大家可以自由的进行交流和讨论相关的问题。当然,发布和交流的东西首先要合乎互联网的规定。



  2、BBS的预备网络知识



  BBS是基于互联网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在学习上使用BBS,对于小学生,由于一些网络知识还没有学习和掌握,所以需要能够认识和掌握互联网的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和基本的网络操作,如浏览器的使用,能够正确访问网站站点;互联网的浏览、查询等基本功能;能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还有重要一点是能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加强个人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的道德规范。



  3、BBS使用的基本要素



  (1)访问站点,进行个人用户的注册;



  (2)安全登陆与退出;



  (3)浏览论坛主题──回复相关主题──发表主题;



  (4)编辑个人的主题(或者是回复),其他的还有引用、推荐、举报等操作;



  (5)在帖子中加上图片和上传附件;



  (6)BBS的搜索;



  (7)BBS中的短信息使用;



  (8)设置论坛好友;



  (9)BBS的帮助。



  二、BBS的搭建



  目前,BBS的搭建方式比较多。在校园网中搭建BBS,可以采用discuz程序或者PHPWind程序等(程序可以在网上下载),在校园网上实现BBS的搭建。笔者在使用的初期,就采用discuz程序搭建了校园学习上的交流论坛,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论坛只能在校园内网上运行,不能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虽然可以通过第三方解决访问,但又涉及到费用方面上的问题,最后,我们采用了网络上PHPWind官方免费提供的在线BBS,既解决了访问,又解决了费用的问题。本文以PHPWind官方免费提供的在线BBS为载体,对电子论坛(BBS)在小学专题探究学习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



  三、专题探究学习论坛的结构与功能



  在学校开展了以中草药文化为切入点的绿色科技教育的同时,我们启动了《传承西关文化
探索绿色科技》的课题研究,在对绿色科技教育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学校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了“绿色科技中草药探究社”的电子论坛(http://gzgyxx.uu1001.com/),利用了BBS对中草药文化进行专题学习和探究,让BBS作为绿色科技教育的一种研究方式。



  “绿色科技中草药探究社”专题学习电子论坛的建立,是学校绿色科技教育研究成立的“中草药探究社团”的一个主要活动阵地,该BBS的结构是根据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走进中医>的纲要和内容体系,结合实际的应用进行设置。中草药探究社主要由最新资讯、西关文化、绿色中草药探究等5个主栏目和中草药文化、岭南常见中草药等9个子栏目构成,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如下表:



中草药探究社的结构和功能表



绿





















栏  目

功  能

备注

最新资讯

发布有关中医药方面的最新信息,了解中医药最新的动态。



西关文化

提供和交流有关西关文化的各种资料。



绿



















中草药文化

主要从趣闻故事、名医与名典、岭南医药、广东凉茶等方面交流中草药的文化。

具有子栏目

岭南常见中草药

分享和交流岭南地区的常见中草药。

具有子栏目

中草药栽培

介绍中草药栽培的一般方法,交流个人的栽培经验和体验等。

具有子栏目

中草药探究

提供了对中草药的分类、采收与贮藏、炮制/制作、辨识与鉴定、药理与作用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专题,进行有关中草药的探究学习。

具有子栏目

中草药保健

交流常见保健食品物品,认识中草药的保健和药膳食疗的作用。

具有子栏目

综合实践学习交流

分享和交流在实践学习中的收获,帮助和解决他人在探究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缤纷校园

交流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四、BBS在绿色科技中草药探究学习的应用



  1、开展全体性的专题活动



  在BBS中,我们开设了全体性的《岭南中草药文化》、《寻找校园的中草药》等专题栏目,要求在学习活动的学生都需要参与专题的学习。专题因为面向全体学生,专题的设置具有开放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能够适应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



  发贴、跟贴是BBS在开展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专题中,通过网络搜查资料,通过实地实践,然后在BBS上发的专题活动贴子上回复进行交流,讨论,当然,学生可以独立的重新发表和专题有关的新讨论帖子,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学习。这种从发布新贴提出问题,跟贴回答问题的形式,具有极强的交互,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公开性,只要进入BBS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这对我们开展全体性的专题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这种发贴、跟贴的形式,学生可以逐渐深入的了解岭南中草药的特色文化,增强学生对岭南中草药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祖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热爱,进一步的发扬中医药品牌文化,潜移默化的提高师生的绿色科技素养。



  2、开展小组主题学习活动



  BBS的交互,在开展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绿色科技中草药探究社”的BBS中,我们由中草药探究社团的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小组确立主题,开设了诸如趣闻故事、名医与名典、岭南医药、广东凉茶、中草药保健的主题式学习项目,学生在完成了全体性的专题活动之后,就参加小组的主题学习。从BBS各个栏目发表的主题数量和文章数量上看,通过比较(附图表如下),除了全体性的专题之外,小组主题帖子学生的参与度比其他的明显要高得多。这也说明,由于主题是学生自己确立,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显得更加强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17: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3、分享个人学习的收获



  运用BBS进行教学改变学生的交流方式,使他们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一个无班级、年级、甚至无国界的广阔学习空间,不必有任何心理压力和不平衡,教师和学生能够平等的交谈。



  在“绿色科技中草药探究社”BBS中,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学习交流区,为所有的参与者提供一个分享个人看法和经验的机会,同时,也创造着一个让个人乐于分享学习体会或者收获的环境!此时,参与者已经取得了一些学习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对自己的收获、体会和存在的困惑,既希望与其他参与者分享个人收获,又希望其他人能够进行分享和讨论交流。这样,参与者在群体互动的氛围下,不但加深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也汲取了更多的学习经验,这对学生思维的激活,智慧的升华,情感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推动性。



  4、调查与反馈学习活动的效果



  BBS具有投票的功能,这为我们调查与反馈学习活动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例如在西关中草药文化调查中,通过对西关特色文化的了解、西关中草药文化的认识、识别常见中草药、了解常见中草药作用、对传承中草药文化的态度等方面的调查,从反馈中进行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况,一方面检测学习活动取得的效果,一方面为继续开展活动,改进活动形式等提供参考。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BBS在小学专题探究学习的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说明,当然,BBS的应用还有很多,它需要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去发现和学习。无论如何,BBS交流环境的设计与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培养和发展,同时也让教师成为了真正的教学研究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英语入门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山东省高青县黑里寨中学 李振勇



  摘要:英语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把音标教学、字母教学、单词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做一总结。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英语学科;另一方面,英语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英语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



  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标  字母  单词  语法  阅读  写作  整合



  英语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英语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经过整合,原来的学科课程将会出现崭新的面貌。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它的出发点,是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的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可能性,重新审视英语学科,实现整体优化。



  在英语入门教学中,包括音标教学、字母教学、单词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因此,实际课程整合时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信息技术与每项技能的整合,也随之有信息技能与各项技能的综合整合,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英语入门教学的具体整合作一些探讨。



  一、音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音标教学中的辅音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如[p]与的发音就有声带振动与不振动的区别。一般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发音,即发音时让学生注意声带振动与否。为说明问题,老师常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声带发音。现在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发音过程动态有效地模拟出声带振动与不振动来,我们用3D动画进行设计,将人的喉头结构、口腔结构、鼻腔结构,发音时的声带振动过程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配上声音,整个过程是可以重复播放的,学生轻松而有效地掌握了这个语音学习的难点。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掌握情况,可以进一步整合,设计课件提供录音功能,让学生对着课件画面发音,并录下每一个同学的发音,将自己的发音波音图与标准的发音波音图相比较,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反复练习,直到正确无误。这样就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也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二、字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字母教学的难点是字母的识读和字母的书写,字母书写过程中的难点尤在于笔画的书写以及笔画顺序的记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板书、反复领读每个字母来传授学生,限于空间和时间,这种教授过程效率比较低,可重复性也差,而且由于教师个体上的差异很难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一致。



  实际上有关字母的读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我们可以借助有关信息技术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例如在学习字母“d”时,可以用FLASH作一些技术处理,优美的画面上显示要学的这个字母,字母下面有几个按钮:字音、字形、笔画、笔顺。当你点击任一按钮,便会进入与之相关的新的内容区。并且可随时出入、单个演示、整过程播放、反复使用。课件动态演示“d”字的笔画笔顺,并在书写每一笔画时标出该笔画在整个字母中的笔画顺序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全部笔画书写后读出该字母的发音。将字母的笔画、笔顺教学过程动态、完整地展现出来,而且可以反复播放,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自学也非常有帮助。



  三、单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常会遇到因词汇量不足而陷入困境的情况,究其原因,学生对单词意义上的理解不够深刻是一个主要原因。这时,我们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好的教学课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其他任何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特点是交互性。



  上英语课时,学生每人配有一台电脑,教师在教学生字词时,可采用网络广播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为此,我们设计一种课件,因为学生对生动形象的图片有较强的感悟力。我们可以通过看图、理解、想象、说词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认识能力,并有效促进学生词汇量的增多。课件的内容有声音、有动画显示单词的构成要素,学生一看即明白此词的拼写、读音、意义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颜色的动画变化将单词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感官的多层次活动,从而达到认知生字的目的。将生字或生词附以声音、音标,并配上形象生动、有趣会动的图片,使用时只要轻轻一点热区,该字或词的发音立刻会传出来,学生可以学读,并结合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达到运用词汇的效果。生动逼真的图片,准确清晰的发音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从而将单词的抽象含义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信息反馈给学生,使枯燥的单词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跃、趣味盎然、更是轻而易举。



  实践证明,通过课件直观展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得轻松、愉快,从而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词汇量也明显增加,然后还随机进入生词和课文的学习。对个别仍没有学会的学生又可通过“屏幕监视”实施分组教学的办法,达到个别指导、抽查的目的。有了这个交互性,就能及时反馈信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适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四、语法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说到语法,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反应出一些硬生生的规则,就有头痛和头涨的感觉。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语法教学,具有传统语法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网络技术就能为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最有力的支撑。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形成教学内容的资源一般都是网络上的电子化超文本,是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媒体的结合。每个学生都能共享到这些开放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与学已完全融为一体,这样,自主探究式学习、交互式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就成为可能。



  比如在讲授可数名词复数这一概念时,动画显示名词单数与复数的变化规律,并尝试让学生即时人机练习,然后点击练习的得分,激励他们深入学习更多内容。这样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达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加深大脑的识记,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轻松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



  五、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让学生从一篇文章中自己系统地归纳选取并深刻理解,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入门阶段的学生难度就更大。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如在学习“描述人物”时,课文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很详细,可以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电脑知识从课件资料库中去寻找有关“人物外貌”的美丽图片、动画效果、视频,然后将最贴近课文内容的图片、影像动画选取出来,自己制作不同时期人物外貌的变化软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文中提到有关人物喜好的种类繁多、活动方法各异等学生均可自己从电脑中找到其真实的动画图片下载、复制、粘贴和组合。这样使得课文阅读既形象又生动,还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脑的能力。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将不同人物特征制作成现成的模拟的“人物秀”。在这种整合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更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因为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



  现在城市的孩子们远离大自然,远离农村;乡村的孩子们不熟悉现代的高楼大厦、日常生活。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事物以往仅靠教师口述或呆板的教学图片加以分辨、讲解,但还是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明白。尤其有一些抽象、难理解的平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如教师能把这部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合理地进行整合,用生动美丽的图片或是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将会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借助直观、生动、有趣的课件的演示使问题迎刃而解。



  六、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往往教师在教学起步作文的时候,总是苦于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实际有些孩子们曾经参加过很多实实在在的活动,但一旦要他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出来,却常常漏洞百出,甚至于连一个完整的句子也没写成功。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开发学生作文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入门阶段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常用的形式之一是看图说话、写话。看图说话、写话就是用一幅画加一段话的形式,让入门阶段的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记下来,帮助学生实现从图画到文字的心理转换,配合起始年级的听说训练,实施作文起步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课后、家中、野外随时随地即兴绘画,或拍摄照片,有的学生还把图片用扫描仪扫入了计算机里,存储起来。面对画幅,加以想象自然容易形成一段好的话语。



  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另一种形式是多媒体作品制作及展示,其过程为:计算机上写作、美化作品、网上交流、教师评、批、改。教师辅导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用动画、照片、文字、音乐等形式来表达活动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作文改编成多媒体作品时,那音乐、那动画,又让学生涌现出新的感受,并及时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制作过程免不了反复记忆、细致修改,这对写作是有很大好处的。学生的展示作品难免会比较幼稚,但常常是真切的、富有灵性的、是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然后运用所得知识的好作文。



  尽管信息技术是我们当前着重强调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它的局限性。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是“共生性”而不是“替代性”。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度作用”,以多种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是其必经之途。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1996年师范毕业,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多次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教学经验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多媒体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山东东营市东营区黄河办南王屋小学 刘智峰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又成为电化教育的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体CAI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组织起来,更是有动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观演示、人机交互、实时操作等多种形式,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探索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校舍得投入,添置相应设备,重视教师培训。围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教育教学 运用 思考



  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课程设置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应该说,计算机悄悄挺进学校是信息社会对今天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多媒体技术在我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安全管理:我校还建立建全了一整套的多媒体监控系统,能有效的监控全校的安全情况和教师的值班情况。



  2.行政管理: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电脑,对学校的行政后勤实施了全面管理。如:学校概况、学校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目标管理体系、档案资料管理、教学工作评价及财务管理、上下班刷考勤卡管理等。



  3.文字、表格处理:教师借助电脑,打一份材料、打一些特别大的艺术字以用于墙面布置、环境创设等就变得轻而易举学校各种表格特别多。我们可以借助电脑,随意制作各种规格、各种样式的表格,如:用来教学的花名册、活动安排表等。



  4.专家咨询:我校已连接宽带网,网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动画故事、精彩的教学方案、前卫的教学理念……都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教师们可以随时获得因特网上大量动态的教育信息及专家咨询!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各地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并且通过自己的网页,为自己搭建了一个让世界了解教育,让教育走向世界的舞台!



  5.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育,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7.教学资源得以选择与共享: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年复一年,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有许多教学工作是重复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将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优秀教育活动设计、优秀教育活动、科研成果、评价量表等相关资料储存起来建立了教育教学资料库,能进行资源共享,精彩的课件、教案都能在学校的每个班级共享,使大家不断地相互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在我校应用所起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对学校管理的作用



  1.网络设施使学校吹起了学习之风以往空余时间,老师们的闲聊、逛街被争先恐后的上网学习所取代,大家从网上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识,青年教师忙着钻研课件制作、老教师们试着上网操作,网络丰富了教师的生活内容,满足了大家的学习需要,转变了她们的教育观念,促进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素质,使校园吹起了清新的学习之风。



  2.电脑技术使园所管理有序、高效办公自动化、光盘刻录等技术的运用,如:运用办公自动化进行数据统计、档案文字整理等,又如:将每位老师的教学活动摄录并刻成光盘,让老师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等。电脑技术使学校管理更科学、有序、高效。



  3.网络技术使校际、家校交流天地宽广校园网页的制作,使校园内的交流更广泛,通过电脑也便于家长、社会及时了解学校的教改动态,以便更好地家校合作。



  (二)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形成学习的动机。多媒体技术采用音像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语文看图课文中,运用多媒体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景色告诉大家。



  2.利用展台,改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演示既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学习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实物(图片)等放大提供给学生逼真清晰色彩鲜艳的教学效果,教师将体积较小或数量不足的实物标本及照片,通过展台真实的呈现在大屏幕上,供小学生观察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多媒体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各种情景,引发学生产生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美术课上,教师利用扫描技术将学生用书上小小故事图片放映到大屏幕上,孩子看到自己书上的图片突然出现在“大电视机”上,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样一来,孩子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另外,还利用扫描仪将拼图材料扫描进去,让孩子了解了拼图的方法……。孩子们对这种教学形式非常喜欢,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4.提供良好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多媒体能随意的放大、缩小、定格、移动画面或画面中的事物,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在音乐和科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多媒体绘画,画面的变化,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想到了许多……



  5.利用课件或媒体演示,灵活突破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变静态挂图为动态画面,变说教为形象视觉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的协同作用,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还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优化了教学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17: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信息技术”实验报告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王生



  为落实开展校本课程,确保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我校开展以教研组为主的校本教研,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选择有意义的专题,在网络(因特网或局域网)环境中开展的自主学习,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主要还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其知识、能力的培养,也是以接受学习为主的。本人认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应该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研究性学习既整合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又综合运用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知识、文字处理、电子幻灯片、网页制作知识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获得健康、全面的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操作



  1.确立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培养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以及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2.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由教研组组织实施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与模式的教学改革,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开设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公开研讨会,开展对学生研究学习课题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在以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为主要教育目标的拓展型研究课程教学中,学校组织各课题教学组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研讨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定期开设研讨、展示课,教学交流总结会;确定研究课题,以研促教;力求使学生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获得实效。



  四、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



  1.合作学习小组



  基于网络应用的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是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通过实践,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小组。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其成果丰富多样,经交流展示,拓宽同学的视野。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2.研讨、交流的氛围



  Internet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可以提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小组讨论、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在研讨交流中,要求学生善于表达所观察到的结果,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对有疑问的地方,通过研讨可以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在研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或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赞同与驳斥他人的观点,学生踊跃发言,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阶段的认识。



  五、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进行查询资料、操作与制作等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实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



  1.请学生演示自学内容。在信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试行了在课堂上把一些有趣的知识让学生自学完成,并向全班演示操作效果。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对研究式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式学习。随着各类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和不断提高,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设置上我们试行了指导学生在教师自己建设的网站中学习。将教师手中的现有资料投入到网站的建设之中,然后启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来充实正在建设中的网站。在网站中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发表自己创新立意的空间。



  六、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设计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采用激励评价,为了鼓励学生搞好研究性学习,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争创研究课程学习优秀班集体、优秀研究小组、优秀研究成果奖励活动。评比条件写入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开设方案,一开始就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学校对优秀学生论文结集出版或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对优秀研究成果请校外专家进行评估鉴定。学校隆重表扬研究课程学习优秀个人、小组和班集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发挥学生自主性



山东省诸城市第四中学 孙志刚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四年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也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通过实践来完成国家和社会交给我们的任务。如何有效的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呢?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师主导的做法,让位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信息技术课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跟生活联系紧密,又有计算机为平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探索在信息技术课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模式和方法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基础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者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什么是知识由个人的具体理解来定义和编码,课本上的概念,比如“文件系统”、“超媒体”等概念由学生通过实际的体验来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2)建构主义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我们教师要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组、分层次教学,设计合理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4)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讨论法的应用,“头脑风暴”,练习课等都非常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建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5)情境性学习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新课程面向学生的基础和基本技能,为了能科学的、健康的、安全的生活而学习,而传统课程是为了应试、为了升学率而学习,这就造成了“填鸭式”教学,学生偏重于记忆背诵,缺乏创造性、自主性的锻炼,与生活脱节。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超市购物、食堂打卡买饭、买药划卡、手机缴费、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所以情境化学习对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角色的更新



  大部分教师已经有传统教学经验,“教师主导”的观念深入教学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打碎教师主导的观念,改为教学的引导者、指导者、控制者;其次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思考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方法,探索培养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最后工作的中心放在备课上,而不是上课如何发挥,如何讲清楚知识点。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



  高中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接受的基本上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育,自主性没有得到锻炼,独立学习的能力不强,不能积极的思考,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积极的参与,同学间讨论问题也感觉无从下手,他们会变的不知所措,有的甚至认为老师上课怎么出工不出力,对以前形成的理解──接受──记忆──应用的学习方法产生疑问,变得忽然不会学习了。面对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学生学习的规律(就是上面提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让学生懂得知识原本是如何获得的,自主学习有什么好处,以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有什么缺点,从而认同教师调动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参与学习活动,勇于讨论、学会讨论,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能。



  四、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方式方法



  (1)搞好预习与复习



  信息技术科在课程安排中一直是每周一节课,这要求我们上课时一定要提高教学质量。复习应该出现在每一节课中,帮助巩固知识。预习只有在新授课时才开始,在预习过程中,一定要带问题看课本,抓住内容的实质、用途、如何去做,随时将疑问记录下来,在听课、讨论、做试验的过程中解决。



  (2)教师要充分备课



  ①备学生: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能够动手,但是存在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甚至一些非常简单、非常基础的问题有的学生也做不好,比如如何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等,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在内;②备教材: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神,与各章节的联系,本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如何设计让学生体验等要考虑在内;③备课时:信息技术课课时本来就不多,新授、练习、复习考试的时间要认真计划;④备设备:网络的畅通、机器运行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做服务器要认真准备。



  (3)精心设计情境和任务



  这一点非常重要,课本上的任务适合学生就用课本上的,课本上没有的就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自己从生活中寻找材料。结合日常教学,我认为任务和情境设计的原则可以有以下几点:①任务简单、基础;②贴近生活(学习生活、社会重大事件、日常小事);③便于操作;④能够让学生有成就感;⑤便于教师总结归纳。



  (4)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当然,教师已经调动起学生兴趣,学生也进入学习状态。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①明确要讨论的问题;②对各个小组的监控,包括对他们上机试验的监管;③要设立小组长,便于管理和反馈信息;④分组要注意学科成绩优中差的搭配,发挥互帮互助的作用;⑤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点拨。



  讨论法可以应用在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



  (5)教师的指导



  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不是让教师闲下来,教师应该加强巡视,看到学生操作的不规范的行为,知识点错在哪儿,为什么总是做不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及时反馈自学的结果,并利用网络公示,提高教学效益。对大面积存在问题的知识做重点讲解,并分析学生不能完成的原因,注意当堂就练习,提高知识的巩固率。



  (6)自学过程要严格监控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机器容易分散注意力,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比如上网、打游戏的情况,教师必须加强巡回监控,严格管理学生在讨论、做试验的过程中随便上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很小,要发动全体同学参与监管,在处理是可以整个小组一起处理,即培养了学生的小集体荣誉感,又可以约束学生集中注意力。



  五、注意问题



  (1)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尚在探索试验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改变,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转变习惯的过程,只能循序渐进的进行改革,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当他们的知识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逐渐习惯独立思考,协作学习后,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也就相应的培养起来了。切不能贪图一时做试验,吃了夹生饭,最后弄的教学进度不能顺利完成,学生也学的云山雾罩。



  (2)加强对学生知识的预测



  学生的真实水平是进行自主性探究的基础,在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课堂容量,能学好多少就教多少,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自学指导的调查统计。



  (3)知识点分解



  对难点、复杂的问题要注意分解成小知识点让学生讨论、试验,逐步引导、加深,让学生一点一点的解决,这样既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4)放手让学生去做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技能很熟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做试验、做练习的时候容易进行干涉,怕自己的学生养成不规范的操作习惯,越怕就越不敢放手做,总是坐在微机前面演示了再演示,让学生在模仿体验的基础上学习,这样就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抵触的心理,导致上课的时候老师累的够戗,学生也累的够戗。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互相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表达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学起来也快一些,教师只要在关键的时刻,关键的知识点或操作进行重点演示讲解,效果就会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0: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信息技术获奖论文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积件式CAI设计模式的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吕光金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课件制作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如不能根据师生的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课件本身具有整体性、固定性和封闭性等。另外,还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积件式CAI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Flash技术开发积件系统的思想。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CAI 积件系统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困境


  目前,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首先感到课堂教学软件不足;其次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制作的课件,一般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内容,一旦课件制作完毕,就很难进行修改,教师的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因而实际应用中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另外,传统的CAI课件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缺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设计,缺乏学习环境的设计。


  优秀的课件能按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课件自身的基本特性(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决定了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范围很窄,有很大的局限性。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由于课件固化了教学的内容和策略、甚至固化了知识表达呈现的方式和顺序,“代替”了教师对该内容的教,“模式化”了学生对该内容的学,因而排斥了师生的相互作用和课堂教学的丰富生动性,自然会受到教师的排斥。


  因此,学校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软件(课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新思维


  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皮亚杰从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学、科学史等领域吸取营养,并受到多种流派的影响,最终提出:“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结合起来的理论说明。”从而诞生了他的图式建构学说,图式建构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皮亚杰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S-R公式,提出了S-(AT)-R公式,意思是: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识结构(T)之中,才能对刺激(S)做出反应(R)。这种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刺激(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图式)中,就好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顺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有关的信息,从而使个体受到刺激或环境的作用而引起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的扩充(“图式”扩充),是量的变化;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改变(“图式”改变),是质的变化。认知个体就是通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使这两种形式来达到相对“平衡”持续不断地向较高水平平衡的发展:当个体能用原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认知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事物得到认知,“理解就意味着被纳入到适当的图式之中”;而当原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即个体不能认知事物时),平衡被打破,就会修改或创新图式(即“顺应”),以达到新的较高水平的“平衡”。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Piaget,1972)。


  图式的建构是一个不断的改组和重建过程,实际上是构成认识图式的各要素的不断生成和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认识结构的过程。它包含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反映和加工整理。当主体选择、接收的新信息与主体原有认识图式相一致时,这些新信息就被原有认识图式同化,使主体更加相信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理论,同化的次数越多,图式被强化的机会和次数就越多。当来源于客体的信息与主体认识图式不一致而它的强度又是以使主体的认识图式不能同化时,主体便调整原有的认识图式,使其适应客体信息的性质和要求,图式顺应过程的每一步都意味着主体原先图式所不能同化的客体面前由主体做出自觉调整。


  因此,作者通过对图式和图式的建构含义的理解,认为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作为课件,也可模仿图式和图式的建构过程,将教学内容分成许多的知识单元,制成相应的积件(类似图式)放入教学资源库,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通过恰当选择、组织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而形成教学课件(类似图式的建构)。当学习者发现有相关的素材或微教学单元子课件与积件库内的素材相似或相近时,可以将其纳入素材库,以进一步同化原有图式;当学习者遇到新知识或由于教材的更新、教学情境的变化等,无法通过原有组合课件的学习和原有的图式去同化时,即平衡被打破,就会创造和修改新图式,需要对积件库进行更新,对积件重新组合和构建,即图式的顺应,从而建构出新的图式。当不同的学习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积件内容进行组合课件时,所生成的课件是不同的,显然,所学习的结果也不同,所建构的知识的意义也不同。


  三、积件式CAI设计模式的研究


  积件(Integrableware)技术是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通过恰当组织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而形成教学课件的一种技术;广义上讲,积件是一个软件系统。


  积件系统主要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构成。积件库的实体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和微教学单元库。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包括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媒体信息,比如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微教学单元是基于学科基本知识点而设计的“小课件”,是制作CAI课件的“零件”,只能完成特定的教学功能,比如帮助师生解决某个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技能、为学生探究认知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积件设计的原则有:


  (1)知识单一性和完整性原则:即每一个积件仅展示一个完整的“知识点”。


  (2)积件的多样性原则:每一个积件仅展示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但可以存在多个积件展示同一个知识点,这就是积件多样性原则。


  积件的多样性原则,使得师生在使用积件时,可以随机选择不同的积件进行学习,但却殊途同归,它实现了“随机进入学习法”的教学模式。


  (3)积件的一致性原则:即积件展示的内容中采用的公式、变量、符号和单位等应一致。


  积件组合平台是供教师和学生组合积件库内的资源形成课件,并最终用于教学使用的软件环境。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发出一个真正的积件组合平台,能用来制作课件的软件工具可以看成积件组合平台。比如FlashMx、Authorware、PowerPoint、Director、等多媒体制作软件;或用Visual Basic、Visual C++、.NET、FlashMx等程序开发的平台,但要有支持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和支持ActiveX控件的功能,教师可以自己选取一种适合自己的软件。


  四、Flash积件模式应用研究


  在图式和图式建构理论的指导下,不妨尝试用Flash技术开发积件系统。


  Flash积件系统功能框架




图1
Flash积件系统功能框架的建立


  Flash技术开发积件与积件系统的强大优势


  可以在Flash平台中自制素材,可以将现有的各种素材通过“导入”方法收集。


  可以用SWF Browser工具,分析和提取出SWF作品中的影片、图片、声音等素材。


  文件容量小。Flash能发布多种格式,如.gif、.exe、.html、.mov、.swf等格式。


  Flash作品通用性好。目前常见课件制作的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奥思、课件大师等)都能方便调用Flash作品,而这点其它同类软件无法做到的。


  播放方便。Flash作品能直接在IE上播放──不需要专门的播放软件。


  建积件库的优秀表现。它有内部强大的资料库,用户也可以直接制作资料库。


  Flash具有友好的接口功能,它有强大的ActionScript脚本语言功能,能在独立文件之间传递数据,能与各种脚本语言进行数据转换,已支持使用XML(可扩展标识语言),为实现功能设计与内容制作的分解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调用其它形式积件的优越性。Flash有较强的FS Command命令,如调用其它网页形式的积件可以用命令GET URL (“网址”),使用“获取”URL指令可以在特定的窗口打开特定URL所指向的文件,并指定此链接的文件在浏览器中打开的方式;调用其它.EXE形式的积件(如幻灯片、Authorware平台上制作的课件等形式)可以用命令FS Command (“exec”,“调用程序的具体路径”);调用Flash制作的.SWF文件可用命令:LoadMovieNum (“文件名.swf”,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5 14: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